城邑一般作為一國或者一地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如果想攻占一國或者一地,就要先攻打城邑。攻城戰是古代常見的作戰方式之一。在冷兵器時代,生產力落後,攻城技術也不發達,遇到高深的城池就非常難以攻取。所以攻城的時候,必須強攻加智取。圍城的時候,要截斷敵人的糧道,殲滅敵人外麵的援兵,才有機會攻克敵人的城池。宋滅掉北漢就是運用這一方法取得勝利的。


    宋朝完成南方的統一之後,就開始調集力量意圖消滅北漢。而北漢有遼國支持,經常派兵南下騷擾宋朝邊境,所以雙方始終處於衝突的狀態。宋太祖在位的時候,曾經三次進攻北漢。第一次是公元968年八月,北漢統治集團內部鬥爭激烈,宋朝趁機攻打北漢,打到了北漢的都城下,後來因遼兵救援,宋軍隻好撤退。第二次是公元969年二月,宋太祖親自率兵攻打北漢,因為北漢軍隊頑強抵抗,再加上遼兵的增援,宋軍又被迫撤兵。第三次是公元974年八月,本來宋軍已經節節勝利,馬上要攻下太原了,宋太祖卻突然去世,宋軍隻能撤退了。


    宋太宗即位後,根據以往攻打北漢失敗的經驗,決定這次絕對不能像前三次那樣被迫中斷,一定要一氣嗬成。他開始具體部署討伐北漢的軍隊:讓大將潘美帶兵進攻太原。為了阻止遼兵增援,他派大將郭進率兵阻擊遼軍。而宋太宗則親自率領一隊兵馬,牽製幽州的遼軍大規模西援或南下。公元979年二月中旬,宋太宗率軍從東京出發。一個月後,郭進大軍進駐石嶺關。聽聞宋軍來犯,北漢再次向遼求救。遼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塔爾率兵由東麵增援,然後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樞密副使穆濟帶領兵馬斷其後路,又派大將韓侼、耶律善布帶領兵馬從北麵增援北漢。三月十六日,耶律沙與郭進的軍隊在白馬嶺相遇,兩軍開始了激戰。最終,宋軍取得了勝利,耶律塔爾戰死。遼的北路援軍聽說東路遼軍被打敗了,就返迴了遼國。四月中旬,宋軍數十萬軍隊包圍了太原,宋太宗親自督戰。北漢外無援兵,內部厭戰,最終滅亡了。


    火戰十一:草地駐紮,謹防火攻有絕招


    見火起,即燔吾前而廣延之,又燔吾後。敵人若至,則引軍而卻,按黑地而堅處。敵人之來,猶在吾後,見火起,必還走。吾按黑地而處,強弩材士衛吾左右,又燔吾前後。


    四武衝陣,強弩翼吾左右,其法無勝亦無負。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深草蓊穢1,周吾軍前後左右。三軍行數百裏,人馬疲倦休止。敵人因天燥疾風之利,燔吾上風,車騎銳士堅伏吾後。吾三軍恐怖,散亂而走。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則以雲梯、飛樓,遠望左右,謹察前後。見火起,即燔吾前而廣延之2,又燔吾後。敵人若至,則引軍而卻,按黑地而堅處。敵人之來,猶在吾後,見火起,必還走。吾按黑地3而處,強弩材士衛吾左右,又燔吾前後。若此,則敵不能害我。”


    武王曰:“敵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後,煙覆吾軍,其大兵按黑地而起。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為四武衝陣,強弩翼吾左右,其法無勝亦無負。”


    1蓊穢(wěnghui):雜草茂盛。蓊,茂盛貌。穢,田中多草,荒地。


    2即燔吾前而廣延之:意思是敵人在我前方放火,我也在前方適當地放火,以隔斷敵之火勢,使火燒不到我軍。


    3黑地:大火燒過之地是一片黑色,故稱為黑地。


    武王問太公說:“帶兵深入敵國境內,如果遇到茂密的樹木草叢圍繞在我軍周圍,我軍已行軍數百裏,人困馬乏,急需宿營休息。這時,敵人利用幹燥刮風天氣的有利條件,在我上風口放火,又將車騎銳士埋伏在我軍的後麵,造成我軍恐慌,四處逃散,我軍應該如何應對?”


    太公答道:“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軍應該在駐地豎起雲梯、飛樓,借此瞭望和仔細觀察四周的情況。一旦發現敵人放火,我軍應立刻在前方的開闊地上放火,擴大火焚麵積,同時我軍後麵也要放火,以便燒出一塊黑地。如果敵人前來進攻,我軍就撤到這塊黑地上堅守。來犯之敵此時就會落在我軍後麵,看到火起,一定退兵。我軍在黑地上排列行陣,以勁兵強弩掩護左右兩翼,並繼續放火燒掉我軍前後的草地。這樣一來,敵人就不能成為我軍的禍患了。”


    武王問:“敵人在我軍前後左右放火,以至濃煙籠罩了我軍,敵人突然向我駐守的黑地進攻,我軍該如何應對?”


    太公答道:“如果這樣,應當把我軍組織成四武衝陣的陣勢,以弓箭手掩護左右兩翼。這種辦法即使不能取勝,也不會失敗。”


    火攻也是攻擊敵人的一種方法。本篇所言的火攻似乎沒有實用價值,因為火攻比較迅速,難以持久,而且敵人對我軍實行火攻的時候,一般我軍都會處於下風向。這樣,火攻對火攻,我軍是占不到任何優勢的,反而會殃及自身。火攻需要其他條件配合,比如配合天時、地利等條件,田單的“火牛陣”就將火和陣法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公元前279年,燕國進攻齊國。燕國攻打到了即墨(地名),即墨大夫戰死,田單成為即墨的將軍。因為雙方力量懸殊,為了激發軍隊的士氣,田單想到了“火牛陣”。


    田單命人找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每頭牛身上披著一條被子,上麵畫著豔麗的花紋,牛角上綁著兩把尖刀,尾巴上係上了一捆浸過油的蘆葦。


    某天午夜,田單讓人在城牆上開鑿了很多很大的洞口,然後把牛從洞口裏趕了出去,在牛的尾巴上點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發起脾氣來,朝著對麵的燕軍兇猛地衝過去。齊國的五千士兵立刻拿著大刀長矛,跟著牛隊衝殺過去。


    為了顯得更有聲勢,城裏的百姓都拿著銅盆、銅壺,使勁地敲打起來。


    一時間,聲音驚天動地,喊殺聲、銅器敲擊聲驚醒了睡夢中的燕軍。睡眼蒙矓的燕軍看見帳外火光衝天,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衝了過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有的甚至嚇得尿了褲子,根本無心抵抗。


    那一千多頭“火牛”頭上的刀紮死了很多人,齊國五千多人砍死了很多人,燕軍士兵驚慌之下到處亂跑,又被踩死了很多,最終結果便是燕國慘敗。


    火戰是結合地利發揮作用的戰術,如果指揮者對地利的選擇不合適的話,就很容易導致失敗。


    蜀後主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率領三十四萬大軍向魏國進攻。魏明帝曹睿命司馬懿領兵迎戰。雙方在祁山安營紮寨,對峙起來。


    諸葛亮此時已經有了一個計策。他率大軍出蜀漢,糧草的接濟便成為頭等大事。他一方麵讓蜀軍在當地屯田自給自足,一方麵用“木牛流馬”從外地調糧,還故意向司馬懿展示己方的運糧情況。司馬懿堅守不出,原本想等蜀軍糧盡而敗,沒想到對方卻作了長久打算,於是司馬懿準備去諸葛亮屯糧的上方穀燒糧草。上方穀的糧草實際上是諸葛亮布下的誘餌,專等司馬懿前來。結果當司馬懿用聲東擊西之法引開蜀軍,自以為成功時,諸葛亮已經布置好火箭手在上方穀高處埋伏。等到司馬懿“打敗”糧倉守軍進入山穀時,萬箭齊發,地麵的草房全部著火。大火將司馬懿的軍隊燒得四處奔逃,傷亡慘重。


    然而這把大火並沒有燒死司馬懿。正當諸葛亮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突然出現了意外,天空降下了傾盆大雨,澆滅了大火,救了司馬懿一命。眼看著司馬氏父子逃走,諸葛亮隻能歎息天意弄人。其實,這件事很好解釋。上方穀的那把大火使穀中形成了上升氣流,導致水汽在高空凝結降落,形成了對流雨。最終,這次火攻成為諸葛亮一生的遺憾。


    壘虛十二:測敵虛實,察敵活動


    聽其鼓無音,鐸無聲;望其壘上多飛鳥而不驚。上無氛氣,必知敵詐而為偶人也。敵人卒去不遠,未定而複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則前後不相次;不相次,則行陣必亂。如此者,急出兵擊之。以少擊眾,則必勝矣。


    武王問太公曰:“何以知敵壘之虛實,自來自去?”


    太公曰:“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觀敵之變動。望其壘,即知其虛實;望其士卒,則知其去來。”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聽其鼓無音,鐸無聲;望其壘上多飛鳥而不驚。上無氛氣,必知敵詐而為偶人1也。敵人卒去不遠,未定而複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2也;太疾,則前後不相次3;不相次,則行陣必亂。如此者,急出兵擊之。以少擊眾,則必勝矣。”


    1偶人:指用木頭或稻草製成的假人。


    2疾:通“急”。


    3相次:次序,連接。


    武王問太公說:“如何知道敵軍營壘的虛實以及他們來來迴迴的行動呢?”


    太公答道:“將帥必須上知天時,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高處瞭望,以觀察敵軍的變動情況;眺望敵軍的營壘,就可了解其內部的虛實;觀察敵軍的動態,就可知道敵軍的來去行蹤。”


    武王問:“如何才能知道這些事情呢?”


    太公答道:“聽不到敵營的鼓聲和鐸聲,向敵軍營壘望去,有許多沒受到驚嚇的飛鳥,空中也沒有飛揚的塵土,靠這些就可判斷敵營是空虛的,敵軍這是在欺騙我們,實則用偶人守營。如果敵人倉促退軍不遠,又急忙返迴,一定是敵軍調動太忙亂的表現。因為調動太忙亂,就會沒有秩序;沒有秩序,行陣排列就必然混亂。在這種情況下,我軍可以迅速出兵進攻敵人,即使是以少擊眾,也會取得勝利。”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取得勝利,就需要了解敵人的情況。本篇主要論述了偵察敵人營壘虛實和敵人行動的方法。通過觀察敵人的營壘、士卒判斷敵情,並據此運用相應的對策,這是作戰指揮需要做到的。在春秋時期的平陰之戰中,晉軍就是以此擊敗齊軍的。


    公元前555年,齊軍發兵進攻魯國。晉國和魯國大軍聯合,齊靈公在平陰(今山東平陰東北)組織防禦。大臣們建議分兵扼守平陰以南地勢險要的泰山餘脈,但是他沒有采納這些建議,而是固執地在平陰城外挖深溝,築高壘,掘塹而守。


    照此情況,晉軍覺得齊軍一定不會主動出戰,於是兵分兩路,以主力進攻平陰,另一路軍隊偷偷越過沂蒙山區,偷襲齊國首都臨淄城。同時,為了增加勝利的機會,晉軍決定來一場“心理戰”。晉軍主帥讓中軍副元帥士匄故意誇大其詞,勸說與其常有往來的齊國大夫子家:“晉與魯、莒兩國,以戰車千乘自魯、莒國境疾襲臨淄,臨淄危在旦夕。臨淄被占領,齊國就等於滅亡了,你應該早作圖謀,給自己留條後路。”子家立刻把這個秘密告訴了齊靈公,齊靈公對此非常惶恐。為了進一步讓他信以為真,晉軍主帥派兵在平陰以南的山澤險要處插滿晉軍的旗幟,又做了很多的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站在戰車上,在車後麵拖著樹枝到處跑,揚起大量塵土虛張聲勢。齊靈公一看這情況,嚇得失魂落魄,當晚就悄悄撤走,返迴了臨淄城。第二天,很多人都說齊軍可能逃走了,因為烏鴉叫聲歡快,在地麵上盤旋。在參考眾人的意見以後,晉軍主將便率軍進駐平陰城,然後派兵追擊匆忙逃跑的齊軍。晉軍勢如破竹,一連攻克了齊國很多城邑,最後包圍了臨淄城,齊國慘敗。


    這次戰爭,晉國虛張聲勢威懾了敵人,把敵人嚇跑後,並沒有馬上進駐平陰,而是根據種種情況判斷敵人是否撤走,判斷平陰是空城後,才進駐城內,並且及時追擊逃走的齊軍,終於大獲全勝。


    在正規戰中,通過觀察確實可以了解敵軍的虛實情況。在己方被動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這一計策讓敵方自動退軍,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善用空城計的人除了眾所周知的諸葛亮以外,還有馬知節。


    北宋真宗年間,馬知節是延州的知州。有一年元宵節,他派出去偵察的士卒匆匆忙忙地迴來稟報說:“邊境敵寇的大隊人馬正在朝著延州的方向而來,我們應該怎麽辦?”馬知節琢磨著:現在是元宵佳節,大家都在歡快地過節,要是讓大家知道這個消息,肯定立刻大亂。而且自己手裏的兵馬不多,怎麽能退敵呢?想著想著,他突然靈光一閃,決定冒一次險。


    馬知節讓人打開城門,然後張燈結彩,大擺宴席,全軍上下與民同樂,絲毫沒有緊張的感覺。將士們看到知州大人如此鎮定,也就放心了,知道他一定有辦法退敵,所以沒有慌亂。城中的百姓看見一切如常,也都開心地過節。邊境的敵寇來到城下,看見大開的城門、歡樂的人民,心裏泛起了嘀咕,覺得城內一定有重兵把守,不能輕易進犯,於是就撤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薑尚 鬼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薑尚 鬼穀子並收藏六韜·鬼穀子謀略全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