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網
其實,德誌的老丈人是個很隨和的人,在她丈母麵前,有點拘謹,這是聰明男人慣常用的手段,在老婆麵前,表現得太聰明,反而更累。女人天生就有一種依賴心,很想圖方便,像他老丈人,說起來啥事都聽他丈母的,實際上是一種偷懶的做法。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怕老婆,知道的,說他聰明,不想惹事。和女人辯論的結局,總是男人敗北,這是屢試不爽的。千萬別和女人較真,一旦和女人認真起來,男人往往吃不消,為了家庭的和諧,他丈人做到了,在他老婆麵前,遊刃有餘,非常得心應手。
往往吃了飯後,他就哼著小曲,到外麵轉悠,非常有意思,在人前開著玩笑。
村裏的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到城裏打工去了,老人,老村莊,老井,和老路,老槐樹,或者老棗樹,在一起開會。村裏的年輕人一少,就顯得整個村莊都老氣橫秋起來,顯得更加蕭索。特別是冬天,白楊樹的葉子掉光了,棗樹的葉子早已枯幹掉落,沒了影蹤,刺卻伸向天空,像是要刺破蒼穹。
老人們在老樹下、老路邊,談古論今,倒也熱鬧。德誌的老丈人見了德誌和外孫,顯得格外高興,大老遠就看到了德誌一家,他立馬起身往迴趕,到家開始幫忙,兩位老人很有意思,平時吃得簡單,穿的也不講究,可是,當有了客人,則變得非常大方,寧願苦自己,也不想虧待別人,爭取讓客人下次還來。
對一般的客人是這樣,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大方,總是準備很豐盛的食物,讓他們吃好喝好睡好,怎麽舒服怎麽來,總是讓德誌感到如同迴到自己家的一樣。
德誌的確也有這種感覺,可是,有時候難免和妻子有些意見不同,鬧些小別扭,德誌就想馬上離開她家,獨自迴到自己的家才好,可是,他並沒有這麽做,而是忍耐,就像《基督山伯爵》告訴人的道理一樣,人的一生,需要忍耐和等待,早晚都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因為你在忍耐中等待,在等待中忍耐,有了這種好的性格,當然會得到較好的結局。
德誌進了屋,放下背包,他要幫助丈母娘燒火,可惜沒學會,德誌從小到城裏,沒有學會農村的基本的做活的技巧,像燒火這樣簡單的事,對德誌就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要知道那個道理,人要虛心,火要空心。是真的,柴禾需要得到充分地燃燒,沒有空間是無法想象的,沒有了氧氣,就不可能產生化學反應,那火就不會得到充分地燃燒。
德誌被趕了出來,就到了堂屋,然後將背包放在凳子上。
老人養活四個子女的確不容易,不過,都長大了,雖說沒有一個大學生,可也值得,他們都還講道理,如果都是大學生,不說都不講道理吧,可能自以為是,反而講了太多的道理,那麽,這個家庭將是一個悲慘世界。受的教育越深,不講究品德,則越害人,甚至將會導致更加悲慘的結局。
住在老丈人前麵屋出了一個大學生,算是村莊裏比較有出息的了,可惜那大學生自從離開村莊後,就很少迴來了,本來隻知道死讀書,見了人也不大理睬,後來考上大學,分配了工作,現在更是不愛理人,索性在城裏買了房子,沒什麽大事,絕不迴來。就是到了春節,像這樣的大事,他也無所謂,總是找借口推脫不迴來。
看看那些在外打工的非大學生們,都和家人團圓,圍坐在一起,吃喝玩樂,熱熱鬧鬧的,但是再看看他家,除了曾經的大學生的光環依舊耀
考上了大學,不代表是個完全人,人們除了有一陣子的羨慕嫉妒恨外,馬上就會把他忘掉,加上他也瞧不起泥腿子,不願迴來,久而久之,隻當他是客人,來不來都不勉強了。隻可惜他的父母在家,要麵對這些人要解釋給他們聽,為什麽不迴來?平時工作忙還能理解,為什麽連過年都不迴來?心目中還有沒有老人呢?難道他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嗎?是孫猴子嗎?其實,不是,他所追求的,他的思想境界,已經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已經無法與之溝通,他就是陽春白雪,家鄉父老就是下裏巴人。
老丈人前麵屋裏的大學生名叫永誌。
永誌,永誌,永遠都誌向高遠,不在鄉下。鄉下和泥土打交道的人,實在辛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怎麽說,都沒有在城裏舒服。但是,在城裏混,沒有錢萬萬不行。像德誌那樣,有著深刻的體會,這些年在基金會裏混日子,多少有個穩定的收入,家裏老小生活無虞,可惜的是,沒有餘錢攢下,一旦遇到裁員等重大事件發生,則是麵臨著嚴峻的考驗。
國家大事、社會大事,德誌再操心,也是白搭,因為你可憐社會和國家,國家和社會反過來不會可憐你,你再優秀,也不會博得別人的半點欣賞;你再落魄,也絲毫得不到別人的憐憫和同情。
聽了老丈人對永誌的介紹,他明白了,要想在城裏混得好,就必須要有混不好的心誌,拋開一切,勇敢地向前走,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漢,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挖掘自己身上的潛能,好好地發揮出來,好好地利用,相信早晚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永誌的爹媽還在鄉下,他在城裏買了房子,接二連三地老去,可惜得很,二老在村裏住慣了,到了城裏,總是住不慣,家家都住在鴿子籠裏,還很貴,房子的首付還是永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湊錢交的,那時候,永誌才參加工作,吃飯都緊巴巴的,還常常被雜事纏累,有點工資,再節約,還沒到下一次發工資的時候,錢都花光了,成了“月光先生”,哪裏有錢買房子?
東拚西湊弄了些錢,交了首付,承了兄弟姐妹的人情,尤其覺得對不起他父母,含辛茹苦地為了孩子省吃儉用,將永誌拉扯大,供他上學,可惜的是,到了參加工作,本來想來個鹹魚大翻身,沒想到反而陷入還貸的危機。
後來,永誌繼續求學,好在有人給他介紹朋友。他先認識的女朋友,對他不錯,後來他女朋友的女朋友一起到他那玩,他女朋友的女朋友看中了永誌,開始發動猛烈地進攻,展開攻勢,追求永誌,永誌生性靦腆,不善言談,經不起炮火的攻打,最後就範,拋開前女友,跟後女生好上了,最後成了他的女友,並且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
從此,永誌開始忙碌了,他沒有在原單位做到退休,而是經不起獵頭的攻勢,就像女人搶男朋友一樣,將永誌搶走,因為永誌除了讀書,啥都不會,因此,在性格上更加多元化,能夠接納別人做得不好吃的飯菜,隻要不得罪人即可。
永誌的父母兩口子在家,有點良心的,過年還迴來一下,沒良心的,就不管不問,人的心就像秋天的落葉,不斷地往下沉,往下沉,知道頻臨崩潰的邊緣。
人讀書,不紀念老人的勞苦,就不要再讀,即便學成了又如何?德誌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隻有自己抽時間才能學習到新東西,在家、在上班的地方,抽空看書,知識是慢慢積累的,不是一下子全部都記得的。
學習、考試,拿文憑,為的是什麽?就是拿著文憑繼續求學。但是的,大多數人會認為,拿到文憑就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畢竟這是敲門磚,沒有文憑,連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的大學生,大多都以文憑為主,讀到碩士、博士,才停下腳步,到博士後的,差不多沒多少了,人的年齡也超過了結婚的最佳年齡,博士後還是要談戀愛、結婚和生育的,缺少一樣,都不是完全人。
這樣追求完美的人就像燃放的煙花,看起來那一瞬間很漂亮,但是當它粉身碎骨的時候,就是一些一文不名的小人物,根本沒有什麽好說的,反而會惹人生厭。
正說著話,德誌的丈母娘來了,說:“準備吃飯了。德誌一來,你把幾個月的跟我說的話一下子都說給了德誌聽,德誌見多識廣,你和他說得到一起去,但是,看到這樣的人就十分討厭。”
“誰讓人討厭了?”
“不告訴你,你去把菜端過來我再告訴你吧。”德誌丈母娘說。
原來,這就是夫唱婦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恰好都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可以讓德誌很清楚一點,也要讓德誌好好學學,比如說怎樣做到不罵人,而讓孩子也效法。如果偷懶,當然學不會,或者學不精,等於沒學習。要想學得好,必須要下功夫,和身邊的人打好交道,才能做到和家人打好交道。一個人連身邊的人都不太相信的話,不好好相處的時候,說他/她多麽多麽愛主,多麽虔誠,其實都是假的。
老丈人動作快,這和他年輕時當過兵有關。行動要快,慢了就會被動挨打。動作快的人,自然會先得到。正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般。但是,如果是早起的蟲兒,那麽可能就沒有小命了。
德誌想了想,到底是做早起的鳥呢?還是做早起的蟲兒呢?但願人人都不當早起的蟲兒,因德誌是不想做那樣的蟲的,推己及人,為別人考慮,還是要小心為妙。
其實,德誌的老丈人是個很隨和的人,在她丈母麵前,有點拘謹,這是聰明男人慣常用的手段,在老婆麵前,表現得太聰明,反而更累。女人天生就有一種依賴心,很想圖方便,像他老丈人,說起來啥事都聽他丈母的,實際上是一種偷懶的做法。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怕老婆,知道的,說他聰明,不想惹事。和女人辯論的結局,總是男人敗北,這是屢試不爽的。千萬別和女人較真,一旦和女人認真起來,男人往往吃不消,為了家庭的和諧,他丈人做到了,在他老婆麵前,遊刃有餘,非常得心應手。
往往吃了飯後,他就哼著小曲,到外麵轉悠,非常有意思,在人前開著玩笑。
村裏的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都到城裏打工去了,老人,老村莊,老井,和老路,老槐樹,或者老棗樹,在一起開會。村裏的年輕人一少,就顯得整個村莊都老氣橫秋起來,顯得更加蕭索。特別是冬天,白楊樹的葉子掉光了,棗樹的葉子早已枯幹掉落,沒了影蹤,刺卻伸向天空,像是要刺破蒼穹。
老人們在老樹下、老路邊,談古論今,倒也熱鬧。德誌的老丈人見了德誌和外孫,顯得格外高興,大老遠就看到了德誌一家,他立馬起身往迴趕,到家開始幫忙,兩位老人很有意思,平時吃得簡單,穿的也不講究,可是,當有了客人,則變得非常大方,寧願苦自己,也不想虧待別人,爭取讓客人下次還來。
對一般的客人是這樣,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大方,總是準備很豐盛的食物,讓他們吃好喝好睡好,怎麽舒服怎麽來,總是讓德誌感到如同迴到自己家的一樣。
德誌的確也有這種感覺,可是,有時候難免和妻子有些意見不同,鬧些小別扭,德誌就想馬上離開她家,獨自迴到自己的家才好,可是,他並沒有這麽做,而是忍耐,就像《基督山伯爵》告訴人的道理一樣,人的一生,需要忍耐和等待,早晚都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因為你在忍耐中等待,在等待中忍耐,有了這種好的性格,當然會得到較好的結局。
德誌進了屋,放下背包,他要幫助丈母娘燒火,可惜沒學會,德誌從小到城裏,沒有學會農村的基本的做活的技巧,像燒火這樣簡單的事,對德誌就是一種嚴峻的考驗。要知道那個道理,人要虛心,火要空心。是真的,柴禾需要得到充分地燃燒,沒有空間是無法想象的,沒有了氧氣,就不可能產生化學反應,那火就不會得到充分地燃燒。
德誌被趕了出來,就到了堂屋,然後將背包放在凳子上。
老人養活四個子女的確不容易,不過,都長大了,雖說沒有一個大學生,可也值得,他們都還講道理,如果都是大學生,不說都不講道理吧,可能自以為是,反而講了太多的道理,那麽,這個家庭將是一個悲慘世界。受的教育越深,不講究品德,則越害人,甚至將會導致更加悲慘的結局。
住在老丈人前麵屋出了一個大學生,算是村莊裏比較有出息的了,可惜那大學生自從離開村莊後,就很少迴來了,本來隻知道死讀書,見了人也不大理睬,後來考上大學,分配了工作,現在更是不愛理人,索性在城裏買了房子,沒什麽大事,絕不迴來。就是到了春節,像這樣的大事,他也無所謂,總是找借口推脫不迴來。
看看那些在外打工的非大學生們,都和家人團圓,圍坐在一起,吃喝玩樂,熱熱鬧鬧的,但是再看看他家,除了曾經的大學生的光環依舊耀
考上了大學,不代表是個完全人,人們除了有一陣子的羨慕嫉妒恨外,馬上就會把他忘掉,加上他也瞧不起泥腿子,不願迴來,久而久之,隻當他是客人,來不來都不勉強了。隻可惜他的父母在家,要麵對這些人要解釋給他們聽,為什麽不迴來?平時工作忙還能理解,為什麽連過年都不迴來?心目中還有沒有老人呢?難道他是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嗎?是孫猴子嗎?其實,不是,他所追求的,他的思想境界,已經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已經無法與之溝通,他就是陽春白雪,家鄉父老就是下裏巴人。
老丈人前麵屋裏的大學生名叫永誌。
永誌,永誌,永遠都誌向高遠,不在鄉下。鄉下和泥土打交道的人,實在辛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怎麽說,都沒有在城裏舒服。但是,在城裏混,沒有錢萬萬不行。像德誌那樣,有著深刻的體會,這些年在基金會裏混日子,多少有個穩定的收入,家裏老小生活無虞,可惜的是,沒有餘錢攢下,一旦遇到裁員等重大事件發生,則是麵臨著嚴峻的考驗。
國家大事、社會大事,德誌再操心,也是白搭,因為你可憐社會和國家,國家和社會反過來不會可憐你,你再優秀,也不會博得別人的半點欣賞;你再落魄,也絲毫得不到別人的憐憫和同情。
聽了老丈人對永誌的介紹,他明白了,要想在城裏混得好,就必須要有混不好的心誌,拋開一切,勇敢地向前走,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好漢,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發現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挖掘自己身上的潛能,好好地發揮出來,好好地利用,相信早晚就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永誌的爹媽還在鄉下,他在城裏買了房子,接二連三地老去,可惜得很,二老在村裏住慣了,到了城裏,總是住不慣,家家都住在鴿子籠裏,還很貴,房子的首付還是永誌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湊錢交的,那時候,永誌才參加工作,吃飯都緊巴巴的,還常常被雜事纏累,有點工資,再節約,還沒到下一次發工資的時候,錢都花光了,成了“月光先生”,哪裏有錢買房子?
東拚西湊弄了些錢,交了首付,承了兄弟姐妹的人情,尤其覺得對不起他父母,含辛茹苦地為了孩子省吃儉用,將永誌拉扯大,供他上學,可惜的是,到了參加工作,本來想來個鹹魚大翻身,沒想到反而陷入還貸的危機。
後來,永誌繼續求學,好在有人給他介紹朋友。他先認識的女朋友,對他不錯,後來他女朋友的女朋友一起到他那玩,他女朋友的女朋友看中了永誌,開始發動猛烈地進攻,展開攻勢,追求永誌,永誌生性靦腆,不善言談,經不起炮火的攻打,最後就範,拋開前女友,跟後女生好上了,最後成了他的女友,並且結了婚,生了一個兒子。
從此,永誌開始忙碌了,他沒有在原單位做到退休,而是經不起獵頭的攻勢,就像女人搶男朋友一樣,將永誌搶走,因為永誌除了讀書,啥都不會,因此,在性格上更加多元化,能夠接納別人做得不好吃的飯菜,隻要不得罪人即可。
永誌的父母兩口子在家,有點良心的,過年還迴來一下,沒良心的,就不管不問,人的心就像秋天的落葉,不斷地往下沉,往下沉,知道頻臨崩潰的邊緣。
人讀書,不紀念老人的勞苦,就不要再讀,即便學成了又如何?德誌現在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隻有自己抽時間才能學習到新東西,在家、在上班的地方,抽空看書,知識是慢慢積累的,不是一下子全部都記得的。
學習、考試,拿文憑,為的是什麽?就是拿著文憑繼續求學。但是的,大多數人會認為,拿到文憑就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畢竟這是敲門磚,沒有文憑,連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的大學生,大多都以文憑為主,讀到碩士、博士,才停下腳步,到博士後的,差不多沒多少了,人的年齡也超過了結婚的最佳年齡,博士後還是要談戀愛、結婚和生育的,缺少一樣,都不是完全人。
這樣追求完美的人就像燃放的煙花,看起來那一瞬間很漂亮,但是當它粉身碎骨的時候,就是一些一文不名的小人物,根本沒有什麽好說的,反而會惹人生厭。
正說著話,德誌的丈母娘來了,說:“準備吃飯了。德誌一來,你把幾個月的跟我說的話一下子都說給了德誌聽,德誌見多識廣,你和他說得到一起去,但是,看到這樣的人就十分討厭。”
“誰讓人討厭了?”
“不告訴你,你去把菜端過來我再告訴你吧。”德誌丈母娘說。
原來,這就是夫唱婦隨,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恰好都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可以讓德誌很清楚一點,也要讓德誌好好學學,比如說怎樣做到不罵人,而讓孩子也效法。如果偷懶,當然學不會,或者學不精,等於沒學習。要想學得好,必須要下功夫,和身邊的人打好交道,才能做到和家人打好交道。一個人連身邊的人都不太相信的話,不好好相處的時候,說他/她多麽多麽愛主,多麽虔誠,其實都是假的。
老丈人動作快,這和他年輕時當過兵有關。行動要快,慢了就會被動挨打。動作快的人,自然會先得到。正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般。但是,如果是早起的蟲兒,那麽可能就沒有小命了。
德誌想了想,到底是做早起的鳥呢?還是做早起的蟲兒呢?但願人人都不當早起的蟲兒,因德誌是不想做那樣的蟲的,推己及人,為別人考慮,還是要小心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