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暖身冷妻自知,狩獐獵鹿為歸期。
鈀蕉拱土難如意,緊箍救帝遭弟欺。
且說將烏雞國太子囑咐一番,太子迴城隻以一言相問,便知鳩占雀巢之意,在世人看來無父無母的悟空怎麽會知道夫妻之間的私密之事,其實悟空從出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在拷問著自己,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來自何地,?太子父母一事給了悟空很大啟示,正應了開頭之詩:
逢君隻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欲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
我們細讀此詩就很容易破解江流兒、猢猻父母之謎,因為詩中講得非常清楚的,大家注意,悟空的父親是誰我們已經知道了,“逢君隻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這兩句無疑在向我們昭示唐僧的父親是誰,很明顯是暗指如來的,並且把如來和他的心上人的背景說的也夠清楚。吳承恩先生還是相當聰明的,本迴的題前詩可以說與內容沒有多大關係,隻是要告訴我們唐僧、悟空的父母是誰而已。那麽悟空、唐僧的母親是誰?當然是“欲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隻有他們的親生母親最清楚了。實際上最後兩句好像也告訴我們些什麽,“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她一定不是凡間之人,而是一行一步一花新的人,其實吳承恩先生指的是誰明眼人一看就清楚的。
太子聞聽母親幾年來不能言語的苦楚,即可出門,撇了唐僧,徑直找悟空商議擒妖捉怪之事。想悟空一路之上,除了降妖捉怪、插科打諢、搞笑整人,哪說過一句貼心靠背的話,唯對太子傾注全心,可見這悟空知道無父之人的痛心,於是念一聲真言,拘得那山神土地在半空中施禮,替太子捉了野雞山雉,角鹿肥獐,狐獾狢兔,虎豹狼蟲,不下百千餘隻。因沒有刀傷劍痕的,悟空還特別交代:你可把他都撚就了筋,單擺在那四十裏路上兩旁,教那些人不縱鷹犬,拿迴城去,算了汝等之功。對太子的安危可謂心如發絲。
悟空對自己的師父又是另一番樣子。覺少的悟空摸著唐僧的光頭亂搖:師父怎睡著了?其實唐僧此時並未睡著,曉得悟空會失驚打怪,不讓自己安寧的。說實在的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悟空不睡他老人家是別想睡個囫圇覺的。一個師父,腦袋被徒弟當玻璃珠玩,也實在是夠可憐的,就是常人的頭也不允許亂摸的,當然老人對孩子是例外的。推醒了假睡的唐僧,悟空說了自己的心事,他何嚐不知道這位師父是半點主意也沒有的,隻是借他之口,用用自己的兄弟而已。悟空說妖精有些難拿,唐僧道:你說難,便就不拿了罷。隻要不危及到自己的性命,唐僧是心如靜水相當冷漠。悟空道:拿是還要拿,隻是理上不順。對悟空,唐僧有的是本事,道:這猴頭亂說!妖精奪了人君位,怎麽叫做理上不順!悟空對此反唇相譏,道:你老人家隻知念經拜佛,打坐參禪,那曾見那蕭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賊拿贓。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馬腳,漏了風聲。他與三宮妃後同眠,又和兩班文武共樂,我老孫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個罪名。唐僧道:怎麽不好定罪?悟空道: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他敢道,我是烏雞國王,有甚逆天之事,你來拿我?將甚執照與他折辯?唐僧道:憑你怎生裁處?行者笑道:老孫的計已成了,隻是幹礙著你老人家,有些兒護短。唐僧道:我怎麽護短?行者道:八戒生得夯,你有些兒偏向他。唐僧道:我怎麽向他?悟空撤了唐僧的梯子,把自己的主意一說,唐僧聞言暗喜道:隻怕八戒不肯去。行者笑道:如何?我說你護短,你怎麽就知他不肯去?你隻像我叫你時不答應,半個時辰便了!我這去,但憑三寸不爛之舌,莫說是豬八戒,就是豬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唐僧心想八戒是不去的,道:也罷,隨你去叫他。
悟空用計騙了八戒,一路上大吆小喝的來到禦花園,連做賊都是正大光明的。嚇得八戒上前扯住道:哥呀,害殺我也!那見做賊的亂嚷,似這般吆喝!驚醒了人,把我們拿住,送入官司,就不該死罪,也要解迴原籍充軍。等到了芭蕉樹下,八戒是連鈀帶拱,打開了井上的石板,見有霞光灼灼,白氣明明,禁不得八戒埋怨自己的哥哥:哥呀,你但幹事,便要留根,這是一眼井。你在寺裏,早說是井中有寶貝,我卻帶將兩條捆包袱的繩來,怎麽作個法兒,把老豬放下去。如今空手,這裏麵東西,怎麽得下去上來耶?。耿直善良的八戒哪想得到悟空憋著心思折騰他,悟空道:你脫了衣服,我與你個手段。八戒道:有甚麽好衣服?解了這直裰子就是了。看來唐僧對他這位得意愛徒同樣舍不得給他半根絲線的。
原說取寶的八戒不意間進了水晶宮,不知上下長幼、尊卑之分的他,也不管自己赤淋淋的,就坐在了上位,但因此就說他呆子是完全錯誤的,隻是他一向不拘小節客套而已。龍王問他如何到此時,八戒道:正為此說,我師兄孫悟空多多拜上,著我來問你取甚麽寶貝哩。這哪像是個呆子,分明精明的可以,連行個禮也是替悟空幹的。等見了已死的皇帝,哪入八戒的法眼:難難難!算不得寶貝!想老豬在山為怪時,時常將此物當飯,且莫說見的多少,吃也吃夠無數,那裏叫做甚麽寶貝!可自從跟了唐僧,這位天蓬元帥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
雖然八戒對井龍王是振振有詞的,但在悟空麵前卻毫無辦法,隻好依了悟空的話把屍體背起:怎的起,怎的起!好好睡覺的人,被這猢猻花言巧語,哄我教做甚麽買賣,如今卻幹這等事,教我馱死人!馱著他,醃臢臭水淋將下來,汙了衣服,沒人與我漿洗。上麵有幾個補丁,天陰發潮,如何穿麽?悟空隻好哄他道:你隻管馱了去,到寺裏,我與你換衣服。八戒對悟空的家當是一清二楚的,道:不羞!連你穿的也沒有,又替我換!這兩位徒弟的著裝可謂是一貫製的,唐僧包袱裏的衣服動都不讓動的。
背迴烏雞國王屍首的八戒知道老和尚傻乎乎的,隻要是話都是先說的有理,於是決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攛掇攛掇老和尚,把師兄也捉弄一下: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裏也捉弄他捉弄,攛唆師父,隻說他醫得活;醫不活,教師父念《緊箍兒咒》,把這猴子的腦漿勒出來,方趁我心!走著路的他一路不住地琢磨,再再尋思道:不好!不好!若教他醫人,卻是容易。他去閻王家討將魂靈兒來,就醫活了。隻說不許赴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這法兒才好。看來老實人也記仇的。八戒見唐僧對著屍體一個勁地哭咧咧的,忍不住道:師父,他死了可幹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哭他怎的!唐僧道:徒弟啊,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怎的這等心硬?好想他能把皇帝苦活似的。八戒就著這勁左右一說,唐僧果就念起那話兒。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鈀蕉拱土難如意,緊箍救帝遭弟欺。
且說將烏雞國太子囑咐一番,太子迴城隻以一言相問,便知鳩占雀巢之意,在世人看來無父無母的悟空怎麽會知道夫妻之間的私密之事,其實悟空從出生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在拷問著自己,自己的父親是誰?母親來自何地,?太子父母一事給了悟空很大啟示,正應了開頭之詩:
逢君隻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一念靜觀塵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欲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
我們細讀此詩就很容易破解江流兒、猢猻父母之謎,因為詩中講得非常清楚的,大家注意,悟空的父親是誰我們已經知道了,“逢君隻說受生因,便作如來會上人”這兩句無疑在向我們昭示唐僧的父親是誰,很明顯是暗指如來的,並且把如來和他的心上人的背景說的也夠清楚。吳承恩先生還是相當聰明的,本迴的題前詩可以說與內容沒有多大關係,隻是要告訴我們唐僧、悟空的父母是誰而已。那麽悟空、唐僧的母親是誰?當然是“欲知今日真明主,須問當年嫡母身”,隻有他們的親生母親最清楚了。實際上最後兩句好像也告訴我們些什麽,“別有世間曾未見,一行一步一花新”,她一定不是凡間之人,而是一行一步一花新的人,其實吳承恩先生指的是誰明眼人一看就清楚的。
太子聞聽母親幾年來不能言語的苦楚,即可出門,撇了唐僧,徑直找悟空商議擒妖捉怪之事。想悟空一路之上,除了降妖捉怪、插科打諢、搞笑整人,哪說過一句貼心靠背的話,唯對太子傾注全心,可見這悟空知道無父之人的痛心,於是念一聲真言,拘得那山神土地在半空中施禮,替太子捉了野雞山雉,角鹿肥獐,狐獾狢兔,虎豹狼蟲,不下百千餘隻。因沒有刀傷劍痕的,悟空還特別交代:你可把他都撚就了筋,單擺在那四十裏路上兩旁,教那些人不縱鷹犬,拿迴城去,算了汝等之功。對太子的安危可謂心如發絲。
悟空對自己的師父又是另一番樣子。覺少的悟空摸著唐僧的光頭亂搖:師父怎睡著了?其實唐僧此時並未睡著,曉得悟空會失驚打怪,不讓自己安寧的。說實在的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悟空不睡他老人家是別想睡個囫圇覺的。一個師父,腦袋被徒弟當玻璃珠玩,也實在是夠可憐的,就是常人的頭也不允許亂摸的,當然老人對孩子是例外的。推醒了假睡的唐僧,悟空說了自己的心事,他何嚐不知道這位師父是半點主意也沒有的,隻是借他之口,用用自己的兄弟而已。悟空說妖精有些難拿,唐僧道:你說難,便就不拿了罷。隻要不危及到自己的性命,唐僧是心如靜水相當冷漠。悟空道:拿是還要拿,隻是理上不順。對悟空,唐僧有的是本事,道:這猴頭亂說!妖精奪了人君位,怎麽叫做理上不順!悟空對此反唇相譏,道:你老人家隻知念經拜佛,打坐參禪,那曾見那蕭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賊拿贓。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馬腳,漏了風聲。他與三宮妃後同眠,又和兩班文武共樂,我老孫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個罪名。唐僧道:怎麽不好定罪?悟空道: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他敢道,我是烏雞國王,有甚逆天之事,你來拿我?將甚執照與他折辯?唐僧道:憑你怎生裁處?行者笑道:老孫的計已成了,隻是幹礙著你老人家,有些兒護短。唐僧道:我怎麽護短?行者道:八戒生得夯,你有些兒偏向他。唐僧道:我怎麽向他?悟空撤了唐僧的梯子,把自己的主意一說,唐僧聞言暗喜道:隻怕八戒不肯去。行者笑道:如何?我說你護短,你怎麽就知他不肯去?你隻像我叫你時不答應,半個時辰便了!我這去,但憑三寸不爛之舌,莫說是豬八戒,就是豬九戒,也有本事教他跟著我走。唐僧心想八戒是不去的,道:也罷,隨你去叫他。
悟空用計騙了八戒,一路上大吆小喝的來到禦花園,連做賊都是正大光明的。嚇得八戒上前扯住道:哥呀,害殺我也!那見做賊的亂嚷,似這般吆喝!驚醒了人,把我們拿住,送入官司,就不該死罪,也要解迴原籍充軍。等到了芭蕉樹下,八戒是連鈀帶拱,打開了井上的石板,見有霞光灼灼,白氣明明,禁不得八戒埋怨自己的哥哥:哥呀,你但幹事,便要留根,這是一眼井。你在寺裏,早說是井中有寶貝,我卻帶將兩條捆包袱的繩來,怎麽作個法兒,把老豬放下去。如今空手,這裏麵東西,怎麽得下去上來耶?。耿直善良的八戒哪想得到悟空憋著心思折騰他,悟空道:你脫了衣服,我與你個手段。八戒道:有甚麽好衣服?解了這直裰子就是了。看來唐僧對他這位得意愛徒同樣舍不得給他半根絲線的。
原說取寶的八戒不意間進了水晶宮,不知上下長幼、尊卑之分的他,也不管自己赤淋淋的,就坐在了上位,但因此就說他呆子是完全錯誤的,隻是他一向不拘小節客套而已。龍王問他如何到此時,八戒道:正為此說,我師兄孫悟空多多拜上,著我來問你取甚麽寶貝哩。這哪像是個呆子,分明精明的可以,連行個禮也是替悟空幹的。等見了已死的皇帝,哪入八戒的法眼:難難難!算不得寶貝!想老豬在山為怪時,時常將此物當飯,且莫說見的多少,吃也吃夠無數,那裏叫做甚麽寶貝!可自從跟了唐僧,這位天蓬元帥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
雖然八戒對井龍王是振振有詞的,但在悟空麵前卻毫無辦法,隻好依了悟空的話把屍體背起:怎的起,怎的起!好好睡覺的人,被這猢猻花言巧語,哄我教做甚麽買賣,如今卻幹這等事,教我馱死人!馱著他,醃臢臭水淋將下來,汙了衣服,沒人與我漿洗。上麵有幾個補丁,天陰發潮,如何穿麽?悟空隻好哄他道:你隻管馱了去,到寺裏,我與你換衣服。八戒對悟空的家當是一清二楚的,道:不羞!連你穿的也沒有,又替我換!這兩位徒弟的著裝可謂是一貫製的,唐僧包袱裏的衣服動都不讓動的。
背迴烏雞國王屍首的八戒知道老和尚傻乎乎的,隻要是話都是先說的有理,於是決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攛掇攛掇老和尚,把師兄也捉弄一下: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裏也捉弄他捉弄,攛唆師父,隻說他醫得活;醫不活,教師父念《緊箍兒咒》,把這猴子的腦漿勒出來,方趁我心!走著路的他一路不住地琢磨,再再尋思道:不好!不好!若教他醫人,卻是容易。他去閻王家討將魂靈兒來,就醫活了。隻說不許赴陰司,陽世間就能醫活,這法兒才好。看來老實人也記仇的。八戒見唐僧對著屍體一個勁地哭咧咧的,忍不住道:師父,他死了可幹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哭他怎的!唐僧道:徒弟啊,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怎的這等心硬?好想他能把皇帝苦活似的。八戒就著這勁左右一說,唐僧果就念起那話兒。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