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海流沙輕鬆渡,三藏一人非務本。
見色似驚雷雨淋,訓徒反露師真心。
且說悟空在流沙河吸收沙和尚加入取經隊伍,真正完成建製,西行取經團方正式成立,再不肯添加一人。這樣三藏的職權才算徹底明確,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首長(此後我們將稱三藏為唐僧)。上級部門雖然在流沙河做了小小的測試,徒弟三人皆跳出性海流沙,渾無牽掛,隻有三藏一人千分難渡,萬載難行。這菩薩想必也是十分為難,隻能是明幫暗助,讓三藏過了及格線,當然這當中的緣由我們現在也不好說,大概三藏是有什麽深刻的社會背景吧。
此番編製一經完善,才算是正式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不過唐僧可算是第一個動搖的: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裏安歇?一路走來的唐僧除了觀山看景,剩下的就是貪圖安逸,全然忘記了其他四人不過是幫他取經的。悟空實在看不過去,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裏安歇,何也?連一天經都沒有讀過的悟空都知道的,可號稱胎裏素的唐僧就是不知道這些。可見幾十年來唐僧隻知張嘴念經,從不用心去記的,難怪在流沙河是怎麽也渡不過的。當然這樣說也許是冤枉他,或許人家一直刻苦努力,但天生愚鈍的,這樣的學生在學校裏也不少見的,有些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就提出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會讀書的,但學技術類的東西還是挺快的,不過這對唐僧一定是不合適的,除了念經再沒見他做過什麽,一根馬韁繩都不會做,也別指望他會做什麽活。悟空借著八戒替師父幫腔的機會,一箭雙雕: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象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當然對做師父的來說就更應該吃苦了。這八戒的話原本就是另有所指,對師哥的話自然是充分理解,道: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隻馱著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言下之意這唐僧不能隻做甩手掌櫃。八戒的話無異於緣木求魚,唐僧空走還嫌累呢,還指望他拿東西,和癡人說夢似的。果然沒有走了一箭之地,唐僧又累地出聲: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廂,有一座莊院,我們卻好借宿去也。
飽暖思淫欲,安逸出亂子。因為唐僧的凡心,四個光頭闖到了寡婦院子。悟空聽得後門內有腳步之聲,又見走出一個半老不老的婦人來,聽得嬌聲問道:是什麽人,擅入我寡婦之門?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慌得個喏喏連聲:小僧是東土大唐來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經。一行四眾,路過寶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薩檀府,告借一宵。等悟空聽那婦人笑語:請來。悟空高聲叫道:師父,請進來耶。真正的是輕問高答,一點也不給對方幻想的餘地。按說此刻的唐僧見了這個陣勢,應該帶領徒弟立刻離開的,不過這位師父此刻一定在犯傻,這是取經路上遇見的第一個女人,他的心裏不知道裝著多少隻兔子,直到茶畢齋完才想起問人家姓甚名誰,家居何地。也就是說他連問都不打算問對方是什麽人家就要住下的。可先前在劉伯欽家裏,人家的凳子離虎皮近了些都不坐的。聞聽老婦欲坐山招夫,唐僧又犯心思,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暗含同意。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不妨繼續往下看,等老婦把天仙般的女兒領出來,這位唐僧坐在上麵,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像是得了羊角風的樣子,和八戒相比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失其碼的禮儀。八戒心直,也看出了師父的心思,扯了師父一把道:師父!這娘子告誦你話,你怎麽佯佯不睬?好道也做個理會是。這唐僧如同被人當眾扒了外衣,猛抬頭,咄的一聲,大罵八戒不止:你這個孽畜!我們是個出家人,豈以富貴動心,美色留意,成得個什麽道理!看來唐僧如果不到西天取經,做個演員完全是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其實唐僧也是身在佛門無及奈何的樣子,如果是心如止水,哪裏說得出這樣的話兒。再看看他的歪詩,就更證明了酸葡萄心理:
出家立誌本非常,推倒從前恩愛堂。外物不生閑口舌,身中自有好陰陽。
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
怪不得那婦人罵道:這潑和尚無禮!你怎麽這般執法?你和尚不能娶妻,難道所有的人就該絕育不成?唐僧見老婦發怒,隻得者者謙謙,看來他一定打算留下一個的,但心裏清楚得很悟空是不做這事,因此先叫悟空道:悟空,你在這裏罷。果然得到的是明確地拒絕,繼而又推選沙和尚,當然結果也是心裏有底。如果八戒再推讓的話,這結果就遂了自己心意。不過這婦人也知道唐僧的心思,不敢試,假裝生氣,摔門而入。如果問唐僧,她大概會聽到這樣的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既然徒弟都不願意,還是我留下來吧。
就在徒弟幾個說笑著誰該留下來的時候,這位師父又是一言不發,支楞著耳朵聽得仔細。先是八戒埋怨唐僧道:師父忒不會幹事,把話通說殺了。你好道還活著些腳兒,隻含糊答應,哄他些齋飯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與不肯,在乎你我了。似這般關門不出,我們這清灰冷灶,一夜怎過?看來這八戒確實是粗中有細,唐僧聽了此話心中有愧,一語不發。待沙僧這個新徒弟不知高低地勸八戒時,八戒還是一句話:兄弟,不要栽人。從長計較。粗中有細的他何嚐不知道唐僧的心思:胡說,胡說!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醜。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都這們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了。有人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弄得剩下的人:這如今茶水不得見麵,燈火也無人管,雖熬了這一夜,但那匹馬明日又要馱人,又要走路。再若餓上這一夜,隻好剝皮罷了。今天的事大概出乎八戒意料的,自己的一番好意師父看不出來也就罷了,沙師弟剛來還不知道師傅的為人,怎麽悟空這麽聰明的人也沒有看出,豎子不足為謀:你們坐著,等老豬去放放馬來。既然如此還不如……哎!!!用自己的委屈替師哥換頓飯吃吧。欲知後事,且看下迴。
見色似驚雷雨淋,訓徒反露師真心。
且說悟空在流沙河吸收沙和尚加入取經隊伍,真正完成建製,西行取經團方正式成立,再不肯添加一人。這樣三藏的職權才算徹底明確,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首長(此後我們將稱三藏為唐僧)。上級部門雖然在流沙河做了小小的測試,徒弟三人皆跳出性海流沙,渾無牽掛,隻有三藏一人千分難渡,萬載難行。這菩薩想必也是十分為難,隻能是明幫暗助,讓三藏過了及格線,當然這當中的緣由我們現在也不好說,大概三藏是有什麽深刻的社會背景吧。
此番編製一經完善,才算是正式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不過唐僧可算是第一個動搖的: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裏安歇?一路走來的唐僧除了觀山看景,剩下的就是貪圖安逸,全然忘記了其他四人不過是幫他取經的。悟空實在看不過去,道:師父說話差了,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又問那裏安歇,何也?連一天經都沒有讀過的悟空都知道的,可號稱胎裏素的唐僧就是不知道這些。可見幾十年來唐僧隻知張嘴念經,從不用心去記的,難怪在流沙河是怎麽也渡不過的。當然這樣說也許是冤枉他,或許人家一直刻苦努力,但天生愚鈍的,這樣的學生在學校裏也不少見的,有些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就提出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會讀書的,但學技術類的東西還是挺快的,不過這對唐僧一定是不合適的,除了念經再沒見他做過什麽,一根馬韁繩都不會做,也別指望他會做什麽活。悟空借著八戒替師父幫腔的機會,一箭雙雕:呆子,你這般言語,似有報怨之心。還象在高老莊,倚懶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門,須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當然對做師父的來說就更應該吃苦了。這八戒的話原本就是另有所指,對師哥的話自然是充分理解,道: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那般高大肥盛,隻馱著老和尚一個,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言下之意這唐僧不能隻做甩手掌櫃。八戒的話無異於緣木求魚,唐僧空走還嫌累呢,還指望他拿東西,和癡人說夢似的。果然沒有走了一箭之地,唐僧又累地出聲:徒弟啊,你且看那壁廂,有一座莊院,我們卻好借宿去也。
飽暖思淫欲,安逸出亂子。因為唐僧的凡心,四個光頭闖到了寡婦院子。悟空聽得後門內有腳步之聲,又見走出一個半老不老的婦人來,聽得嬌聲問道:是什麽人,擅入我寡婦之門?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慌得個喏喏連聲:小僧是東土大唐來的,奉旨向西方拜佛求經。一行四眾,路過寶方,天色已晚,特奔老菩薩檀府,告借一宵。等悟空聽那婦人笑語:請來。悟空高聲叫道:師父,請進來耶。真正的是輕問高答,一點也不給對方幻想的餘地。按說此刻的唐僧見了這個陣勢,應該帶領徒弟立刻離開的,不過這位師父此刻一定在犯傻,這是取經路上遇見的第一個女人,他的心裏不知道裝著多少隻兔子,直到茶畢齋完才想起問人家姓甚名誰,家居何地。也就是說他連問都不打算問對方是什麽人家就要住下的。可先前在劉伯欽家裏,人家的凳子離虎皮近了些都不坐的。聞聽老婦欲坐山招夫,唐僧又犯心思,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暗含同意。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不妨繼續往下看,等老婦把天仙般的女兒領出來,這位唐僧坐在上麵,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隻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像是得了羊角風的樣子,和八戒相比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失其碼的禮儀。八戒心直,也看出了師父的心思,扯了師父一把道:師父!這娘子告誦你話,你怎麽佯佯不睬?好道也做個理會是。這唐僧如同被人當眾扒了外衣,猛抬頭,咄的一聲,大罵八戒不止:你這個孽畜!我們是個出家人,豈以富貴動心,美色留意,成得個什麽道理!看來唐僧如果不到西天取經,做個演員完全是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其實唐僧也是身在佛門無及奈何的樣子,如果是心如止水,哪裏說得出這樣的話兒。再看看他的歪詩,就更證明了酸葡萄心理:
出家立誌本非常,推倒從前恩愛堂。外物不生閑口舌,身中自有好陰陽。
功完行滿朝金闕,見性明心返故鄉。勝似在家貪血食,老來墜落臭皮囊。
怪不得那婦人罵道:這潑和尚無禮!你怎麽這般執法?你和尚不能娶妻,難道所有的人就該絕育不成?唐僧見老婦發怒,隻得者者謙謙,看來他一定打算留下一個的,但心裏清楚得很悟空是不做這事,因此先叫悟空道:悟空,你在這裏罷。果然得到的是明確地拒絕,繼而又推選沙和尚,當然結果也是心裏有底。如果八戒再推讓的話,這結果就遂了自己心意。不過這婦人也知道唐僧的心思,不敢試,假裝生氣,摔門而入。如果問唐僧,她大概會聽到這樣的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既然徒弟都不願意,還是我留下來吧。
就在徒弟幾個說笑著誰該留下來的時候,這位師父又是一言不發,支楞著耳朵聽得仔細。先是八戒埋怨唐僧道:師父忒不會幹事,把話通說殺了。你好道還活著些腳兒,隻含糊答應,哄他些齋飯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與不肯,在乎你我了。似這般關門不出,我們這清灰冷灶,一夜怎過?看來這八戒確實是粗中有細,唐僧聽了此話心中有愧,一語不發。待沙僧這個新徒弟不知高低地勸八戒時,八戒還是一句話:兄弟,不要栽人。從長計較。粗中有細的他何嚐不知道唐僧的心思:胡說,胡說!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醜。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都這們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了。有人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弄得剩下的人:這如今茶水不得見麵,燈火也無人管,雖熬了這一夜,但那匹馬明日又要馱人,又要走路。再若餓上這一夜,隻好剝皮罷了。今天的事大概出乎八戒意料的,自己的一番好意師父看不出來也就罷了,沙師弟剛來還不知道師傅的為人,怎麽悟空這麽聰明的人也沒有看出,豎子不足為謀:你們坐著,等老豬去放放馬來。既然如此還不如……哎!!!用自己的委屈替師哥換頓飯吃吧。欲知後事,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