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滿級扮演度,再見張子凡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要準備攤丁入畝,這幾年蘇銘一直都在查探人口,而限田令規定了官員所能擁有的土地和佃戶,相當一部分被隱匿的人口重新恢複。
比如公元263年,魏蜀吳三國統計的戶口加起來,人口隻有不到八百萬,而到了晉太康元年,三國歸晉時,總人口卻忽然到了一千多萬。
人口自然不會憑空變出來,但卻會被隱匿,而天下太平後,隱秘的戶籍被扒拉了出來,豪門大族被官府鎮壓,不得不釋放佃戶。
而這個時候,蜀地的人口變成了從之前的九十多萬人變成了九十多萬戶,足足四百多萬人口,翻了整整五倍。
由此可以看出,世家大族隱匿人口有多麽瘋狂。
同樣的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蛻變成門閥,有了更上一層的政治地位,他們兼並土地,隱匿人口,行事無所顧忌。
不過,現在的大唐,沒有門閥,世家大族聲勢也大不如以前,隻能說是退化成了世家,再無以前超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
開寶十年,大唐人口恢複到了六千多萬,這個數字基本上恢複到了前唐的巔峰,不過蘇銘卻覺的稀鬆平常。
先不說後世十三億人口,連大清都有四億多人,六千多萬人,算得了什麽?
大唐船隊下西洋,帶來了新奇的作物,尤其是番薯和玉米,或許後世的番薯盛世要提前到來。
蘇銘看著袁天罡的眸子,笑道,“倒也不是說要攻打西方,征服他們,你也知道,普天之下,大唐不過一隅,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偌大土地,這麽多地方,總要人口前去。”
“過些年,朕打算將子孫分封到邊疆,開拓土地,身為皇室,總不能混吃等死,把他們當成豬養。”
“朝廷耗費這麽多錢糧,總要有些用處。此事,朕會留下祖製,後世子孫不許在大唐之內分封,要當王就當篳路藍縷,開拓進取的諸侯王。”
這時,袁天罡才發現,自己的心思想的差了,“陛下深謀遠慮,微臣佩服。”
說完,蘇銘拍著他的肩膀,凝重的說道,“你我都是長生久視之人,但這個皇位朕不打算一直坐下去,江山常在,不在於一家一姓,皇帝的位置並不好坐。帝王之路,孤高寂寞,走到最後,隻不過一人而已。”
袁天罡愣住了,這世上,居然還有人不想當皇帝?
但他看到蘇銘認真的神情,一時間沉默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如此?”
“袁天罡,你心中的大唐已經實現,但你身什麽時候為自己活過?”蘇銘緩緩坐下,端起茶水慢飲一口。
“朕自從出生起,就背負了沉重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你給我的,為此,朕還被削皮剔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直到龍泉寶藏一戰,朕才真正戰勝了命運,主宰自己的人生。”
“皇帝,固然是天下最尊貴的位置,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當,權勢,於你我而言,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前唐傳承數百年,但每一代皇權都是在鮮血中誕生,太宗皇帝李世民殺兄囚父,他的兒子骨肉相殘,高宗就不必說了,玄宗皇帝當了幾十年皇帝,最後一日殺三子。”
“皇帝並不是當得越久越好,如果一個王朝因為皇帝而昌盛,又因為皇帝而衰弱,這樣的王朝注定要衰亡。 ”
說到底,皇帝就不是享受的,除非搞君主立憲,但就華夏這情況,就沒君主立憲的市場,除非跟後世大清一樣被西方爆錘。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事。
大唐,太強了。
甚至如果後世不是大清以少數民族統治了漢族,即使大明滅亡,西方也未必打的贏,間接造成了神州陸沉。
不過,現在曆史拐了彎,歐洲沒有文藝複興,神秘的東方在歐洲人麵前逐漸揭開神秘的麵紗,蘇銘很好奇,當他們得知大唐大一統的思想,接觸到大唐曆史的時候,會作何感想。
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皇帝開啟歐洲一統的道路,不過,蘇銘覺得基本上不可能,現在神權壓過各國君權。
他們連基本的主權都保證不了,何談大一統。
蘇銘的話,說的袁天罡啞口無言,這是曆史逃不過的定律,皇帝活得長,對一個王朝不是好事。
就算是再英明的君主,老了之後也會昏庸,對自己的權利看的太緊,下意識的警惕所有人,這也是為啥太子會受到迫害的原因。
袁天罡沉默良久,緩緩朝蘇銘行禮,“微臣告退!”
明亮的大殿之上,袁天罡的身影拉得很長,他挺直的背好似一下子變得佝僂,在蘇銘麵前,他的想法或多或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有些事,明知是對的,但思維慣性,他們會下意識的忽視,不將其放在心上,更遑論是活了三百年的袁天罡。
海陸兩條絲綢道路的開啟,使得東西方文化交流開始,相比於後世被堅船利炮打開,現在的大唐反倒是主動開拓進取。
現在的西方固然是比不上大唐,但在某些方麵他們也有得到之處,比如幾何學等等,大唐從來都是包容並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來自西方的傳教士來到大唐之後,瞬間被大唐的繁華震驚到了,相比於蒙昧落後的西方各國,大唐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遠遠超過。
一時間,西方竟然掀起了移民浪潮,那些豪商大族紛紛派遣家族子弟前往大唐,至此,大唐成為了世界的燈塔,成為歐洲各國向往的存在。
尤其是當大唐的曆史文獻傳到了歐洲之後,天主教全麵禁絕,然而,這些東西從來都禁絕不了。
歐洲各國君主知道之後紛紛沉默,他們怎麽也想不到,遠在萬裏之外,竟然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沒有淩駕於君權的神權,大小領主,至有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以及從上到下的統治製度。
……
這一天,蘇銘正像往常一樣處理政務。
忽然,一道期待已久的機械聲在他腦海響起,【假李星雲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百,獎勵:世界穿梭。】
聽到這個聲音,他沒有久違的驚喜,而是心中悵然,終於結束了,隻是到了這一刻,蘇銘反倒是不舍得。
大唐剛剛走上正軌,他還有一些沒做完的事要做,現在走,太早了。
蘇銘當即問道,係統,我還能在這待多久?
下一瞬,係統作出迴答,隻要宿主願意,隨時可以脫離這個世界,想待多久待多久。
我還能迴來嗎?
隻要宿主在下一個世界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五十,就能開啟通道返迴。
聽到這句話,蘇銘就放心了。
“係統,領取獎勵!”
話音落下,蘇銘腦海中浮現出一片星空,上麵代表著一個個世界,其中大部分都是黑的,唯有一個星球是亮著的。
他歎了口氣,關閉係統,現在還不是離開的時候。
“啟稟陛下,天師府張子凡在宮外求見。”
張子凡來了?
“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張子凡被領到千秋殿。
算算時間,他們大概有十多年沒見了。
當初天下大一統之後,張子凡就沒有在洛陽逗留,辭去了所有官職,帶著陸林軒返迴了天師府,正式接任天師之職。
在蘇銘的治理下,佛道兩派嚴格進行了限製,無論是僧人寺廟,還是道觀都做了嚴格的規定,不再像之前那樣無限製擴張,更是要交賦稅。
消息傳出,道教還好,佛教直接震驚了,因為此舉無疑是刨了佛門的根,天下戰亂,他們蔭蔽了大量人口和田地,本來想躺著過日子。
結果朝廷來這麽一搞,大量寺廟被抄家,田地被收迴,沒有通過經文考試的青壯僧人被勒令還俗。
抄家滅寺的財產歸於朝廷之後,蘇銘終於明白為啥周武宗要滅佛了,好家夥,光抄出來的賦稅都足以抵得上大唐兩三年的賦稅。
期間,不少地方還造成了動亂,佛門寺廟帶著僧人掀起叛亂,然而,他們早就被不良人嚴密監視,動亂剛開始不久,他們就被嚴陣以待的不良人格殺。
所謂的叛亂一點水花都沒有掀起來,當然,蘇銘也沒有向後世的金羽門客林靈素一樣進行佛門改革,把將佛刹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改佛為大覺金仙,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要這樣搞,佛門不出二十年就得滅亡。
道教一門獨大,這怎麽可能?
佛教該抑製就要抑製,道門該煉丹煉丹,想成為大唐國教,那絕對不行,佛道之間應該平衡。
在蘇銘的嚴厲打擊之下,佛門勢力大衰,近百年來搜刮的財富落到朝廷手裏,至此,佛道兩教唄戴上了緊箍咒,不得隨意擴充僧人,道籍僧碟名錄都掌握在朝廷手裏,想要出家,可以,先到洛陽考試,通過了考試才能當和尚,當道士。
笑話,蘇銘本來就覺得天下人少,結果你還出家,不整你整誰?
在這樣的製度下,南方的天師府也逃不過,當初爭霸天下,朝廷倚重天師府,後來,蘇銘覺得天師府在南方的信眾太多。
索性直接把天師府拆分,命令一部分道士來北地傳教,在前唐樓觀道的遺址上建立道觀宮殿,繼承法脈。
這一舉措,也是為了平衡北地的佛門勢力。
當然,天師府很不願意,奈何在朝廷官府強烈要求下,他們不得不執行,大唐可不是朱溫政權,連天師府都拿不下來。
因為這事,張子凡與他幾乎決裂,十多年沒有再北上,更沒有送信。
時隔多年,兩人再次相見,張子凡已經變成了成熟穩重的當代天師,一舉一動都盡顯高人風範。
“天師府張子凡,參見陛下。”
“平身。”
蘇銘望著他平淡的眼神,突然道,“你這次來洛陽,是為了李嗣源?”
張子凡瞳孔猛地一縮,沉默片刻後迴答,“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懇請陛下恩準。”
這時候,兩人之前的對話冷冰冰的,充滿了公事公辦的態度。
蘇銘玩味的笑道,“看來,你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能贏下李嗣源了。”
“托陛下洪福,送來了至聖乾坤功,我在玄武山潛修十餘年,終於將五雷天心訣和至聖乾坤功合二為一,功力大漲。”
張子凡拱手行禮,深深拜倒,“李嗣源已經隱居洛陽不問世事,即使死了也不會影響朝局,我希望陛下能恩準,讓我與他決一死戰。”
“當年這個約定,是朕定下的 ,自然沒有反悔的道理,朕準了。”
……
昔日威震天下的晉王李嗣源投降大唐,被降為靖安侯,慢慢消失在朝野視線當中,過著隱居的生活。
蘇銘也想不到,李嗣源竟然能活這麽久,到現在還沒掛。
“咚咚咚!”
張子凡敲開了侯府大門,“請通告李嗣源,就說十八年前的故人來訪。”
門房見張子凡穿著道袍,氣質不俗,不敢怠慢,當即進去稟告。
侯府後院,年近古稀的李嗣源躺在椅子上曬太陽,十幾年的隱居生活讓他得以休養生息,潛下心來研究武功。
雖然年近古稀,但他看起來就像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一樣,臉上沒有太多皺紋和老人斑,顯得精神矍鑠,就像是個樂嗬嗬的老頭。
“侯爺,外麵有人叩門,說是十八年前的故人來訪。”
聽到這句話,李嗣源一下子睜開眼睛,渾身氣勢爆發,震得周圍的空氣蕩開漣漪,“請他進來。”
“另外,把把存智喊來。”
有李嗣源放行,張子凡與蘇銘踏入靖安侯府。
“大哥,你找我?”
望著眼前的兄弟,李嗣源顯得很平靜,“該來的終究是來了,老七,張子凡來了,這次,我可能逃不掉了。”
“大哥,難道我們不能跑嗎?”聽到張子凡的名字,李存智眼裏閃過一絲厲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能去哪?況且,我也不想跑了,倘若這次我死後,你就離開侯府,我那些孩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你也不必管他們。”
比如公元263年,魏蜀吳三國統計的戶口加起來,人口隻有不到八百萬,而到了晉太康元年,三國歸晉時,總人口卻忽然到了一千多萬。
人口自然不會憑空變出來,但卻會被隱匿,而天下太平後,隱秘的戶籍被扒拉了出來,豪門大族被官府鎮壓,不得不釋放佃戶。
而這個時候,蜀地的人口變成了從之前的九十多萬人變成了九十多萬戶,足足四百多萬人口,翻了整整五倍。
由此可以看出,世家大族隱匿人口有多麽瘋狂。
同樣的南北朝時期,世家大族蛻變成門閥,有了更上一層的政治地位,他們兼並土地,隱匿人口,行事無所顧忌。
不過,現在的大唐,沒有門閥,世家大族聲勢也大不如以前,隻能說是退化成了世家,再無以前超然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
開寶十年,大唐人口恢複到了六千多萬,這個數字基本上恢複到了前唐的巔峰,不過蘇銘卻覺的稀鬆平常。
先不說後世十三億人口,連大清都有四億多人,六千多萬人,算得了什麽?
大唐船隊下西洋,帶來了新奇的作物,尤其是番薯和玉米,或許後世的番薯盛世要提前到來。
蘇銘看著袁天罡的眸子,笑道,“倒也不是說要攻打西方,征服他們,你也知道,普天之下,大唐不過一隅,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偌大土地,這麽多地方,總要人口前去。”
“過些年,朕打算將子孫分封到邊疆,開拓土地,身為皇室,總不能混吃等死,把他們當成豬養。”
“朝廷耗費這麽多錢糧,總要有些用處。此事,朕會留下祖製,後世子孫不許在大唐之內分封,要當王就當篳路藍縷,開拓進取的諸侯王。”
這時,袁天罡才發現,自己的心思想的差了,“陛下深謀遠慮,微臣佩服。”
說完,蘇銘拍著他的肩膀,凝重的說道,“你我都是長生久視之人,但這個皇位朕不打算一直坐下去,江山常在,不在於一家一姓,皇帝的位置並不好坐。帝王之路,孤高寂寞,走到最後,隻不過一人而已。”
袁天罡愣住了,這世上,居然還有人不想當皇帝?
但他看到蘇銘認真的神情,一時間沉默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如此?”
“袁天罡,你心中的大唐已經實現,但你身什麽時候為自己活過?”蘇銘緩緩坐下,端起茶水慢飲一口。
“朕自從出生起,就背負了沉重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你給我的,為此,朕還被削皮剔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直到龍泉寶藏一戰,朕才真正戰勝了命運,主宰自己的人生。”
“皇帝,固然是天下最尊貴的位置,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當,權勢,於你我而言,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前唐傳承數百年,但每一代皇權都是在鮮血中誕生,太宗皇帝李世民殺兄囚父,他的兒子骨肉相殘,高宗就不必說了,玄宗皇帝當了幾十年皇帝,最後一日殺三子。”
“皇帝並不是當得越久越好,如果一個王朝因為皇帝而昌盛,又因為皇帝而衰弱,這樣的王朝注定要衰亡。 ”
說到底,皇帝就不是享受的,除非搞君主立憲,但就華夏這情況,就沒君主立憲的市場,除非跟後世大清一樣被西方爆錘。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事。
大唐,太強了。
甚至如果後世不是大清以少數民族統治了漢族,即使大明滅亡,西方也未必打的贏,間接造成了神州陸沉。
不過,現在曆史拐了彎,歐洲沒有文藝複興,神秘的東方在歐洲人麵前逐漸揭開神秘的麵紗,蘇銘很好奇,當他們得知大唐大一統的思想,接觸到大唐曆史的時候,會作何感想。
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皇帝開啟歐洲一統的道路,不過,蘇銘覺得基本上不可能,現在神權壓過各國君權。
他們連基本的主權都保證不了,何談大一統。
蘇銘的話,說的袁天罡啞口無言,這是曆史逃不過的定律,皇帝活得長,對一個王朝不是好事。
就算是再英明的君主,老了之後也會昏庸,對自己的權利看的太緊,下意識的警惕所有人,這也是為啥太子會受到迫害的原因。
袁天罡沉默良久,緩緩朝蘇銘行禮,“微臣告退!”
明亮的大殿之上,袁天罡的身影拉得很長,他挺直的背好似一下子變得佝僂,在蘇銘麵前,他的想法或多或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有些事,明知是對的,但思維慣性,他們會下意識的忽視,不將其放在心上,更遑論是活了三百年的袁天罡。
海陸兩條絲綢道路的開啟,使得東西方文化交流開始,相比於後世被堅船利炮打開,現在的大唐反倒是主動開拓進取。
現在的西方固然是比不上大唐,但在某些方麵他們也有得到之處,比如幾何學等等,大唐從來都是包容並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來自西方的傳教士來到大唐之後,瞬間被大唐的繁華震驚到了,相比於蒙昧落後的西方各國,大唐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都遠遠超過。
一時間,西方竟然掀起了移民浪潮,那些豪商大族紛紛派遣家族子弟前往大唐,至此,大唐成為了世界的燈塔,成為歐洲各國向往的存在。
尤其是當大唐的曆史文獻傳到了歐洲之後,天主教全麵禁絕,然而,這些東西從來都禁絕不了。
歐洲各國君主知道之後紛紛沉默,他們怎麽也想不到,遠在萬裏之外,竟然有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沒有淩駕於君權的神權,大小領主,至有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以及從上到下的統治製度。
……
這一天,蘇銘正像往常一樣處理政務。
忽然,一道期待已久的機械聲在他腦海響起,【假李星雲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百,獎勵:世界穿梭。】
聽到這個聲音,他沒有久違的驚喜,而是心中悵然,終於結束了,隻是到了這一刻,蘇銘反倒是不舍得。
大唐剛剛走上正軌,他還有一些沒做完的事要做,現在走,太早了。
蘇銘當即問道,係統,我還能在這待多久?
下一瞬,係統作出迴答,隻要宿主願意,隨時可以脫離這個世界,想待多久待多久。
我還能迴來嗎?
隻要宿主在下一個世界扮演進度達到百分之五十,就能開啟通道返迴。
聽到這句話,蘇銘就放心了。
“係統,領取獎勵!”
話音落下,蘇銘腦海中浮現出一片星空,上麵代表著一個個世界,其中大部分都是黑的,唯有一個星球是亮著的。
他歎了口氣,關閉係統,現在還不是離開的時候。
“啟稟陛下,天師府張子凡在宮外求見。”
張子凡來了?
“快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張子凡被領到千秋殿。
算算時間,他們大概有十多年沒見了。
當初天下大一統之後,張子凡就沒有在洛陽逗留,辭去了所有官職,帶著陸林軒返迴了天師府,正式接任天師之職。
在蘇銘的治理下,佛道兩派嚴格進行了限製,無論是僧人寺廟,還是道觀都做了嚴格的規定,不再像之前那樣無限製擴張,更是要交賦稅。
消息傳出,道教還好,佛教直接震驚了,因為此舉無疑是刨了佛門的根,天下戰亂,他們蔭蔽了大量人口和田地,本來想躺著過日子。
結果朝廷來這麽一搞,大量寺廟被抄家,田地被收迴,沒有通過經文考試的青壯僧人被勒令還俗。
抄家滅寺的財產歸於朝廷之後,蘇銘終於明白為啥周武宗要滅佛了,好家夥,光抄出來的賦稅都足以抵得上大唐兩三年的賦稅。
期間,不少地方還造成了動亂,佛門寺廟帶著僧人掀起叛亂,然而,他們早就被不良人嚴密監視,動亂剛開始不久,他們就被嚴陣以待的不良人格殺。
所謂的叛亂一點水花都沒有掀起來,當然,蘇銘也沒有向後世的金羽門客林靈素一樣進行佛門改革,把將佛刹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改佛為大覺金仙,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要這樣搞,佛門不出二十年就得滅亡。
道教一門獨大,這怎麽可能?
佛教該抑製就要抑製,道門該煉丹煉丹,想成為大唐國教,那絕對不行,佛道之間應該平衡。
在蘇銘的嚴厲打擊之下,佛門勢力大衰,近百年來搜刮的財富落到朝廷手裏,至此,佛道兩教唄戴上了緊箍咒,不得隨意擴充僧人,道籍僧碟名錄都掌握在朝廷手裏,想要出家,可以,先到洛陽考試,通過了考試才能當和尚,當道士。
笑話,蘇銘本來就覺得天下人少,結果你還出家,不整你整誰?
在這樣的製度下,南方的天師府也逃不過,當初爭霸天下,朝廷倚重天師府,後來,蘇銘覺得天師府在南方的信眾太多。
索性直接把天師府拆分,命令一部分道士來北地傳教,在前唐樓觀道的遺址上建立道觀宮殿,繼承法脈。
這一舉措,也是為了平衡北地的佛門勢力。
當然,天師府很不願意,奈何在朝廷官府強烈要求下,他們不得不執行,大唐可不是朱溫政權,連天師府都拿不下來。
因為這事,張子凡與他幾乎決裂,十多年沒有再北上,更沒有送信。
時隔多年,兩人再次相見,張子凡已經變成了成熟穩重的當代天師,一舉一動都盡顯高人風範。
“天師府張子凡,參見陛下。”
“平身。”
蘇銘望著他平淡的眼神,突然道,“你這次來洛陽,是為了李嗣源?”
張子凡瞳孔猛地一縮,沉默片刻後迴答,“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懇請陛下恩準。”
這時候,兩人之前的對話冷冰冰的,充滿了公事公辦的態度。
蘇銘玩味的笑道,“看來,你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能贏下李嗣源了。”
“托陛下洪福,送來了至聖乾坤功,我在玄武山潛修十餘年,終於將五雷天心訣和至聖乾坤功合二為一,功力大漲。”
張子凡拱手行禮,深深拜倒,“李嗣源已經隱居洛陽不問世事,即使死了也不會影響朝局,我希望陛下能恩準,讓我與他決一死戰。”
“當年這個約定,是朕定下的 ,自然沒有反悔的道理,朕準了。”
……
昔日威震天下的晉王李嗣源投降大唐,被降為靖安侯,慢慢消失在朝野視線當中,過著隱居的生活。
蘇銘也想不到,李嗣源竟然能活這麽久,到現在還沒掛。
“咚咚咚!”
張子凡敲開了侯府大門,“請通告李嗣源,就說十八年前的故人來訪。”
門房見張子凡穿著道袍,氣質不俗,不敢怠慢,當即進去稟告。
侯府後院,年近古稀的李嗣源躺在椅子上曬太陽,十幾年的隱居生活讓他得以休養生息,潛下心來研究武功。
雖然年近古稀,但他看起來就像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一樣,臉上沒有太多皺紋和老人斑,顯得精神矍鑠,就像是個樂嗬嗬的老頭。
“侯爺,外麵有人叩門,說是十八年前的故人來訪。”
聽到這句話,李嗣源一下子睜開眼睛,渾身氣勢爆發,震得周圍的空氣蕩開漣漪,“請他進來。”
“另外,把把存智喊來。”
有李嗣源放行,張子凡與蘇銘踏入靖安侯府。
“大哥,你找我?”
望著眼前的兄弟,李嗣源顯得很平靜,“該來的終究是來了,老七,張子凡來了,這次,我可能逃不掉了。”
“大哥,難道我們不能跑嗎?”聽到張子凡的名字,李存智眼裏閃過一絲厲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能去哪?況且,我也不想跑了,倘若這次我死後,你就離開侯府,我那些孩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你也不必管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