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律洪古的統治下,契丹開始實行漢製,重用漢人官員,推行漢風政策,革新的風終究在草原吹響,他們與原來一樣走上了老路,隻不過是被動而非主動。


    武德充沛的大唐也不是缺失燕雲十六州版圖的大宋可比,五代十國大亂鬥,契丹扶持兒皇帝,將中原都打爛了。


    渤海國歸附大唐,大唐基本上拿到了唐初的實控之地,耶律洪古雖然當上了契丹大汗,但如果沒有大唐的幫助,他這個汗位坐不穩。


    所以,即便是他現在是契丹可汗,他也不敢跟大唐翻臉。


    昔日,契丹鼎盛之時,蘇銘都能將他們擊敗,更別說現在的契丹,耶律洪古沒有耶律阿保機的才能,無法讓手下人信服。


    為了汗位,他必須向大唐臣服,就像是曆史上的兒皇帝石敬瑭一樣。


    千秋殿。


    蘇銘坐在案前批閱奏折,時間一晃而過,他還是如當初一樣俊朗,沒有半點蒼老的痕跡,在他旁邊,一個孩童瞪大眼睛,好奇的看著他。


    他便是五歲的李正元,多闊霍雖然嘴上說要禍害他,把他教的一無是處,實際上卻剛好反過來。


    這幾年,契丹各個部落互相攻伐,底層的牧民過的非常淒慘,直到耶律洪古入主契丹,才停止了戰爭。


    這其中薩滿教也出了大力,早在她生下孩子之後,蘇銘就沒有限製她的人身自由,多霍闊卻沒有離開,而是等到李正元大一點了才返迴草原,處理薩滿教的事情。


    比起寧靜太平的中原,草原之上充滿了饑荒與戰亂,越是這樣,信仰薩滿教長生天的人反而越多。


    石瑤緩緩走入大殿,聲音一如既往的寧靜,“陛下,李存禮又上交了辭呈。”


    “這是這個月第幾封了?”


    “迴陛下,算上這封,已經第十封了。”


    蘇銘放下手中的朱筆,把辭呈拿到手上,“他當內閣首輔,朕很放心,可惜這家夥學什麽不好,非要搞急流勇退那一套。”


    開寶五年之後,李存禮意識到自己在文臣之首的位置上待得太久了,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這些年來,他提拔各級官員,幾乎朝廷的要害部門都有他的人,可以說黨羽遍及朝野上下。


    更別說近些年朝廷的 改革,他這個首輔背了很大的鍋,如果再在首輔的位置上戀棧不去,恐怕未來皇帝要拿他平息朝野的怨氣。


    所以,開寶六年的時候,李存禮就開始上交辭呈。


    ……


    李府。


    庭院深深,天高氣清,院子裏的花卉盛開,一個發須皆白的人坐在躺椅上曬太陽,在他身邊,有仆人候在一旁。


    “老爺,您的辭呈又被退迴來了。”


    短短幾年的首輔生涯,李存禮身上的陰柔氣質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大權在握的沉穩和深沉心思。雖然年過四旬,可看起來卻比五十歲的老人還要老,不複當年的陰柔俊俏。


    “繼續上奏。”


    李存禮依舊閉著眼,似是早有預料,等到仆人離開,他才睜開雙眼,眸子望著皇宮的方向,神色莫名。


    “陛下,你難道真的要我學蕭何自汙?”如今朝堂上下,知道蘇銘底細的人不多,李存禮是其中官職最高的人。


    他在百官當中名聲很差,幾乎是皇帝讓他幹嘛,他就幹嘛,從不違背命令,這也是蘇銘一直讓他當首輔的重要原因。


    而內閣應當是作為皇帝和朝堂溝通的橋梁,應當有自己的主見,很多時候,蘇銘的詔令對百姓有利,卻損失了朝堂官員的利益。而李存禮卻沒有為百官爭取,甚至還代表皇帝收拾了許多官員。


    從某些方麵來說,他是嚴嵩式的人物,可以說,若不是他資曆高,又有陛下的支持,他這個首輔早就坐不住了。


    數日之後,李存禮繼續呈交辭呈。


    蘇銘看著手上的奏折笑了,“看來李存禮是鐵了心要走,石瑤,你說朕該放他走嗎?”


    自從宋青青被確定身份,抬入後宮之後,石瑤就正式接管她的工作,幫蘇銘處理政務。“放與不放,全在陛下一念之間,石瑤不敢置喙。”


    想到過去的十幾年,蘇銘幽幽一歎,“罷了,他要走就讓他走吧,跟了朕這麽多年,就當全了這份君臣情誼。”


    說完,蘇銘就在辭呈上朱批同意,“加封李存禮太傅之職,再賞點東西吧,田地就不要給了。”


    自從限田令執行之後,蘇銘給朝廷官員的賞賜大多都換成金銀珠寶等硬通貨,不再給他們田地。


    這份法令本就是皇帝提出,總不能帶頭去破壞。


    夜晚,李存禮吃完飯,正在院子裏消食,忽然,仆人走到他身邊,“老爺,陛下準了您的辭呈。”


    話音落下,李存禮瞪大眼睛,有些難以置信,等到心情平息之後他轉過身朝著皇城的方向叩拜。


    “微臣謝陛下!”


    半個月後,李存禮從內閣首輔的位子上退下來,將洛陽的宅院和田產賣給官府,收拾東西準備迴河東老家。


    洛陽城外,十裏長亭,李存禮在城外跟百官告別,馬車踏上官道,漸漸遠去。


    隨著離洛陽越來越遠,他整個人越發輕鬆,好似卸下了重擔。


    突然,馬車停住,他微微皺眉,“怎麽迴事?”


    “老爺,前麵有人攔住去路。”


    還有人敢攔我的車?


    李存禮掀開車簾,就看到官道上,一道紫色身影款款而立,“李大人,久等了。”


    他怎麽會不認識眼前的人,驚訝的問道,“石瑤,你怎麽在這?”


    “奉命而來。”


    “你們在這等著,我去去就迴。”丟下一句話,李存禮便走下馬車,跟在石瑤身後。


    一盞茶後,他們停在一處涼亭前,亭子裏有一道身影。


    “微臣參見陛下。”李存禮走進涼亭,朝著那身影恭敬地行禮。


    蘇銘抬頭望著他,笑著道,“看來你以後是不打算迴洛陽了。”


    卸下官職,麵對蘇銘,李存禮內心反而變得平靜,再無以前麵對皇帝的壓力,“洛陽大,居不易,我一個離職的老臣還留在這幹嘛,富貴還鄉,娶幾房小妾,頤養天年豈不是更好。”


    麵對他坦然的目光,蘇銘舉起案上的酒,“這杯酒,為你送行。”


    李存禮端起桌上的另一杯酒,一飲而盡,隨即大袖一甩,轉身離去。


    “走吧,我們迴去。”


    ……


    朝堂上,屬於李存禮的時代落幕。


    接替他的,是內閣次輔,馮道,此人輾轉,吏部、吏部等部門,最後在洪武七年入閣,當了數年次輔,內閣的政務他早已爛熟於心。


    李存禮離開之後,馮道繼任內閣首輔,同時,工部尚書韓熙載入內閣。


    曆史上,馮道是六朝老臣,韓熙載則逃到南方,在南唐聲名鵲起,留下了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


    如果說李存禮是蘇銘的應聲蟲,那馮道則是有自己的主張,行事圓滑,能很好的轉圜六部與三司,樞密院的關係,那韓熙載就是代表了朝堂上的激進派,經常針砭時弊,一心想要推動改革。


    馮道擔任首輔,朝廷上下的官員都鬆了口氣,這些年,李存禮可勁的折騰朝廷官員,對他們做出了各種限製。


    科舉當中的進士舉人不必納稅的政策也被他給改了,隻要沒有當官,就必須跟普通百姓一樣服勞役,隻不過舉人進士在官麵上有些許特權,可以見官不拜等等。


    朝廷在兩稅製上進行了改革,將商稅和關卡稅交由三司統一管理,各地不允許再設卡關,同時允許百姓以錢財抵償勞役。


    而這些舉措,都是在為後麵的官紳一體納糧做準備,同時南方偏遠地方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


    總的來說,這幾年的改革太頻繁,蘇銘啟用馮道也是為了緩衝,為後麵的改革做準備,做事要有急有緩,不能一個勁的猛衝。


    張居正的改革固然為大明續命,但改革的時間太短,許多地方沒有落實到底,最終人亡政息。


    說到底,張居正不是皇帝,曆代以來,改革的政策應當由皇權發起,才算是名正言順,後繼之君也會顧忌,不至於朝令夕改。


    開寶七年,朝廷在鬆江府派出船隊,探索海外,這基本上是複刻了曆史上的鄭和下西洋,現在絲綢之路暫時還沒打通,總要找別的路子。


    朝廷的經濟,總要多元化,不能隻依靠割治下百姓的韭菜。連通西域的節鎮在幾百年的戰亂中廢棄。


    朝廷需要慢慢建立,同時,移民實邊,將胡化的漢人遷入內地,再將漢人遷入邊關,為未來的西域都護府打下基礎。


    如今的朝廷能打是能打,但打到西域後勤跟不上,打下來也守不住,除非朝廷將前唐時候的安西四鎮恢複,說不定可以慢慢經略西域。


    不過,前唐完蛋了,跟大唐爭霸西域的吐蕃也沒好到哪去,安史之亂後,大唐退出西域,吐蕃也沒能吃下絲綢之路的紅利。


    大概是受到氣候影響,高原的上吐蕃四分五裂,人口驟減,自保有餘,卻無力進取。


    接下來的幾年裏,官府一直在執行前幾年的政策,鞏固基礎,興修水利,開發南方,修建道路。


    各種各樣的大工程接連不斷,每一次大工程,都有不少人掉腦袋,總有利欲熏心的家夥喜歡伸手,要用自己的三族試試不良人的厲害。


    開寶十一年。


    大唐艦隊,繞過非洲大陸,抵達西方。


    高大的寶船停留在港口,震驚了西方各國,在西方停留了兩個月之後,大唐船隊返航,迴來的時候,身後還跟著一大票西方船隊。


    至此,海上絲綢之路開啟。


    開寶十三年,西方國家船隊抵達大唐,前往洛陽。


    對於海上絲綢之路,蘇銘早有準備,等船隊迴來後,蘇銘將西方的地圖和不良人繪製的地圖結合在一起,繪製了歐亞大陸的簡略地圖。


    至此,大唐官員們才得知,原來大唐隻是大陸上的一角之地,西方船隊到來,帶來了一波熱錢,民間和朝廷受利頗多。


    大唐突然興起了經略西域,重開絲綢之路的熱潮。


    有了利益的推動,朝廷在邊疆的開墾速度猛然加快,各路商旅絡繹不絕。


    開寶十五年,朝廷正式出兵西域,收迴安西四鎮,陸續擊敗了高昌迴鶻王國、於闐王國,與黑汗王朝碰撞。


    與前唐的政策不同,大唐擊敗了各國,而是派遣官員,改土歸流,編戶齊民,將商隊派到這裏。


    一時間,西域之地聚集了大唐二十萬大軍。


    開寶十六年,大唐與黑汗王朝大戰,黑汗王朝大敗,走向分崩離析,大唐軍隊終於鑿穿西域,重開絲綢之路。


    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開啟,大唐的民間經濟非常繁榮,為此,朝廷開啟了專門的通商口岸。


    這時候的西方文藝複興尚未興起,大唐的商品進入歐洲市場,收到極大熱捧,同時西方各國決定派遣人員來東方求學交流。


    開寶十七年,大唐擊敗倭國,分化州郡,開發倭國的銀山,至此,大唐進入以銀子為錢本位的時代。


    ……


    洛陽皇宮。


    在蘇銘大一統之後,洛陽進行了進一步的修建,皇城也重新翻修,幾乎迴到了盛唐巔峰的狀態。


    得益於民間經濟流通,朝廷非常有錢,相比於以前的積蓄,現在朝廷非常熱衷搞大工程,前兩年花費億萬錢糧修河道,治理黃河。


    千秋殿中,蘇銘望著眼前的堪輿圖,笑道,“袁天罡,海外之地如何?是否讓你大開眼界?”


    數年前,袁天罡跟隨大唐船隊去了西方大陸,在那裏待了半年,見識了不同國家的風景和人。


    “陛下,西方地處蠻夷,無論從哪方麵都比不上我大唐,陛下派遣船隊,是為了後世子孫考量?”


    “非也,朕隻是想讓世人知道不該坐井觀天而已,大唐的確強大,未來一代代人口爆發,總有一天,土地承載不了這麽多人口,遲早會發生動亂。”


    “朕不過是早做準備,南方瘴氣太多,無法經營,西方偌大之地難道還不能讓百姓立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夢逸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夢逸塵並收藏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