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述裏朵抵達洛陽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候的世家大族早已不複當年的境況,根本沒膽子抵抗朝廷,麵對限田令他們隻有乖乖束手就擒的份。
他們本以為能借助以往的影響力,擴大田產,恢複元氣,哪想到朝廷這麽警覺,天下承平才不過一年,就著手限製土地兼並。
有法令和沒法令完全是兩種情況,雖然不能完全禁絕,但也能避免下麵的官員和士子做的太火。
開寶二年,限田令正式施行。
洛陽朝廷專門組織了一批人手到各地丈量田畝,地點先從河洛之地開始,作為大唐帝都所在,這裏的權貴最多,土地兼並也是最嚴重。
而這裏又駐紮著朝廷禁軍,即使有人作亂,朝廷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撲滅動亂。
當河洛各縣城的官府開始限製土地,劃分田產的時候,洛陽權貴才迴過神,朝廷這下子是要來真的了。
一時間,各級官員雞飛狗跳,搞得人心惶惶。
人都有僥幸心理,官員們以為朝廷的限田令肯定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想到朝廷下來,先不查田產,首先就查官府中大大小小的官吏。
占了多餘的田吐出來,數額不夠的,朝廷補給你,隻不過補足的這部分是朝廷的公田,不允許買賣,隻收少量的地租。
一個縣一個縣的排查,這中間有不良人和大理寺的官員共同監督,避免丈量田畝的人和地方官員勾結。
在朝廷施行限田令的時候,渤海國的使者再次抵達洛陽,這次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耶律質舞的母親述裏朵。
現在契丹內亂,各部落為了汗位打的狗腦子都要蹦出來,他們也贏得了喘息之機。
但是,他們的本錢太少了,渤海國是耶律阿保機親征才得以平定,結果高粱河一戰,渤海國損兵十萬,家家戴孝。
這時候,述裏朵帶著耶律洪古來到渤海國,壓根就無法統治這裏,十萬青壯一朝喪盡,直接毀掉了耶律阿保機在這裏的統治基礎。
現在,他們隻能偏安一隅,別說擴大勢力了,能有一份棲身之地就不錯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述裏朵隻能把目光投向大唐,期望得到幫助。
“母親,你怎麽來了?”
皇宮裏,耶律質舞看著眼前的述裏朵,頓時驚呆了,她沒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居然還能看到母親。
幾年過去了,時間好似在這個女人身上停滯了一樣,比起當初,她的身姿更加成熟,再加上淩厲的氣質,妥妥的女強人。
述裏朵麵容複雜的看著耶律質舞,柔聲道,“質舞,你長大了。”
“母親。”
眨眼間,母女倆就抱到了一起,異國他鄉之地,耶律質舞很是孤單,看到母親自然是激動萬分。
很快,母女倆坐在一起,互訴衷腸,當耶律質舞問起了契丹的情況時,述裏朵歎了口氣,風韻猶存的俏臉上浮現出哀傷。
“你父親死後,契丹分崩離析,我跟你弟弟離開了漠北王庭,現在正在渤海國棲身。”
一時間,耶律質舞沉默了,她猜到契丹的情況不好,但沒想到形勢居然會敗壞到這等情景。
見耶律質舞麵露哀傷,述裏朵沉聲道,“你不要怪你的丈夫,兩軍交戰,拚的是國運,你父親入侵大唐,輸了落得這個下場也怪不得別人。”
“我聽說,你至今沒有給皇帝誕下子嗣?”
聽到這句話,耶律質舞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紅暈,“母親,我什麽法子都試過了,就是懷不上。”
述裏朵歎了口氣,“若是你能誕下子嗣,以後他便是嫡長子,屆時,皇帝看在他的麵子上,我契丹或許還有救,你這肚子不爭氣啊。”
“我這次來,是想向大唐皇帝求援,渤海國內亂,四分五裂,你弟弟也隻能占據一方,無力進取,再這樣下去,你父親遺留的親軍也要被消耗殆盡。”
“到時候,草原上再無我們母子的立足之地。”
耶律質舞很不理解,“母親,父親都不在了,你們何必要待在草原,來大唐居住不好嗎?”
述裏朵摸著她的腦袋,“你還小,不明白,我生在草原,草原就是我的根,往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草原上。”
……
大殿裏,蘇銘與袁天罡相對而坐,他們麵前放著一方棋盤,兩人正在對弈,“陛下,述裏朵親自前來,看來這次她真是被逼急了。”
“高粱河一戰,契丹損失慘重,耶律阿保機手下的精銳死傷殆盡,就算是耶律李胡想另起爐灶,手上也無人可用。”
“應天王後述裏朵的名聲是大,但耶律李胡沒有耶律阿保機的才能,他能有一塊立足之地已經不錯了。”蘇銘盯著棋盤,緩緩落下一子。
“邊疆之地,朝堂可徐徐圖之,或許他們母子還有用。”袁天罡沙啞的聲音響起,想了片刻,手中棋子落下。
蘇銘淡淡一笑,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朕打算相助他們穩定局麵,借渤海國為跳板,迴到契丹。”
“自從北魏孝文帝漢化以來,胡人就被漢人同化,從南北朝一直到如今,北方草原不適合耕種,隻適合放牧。”
“朕打算在草原部落推行漢化政策,書同文,去胡服,易風俗,立城池,推行大唐體製。”
一時間,袁天罡沉默了。
他本以為蘇銘隻不過是想借助耶律李胡實行羈索政策,將契丹人收服,沒想到他竟然想將胡人漢化。
這是他從未想過的道路,隨著深入,他想到了不少,抬頭凝視蘇銘,“此舉耗費甚重,陛下當從長計議。”
蘇銘將手中棋子落下,淡淡說道,“你放心,朕暫時不會這樣做,大唐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積蓄國力,漢代有文景之治,方有武帝掃平匈奴。”
“大唐有開元盛世,方能攻略西域,無論是草原還是西域,未來都是朝廷的目標,天命在我,我們的時間還有很多。”
“這些,朕會用幾十年慢慢完成。”
有這句話,袁天罡不由得鬆了口氣,他就怕皇帝急功近利,強行上馬,揮霍大唐國力。
如今的朝廷算不上是武德充沛,禁軍雖然強悍,但也不過十幾萬,分散到偌大的邊疆也就不剩什麽了。
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朝廷現在都沒有餘力再開拓進取。
等到袁天罡落子之後,蘇銘接著道,“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是把限田令完成,同時興修水利,培養官員,充實各地,建立學校,弘揚教化,訓練大軍,一步步都要慢慢來,”
“塞外的事交給錦衣衛,扶持述裏朵母子隻能是備用,打鐵還需要自身硬,隻要大唐夠強,什麽敵人都不怕。”
這時候,袁天罡起身,朝蘇銘屈身行禮,“陛下聖明!”
蘇銘笑了笑,輕輕拍著袁天罡的肩膀,“行了,吏治是朝廷的重中之重,不良人很重要,袁天罡,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陛下放心,不良人一定不辱使命。”
等到袁天罡走後,蘇銘望著眼前的棋盤,歎了口氣,想把扮演度刷滿怎麽這麽難?他都做到這個地步了,還沒得到袁天罡的認同?
難道非要他把大唐帶到盛世的地步?
想到這,蘇銘就有些鬱悶,
……
大殿上,蘇銘與述裏朵終於見麵,“應天王後述裏朵,朕對你可是久仰大名。”
沒了契丹,述裏朵失去靠山,在蘇銘麵前不敢依仗身份,隻能謙虛的道,“陛下過獎了,我不過是沾了小女的福分而已。”
“大唐一統之時,你派來使者慶賀,如今又親自前來,說吧,你想要什麽?”
蘇銘淡淡的看著她,平淡的目光讓述裏朵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眼前的人比耶律阿保機威勢更強。
她低著頭,柔聲迴答,“陛下,我隻想讓耶律家族重迴草原,執掌契丹,屆時,我們兩國修好,互不侵犯,我們契丹可以幫大唐駐守邊疆。”
聽到這話,蘇銘頓時笑了,“你憑什麽讓朕相信你?當初耶律阿保機也與大唐和談,簽訂盟約,結果轉眼他便撕毀盟約,興兵來犯!”
“區區一麵之詞,朕很難相信你。”
述裏朵幽幽一歎,國與國之間,贏家通吃的道理亙古不變,倘若當初是契丹贏了,她哪裏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陛下,您想要什麽?我可以代替耶律家族答應。”
蘇銘露出玩味的笑容,“這件事先不急,朕可以幫助你們在渤海國立足,甚至反攻草原,迴到漠北王庭。”
聽到這句話,述裏朵心中大定,不管條件是什麽,先答應再說,假如她得不到援助,他們在渤海國也支持不了太久。
耶律阿保機在渤海國挖的坑太大了,他們在渤海國受人排斥,根本融入不進去。
述裏朵跪倒在地,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多謝陛下。”
“這件事,朕會派人與你們接洽,隻要你們母子足夠安分,朕可以幫你們達成心願。”
接下來,述裏朵在洛陽逗留了一個月,與禮部接洽,更有錦衣衛暗中聯絡,最終心滿意足的返迴渤海國。
他們一迴去,幽州就在邊境開啟了互市,與渤海國聯絡,傾銷產品,而耶律洪古就是指定的承包商。
靠著大唐,耶律洪古他們總算是在渤海國安穩立足。
同時,錦衣衛派人加入耶律洪古,幫他掃平部落,施行漢人統治的政策,不再施行以部落為單位的鬆散聯盟。
這些幫助,朝廷非但沒有損失,反而經過剪刀差在渤海國身上吸血,幽州反而漸漸恢複,奔逃到渤海國的漢人百姓迴歸,朝廷又從人口濃密的地方遷移百姓,充實邊關。
開寶六年。
朝廷休養生息,府庫充盈,限田令在大部分地域施行完成,同時朝廷在各地組織人手興修水利,推廣耕具,使得荒廢的田地複耕,民生恢複速度大大加快。
洛陽城。
農業恢複,朝廷體製穩定,沒有動亂,商業也逐漸興盛,雖然說西域絲綢之路斷絕,但天南海北的行商依舊齊聚洛陽。
街道上,百姓絡繹不絕。酒肆商鋪,熱火朝天,喧鬧聲接連不斷。
這五年,整體上風調雨順,沒有大的災害,洛陽的太倉和常平倉都被填滿了。大唐的軍隊也逐漸擴充,禁軍維持編製,而邊軍卻不斷膨脹,多達三十萬。
這三十萬大軍是實實在在的人,沒有人吃空餉,自禁軍建立以來,喝兵血的事情屢禁不止,每年都有許多人頭落地。
再多的錢,也得有命拿,最終刹住了歪風邪氣。
開寶六年四月,大唐兵出隴右,收迴了夏州綏州等地,當初沒有臣服大唐,割據此地的李氏家族被全族下獄,送到洛陽。
大軍收服隴右之後並未停息,而是繼續進軍將沙洲等地慢慢收服。
同時,南方也掀起了大戰,大唐兵出大理,不到半年的時間,大理滅國。
至此,大唐光複全境。
另一邊,在錦衣衛和朝堂幫助下,述裏朵扶持耶律洪古光複了渤海國,這裏完全按照大唐的統治製度進行,不允許穿胡人義服,使用漢語文字。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未來渤海國必定會融入大唐。
而在這幾年裏,契丹的混戰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各部落勢力相當,再加上錦衣衛暗中煽風點火,他們時不時都會打仗。
契丹部落當然察覺到這背後有人煽風點火,但那又如何,長久的戰爭使得他們沾染上了彼此的鮮血,除非有一方滅亡才能報仇。
開寶七年。
大唐出兵五萬,渤海過出兵三萬,號稱十萬大軍與契丹各個部落開戰。
短短半年時光,大唐便掃蕩各個部落,將邊境向前延伸了百裏。
一戰之後,耶律洪古入主契丹,成為契丹共主。
在這幾年當中,耶律洪古受到大唐文化熏陶,學習漢語文字,漢化程度極高,而他麾下的大軍有大半都是漢人統治,士兵也有一半都是漢人。
拿迴契丹王位之後,耶律洪古非但沒有跟大唐翻臉,反而直接向大唐遞交國書,表示臣服。
不過,洛陽朝廷隻收迴了渤海國。
契丹現在的漢化程度太低,就算是朝廷納入統治也不得人心。
他們本以為能借助以往的影響力,擴大田產,恢複元氣,哪想到朝廷這麽警覺,天下承平才不過一年,就著手限製土地兼並。
有法令和沒法令完全是兩種情況,雖然不能完全禁絕,但也能避免下麵的官員和士子做的太火。
開寶二年,限田令正式施行。
洛陽朝廷專門組織了一批人手到各地丈量田畝,地點先從河洛之地開始,作為大唐帝都所在,這裏的權貴最多,土地兼並也是最嚴重。
而這裏又駐紮著朝廷禁軍,即使有人作亂,朝廷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撲滅動亂。
當河洛各縣城的官府開始限製土地,劃分田產的時候,洛陽權貴才迴過神,朝廷這下子是要來真的了。
一時間,各級官員雞飛狗跳,搞得人心惶惶。
人都有僥幸心理,官員們以為朝廷的限田令肯定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想到朝廷下來,先不查田產,首先就查官府中大大小小的官吏。
占了多餘的田吐出來,數額不夠的,朝廷補給你,隻不過補足的這部分是朝廷的公田,不允許買賣,隻收少量的地租。
一個縣一個縣的排查,這中間有不良人和大理寺的官員共同監督,避免丈量田畝的人和地方官員勾結。
在朝廷施行限田令的時候,渤海國的使者再次抵達洛陽,這次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耶律質舞的母親述裏朵。
現在契丹內亂,各部落為了汗位打的狗腦子都要蹦出來,他們也贏得了喘息之機。
但是,他們的本錢太少了,渤海國是耶律阿保機親征才得以平定,結果高粱河一戰,渤海國損兵十萬,家家戴孝。
這時候,述裏朵帶著耶律洪古來到渤海國,壓根就無法統治這裏,十萬青壯一朝喪盡,直接毀掉了耶律阿保機在這裏的統治基礎。
現在,他們隻能偏安一隅,別說擴大勢力了,能有一份棲身之地就不錯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述裏朵隻能把目光投向大唐,期望得到幫助。
“母親,你怎麽來了?”
皇宮裏,耶律質舞看著眼前的述裏朵,頓時驚呆了,她沒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居然還能看到母親。
幾年過去了,時間好似在這個女人身上停滯了一樣,比起當初,她的身姿更加成熟,再加上淩厲的氣質,妥妥的女強人。
述裏朵麵容複雜的看著耶律質舞,柔聲道,“質舞,你長大了。”
“母親。”
眨眼間,母女倆就抱到了一起,異國他鄉之地,耶律質舞很是孤單,看到母親自然是激動萬分。
很快,母女倆坐在一起,互訴衷腸,當耶律質舞問起了契丹的情況時,述裏朵歎了口氣,風韻猶存的俏臉上浮現出哀傷。
“你父親死後,契丹分崩離析,我跟你弟弟離開了漠北王庭,現在正在渤海國棲身。”
一時間,耶律質舞沉默了,她猜到契丹的情況不好,但沒想到形勢居然會敗壞到這等情景。
見耶律質舞麵露哀傷,述裏朵沉聲道,“你不要怪你的丈夫,兩軍交戰,拚的是國運,你父親入侵大唐,輸了落得這個下場也怪不得別人。”
“我聽說,你至今沒有給皇帝誕下子嗣?”
聽到這句話,耶律質舞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紅暈,“母親,我什麽法子都試過了,就是懷不上。”
述裏朵歎了口氣,“若是你能誕下子嗣,以後他便是嫡長子,屆時,皇帝看在他的麵子上,我契丹或許還有救,你這肚子不爭氣啊。”
“我這次來,是想向大唐皇帝求援,渤海國內亂,四分五裂,你弟弟也隻能占據一方,無力進取,再這樣下去,你父親遺留的親軍也要被消耗殆盡。”
“到時候,草原上再無我們母子的立足之地。”
耶律質舞很不理解,“母親,父親都不在了,你們何必要待在草原,來大唐居住不好嗎?”
述裏朵摸著她的腦袋,“你還小,不明白,我生在草原,草原就是我的根,往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草原上。”
……
大殿裏,蘇銘與袁天罡相對而坐,他們麵前放著一方棋盤,兩人正在對弈,“陛下,述裏朵親自前來,看來這次她真是被逼急了。”
“高粱河一戰,契丹損失慘重,耶律阿保機手下的精銳死傷殆盡,就算是耶律李胡想另起爐灶,手上也無人可用。”
“應天王後述裏朵的名聲是大,但耶律李胡沒有耶律阿保機的才能,他能有一塊立足之地已經不錯了。”蘇銘盯著棋盤,緩緩落下一子。
“邊疆之地,朝堂可徐徐圖之,或許他們母子還有用。”袁天罡沙啞的聲音響起,想了片刻,手中棋子落下。
蘇銘淡淡一笑,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朕打算相助他們穩定局麵,借渤海國為跳板,迴到契丹。”
“自從北魏孝文帝漢化以來,胡人就被漢人同化,從南北朝一直到如今,北方草原不適合耕種,隻適合放牧。”
“朕打算在草原部落推行漢化政策,書同文,去胡服,易風俗,立城池,推行大唐體製。”
一時間,袁天罡沉默了。
他本以為蘇銘隻不過是想借助耶律李胡實行羈索政策,將契丹人收服,沒想到他竟然想將胡人漢化。
這是他從未想過的道路,隨著深入,他想到了不少,抬頭凝視蘇銘,“此舉耗費甚重,陛下當從長計議。”
蘇銘將手中棋子落下,淡淡說道,“你放心,朕暫時不會這樣做,大唐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積蓄國力,漢代有文景之治,方有武帝掃平匈奴。”
“大唐有開元盛世,方能攻略西域,無論是草原還是西域,未來都是朝廷的目標,天命在我,我們的時間還有很多。”
“這些,朕會用幾十年慢慢完成。”
有這句話,袁天罡不由得鬆了口氣,他就怕皇帝急功近利,強行上馬,揮霍大唐國力。
如今的朝廷算不上是武德充沛,禁軍雖然強悍,但也不過十幾萬,分散到偌大的邊疆也就不剩什麽了。
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朝廷現在都沒有餘力再開拓進取。
等到袁天罡落子之後,蘇銘接著道,“現在朝廷的當務之急是把限田令完成,同時興修水利,培養官員,充實各地,建立學校,弘揚教化,訓練大軍,一步步都要慢慢來,”
“塞外的事交給錦衣衛,扶持述裏朵母子隻能是備用,打鐵還需要自身硬,隻要大唐夠強,什麽敵人都不怕。”
這時候,袁天罡起身,朝蘇銘屈身行禮,“陛下聖明!”
蘇銘笑了笑,輕輕拍著袁天罡的肩膀,“行了,吏治是朝廷的重中之重,不良人很重要,袁天罡,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陛下放心,不良人一定不辱使命。”
等到袁天罡走後,蘇銘望著眼前的棋盤,歎了口氣,想把扮演度刷滿怎麽這麽難?他都做到這個地步了,還沒得到袁天罡的認同?
難道非要他把大唐帶到盛世的地步?
想到這,蘇銘就有些鬱悶,
……
大殿上,蘇銘與述裏朵終於見麵,“應天王後述裏朵,朕對你可是久仰大名。”
沒了契丹,述裏朵失去靠山,在蘇銘麵前不敢依仗身份,隻能謙虛的道,“陛下過獎了,我不過是沾了小女的福分而已。”
“大唐一統之時,你派來使者慶賀,如今又親自前來,說吧,你想要什麽?”
蘇銘淡淡的看著她,平淡的目光讓述裏朵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眼前的人比耶律阿保機威勢更強。
她低著頭,柔聲迴答,“陛下,我隻想讓耶律家族重迴草原,執掌契丹,屆時,我們兩國修好,互不侵犯,我們契丹可以幫大唐駐守邊疆。”
聽到這話,蘇銘頓時笑了,“你憑什麽讓朕相信你?當初耶律阿保機也與大唐和談,簽訂盟約,結果轉眼他便撕毀盟約,興兵來犯!”
“區區一麵之詞,朕很難相信你。”
述裏朵幽幽一歎,國與國之間,贏家通吃的道理亙古不變,倘若當初是契丹贏了,她哪裏會落到今天的地步?
“陛下,您想要什麽?我可以代替耶律家族答應。”
蘇銘露出玩味的笑容,“這件事先不急,朕可以幫助你們在渤海國立足,甚至反攻草原,迴到漠北王庭。”
聽到這句話,述裏朵心中大定,不管條件是什麽,先答應再說,假如她得不到援助,他們在渤海國也支持不了太久。
耶律阿保機在渤海國挖的坑太大了,他們在渤海國受人排斥,根本融入不進去。
述裏朵跪倒在地,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多謝陛下。”
“這件事,朕會派人與你們接洽,隻要你們母子足夠安分,朕可以幫你們達成心願。”
接下來,述裏朵在洛陽逗留了一個月,與禮部接洽,更有錦衣衛暗中聯絡,最終心滿意足的返迴渤海國。
他們一迴去,幽州就在邊境開啟了互市,與渤海國聯絡,傾銷產品,而耶律洪古就是指定的承包商。
靠著大唐,耶律洪古他們總算是在渤海國安穩立足。
同時,錦衣衛派人加入耶律洪古,幫他掃平部落,施行漢人統治的政策,不再施行以部落為單位的鬆散聯盟。
這些幫助,朝廷非但沒有損失,反而經過剪刀差在渤海國身上吸血,幽州反而漸漸恢複,奔逃到渤海國的漢人百姓迴歸,朝廷又從人口濃密的地方遷移百姓,充實邊關。
開寶六年。
朝廷休養生息,府庫充盈,限田令在大部分地域施行完成,同時朝廷在各地組織人手興修水利,推廣耕具,使得荒廢的田地複耕,民生恢複速度大大加快。
洛陽城。
農業恢複,朝廷體製穩定,沒有動亂,商業也逐漸興盛,雖然說西域絲綢之路斷絕,但天南海北的行商依舊齊聚洛陽。
街道上,百姓絡繹不絕。酒肆商鋪,熱火朝天,喧鬧聲接連不斷。
這五年,整體上風調雨順,沒有大的災害,洛陽的太倉和常平倉都被填滿了。大唐的軍隊也逐漸擴充,禁軍維持編製,而邊軍卻不斷膨脹,多達三十萬。
這三十萬大軍是實實在在的人,沒有人吃空餉,自禁軍建立以來,喝兵血的事情屢禁不止,每年都有許多人頭落地。
再多的錢,也得有命拿,最終刹住了歪風邪氣。
開寶六年四月,大唐兵出隴右,收迴了夏州綏州等地,當初沒有臣服大唐,割據此地的李氏家族被全族下獄,送到洛陽。
大軍收服隴右之後並未停息,而是繼續進軍將沙洲等地慢慢收服。
同時,南方也掀起了大戰,大唐兵出大理,不到半年的時間,大理滅國。
至此,大唐光複全境。
另一邊,在錦衣衛和朝堂幫助下,述裏朵扶持耶律洪古光複了渤海國,這裏完全按照大唐的統治製度進行,不允許穿胡人義服,使用漢語文字。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未來渤海國必定會融入大唐。
而在這幾年裏,契丹的混戰非但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各部落勢力相當,再加上錦衣衛暗中煽風點火,他們時不時都會打仗。
契丹部落當然察覺到這背後有人煽風點火,但那又如何,長久的戰爭使得他們沾染上了彼此的鮮血,除非有一方滅亡才能報仇。
開寶七年。
大唐出兵五萬,渤海過出兵三萬,號稱十萬大軍與契丹各個部落開戰。
短短半年時光,大唐便掃蕩各個部落,將邊境向前延伸了百裏。
一戰之後,耶律洪古入主契丹,成為契丹共主。
在這幾年當中,耶律洪古受到大唐文化熏陶,學習漢語文字,漢化程度極高,而他麾下的大軍有大半都是漢人統治,士兵也有一半都是漢人。
拿迴契丹王位之後,耶律洪古非但沒有跟大唐翻臉,反而直接向大唐遞交國書,表示臣服。
不過,洛陽朝廷隻收迴了渤海國。
契丹現在的漢化程度太低,就算是朝廷納入統治也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