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直鉤釣魚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份國書,看似是一份滔天之功,實際上是一個誘餌,一個帶毒的誘餌,這份契丹國書雖然寫了條文,但具體部分還要看雙方官員商談之後才能施行。
在這期間,什麽事都有可能發生,契丹隨時可以翻臉,屆時功勞也可以變成罪責,令他們無法翻身,雖然李嗣源不知道蘇銘還有什麽底牌沒拿出,但他絕不會這麽簡單就放手。
這時候,孔賢文和顏素臣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用蔑視的目光看著張子凡,仿佛在說:小子,你還太嫩了。
好在,他們兩人也比較講風度,沒有窮追猛打,奚落張子凡,否則的話,吃相就太難看了。
此事已定,朝會朝會繼續進行,該議事的議事,該拍板的拍板。
······
下朝之後,蘇銘迴到後宮,剛換上常服,張子凡就過來了。
他忍了一上午,終於爆發了,“李兄,我好不容易把契丹國書帶迴來,你為什麽把這件差事拱手讓給李嗣源的人,他們在太極殿上如此囂張,虧你還忍得了。”
蘇銘皺皺眉頭,無奈的說道,“我們能把契丹國書帶迴來就已經是極限了,難不成你還想親自上陣去跟契丹人談判?”
“可是也不能這麽輕易地就把這事讓出去啊,今天那兩個老家夥實在是太囂張了,仗著背後有李嗣源撐腰,簡直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張子凡瞪著眼睛,氣仍沒有消。
雖然之前蘇銘跟他通過氣,要把與契丹和談這件事交給朝廷去辦,但他沒想到,這個過程居然這麽快,李嗣源他們什麽都沒有付出,就把主導權拿走了。
那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和犧牲,不就完全白費,給別人做嫁衣了嗎?
蘇銘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張兄,消消氣,消消氣,我慢慢跟你解釋。”
“耶律阿保機要跟我聯姻,把他的女兒嫁給我,這事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就算是我答應,滿朝文武都不會答應,華夷之辯,咱們中原人有多排外,難道你不知道嗎?”
“所以,這次和談根本不可能成功,除非耶律阿保機能搞定這幫文武大臣。”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孔賢文和顏素臣作為儒家門徒,他們在文壇中的號召力太強,地位也太高了,如果這時候,我再添一把火,把他變成眾望所歸,係天下和平於一身的人。”
“屆時,背負如此名望的他一旦失敗,勢必要遭到文壇的唾棄,中原大戰這麽久,不僅是藩鎮打累了,地方的百姓們也苦不堪言,和談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背負如此名望,卻失敗而歸,屆時,他將無顏在官場中繼續待下去,以一份國書,換這兩人,你說這到底值不值呢?”
聽完這番話,張子凡不禁聯想起來,頓感不寒而栗,自古以來,逆大勢者,絕對沒有好下場,一旦和談失敗,那兩個老家夥,恐怕不僅僅是要辭職這麽簡單。
自從大唐覆滅,中原連番大戰,先是晉梁逐鹿中原,再到晉國覆滅梁國,一統北境,百姓們本以為能過一個安穩日子,可沒過多久,李存勖身死,藩鎮混戰,百姓們苦不堪言。
這次去草原出使契丹,一路上張子凡可是真正見識了什麽叫人間疾苦,民不聊生,之前,他們過得是江湖人的生活,瀟灑自在,現在入朝為官,眼光自然不同。
隻是這樣一來,耶律阿保機的托付就注定無法完成了。
張子凡麵上露出一絲苦笑,“李兄,以前怎沒見你這麽聰明,你當初要是這樣,咱們也不會被打的這麽慘,到處跑。”
“還不都是逼出來的,至於方法,史書全都曆曆在冊,你去草原之後,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集賢殿看書,我這點心思,要是放在武周時期,恐怕早被人看穿了。”大唐朝堂風雲最為激蕩的時期莫過於武則天稱帝那段時日,那時候各方牛鬼蛇神齊上場,眼花繚亂,那叫一個群魔亂舞。
方法之用,不在老,而在於管用,鄭莊公克段於鄢的例子在曆史上出現的次數可不少,但每一次被人使用,都會有相當的成效。
張子凡搖搖頭,可是這樣一來,耶律阿保機托付他辦的事注定辦不成了。
事情走到這一步,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已經與張子凡無關,剩下的隻看禮部官員如何與契丹切磋,以及他們如何麵對耶律阿保機的請求。
換言之,接下來麵對壓力的不再是他,而是禮部的官員以及李嗣源。
而且,就算和談之事失敗,也怪不到他身上,更怪不到天子身上,一切都是朝中奸臣作祟,從中作梗,才讓好不容易促成的和談失敗。
······
迴到府上的李嗣源沒過多久就知道了洛陽城內的流言,他現在才明白天子的後手在哪,先下先機,將此事坐實,明天大街上就會傳出今日朝會的內容。
屆時,孔賢文與顏素臣將被輿論推上高台,很簡單也很高明的捧殺之術,如果遇上他肯定不管用,但偏偏這次被使用的對象是孔賢文與顏素臣這兩個半截身子入黃土的儒家門徒。
他們年歲已高,人生經曆和未來已經定型,家族之事也用不著他們操心,孔家與顏家都是儒門學閥,就算天子對他們再不滿,也不能拿他們怎麽樣。
兩人無所顧忌,所以才能心安理得的在李嗣源麾下衝鋒陷陣,大不了辭官迴家便是。
但現在,蘇銘拋出了誘餌,一個贏得身後之名,青史在冊的誘餌,他們理所當然的上鉤了。
偏偏李嗣源還不能阻止此事,因為這是儒家門徒心心念念所追求的東西,而且,孔賢文他們是自己的人,跟李存禮一樣,之前那是提拔,他不好反對,現在更是送上這唾手可得的功勞,更是不好攔阻。
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放他們去草原!
現在李嗣源後悔了,悔不該當初為了除掉張子凡,斷去皇帝的臂膀,放他們出使契丹,沒有到蘇銘居然用一個小小的籌碼,居然換迴了這麽大的賭注。
直鉤釣餌,往往才能釣起超乎想象的大魚。
在這期間,什麽事都有可能發生,契丹隨時可以翻臉,屆時功勞也可以變成罪責,令他們無法翻身,雖然李嗣源不知道蘇銘還有什麽底牌沒拿出,但他絕不會這麽簡單就放手。
這時候,孔賢文和顏素臣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用蔑視的目光看著張子凡,仿佛在說:小子,你還太嫩了。
好在,他們兩人也比較講風度,沒有窮追猛打,奚落張子凡,否則的話,吃相就太難看了。
此事已定,朝會朝會繼續進行,該議事的議事,該拍板的拍板。
······
下朝之後,蘇銘迴到後宮,剛換上常服,張子凡就過來了。
他忍了一上午,終於爆發了,“李兄,我好不容易把契丹國書帶迴來,你為什麽把這件差事拱手讓給李嗣源的人,他們在太極殿上如此囂張,虧你還忍得了。”
蘇銘皺皺眉頭,無奈的說道,“我們能把契丹國書帶迴來就已經是極限了,難不成你還想親自上陣去跟契丹人談判?”
“可是也不能這麽輕易地就把這事讓出去啊,今天那兩個老家夥實在是太囂張了,仗著背後有李嗣源撐腰,簡直不把我們放在眼裏。”張子凡瞪著眼睛,氣仍沒有消。
雖然之前蘇銘跟他通過氣,要把與契丹和談這件事交給朝廷去辦,但他沒想到,這個過程居然這麽快,李嗣源他們什麽都沒有付出,就把主導權拿走了。
那他們之前所做的努力和犧牲,不就完全白費,給別人做嫁衣了嗎?
蘇銘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張兄,消消氣,消消氣,我慢慢跟你解釋。”
“耶律阿保機要跟我聯姻,把他的女兒嫁給我,這事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就算是我答應,滿朝文武都不會答應,華夷之辯,咱們中原人有多排外,難道你不知道嗎?”
“所以,這次和談根本不可能成功,除非耶律阿保機能搞定這幫文武大臣。”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孔賢文和顏素臣作為儒家門徒,他們在文壇中的號召力太強,地位也太高了,如果這時候,我再添一把火,把他變成眾望所歸,係天下和平於一身的人。”
“屆時,背負如此名望的他一旦失敗,勢必要遭到文壇的唾棄,中原大戰這麽久,不僅是藩鎮打累了,地方的百姓們也苦不堪言,和談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背負如此名望,卻失敗而歸,屆時,他將無顏在官場中繼續待下去,以一份國書,換這兩人,你說這到底值不值呢?”
聽完這番話,張子凡不禁聯想起來,頓感不寒而栗,自古以來,逆大勢者,絕對沒有好下場,一旦和談失敗,那兩個老家夥,恐怕不僅僅是要辭職這麽簡單。
自從大唐覆滅,中原連番大戰,先是晉梁逐鹿中原,再到晉國覆滅梁國,一統北境,百姓們本以為能過一個安穩日子,可沒過多久,李存勖身死,藩鎮混戰,百姓們苦不堪言。
這次去草原出使契丹,一路上張子凡可是真正見識了什麽叫人間疾苦,民不聊生,之前,他們過得是江湖人的生活,瀟灑自在,現在入朝為官,眼光自然不同。
隻是這樣一來,耶律阿保機的托付就注定無法完成了。
張子凡麵上露出一絲苦笑,“李兄,以前怎沒見你這麽聰明,你當初要是這樣,咱們也不會被打的這麽慘,到處跑。”
“還不都是逼出來的,至於方法,史書全都曆曆在冊,你去草原之後,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集賢殿看書,我這點心思,要是放在武周時期,恐怕早被人看穿了。”大唐朝堂風雲最為激蕩的時期莫過於武則天稱帝那段時日,那時候各方牛鬼蛇神齊上場,眼花繚亂,那叫一個群魔亂舞。
方法之用,不在老,而在於管用,鄭莊公克段於鄢的例子在曆史上出現的次數可不少,但每一次被人使用,都會有相當的成效。
張子凡搖搖頭,可是這樣一來,耶律阿保機托付他辦的事注定辦不成了。
事情走到這一步,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已經與張子凡無關,剩下的隻看禮部官員如何與契丹切磋,以及他們如何麵對耶律阿保機的請求。
換言之,接下來麵對壓力的不再是他,而是禮部的官員以及李嗣源。
而且,就算和談之事失敗,也怪不到他身上,更怪不到天子身上,一切都是朝中奸臣作祟,從中作梗,才讓好不容易促成的和談失敗。
······
迴到府上的李嗣源沒過多久就知道了洛陽城內的流言,他現在才明白天子的後手在哪,先下先機,將此事坐實,明天大街上就會傳出今日朝會的內容。
屆時,孔賢文與顏素臣將被輿論推上高台,很簡單也很高明的捧殺之術,如果遇上他肯定不管用,但偏偏這次被使用的對象是孔賢文與顏素臣這兩個半截身子入黃土的儒家門徒。
他們年歲已高,人生經曆和未來已經定型,家族之事也用不著他們操心,孔家與顏家都是儒門學閥,就算天子對他們再不滿,也不能拿他們怎麽樣。
兩人無所顧忌,所以才能心安理得的在李嗣源麾下衝鋒陷陣,大不了辭官迴家便是。
但現在,蘇銘拋出了誘餌,一個贏得身後之名,青史在冊的誘餌,他們理所當然的上鉤了。
偏偏李嗣源還不能阻止此事,因為這是儒家門徒心心念念所追求的東西,而且,孔賢文他們是自己的人,跟李存禮一樣,之前那是提拔,他不好反對,現在更是送上這唾手可得的功勞,更是不好攔阻。
早知今日,當初就不該放他們去草原!
現在李嗣源後悔了,悔不該當初為了除掉張子凡,斷去皇帝的臂膀,放他們出使契丹,沒有到蘇銘居然用一個小小的籌碼,居然換迴了這麽大的賭注。
直鉤釣餌,往往才能釣起超乎想象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