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李存義離去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局棋,是他贏了!
李嗣源感慨了一句,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策。
隨即他嘴角又浮起一絲冷笑,朝堂之爭,不過是小道兒,在這世上,他隻相信自己的武功和手裏的兵權。
當今之世,武人持強橫行,唯有武道強者才能生存長久,不懼襲殺,方能有機會成就曠世偉業,篡權自立,一統南北。
要是李存勖懂得這一點,就不會那麽容易被不良人幹掉了,有他的例子在前,李嗣源怎能不謹慎,當然,就算是再強,也擋不住袁天罡三百年的功力。
不過,除了汴梁那一夜,袁天罡親自出手解決了朱友珪之外,這百年來,他出手的機會並不多,甚至很多時候不屑於親自出手打破規則,因為,殺一人,殺兩人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就像是現在,大唐不會因為他李嗣源的死得到一統,但一定會因為李嗣源的死而天下大亂。
而手中掌握的兵權,則能使天子投鼠忌器,不敢肆意妄為,也是他的底氣所在。隻要手上兵權不失,他便能震懾百官,遙控晉國,掌握朝廷大權。
隻是,孔賢文他們要怎麽處置?
李嗣源眼裏閃過一絲精芒,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他們放棄,這兩顆棋子已經失去了鉗製天子的作用,此次過後能迴家養老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不能再指望他們。
況且,已近年關,朝中各種政事紛遝至來,他不想節外生枝,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小心。
······
皇宮內,李存義抱著酒葫蘆,瘋狂的搖頭,“星雲啊,你就放過我吧,玄冥教的事我是真不想管了。”
看到他這副模樣,蘇銘哭笑不得,別人生怕自己手上的權力不夠,偏偏他還往外推。
剛剛他隻是提了一嘴讓李存義迴來管玄冥教,沒想到他反應這麽大。
蘇銘點點頭,問道,“好吧,大哥,既然你不想管,那我就找別人吧,大哥你接下來打算怎麽辦?”
李存義將酒壺放下,臉上浮現出認真的神色,“星雲啊,在洛陽待了這麽久,我打算出去走走,遊曆天下。”
“現在的你,比之前更成熟穩重,有子凡他們幫你,我放心。”
蘇銘一愣,我的工具人要跑了?不行,得把他穩住,“大哥,難道小弟有什麽對不住你的地方?要不再待一陣子吧,馬上到年關了,各地要送貢品到洛陽,裏麵肯定有好酒,錯過就太可惜了。”
一聽到有好酒,李存義眼睛立馬就亮了,隻是,他想了一下,又黯然搖頭,“算了,洛陽城太繁華,我怕自個兒留下來就不願意走了。”
他麵上露出一絲笑容,拍了拍蘇銘的肩膀,“當初我沒有留在通文館,現在也不會,這些事我很早就不想摻和了,這次如果不是你,我也不會來洛陽,往後,江湖路遠,你們保重。”
見李存義似乎立馬想走,蘇銘問道,“大哥,這麽著急走嗎?不跟大家道個別?”
“不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江湖路遠,我們總能再見。”李存義從懷裏掏出破折扇,灑脫的說道。
見他態度堅決,蘇銘心中一歎,沒有再勸。
“賢弟,幫我轉告子凡,下次再見,我可要見到我的好侄孫,走了!”說完,李存義走出大殿,在夜色中消失不見。
蘇銘啞然失笑,搖搖頭,“真是灑脫啊。”
······
翌日,再上朝之時,禮部選出官員,以禮部尚書孔賢文為首,組成談判團隊前往邊境,正式與契丹國談判,此事也很快傳遍了洛陽。
在玄冥教的暗中推動之下,孔賢文和顏素臣成為了朝廷柱石,仿佛這一去,天下就太平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尤其是儒家學子們,更是奔走唿告,群情激奮,這幾十年來,大唐邊境飽受異族肆虐,雖說中間出了個能打的李存勖,但大多數時候中原都是被侵略的對象。
現在,和談的希望終於出現,再加上孔賢文和顏素臣文壇大佬的身份,更添矚目,一時間他們兩人眾望所歸,甚至壓過了藩鎮諸侯的風頭。
在洛陽百姓期待的目光中,孔賢文上路了,一行人浩浩蕩蕩,西出洛陽,送行之人絡繹不絕,綿延數裏,與當初張子凡等人出使契丹時的情景相比,當真是天差地別。
他們不知道的是,契丹那邊正有個坑在等著他們。
與此同時,蘇銘給耶律阿保機寫的信,也通過玄冥教的渠道送往漠北王庭,他在信中沒有表態,而是將聯姻之事推給了即將抵達邊境的大唐談判團隊。
想要聯姻,首先就要過禮法這一關,孔賢文他們如果想促成此次談判,就必須答應聯姻,具體事宜還需要他們去琢磨,蘇銘一推二五六,來的清閑。
如果孔賢文他們不接受聯姻,那此次談判失敗,他們必將遭受反噬,之前受到多少矚目的眼光,以後就會受到多少唾棄責罵,大好局麵毀於奸臣之手,惜哉!
所以說,無論何談失敗與否,他的目的總能達成,對他的損失並不大,因為耶律阿保機的態度他已知曉,以後不愁沒有合作的機會。
在談判團隊離開之後,蘇銘的注意力就不在這件事上麵了。
沉寂半年,他這個天子也該有所動作了,一直以來,他都在等待機會,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李嗣源就算是再警惕,百忙之中也會鬆懈,畢竟,年關即至,他這個“晉王”可是比他這個皇帝還忙。
權柄,不是這麽好拿的。
如果滿足不了背後的勢力團體,李嗣源也將受到極大的損失,因此,這時候他都忙著與各方打交道,藩鎮,諸侯,世家······
至於初唐時節的門閥,他們早已被碾碎在時光之中,曆經戰亂,再經過數代帝王的鐵拳,他們早已分割成大大小小的世家盤踞在地方。
河東士族u,關隴門閥,唐初之時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地域性勢力,已經變成一團散沙,雖說在某種程度上勢力依舊令人忌憚,但麵對藩鎮軍閥,他們也隻能保持合作的關係,不敢居於上。
李嗣源感慨了一句,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策。
隨即他嘴角又浮起一絲冷笑,朝堂之爭,不過是小道兒,在這世上,他隻相信自己的武功和手裏的兵權。
當今之世,武人持強橫行,唯有武道強者才能生存長久,不懼襲殺,方能有機會成就曠世偉業,篡權自立,一統南北。
要是李存勖懂得這一點,就不會那麽容易被不良人幹掉了,有他的例子在前,李嗣源怎能不謹慎,當然,就算是再強,也擋不住袁天罡三百年的功力。
不過,除了汴梁那一夜,袁天罡親自出手解決了朱友珪之外,這百年來,他出手的機會並不多,甚至很多時候不屑於親自出手打破規則,因為,殺一人,殺兩人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就像是現在,大唐不會因為他李嗣源的死得到一統,但一定會因為李嗣源的死而天下大亂。
而手中掌握的兵權,則能使天子投鼠忌器,不敢肆意妄為,也是他的底氣所在。隻要手上兵權不失,他便能震懾百官,遙控晉國,掌握朝廷大權。
隻是,孔賢文他們要怎麽處置?
李嗣源眼裏閃過一絲精芒,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他們放棄,這兩顆棋子已經失去了鉗製天子的作用,此次過後能迴家養老已經是不錯的結局了,不能再指望他們。
況且,已近年關,朝中各種政事紛遝至來,他不想節外生枝,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小心。
······
皇宮內,李存義抱著酒葫蘆,瘋狂的搖頭,“星雲啊,你就放過我吧,玄冥教的事我是真不想管了。”
看到他這副模樣,蘇銘哭笑不得,別人生怕自己手上的權力不夠,偏偏他還往外推。
剛剛他隻是提了一嘴讓李存義迴來管玄冥教,沒想到他反應這麽大。
蘇銘點點頭,問道,“好吧,大哥,既然你不想管,那我就找別人吧,大哥你接下來打算怎麽辦?”
李存義將酒壺放下,臉上浮現出認真的神色,“星雲啊,在洛陽待了這麽久,我打算出去走走,遊曆天下。”
“現在的你,比之前更成熟穩重,有子凡他們幫你,我放心。”
蘇銘一愣,我的工具人要跑了?不行,得把他穩住,“大哥,難道小弟有什麽對不住你的地方?要不再待一陣子吧,馬上到年關了,各地要送貢品到洛陽,裏麵肯定有好酒,錯過就太可惜了。”
一聽到有好酒,李存義眼睛立馬就亮了,隻是,他想了一下,又黯然搖頭,“算了,洛陽城太繁華,我怕自個兒留下來就不願意走了。”
他麵上露出一絲笑容,拍了拍蘇銘的肩膀,“當初我沒有留在通文館,現在也不會,這些事我很早就不想摻和了,這次如果不是你,我也不會來洛陽,往後,江湖路遠,你們保重。”
見李存義似乎立馬想走,蘇銘問道,“大哥,這麽著急走嗎?不跟大家道個別?”
“不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江湖路遠,我們總能再見。”李存義從懷裏掏出破折扇,灑脫的說道。
見他態度堅決,蘇銘心中一歎,沒有再勸。
“賢弟,幫我轉告子凡,下次再見,我可要見到我的好侄孫,走了!”說完,李存義走出大殿,在夜色中消失不見。
蘇銘啞然失笑,搖搖頭,“真是灑脫啊。”
······
翌日,再上朝之時,禮部選出官員,以禮部尚書孔賢文為首,組成談判團隊前往邊境,正式與契丹國談判,此事也很快傳遍了洛陽。
在玄冥教的暗中推動之下,孔賢文和顏素臣成為了朝廷柱石,仿佛這一去,天下就太平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尤其是儒家學子們,更是奔走唿告,群情激奮,這幾十年來,大唐邊境飽受異族肆虐,雖說中間出了個能打的李存勖,但大多數時候中原都是被侵略的對象。
現在,和談的希望終於出現,再加上孔賢文和顏素臣文壇大佬的身份,更添矚目,一時間他們兩人眾望所歸,甚至壓過了藩鎮諸侯的風頭。
在洛陽百姓期待的目光中,孔賢文上路了,一行人浩浩蕩蕩,西出洛陽,送行之人絡繹不絕,綿延數裏,與當初張子凡等人出使契丹時的情景相比,當真是天差地別。
他們不知道的是,契丹那邊正有個坑在等著他們。
與此同時,蘇銘給耶律阿保機寫的信,也通過玄冥教的渠道送往漠北王庭,他在信中沒有表態,而是將聯姻之事推給了即將抵達邊境的大唐談判團隊。
想要聯姻,首先就要過禮法這一關,孔賢文他們如果想促成此次談判,就必須答應聯姻,具體事宜還需要他們去琢磨,蘇銘一推二五六,來的清閑。
如果孔賢文他們不接受聯姻,那此次談判失敗,他們必將遭受反噬,之前受到多少矚目的眼光,以後就會受到多少唾棄責罵,大好局麵毀於奸臣之手,惜哉!
所以說,無論何談失敗與否,他的目的總能達成,對他的損失並不大,因為耶律阿保機的態度他已知曉,以後不愁沒有合作的機會。
在談判團隊離開之後,蘇銘的注意力就不在這件事上麵了。
沉寂半年,他這個天子也該有所動作了,一直以來,他都在等待機會,現在,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李嗣源就算是再警惕,百忙之中也會鬆懈,畢竟,年關即至,他這個“晉王”可是比他這個皇帝還忙。
權柄,不是這麽好拿的。
如果滿足不了背後的勢力團體,李嗣源也將受到極大的損失,因此,這時候他都忙著與各方打交道,藩鎮,諸侯,世家······
至於初唐時節的門閥,他們早已被碾碎在時光之中,曆經戰亂,再經過數代帝王的鐵拳,他們早已分割成大大小小的世家盤踞在地方。
河東士族u,關隴門閥,唐初之時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地域性勢力,已經變成一團散沙,雖說在某種程度上勢力依舊令人忌憚,但麵對藩鎮軍閥,他們也隻能保持合作的關係,不敢居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