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朝堂之爭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群臣之中,孔賢文率先出列,他手持笏板,沉聲道:“啟稟陛下,朝廷出使契丹的使者張子凡已然迴朝,微臣想知道他何時去禮部複命。”
看著殿中穿著緋色官袍,發須斑白的孔賢文,蘇銘眼裏閃過一絲異色,李嗣源,終於要有動作了。
他能打的牌不多,李嗣源掌控朝堂,能打的牌卻是比他多多了,既然他放任張子凡迴京,就必然有所動作,這次交鋒,將決定未來的走向。
蘇銘宗龍椅上站起身,緩緩踱步,“孔大人,朕想問你,為何張子凡要去禮部複命?”
孔賢文麵上沒有絲毫表情,不慌不忙的迴道,“陛下,與他國外交,是禮部分內之事,合乎法理,還請陛下明鑒。”
下一刻,蘇銘的聲音頓時拔高了三度,“明鑒?”
“孔愛卿,當初朕派人出使契丹,滿朝文武,沒有一人敢站出來,你們禮部更是屁都不敢放一個,現在居然讓朕明鑒!”
“朕明鑒了,要你們禮部幹什麽?”
低沉的聲音在大殿內傳蕩,此刻所有官員的目光都落在孔賢文身上,大家都想聽聽他如何辯解。
孔賢文拿著笏板,躬身行禮,態度十分誠懇“陛下,這幾十年來,契丹一直犯我大唐邊境,襲擾百姓,罪大惡極,天理難容,所以,朝廷上下官員皆深恨之,不願與其相交,以待來日報仇之際。”
“但現在,陛下派去的人既然從漠北安然返迴,那就代表契丹之主願意與我大唐交流,我朝雖然沒有恢複昔日榮光,卻也是泱泱大國,自有禮儀風度,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
蘇銘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你既然不願與其相交,那將其拒之門外,有何不可?倘若來日契丹興兵南下,禮部官員有如此拳拳報國之心,何不上陣殺敵,與契丹拚個你死我活,上報朝廷,下護百姓。”
“這豈不是全了爾等的忠義之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寂靜,難言的寂靜。
誰也沒想到蘇銘的言辭竟然如此不留情麵,順著他的話反駁他,一點退路都不留。
然而,蘇銘的刁難在孔賢文的預料之中,他顫顫巍巍,用蒼老的語氣說道,“若是年輕之時,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老臣自然願奮勇殺敵,報效國家,但如今臣已老邁,僅剩這身殘軀,上陣殺敵,連兵器都握不住,如果契丹願意與我大唐交好,息兵止戈,這最好不過。”
“可如果契丹狼子野心,要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侵害我大唐,老臣就算是拚了這把老骨頭,也不能讓他們得逞!”說到最後,聲嘶力竭,仿佛真是一心為國的忠臣。
這時候,站在一側的顏素臣也附和道,“陛下,老臣也願出麵,為朝廷盡一份力,務必粉碎契丹賊子的陰謀。”
話音一落,全體的禮部官員紛紛站出來,聲勢壯大。
蘇銘麵色瞬間陰沉下來,“你們這是要逼宮?”
孔賢文和全體禮部官員跪倒在地,“臣不敢,懇請陛下以國事為重!”
“既然你們勸朕以國事為重,那當初出使契丹,你們為什麽不去?拿著朝廷的俸祿,卻連禮部本職之事都不敢做,朕要你們何用!”
“你們的俸祿是天下百姓一點一滴從土裏刨出來的,你不為朝廷盡忠,不是對不起朕,是對不起天下萬民,對不起你的一身官袍。”
“不過,既然你們願意為國盡忠,朕也願意給你們這個機會。”
“此前,朕派人出使契丹,朝中無人參與,算不得正規,也代表不了我大唐,朕打算重新派人出使契丹,諸位,你們有誰願意去?”
一句話,頓時讓大臣們偃旗息鼓,孔賢文和顏素臣更是把頭深深貼在地毯上,似乎很是羞愧。
那是出使契丹?那是找死好吧?
誰不知道草原人兇狠毒辣,去了很有可能就甭迴來了,或許他們死在草原,晉王很高興,因為那代表著他又能建立軍功,截取權力。
但人死了就真的死了,沒有人願意為他人鋪路,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嗣源,因為正是當初他的漠視,才導致沒有官員參與出使,落得如今理虧的下場。
李嗣源心中暗罵,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圓場,“陛下,前段日子,陛下剛剛登基,禮部官員正忙著與各地的交流迴禮,無暇出使草原,並非是禮部官員們貪生怕死,實乃分身乏術,還請陛下見諒。”
蘇銘重新迴到龍椅上坐下,輕笑道,“既然晉王為你們求情,那此事暫且按下,先在你們頭上記一筆,如果以後再出事,朕決不輕饒!”
此事揭過,禮部官員連忙叩首,“謝陛下恕罪!”
“繼續迴到正題吧,既然你們想參與這次出使之事,為君分憂,朕怎能不允!”
“來人,宣張子凡!”
大殿外,有侍者唱名,“宣張子凡上殿覲見!”
不多時,張子凡踏入大殿,“微臣叩見陛下!”
“不必多禮,平身吧。”
“謝陛下!”
等到張子凡起身,蘇銘方才開口,“張子凡,你出使契丹,帶迴了契丹國主的國書,呈上來吧。”
“微臣遵命!”
隨即,張子凡從袖中掏出一份明黃色卷軸,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堂下的太監迅速上前取下,交到蘇銘手上,雖然這份國書他昨天就已經見到了,但並不妨礙他再看一遍。
此時,朝中官員的目光盡數匯聚到他手上的卷軸上,連李嗣源也不例外。
他們都好奇,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在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麽。
“傳下去,讓大家都看一看,議一議。”看了一會兒之後,蘇銘將卷軸交給一側的侍者讓他交給群臣閱覽。
首先拿到卷軸的便是李嗣源,他打開卷軸仔細閱覽裏麵的條文,一字一句,看的非常仔細。
然而,他越看越心驚,越看越疑惑,這條文為何如此寬鬆?比他當初與契丹私下的約定還要寬鬆。
這根本不符合常理!
耶律阿保機想幹什麽!
看著殿中穿著緋色官袍,發須斑白的孔賢文,蘇銘眼裏閃過一絲異色,李嗣源,終於要有動作了。
他能打的牌不多,李嗣源掌控朝堂,能打的牌卻是比他多多了,既然他放任張子凡迴京,就必然有所動作,這次交鋒,將決定未來的走向。
蘇銘宗龍椅上站起身,緩緩踱步,“孔大人,朕想問你,為何張子凡要去禮部複命?”
孔賢文麵上沒有絲毫表情,不慌不忙的迴道,“陛下,與他國外交,是禮部分內之事,合乎法理,還請陛下明鑒。”
下一刻,蘇銘的聲音頓時拔高了三度,“明鑒?”
“孔愛卿,當初朕派人出使契丹,滿朝文武,沒有一人敢站出來,你們禮部更是屁都不敢放一個,現在居然讓朕明鑒!”
“朕明鑒了,要你們禮部幹什麽?”
低沉的聲音在大殿內傳蕩,此刻所有官員的目光都落在孔賢文身上,大家都想聽聽他如何辯解。
孔賢文拿著笏板,躬身行禮,態度十分誠懇“陛下,這幾十年來,契丹一直犯我大唐邊境,襲擾百姓,罪大惡極,天理難容,所以,朝廷上下官員皆深恨之,不願與其相交,以待來日報仇之際。”
“但現在,陛下派去的人既然從漠北安然返迴,那就代表契丹之主願意與我大唐交流,我朝雖然沒有恢複昔日榮光,卻也是泱泱大國,自有禮儀風度,不能將他們拒之門外。”
蘇銘嘴角勾起一抹笑容,“你既然不願與其相交,那將其拒之門外,有何不可?倘若來日契丹興兵南下,禮部官員有如此拳拳報國之心,何不上陣殺敵,與契丹拚個你死我活,上報朝廷,下護百姓。”
“這豈不是全了爾等的忠義之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寂靜,難言的寂靜。
誰也沒想到蘇銘的言辭竟然如此不留情麵,順著他的話反駁他,一點退路都不留。
然而,蘇銘的刁難在孔賢文的預料之中,他顫顫巍巍,用蒼老的語氣說道,“若是年輕之時,隻要陛下一聲令下,老臣自然願奮勇殺敵,報效國家,但如今臣已老邁,僅剩這身殘軀,上陣殺敵,連兵器都握不住,如果契丹願意與我大唐交好,息兵止戈,這最好不過。”
“可如果契丹狼子野心,要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侵害我大唐,老臣就算是拚了這把老骨頭,也不能讓他們得逞!”說到最後,聲嘶力竭,仿佛真是一心為國的忠臣。
這時候,站在一側的顏素臣也附和道,“陛下,老臣也願出麵,為朝廷盡一份力,務必粉碎契丹賊子的陰謀。”
話音一落,全體的禮部官員紛紛站出來,聲勢壯大。
蘇銘麵色瞬間陰沉下來,“你們這是要逼宮?”
孔賢文和全體禮部官員跪倒在地,“臣不敢,懇請陛下以國事為重!”
“既然你們勸朕以國事為重,那當初出使契丹,你們為什麽不去?拿著朝廷的俸祿,卻連禮部本職之事都不敢做,朕要你們何用!”
“你們的俸祿是天下百姓一點一滴從土裏刨出來的,你不為朝廷盡忠,不是對不起朕,是對不起天下萬民,對不起你的一身官袍。”
“不過,既然你們願意為國盡忠,朕也願意給你們這個機會。”
“此前,朕派人出使契丹,朝中無人參與,算不得正規,也代表不了我大唐,朕打算重新派人出使契丹,諸位,你們有誰願意去?”
一句話,頓時讓大臣們偃旗息鼓,孔賢文和顏素臣更是把頭深深貼在地毯上,似乎很是羞愧。
那是出使契丹?那是找死好吧?
誰不知道草原人兇狠毒辣,去了很有可能就甭迴來了,或許他們死在草原,晉王很高興,因為那代表著他又能建立軍功,截取權力。
但人死了就真的死了,沒有人願意為他人鋪路,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嗣源,因為正是當初他的漠視,才導致沒有官員參與出使,落得如今理虧的下場。
李嗣源心中暗罵,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圓場,“陛下,前段日子,陛下剛剛登基,禮部官員正忙著與各地的交流迴禮,無暇出使草原,並非是禮部官員們貪生怕死,實乃分身乏術,還請陛下見諒。”
蘇銘重新迴到龍椅上坐下,輕笑道,“既然晉王為你們求情,那此事暫且按下,先在你們頭上記一筆,如果以後再出事,朕決不輕饒!”
此事揭過,禮部官員連忙叩首,“謝陛下恕罪!”
“繼續迴到正題吧,既然你們想參與這次出使之事,為君分憂,朕怎能不允!”
“來人,宣張子凡!”
大殿外,有侍者唱名,“宣張子凡上殿覲見!”
不多時,張子凡踏入大殿,“微臣叩見陛下!”
“不必多禮,平身吧。”
“謝陛下!”
等到張子凡起身,蘇銘方才開口,“張子凡,你出使契丹,帶迴了契丹國主的國書,呈上來吧。”
“微臣遵命!”
隨即,張子凡從袖中掏出一份明黃色卷軸,雙手高高舉過頭頂。
堂下的太監迅速上前取下,交到蘇銘手上,雖然這份國書他昨天就已經見到了,但並不妨礙他再看一遍。
此時,朝中官員的目光盡數匯聚到他手上的卷軸上,連李嗣源也不例外。
他們都好奇,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在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麽。
“傳下去,讓大家都看一看,議一議。”看了一會兒之後,蘇銘將卷軸交給一側的侍者讓他交給群臣閱覽。
首先拿到卷軸的便是李嗣源,他打開卷軸仔細閱覽裏麵的條文,一字一句,看的非常仔細。
然而,他越看越心驚,越看越疑惑,這條文為何如此寬鬆?比他當初與契丹私下的約定還要寬鬆。
這根本不符合常理!
耶律阿保機想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