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難解的問題
不良人:登基稱帝,興複大唐! 作者:雲夢逸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子凡沉默片刻,沉聲道,“林軒,在漠北王城的時候,為了讓契丹國主與大唐結盟,我答應了他一個條件。”
陸林軒眉宇間滿是誘人的春韻,尚在迴味之中,便隨口問了一句,“你答應了什麽條件?”
“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想要與大唐聯姻,把她的女兒嫁給李星雲,我答應了。”
陸林軒想都沒想,嘟囔了一句,“答應了就答應了,這有什麽問題?”
張子凡歎了口氣,“林軒,話雖如此,但李兄對雪兒姑娘一往情深,不想答應聯姻,所以,我現在很為難啊。”
這時候,陸林軒才反應過來,驚訝的說道,“子凡,你明知道師哥是什麽樣的人,為什麽要答應這個條件?”
“林軒,我也是迫不得已啊,如果不答應他們,契丹人就不會與我們結成盟友,到時候李兄在朝中不斷被李嗣源壓製,再這樣下去,別說興複大唐,就是自身都很難保了。”
陸林軒心裏一驚,顧不上春光側漏,支起身子,認真的問道,“子凡,你說的是真的?”
“千真萬確,我怎麽敢騙你,爭霸天下,不進則退,李嗣源的威脅你又不是不知道,現在李兄也不敢殺他,一殺就要天下大亂,好不容易才天下安定,百姓何辜。”
“但是契丹每年都要南下劫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就當是為了那些百姓,林軒,你幫我勸一下李兄吧。”
麵對張子凡苦口婆心的勸說,再加上他的枕頭風,陸林軒毫無抵抗力,暈暈乎乎的就答應了。
······
晉王府。
李嗣源在第一時間就得知了張子凡入宮的消息,於是便召集了手下的人商討對策。
大廳之上,李嗣源穿著蟒袍,戴著紫金冠,高坐上位,孔賢文,顏素臣兩人畢恭畢敬的坐在兩側,不知為何要召兩人前來。
“兩位,陛下派往契丹的使者張子凡已經迴洛陽了,不知兩位有何看法?”李嗣源端起茶杯輕飲一口,不緊不慢的說道。
孔賢文與顏素臣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有了默契,拱手齊聲道,“願為晉王效勞,”
聞言,李嗣源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放下茶杯,寬慰道,“兩位大人既是朝廷棟梁,也是大唐文壇領袖,陛下想出使契丹,與他們交好,讓邊境百姓免於戰亂,初心是好的。”說到這,他話音一轉。
“但此次出使,沒有禮部的官員隨行,使臣或與契丹蠻夷勾結,做一些有損我大唐利益之事,明日上朝,兩位大人可要好好替朝廷把關,不要因此令聖上蒙羞,讓朝廷受辱。”
孔賢文輕捋胡須,自信一笑,“晉王殿下放心吧,有我在,定不會讓那些心懷鬼胎,出賣我大唐利益的人得逞。”
一旁的顏素臣也趕緊表明立場,“孔夫子的話,我也讚成,出賣大唐利益,罪無可恕,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人陪蠱惑陛下。”
哦?
驅趕張子凡,消減陛下的羽翼?
李嗣源看了他一眼,沒想到這看似溫和儒雅,麵貌慈祥的老人竟然有這等心思,他點點頭,沉聲道,“好,有二位相助,本王就放心了,陛下初登基,方興未艾,對朝政尚不熟悉,還需要你們這樣老成穩重的臣子輔佐才能複興大唐,再造乾坤。你們為大唐立下的功勞,陛下和本王都看在眼裏。”
“朝廷自有製度,不會讓人壞了規矩,心懷叵測之人,本王一個也不會放過,對大唐忠心耿耿的臣子,本王也不會吝嗇賞賜嘉獎。”
至於誰心懷叵測,誰對大唐忠心耿耿,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
搞定了陸林軒之後,第二天張子凡就找到了李存義,他是李星雲的結拜大哥,也是他的五叔,算是除了陸林軒之外,他最容易說服的人了。
張子凡抱著一壇禦酒來到李存義麵前,“五叔,之前我們在漠北答應了契丹國主的條件,現在迴來了,你可要幫我。”
一迴到洛陽,李存義就迫不及待的去找酒喝了,在草原走了那麽長時間的路,帶的酒水早就喝光了,而他又喝不慣草原人的奶酒,隻能一路憋著,昨晚愣是在皇宮酒窖睡了一夜,才勉強解了肚裏的饞蟲。
李存義頂著酒槽鼻,打了個酒嗝,“子凡,這事難辦啊,為了姬如雪,李星雲不得不走上現在這條路,但現在你要讓他背叛姬如雪,這怎麽可能?”
事實上,這也是蘇銘所顧慮的,想要開後宮,總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貿然轉變,定然會讓人起疑,都走到這一步了,他不想節外生枝,加大暴露的風險。
張子凡愁眉苦臉的歎氣,事實也正是如此他才覺得不好辦,“怎麽才能讓李星雲答應啊,而且,李兄跟我講了,就算是耶律阿保機的女兒嫁過來,也不會是正宮皇後,因為大唐的朝臣和百姓們不會允許一個異族女子當他們的皇後。”
說到這,張子凡更加苦惱,賭氣的說道,“現在這不是讓我兩頭為難?早知道當初就不下山摻和這檔子事了。”
李存義搖搖頭,看了看張子凡,歎了口氣,“你先別急著勸李星雲,明天上朝,李嗣源絕不會袖手旁觀,他現在肯定憋著壞,說不定事情的轉機就出現在李嗣源身上。”
事情仿佛走上了死胡同,張子凡連他蘇銘身邊的人都沒能搞定,更別說勸蘇銘答應聯姻這件事。況且,過了蘇銘這一關還要過契丹那一關。
為了一個南下中原,加速大唐內鬥的機會,耶律阿保機難道會甘願把女兒送來給李星雲當妃子?
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
翌日,朝會照常舉行。
“鐺!”
伴隨著銅鍾響起,朝臣們陸續進入太極殿,分成文武兩列站好。
“陛下駕到!”
在小黃門的唱聲中,蘇銘緩步走到龍椅,坐在帝座之上。
李嗣源雖然已經準備好,但也沒有急著上陣,而是示意朝臣們像往常一樣處理政務,議論朝政,等到朝會時間過了一半才露出了獠牙。
陸林軒眉宇間滿是誘人的春韻,尚在迴味之中,便隨口問了一句,“你答應了什麽條件?”
“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想要與大唐聯姻,把她的女兒嫁給李星雲,我答應了。”
陸林軒想都沒想,嘟囔了一句,“答應了就答應了,這有什麽問題?”
張子凡歎了口氣,“林軒,話雖如此,但李兄對雪兒姑娘一往情深,不想答應聯姻,所以,我現在很為難啊。”
這時候,陸林軒才反應過來,驚訝的說道,“子凡,你明知道師哥是什麽樣的人,為什麽要答應這個條件?”
“林軒,我也是迫不得已啊,如果不答應他們,契丹人就不會與我們結成盟友,到時候李兄在朝中不斷被李嗣源壓製,再這樣下去,別說興複大唐,就是自身都很難保了。”
陸林軒心裏一驚,顧不上春光側漏,支起身子,認真的問道,“子凡,你說的是真的?”
“千真萬確,我怎麽敢騙你,爭霸天下,不進則退,李嗣源的威脅你又不是不知道,現在李兄也不敢殺他,一殺就要天下大亂,好不容易才天下安定,百姓何辜。”
“但是契丹每年都要南下劫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就當是為了那些百姓,林軒,你幫我勸一下李兄吧。”
麵對張子凡苦口婆心的勸說,再加上他的枕頭風,陸林軒毫無抵抗力,暈暈乎乎的就答應了。
······
晉王府。
李嗣源在第一時間就得知了張子凡入宮的消息,於是便召集了手下的人商討對策。
大廳之上,李嗣源穿著蟒袍,戴著紫金冠,高坐上位,孔賢文,顏素臣兩人畢恭畢敬的坐在兩側,不知為何要召兩人前來。
“兩位,陛下派往契丹的使者張子凡已經迴洛陽了,不知兩位有何看法?”李嗣源端起茶杯輕飲一口,不緊不慢的說道。
孔賢文與顏素臣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有了默契,拱手齊聲道,“願為晉王效勞,”
聞言,李嗣源嘴角浮現出一抹笑容,放下茶杯,寬慰道,“兩位大人既是朝廷棟梁,也是大唐文壇領袖,陛下想出使契丹,與他們交好,讓邊境百姓免於戰亂,初心是好的。”說到這,他話音一轉。
“但此次出使,沒有禮部的官員隨行,使臣或與契丹蠻夷勾結,做一些有損我大唐利益之事,明日上朝,兩位大人可要好好替朝廷把關,不要因此令聖上蒙羞,讓朝廷受辱。”
孔賢文輕捋胡須,自信一笑,“晉王殿下放心吧,有我在,定不會讓那些心懷鬼胎,出賣我大唐利益的人得逞。”
一旁的顏素臣也趕緊表明立場,“孔夫子的話,我也讚成,出賣大唐利益,罪無可恕,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人陪蠱惑陛下。”
哦?
驅趕張子凡,消減陛下的羽翼?
李嗣源看了他一眼,沒想到這看似溫和儒雅,麵貌慈祥的老人竟然有這等心思,他點點頭,沉聲道,“好,有二位相助,本王就放心了,陛下初登基,方興未艾,對朝政尚不熟悉,還需要你們這樣老成穩重的臣子輔佐才能複興大唐,再造乾坤。你們為大唐立下的功勞,陛下和本王都看在眼裏。”
“朝廷自有製度,不會讓人壞了規矩,心懷叵測之人,本王一個也不會放過,對大唐忠心耿耿的臣子,本王也不會吝嗇賞賜嘉獎。”
至於誰心懷叵測,誰對大唐忠心耿耿,那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
搞定了陸林軒之後,第二天張子凡就找到了李存義,他是李星雲的結拜大哥,也是他的五叔,算是除了陸林軒之外,他最容易說服的人了。
張子凡抱著一壇禦酒來到李存義麵前,“五叔,之前我們在漠北答應了契丹國主的條件,現在迴來了,你可要幫我。”
一迴到洛陽,李存義就迫不及待的去找酒喝了,在草原走了那麽長時間的路,帶的酒水早就喝光了,而他又喝不慣草原人的奶酒,隻能一路憋著,昨晚愣是在皇宮酒窖睡了一夜,才勉強解了肚裏的饞蟲。
李存義頂著酒槽鼻,打了個酒嗝,“子凡,這事難辦啊,為了姬如雪,李星雲不得不走上現在這條路,但現在你要讓他背叛姬如雪,這怎麽可能?”
事實上,這也是蘇銘所顧慮的,想要開後宮,總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貿然轉變,定然會讓人起疑,都走到這一步了,他不想節外生枝,加大暴露的風險。
張子凡愁眉苦臉的歎氣,事實也正是如此他才覺得不好辦,“怎麽才能讓李星雲答應啊,而且,李兄跟我講了,就算是耶律阿保機的女兒嫁過來,也不會是正宮皇後,因為大唐的朝臣和百姓們不會允許一個異族女子當他們的皇後。”
說到這,張子凡更加苦惱,賭氣的說道,“現在這不是讓我兩頭為難?早知道當初就不下山摻和這檔子事了。”
李存義搖搖頭,看了看張子凡,歎了口氣,“你先別急著勸李星雲,明天上朝,李嗣源絕不會袖手旁觀,他現在肯定憋著壞,說不定事情的轉機就出現在李嗣源身上。”
事情仿佛走上了死胡同,張子凡連他蘇銘身邊的人都沒能搞定,更別說勸蘇銘答應聯姻這件事。況且,過了蘇銘這一關還要過契丹那一關。
為了一個南下中原,加速大唐內鬥的機會,耶律阿保機難道會甘願把女兒送來給李星雲當妃子?
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
······
翌日,朝會照常舉行。
“鐺!”
伴隨著銅鍾響起,朝臣們陸續進入太極殿,分成文武兩列站好。
“陛下駕到!”
在小黃門的唱聲中,蘇銘緩步走到龍椅,坐在帝座之上。
李嗣源雖然已經準備好,但也沒有急著上陣,而是示意朝臣們像往常一樣處理政務,議論朝政,等到朝會時間過了一半才露出了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