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屠胡伸手就要招唿尉遲兄弟過來喝酒,一抬頭看見尉遲勇還帶了個人來,心知這必然是說客。但他此時已經決意歸附平漢國,因此臉上表情就有些不大痛快。
尉遲勇扭頭目示魏直言,心道:“魏大人,接下來就指望你。”
魏直言邁步上前,對著冉屠胡先見一禮,隨後也不囉嗦,開門見山道:“將軍,我乃魏直言,今番前來非為旁事,乃是為將軍生死大事而來!”還別說,這種忽悠人的方式真好使。
冉屠胡聞言,不由將身子坐正,麵色也顯出幾分凝重。
魏直言繼續道:“將軍如今必已決意歸順平漢國,然否?”
冉屠胡道:“然也。平漢國陛下允諾封我為武悼天王,且將燕雲十六州四城為吾封地,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將軍可知近日平漢國主,連封三王之事?”魏直言又問。
“已有耳聞。”
“將軍可知,為何那平漢國主先時不封賞功臣,偏偏要在此時封賞三王?”魏直言再問。
冉屠胡不能答。個中緣由,他確實不知。
冉屠胡沒有探子在漢國,自然不知這事背後的種種狀況。他能知道平漢國連封三王的消息,還是曹隨瀟裝作不小心,故意說漏嘴。
魏直言幾句話下來,發現這位冉將軍一問三不知,根本不了解具體情況,心中頓時更有幾分把握將其說服。“弄半天原來你小子啥都不知道,就是個武夫。那這事兒好辦!”
魏直言接著道:“將軍,這平漢國主,原是社會混混出身,做事全憑個人好惡,絲毫不遵道義。平漢國建立之後,這位皇帝隻顧大封自家親屬,以及與他同鄉的親近臣子,對於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則一直不願封賞。然這位平漢國皇帝卻對外宣稱,諸將爭功爭得厲害,導致他無法封賞。須知平漢國評定開國功臣,位在前列者,皆是那皇帝的親近之人。其餘諸將,不管功勞再大,也隻能屈居在後。這豈有難以封賞之理?無非是他不想封,舍不得賞而已。”
“果有此事?”聽魏直言這麽一說,冉屠胡即從坐起,長跪驚聲問道。
魏直言道:“此事在平漢國婦孺皆知,將軍派遣心腹,去平漢國一問便知。魏某絕無半句虛言。這次,平漢國主派來信使想要詐將軍歸順,謊稱允諾封將軍為“武悼天王”。卻不知怎地,此事忽然暴漏。平漢國一幹尚未得到封賞的將軍便借此事鬧將起來,指責平漢國主封賞不均,這才迫使平漢國主終於封賞諸將,為了穩定局勢,咬牙將一幹大將封為王侯。”
聽完這幾句話,冉屠胡直接站起身來,在屋中來迴踱步,口中氣憤道:“我本當那平漢國主乃是英雄豪傑,卻沒想到,終不過是街頭一混混,行事居然如此無道。一朝他打下江山,就要將諸將拋棄,先封毫無寸功的自家親屬。實乃是昏君!這劉賴如此行事,日後他這平漢國必然是外戚橫行專權,踐踏朝政,國無寧日!”
“將軍英明!這平漢國主素無信義,當年困守徐淮省時,曾多次許諾麾下諸將,要同富貴。但如今其高居皇位,卻不肯兌現當年許諾,甚至斥責諸將無禮。將軍,這平漢國主如此行事,汝若投平漢國,初時雖安,但必為其心腹大患。那平漢國主久後必會借機飛出將軍的王位,以解心頭大患。”魏直言將實話和盤托出。
冉屠胡聽罷,心中也猶豫起來,不再如先前那般堅定。
許久,冉屠胡道:“然你平唐國皇帝陛下,雖許諾我為王,卻無有封地。這……”
魏直言道:“將軍不肯投我平唐國亦是無妨。若是欲投平漢國,則危矣,初雖安,後必為平漢國主所害。我主曾言,若將軍肯一直保持中立,我平唐國每年願支援將軍枚銀錢二十萬,糧食十萬石。我家陛下乃是出身上晉豪門李家,行事素來有道,絕不似那平漢國主出爾反爾。”這話純屬胡謅,你家皇帝要是有道,何至於殺兄弟,逼父皇,甚至納兄弟妻?
冉屠胡聽到這兒,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要與我談生意。
冉屠胡道:“且容某再思慮一番。”
旁邊尉遲勇早已看傻了眼,心說:“怪不得陛下重用這魏直言。果然是聖明無過陛下,這魏大人真有兩把刷子。三言兩語,不過片刻,就將煮熟的鴨子說飛咯!厲害!”
魏直言以目示尉遲勇:“大功告成!功成身退!走!”尉遲勇會意,靜悄悄帶著魏直言走出帳外,返迴自家大營。
魏直言與尉遲勇走後,冉屠胡伸手一抹,背後出了一身細細白毛汗。魏直言所言,絕非編造,那平漢國突然連封三王之舉,確實極為異常。
再者說來,前平周朝六百年來,凡是異姓封王者,皆沒有好下場。冉屠胡雖然不讀史書,但對這些事,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
第二天,冉屠胡將平漢國使節曹隨瀟禮送出營,一轉身,開始與魏直言討價還價。
曹隨瀟眼瞅煮熟的鴨子居然跳起來飛了,隻能無奈苦笑,返迴東洛城向陛下複命。
消息傳迴東洛城之後,劉賴以為是平唐國開出更高的條件,最終將冉屠胡成功拉攏過去。一麵命人在平唐國秘密打探消息。一麵下令韓將兵等三將做好準備,隻要平唐國兵馬踏入燕雲十六州半步,就立即率軍殺入燕雲十六州,先下手搶占城池。
然而他左等右等,也沒等到平唐國兵馬進軍燕雲十六州的消息。
魏直言穩住冉屠胡之後,就立即動身趕迴洛都,向皇帝李勢鑾複命。他這趟秘密前來,本意是說動冉屠胡投靠平唐國。但當他趕到時,冉屠胡已經決意投靠平漢國。魏直言無奈,隻能臨時改換說辭,先將水攪渾,把冉屠胡重新穩住,日後再徐徐圖之。
魏直言現在急著趕迴平唐國,勸說皇帝李勢鑾答應他對冉屠胡許諾的條件。原來他此番許諾的那些條件,皆是他自作主張,皇帝李勢鑾並不知道。但魏直言很有信心,能夠說服皇帝答應。
因為那些條件,與封一個擁有精銳兵馬的實權異姓王相比,以皇帝的聖明,必然會選擇前者。
果不其然,魏直言單獨密奏過後,李勢鑾笑著誇讚魏直言臨機應變處置得當,深明聖意。
說實話,李勢鑾雖然想要招攬冉屠胡,也想要燕雲十六州,但絕不想要一位異姓王。一旦此先例一開,恐怕其他戰功赫赫的將軍均會憤憤難平,想要封王。如此一來,必然國無寧日。
這次,雖然未能得到燕雲十六州,但平漢國同樣也未能得到。而自己僅僅是每年付出少量錢糧,李勢鑾對此自是樂見其成。
再過幾年,國內安定下來之後,待國庫充盈,發兵一舉吞並燕雲十六州,也並非難事。當務之急,還是先將百姓休養,恢複生產為要。
燕雲十六州雖然地勢險要,但眼下並不急於弄到手。一者定北守備團已經將突遼國徹底打垮,如今突遼國內亂不休,沒個十年八載,休想恢複極盛時的戰力。突遼國也就無法從燕雲十六州入侵平唐國。
二者據定北守備團傳來的消息,過不兩年,定北守備團就要深入草原,一路殺到統萬城,將突遼國徹底攻滅。到時沒了突遼國的威脅,這燕雲十六州地勢雖然險要,也不再是必爭之地。
現在,隻需稍費些許錢糧,就能維持局麵穩定,對李勢鑾來說是再好不過。
要知道,如今十數萬大軍駐紮在外,每個月所耗費的錢糧,就不止這個數字。更別提為了穩定軍心,他這平唐國皇帝的還要時不時找個理由嘉獎前方將士一番。
花了點錢糧穩住冉屠胡之後,李勢鑾順勢撤迴一半兵馬,並遣使節特意將此事告訴平漢國。平唐國使節房玄齡到達東洛城之後,先呈上禮物,隨即侃侃而談,說自家陛下素來敬重平漢國主,實不欲兩國交兵,為表誠意,先將北冀省兵馬撤走七萬。
劉賴是個老油條,一聽房玄齡這話就明白平唐國啥意思。說實在話,他現在也不想開戰。他原以為建國稱帝之後,從此就可以過上帝王般的享受日子。他哪知道,帝王般的日子是如此煎熬。
先不說立誰為太子這事兒基本不歸他管,大家都認定是誰。劉賴盡管身為皇帝,在這事兒上也就是個蘿卜刻的章,隻管同意就行。
你要不同意也行,前平周朝末年,諸皇子爭位,導致國朝覆滅的教訓就在眼前,你可以看著作。更別提還有定北守備團那位殺星李副團長橫插一手,一封寫錯兩個字的書信寄過來,逼迫他立長子劉盈為太子。
劉賴這個皇帝的煩心事兒遠不止這些。自打他當上皇帝以後,就開始防著手下將領造反,結果防來防去,現在劉賴看誰都像造反頭子。文臣還好說,那些手握重兵,戰功赫赫的武將,一個個全是劉賴防範的重點。
但這事又不能明說,隻能暗防。這要是明說出來,那武將本來不想造反,也會被他逼反。
前一陣子武將集合起來鬧封賞,劉賴是夙夜難寐,一宿一宿失眠掉頭發。幸虧用了張子房的計策,咬牙封出三王和一連串公侯之後,總算將局麵暫時平穩下來。
劉賴現在內憂重重,故此實在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跟平唐國此時開戰。一旦開戰,領軍的將軍又要有封賞下去,到時又要多出一批王爺出來,劉賴可不想他辛苦打下的天下,再被人分了去。
平唐國使節房玄齡走後,劉賴立即下令,將英布與彭越二將連帶他倆統領的兵馬一並撤迴。
看到兩家撤走一半兵馬,冉屠胡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能過兩天安穩日子。
說實話,他這些日子以來,也是生怕兩國來攻。
尉遲勇扭頭目示魏直言,心道:“魏大人,接下來就指望你。”
魏直言邁步上前,對著冉屠胡先見一禮,隨後也不囉嗦,開門見山道:“將軍,我乃魏直言,今番前來非為旁事,乃是為將軍生死大事而來!”還別說,這種忽悠人的方式真好使。
冉屠胡聞言,不由將身子坐正,麵色也顯出幾分凝重。
魏直言繼續道:“將軍如今必已決意歸順平漢國,然否?”
冉屠胡道:“然也。平漢國陛下允諾封我為武悼天王,且將燕雲十六州四城為吾封地,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將軍可知近日平漢國主,連封三王之事?”魏直言又問。
“已有耳聞。”
“將軍可知,為何那平漢國主先時不封賞功臣,偏偏要在此時封賞三王?”魏直言再問。
冉屠胡不能答。個中緣由,他確實不知。
冉屠胡沒有探子在漢國,自然不知這事背後的種種狀況。他能知道平漢國連封三王的消息,還是曹隨瀟裝作不小心,故意說漏嘴。
魏直言幾句話下來,發現這位冉將軍一問三不知,根本不了解具體情況,心中頓時更有幾分把握將其說服。“弄半天原來你小子啥都不知道,就是個武夫。那這事兒好辦!”
魏直言接著道:“將軍,這平漢國主,原是社會混混出身,做事全憑個人好惡,絲毫不遵道義。平漢國建立之後,這位皇帝隻顧大封自家親屬,以及與他同鄉的親近臣子,對於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則一直不願封賞。然這位平漢國皇帝卻對外宣稱,諸將爭功爭得厲害,導致他無法封賞。須知平漢國評定開國功臣,位在前列者,皆是那皇帝的親近之人。其餘諸將,不管功勞再大,也隻能屈居在後。這豈有難以封賞之理?無非是他不想封,舍不得賞而已。”
“果有此事?”聽魏直言這麽一說,冉屠胡即從坐起,長跪驚聲問道。
魏直言道:“此事在平漢國婦孺皆知,將軍派遣心腹,去平漢國一問便知。魏某絕無半句虛言。這次,平漢國主派來信使想要詐將軍歸順,謊稱允諾封將軍為“武悼天王”。卻不知怎地,此事忽然暴漏。平漢國一幹尚未得到封賞的將軍便借此事鬧將起來,指責平漢國主封賞不均,這才迫使平漢國主終於封賞諸將,為了穩定局勢,咬牙將一幹大將封為王侯。”
聽完這幾句話,冉屠胡直接站起身來,在屋中來迴踱步,口中氣憤道:“我本當那平漢國主乃是英雄豪傑,卻沒想到,終不過是街頭一混混,行事居然如此無道。一朝他打下江山,就要將諸將拋棄,先封毫無寸功的自家親屬。實乃是昏君!這劉賴如此行事,日後他這平漢國必然是外戚橫行專權,踐踏朝政,國無寧日!”
“將軍英明!這平漢國主素無信義,當年困守徐淮省時,曾多次許諾麾下諸將,要同富貴。但如今其高居皇位,卻不肯兌現當年許諾,甚至斥責諸將無禮。將軍,這平漢國主如此行事,汝若投平漢國,初時雖安,但必為其心腹大患。那平漢國主久後必會借機飛出將軍的王位,以解心頭大患。”魏直言將實話和盤托出。
冉屠胡聽罷,心中也猶豫起來,不再如先前那般堅定。
許久,冉屠胡道:“然你平唐國皇帝陛下,雖許諾我為王,卻無有封地。這……”
魏直言道:“將軍不肯投我平唐國亦是無妨。若是欲投平漢國,則危矣,初雖安,後必為平漢國主所害。我主曾言,若將軍肯一直保持中立,我平唐國每年願支援將軍枚銀錢二十萬,糧食十萬石。我家陛下乃是出身上晉豪門李家,行事素來有道,絕不似那平漢國主出爾反爾。”這話純屬胡謅,你家皇帝要是有道,何至於殺兄弟,逼父皇,甚至納兄弟妻?
冉屠胡聽到這兒,恍然大悟,原來這是要與我談生意。
冉屠胡道:“且容某再思慮一番。”
旁邊尉遲勇早已看傻了眼,心說:“怪不得陛下重用這魏直言。果然是聖明無過陛下,這魏大人真有兩把刷子。三言兩語,不過片刻,就將煮熟的鴨子說飛咯!厲害!”
魏直言以目示尉遲勇:“大功告成!功成身退!走!”尉遲勇會意,靜悄悄帶著魏直言走出帳外,返迴自家大營。
魏直言與尉遲勇走後,冉屠胡伸手一抹,背後出了一身細細白毛汗。魏直言所言,絕非編造,那平漢國突然連封三王之舉,確實極為異常。
再者說來,前平周朝六百年來,凡是異姓封王者,皆沒有好下場。冉屠胡雖然不讀史書,但對這些事,或多或少也有所了解。
第二天,冉屠胡將平漢國使節曹隨瀟禮送出營,一轉身,開始與魏直言討價還價。
曹隨瀟眼瞅煮熟的鴨子居然跳起來飛了,隻能無奈苦笑,返迴東洛城向陛下複命。
消息傳迴東洛城之後,劉賴以為是平唐國開出更高的條件,最終將冉屠胡成功拉攏過去。一麵命人在平唐國秘密打探消息。一麵下令韓將兵等三將做好準備,隻要平唐國兵馬踏入燕雲十六州半步,就立即率軍殺入燕雲十六州,先下手搶占城池。
然而他左等右等,也沒等到平唐國兵馬進軍燕雲十六州的消息。
魏直言穩住冉屠胡之後,就立即動身趕迴洛都,向皇帝李勢鑾複命。他這趟秘密前來,本意是說動冉屠胡投靠平唐國。但當他趕到時,冉屠胡已經決意投靠平漢國。魏直言無奈,隻能臨時改換說辭,先將水攪渾,把冉屠胡重新穩住,日後再徐徐圖之。
魏直言現在急著趕迴平唐國,勸說皇帝李勢鑾答應他對冉屠胡許諾的條件。原來他此番許諾的那些條件,皆是他自作主張,皇帝李勢鑾並不知道。但魏直言很有信心,能夠說服皇帝答應。
因為那些條件,與封一個擁有精銳兵馬的實權異姓王相比,以皇帝的聖明,必然會選擇前者。
果不其然,魏直言單獨密奏過後,李勢鑾笑著誇讚魏直言臨機應變處置得當,深明聖意。
說實話,李勢鑾雖然想要招攬冉屠胡,也想要燕雲十六州,但絕不想要一位異姓王。一旦此先例一開,恐怕其他戰功赫赫的將軍均會憤憤難平,想要封王。如此一來,必然國無寧日。
這次,雖然未能得到燕雲十六州,但平漢國同樣也未能得到。而自己僅僅是每年付出少量錢糧,李勢鑾對此自是樂見其成。
再過幾年,國內安定下來之後,待國庫充盈,發兵一舉吞並燕雲十六州,也並非難事。當務之急,還是先將百姓休養,恢複生產為要。
燕雲十六州雖然地勢險要,但眼下並不急於弄到手。一者定北守備團已經將突遼國徹底打垮,如今突遼國內亂不休,沒個十年八載,休想恢複極盛時的戰力。突遼國也就無法從燕雲十六州入侵平唐國。
二者據定北守備團傳來的消息,過不兩年,定北守備團就要深入草原,一路殺到統萬城,將突遼國徹底攻滅。到時沒了突遼國的威脅,這燕雲十六州地勢雖然險要,也不再是必爭之地。
現在,隻需稍費些許錢糧,就能維持局麵穩定,對李勢鑾來說是再好不過。
要知道,如今十數萬大軍駐紮在外,每個月所耗費的錢糧,就不止這個數字。更別提為了穩定軍心,他這平唐國皇帝的還要時不時找個理由嘉獎前方將士一番。
花了點錢糧穩住冉屠胡之後,李勢鑾順勢撤迴一半兵馬,並遣使節特意將此事告訴平漢國。平唐國使節房玄齡到達東洛城之後,先呈上禮物,隨即侃侃而談,說自家陛下素來敬重平漢國主,實不欲兩國交兵,為表誠意,先將北冀省兵馬撤走七萬。
劉賴是個老油條,一聽房玄齡這話就明白平唐國啥意思。說實在話,他現在也不想開戰。他原以為建國稱帝之後,從此就可以過上帝王般的享受日子。他哪知道,帝王般的日子是如此煎熬。
先不說立誰為太子這事兒基本不歸他管,大家都認定是誰。劉賴盡管身為皇帝,在這事兒上也就是個蘿卜刻的章,隻管同意就行。
你要不同意也行,前平周朝末年,諸皇子爭位,導致國朝覆滅的教訓就在眼前,你可以看著作。更別提還有定北守備團那位殺星李副團長橫插一手,一封寫錯兩個字的書信寄過來,逼迫他立長子劉盈為太子。
劉賴這個皇帝的煩心事兒遠不止這些。自打他當上皇帝以後,就開始防著手下將領造反,結果防來防去,現在劉賴看誰都像造反頭子。文臣還好說,那些手握重兵,戰功赫赫的武將,一個個全是劉賴防範的重點。
但這事又不能明說,隻能暗防。這要是明說出來,那武將本來不想造反,也會被他逼反。
前一陣子武將集合起來鬧封賞,劉賴是夙夜難寐,一宿一宿失眠掉頭發。幸虧用了張子房的計策,咬牙封出三王和一連串公侯之後,總算將局麵暫時平穩下來。
劉賴現在內憂重重,故此實在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跟平唐國此時開戰。一旦開戰,領軍的將軍又要有封賞下去,到時又要多出一批王爺出來,劉賴可不想他辛苦打下的天下,再被人分了去。
平唐國使節房玄齡走後,劉賴立即下令,將英布與彭越二將連帶他倆統領的兵馬一並撤迴。
看到兩家撤走一半兵馬,冉屠胡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是能過兩天安穩日子。
說實話,他這些日子以來,也是生怕兩國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