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地勢險要,加之北麵數道關隘扼守,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平唐國與平漢國兩國皇帝雖然不想開戰,卻又不得不派重兵來爭奪。


    一時間,燕雲十六州上方戰雲密布,下麵戰旗颯颯。幾十萬兵馬,分屬三方,整個局勢猶如一鍋熱油,若是不小心滴入一滴水,頃刻間就要炸開。


    雙方幾十萬兵馬對峙到臘月,依然不肯撤兵,即便大軍每日耗費錢糧驚人,兩國皇帝也不得不忍痛繼續對峙下去。


    目前的情況對於兩國來說皆十分尷尬。


    打,雙方必然損失慘重,即便獲勝一方,也是慘勝。


    燕雲十六州如今除了地勢險要,幾無其他益處。目前幾無丁壯,空有大片土地,即便打下來,也必須從國中遷徙百姓來開荒。燕雲十六州被突遼狼畜生糟蹋這麽多年,早已是赤地千裏,一片荒涼。哪國打下來之後,都必須移民實邊。想要將燕雲十六州重新經營起來,沒有數十年持續投入,想都別想。


    不打,雙方幾十萬人馬天天這麽人吃馬嚼,光每月消耗的糧食,加上為了運送這些糧食所損耗的糧食,幾乎就讓兩國皇帝叫苦不迭!眼下兩國還撐得住,再這麽對峙一年,雙方恐怕都要承受不住。


    更何況,隨著拖延日久,雙方幾十萬人馬在一地駐紮這麽久,漸漸也產生不少其他問題。


    頭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處置便溺。


    原本處置便溺兩國都是在營地中挖一個大坑,讓兵卒蹲在坑邊解決。可這次對峙半年之久,加之十幾萬兵卒日夜造糞,這糞坑漸漸就有點不大夠用。


    千萬別以為糞坑可以隨處挖。在營地中挖糞坑可是門學問,這坑絕對不是你想挖就能挖,想在哪兒挖就在哪兒挖。


    若是一不小心挖在營裏大軍通行的要道上。到時候敵軍來襲,自家兵卒一集合,還沒走出營地就劈哩噗嚕先掉糞坑裏。這士氣保管一降到底,仗也就不用打了。


    故此,這糞坑隻能挖在大營邊角處,不常走人的地方。而且你想,這糞坑每天供十幾萬人使用,小了肯定不行。這一個糞坑,起碼得兩丈長,再小,就容易人擠人,會有兵卒不小心被擠得掉下去。


    然而這麽大一個坑,也用不了多久,十幾萬兵卒日夜猛造,最多一個月,就會填滿。


    而且這坑還不能離著營地太遠。若是兵卒解個手都要跑出去二裏地,到時候敵人隻要天天守著你家糞坑,就能將你一鍋端了。


    在燕雲十六州附近駐紮半年之後,雙方將軍都遇到這個極大的難題。這個難題雖然不如打仗那麽要命要血,但若是處理不及時,必將極大影響士氣。


    如今兩軍之中,營中可供挖糞坑的地方基本已經全部用完,必須想立即辦法解決此事!人有三急,這事兒可萬萬拖延不得。


    最先想出辦法的,是平唐國統帥李藥師!他連夜開動腦筋,耗費數天時間,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而且能一舉兩得!


    他調集兵卒,晝夜趕工,在營地外麵朝著平漢國兵馬那一側,開挖一道三仗寬的壕(糞)溝,專門供兵卒來此便溺。


    李藥師這個創新性的辦法,開啟天下先例,將糞坑改為糞溝。


    如此一來,既能解決兵卒便溺場地問題,又能防止漢軍的偷營摸哨等小動作。這條溝臭氣熏天,而且掉進去就渾身大糞,從此再沒有漢軍哨探願意從這條大溝上冒險跨過,來平唐國偵察軍情。一條溝用完,就臨近再挖一條。


    這招很快就被平漢軍統帥韓將兵學去,他有樣學樣,在自家營地朝著平唐國這麵,也挖了一道鴻溝,作用與平唐國的那道溝一模一樣。


    一道溝用完,雙方又各挖一道。漸漸地,雙方營地中間,糞渠一道接一道出現。


    雙方兵馬在對峙同時,都在大力向冉屠胡施壓,想要迫使其投向自己這邊。


    奈何冉屠胡打定主意兩邊都不得罪,就是不開口。


    眼瞅雙方對峙就要這麽漫漫無有期墨跡下去,情況卻發生了意料不到的變化。


    變局發生在平漢國境內。


    原來劉賴為了招攬冉屠胡,吞並燕雲十六州,曾允諾封冉屠胡為“武悼天王”,並把順城封給冉屠胡,作為其世襲罔替的永久封地。


    冉屠胡雖然一時沒有答應這條件,但時間久了,不知怎麽這消息就傳了出去。這下平漢國一幹開國武將直接鬧翻了天。


    這些武將原本就對皇帝劉賴劃分的功臣位次不滿意,這迴更是以此為借口,大力鬧將起來。


    他們天天找皇帝劉賴鬧騰,堵著皇宮的大門,高聲嚷嚷著自己最早追隨劉賴打天下,是跟劉賴光著屁股一起混過社會的兄弟,為什麽不能因功封王?!


    現在皇帝劉賴居然要封一個寸功未有的冉屠胡為武悼天王,憑什麽?難道是我們提著腦袋打下的城池不夠多,浴血廝殺占領的土地不夠廣,尚且不如區區燕雲十六州廣大麽?


    這事兒鬧到後來,就連韓將兵,英布,彭越三位統兵在外的大將,都秘密上書詢問封王之事。


    劉賴可是混過社會的老流氓,一看麾下武將集合起來一起鬧事(這套路我很熟啊,年輕時經常用這招騙吃騙喝……),就覺得事情有些不妙。他連夜找來蕭成敗,商議該如何解決此事。


    蕭成敗找來張子房,請他為劉賴出謀劃策。張子房也不囉嗦,直接開口說穿,這場鬧劇皆是因為漢王封賞不均所致。


    原來劉賴稱帝之後,先隻顧封賞自家親戚,什麽哥哥老爹,一並全封了王。


    隨後,又封賞沛雄縣一起打小光著屁股長大的兒時玩伴,比如蕭成敗。與劉賴親近的人都封賞過後,那些跟著劉賴一起渾社會混到今天,混成開國功勳的社會小弟,卻都沒有封賞。


    這迴逮著冉屠胡的由頭,當初跟著劉賴大哥混社會(打天下)的小弟們一鬧騰,頓時事情就鬧大了。


    劉賴雖然後悔自己孟浪,但事情已經做下,無法收迴。他慌忙問張子房該如何平息此事,張子房卻建議劉賴,先封那個他最痛恨的二五仔,腦後有反骨的小弟雍齒。到時,其他功臣看到劉賴連雍齒這個二五仔都會封賞,自然也就放心,不會再鬧事。


    劉賴大喜,立即采納這一建議,將這個當年多次出賣自己,恨得咬牙切齒的二五仔雍齒封為什邡侯。


    果然,這一封賞發布之後,其他人皆不再鬧騰。


    而手握重兵,正在燕雲十六州與平唐國對峙的韓將兵,卻在此時秘密上奏皇帝劉賴,要求將自己封為趙王。


    劉賴接信後,當場破口大罵,將韓將兵的祖宗十八代挨個問候一遍。最後幸虧張子房及時趕來,偷偷狠踩劉賴腳趾頭。


    劉賴疼得大叫一聲,拿手捂著腳,單腿跳著,喝罵道:“誰他釀的踩老子腳趾頭!?”這才停止翻來覆去問候韓將兵家的祖宗。


    張子房趁機與劉賴陳說厲害,勸他不妨先答應下來,等以後國事穩定,再徐圖後事。劉賴是個混社會的老油子,很懂得妥協,這套把戲他當年也常用,(先示弱,等以後再伺機找迴場子)隨即就采納張子房這一謀劃。


    擬定聖旨時,劉賴一想,單封韓將兵一個,彭越和英布兩將肯定不服,必然要鬧騰。幹脆,封一個也是封,封倆也是封,仨一起封了。


    最後,為了安穩前方軍心,讓手握重兵正在燕雲十六州與平唐國對峙的三員大將能夠安心,劉賴不得不將他們全部封王。


    韓將兵封為趙王,彭越為梁王,英布封為淮南王。


    三將得以封王,自是喜不自勝,沒過多久,這消息就從平漢國兵馬傳到了冉屠胡耳中。


    原本還猶豫再三的冉屠胡聽說這一消息,頓時不再猶豫,決定抓緊時間,投靠平漢國,早早當上“武悼天王”結束這種寢食難安的日子。


    冉屠胡當晚,下令兵卒殺豬宰羊,大肆慶祝一番,同時將平唐國使節禮送出營,單留下平漢國使節曹隨瀟一起慶祝。


    曹隨瀟是個人精,見冉屠胡如此行事,就知道大勢已定,心中也是高興異常。


    當晚,乞活軍中熱鬧非常,冉屠胡與曹隨瀟兩人大肆暢飲,好不痛快。


    尉遲勇營地離著冉屠胡不遠,他聽到乞活軍中忽然一反常態,在大肆慶祝,就知道事情不對!


    尉遲勇眼瞅當年戰友就要投靠平漢國,心中自是鬱悶異常。他心知,一旦冉屠胡徹底投靠平漢國,勢必就隻能開戰,說不得到時他就要與冉屠胡兵戎相見。


    正在尉遲勇素手無策之際,忽然帳外有兵卒來報,陛下特使來到!


    尉遲勇趕緊讓人進來,抬頭一看,非是旁人,正是陛下心腹重臣,魏直言。


    魏直言一進帳,就開口問道:“我耳聽前方乞活軍營寨中歡騰慶祝,又見我軍營中寂然無聲。莫不是那冉屠胡已經投了平漢國?糟糕、糟糕,來遲一步!”


    尉遲勇喪鬧道:“今天下晌,冉屠胡將我的使節禮送出營,恐怕其明日就要投向平漢國。”


    魏直言聞言反倒大喜,急道:“將軍不必喪氣,還有一線機會。你速速帶我去見那冉屠胡,且讓我試上一試。”


    尉遲勇隻能死馬當活馬醫,厚著臉皮,帶著魏直言再去見冉屠胡。


    冉屠胡本待不見,但一想明日他就與尉遲勇分屬兩國,弄不好還要兵戎相見,今晚能最後聚一聚也好。


    就這麽著,魏直言成功見到冉屠胡。(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擇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笑的我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笑的我來了並收藏難擇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