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屠胡之所以想要投靠平漢國,一是平漢國允諾封自己為王,再就是也是想早點結束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早早投靠一國,過幾天安穩日子。這些年來,冉屠胡一直在到處征戰,被突遼人俘虜後,又被當成跪奴,後來拚死反抗,一直轉戰燕雲十六州各地,掙紮求活。說句實在話,這麽些年下來,他是真累了。


    這次,兩國同時盯上他與燕雲十六州這片如今已經荒廢的土地,各派大軍出動。他雖然英勇善戰,但也不是傻子,知道憑自己手裏現在這點兵馬,根本不可能打敗兩家加起來三十多萬兵馬。一旦開戰,自己勢必兵敗身死。


    打不過,就隻能投降。但冉屠胡也知道,自己無論投向哪一國,到時必然會挑起一場大戰。


    如今兩家各自退兵,短時間內已不可能開戰,這對冉屠胡來說,其實是最好的局麵,現在他總算能睡個安穩覺,歇息一番。冉屠胡喝一口小酒,睡了數月以來最舒坦的一覺。


    燕雲十六州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北麵這半壁天下,暫時就安穩下來。


    定北縣,定北守備團,李得一最近一直在大力組織人員查閱古籍,試圖找到板甲的製作線索,繼續他未完的事業。當初從平唐國弄來這些古籍之後,由於戰事頻繁,一直不曾查閱完畢,僅僅翻動其中一小部分。李得一不得不委托李把總先將古籍運迴定北縣,留待日後翻查。


    這迴諸事忙完,李得一得了空閑,立即重新組織定北鋼鐵學堂的幾位夫子,還有鋼鐵學堂的學員,集中全力,翻閱這些古籍。


    這迴不比在前線作戰之時,匆匆忙忙的,人手也十分短缺。李得一這迴下定決心,要從這數千本古籍中找出一點板甲的線索。


    翻閱古籍這事,聽著容易,實際操作起來,格外有難度。一來如今離著平周朝開國,已經六百多年,這期間語言曆經滄桑變遷,難免有所變化。所以負責翻閱古籍的人員,必須懂一點古文才行。


    二來就是要懂得鍛冶,這倒不難,鋼鐵學堂的夫子與學生都懂這個。


    三來就是,六百年前的古人著書,崇尚言簡意賅,微言大義。這事兒若細解釋起來,說一天也說不完。大略來說,比如定北守備團攻打突遼國一戰,前後曆時近十年,大戰幾十次,小戰無數。可謂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蕩氣迴腸。


    但若是這事兒由六百年前的古人寫進書中,最多也就一二百字。比如,定北守備團起兵攻打突遼國,從最初南下支援李家守衛洛都,平滅西突遼絕突部族算起,那時是東平周高宗豐安七年。


    在古書中,多半會這麽寫。


    東平周高宗豐安七年,守備團南下。援洛都,伐絕突,大勝。副團長李得一先破巨石機。團長劉益守後引濁河水,盡淹絕突六萬騎兵,得絕突統領阿史那·黑背頭顱而還,幾滅其族。


    八年,攻伐契遼部,陣斬金狼兩萬,屍骸枕藉,立京觀。再戰,再敗金狼騎。戰契遼範國師,斷其一臂,重挫數萬金狼騎,血流漂櫓,大勝。


    兩場大戰,統共也就這麽點字就寫完。


    古人著書,微言大義,固然是寫起來方便。那時候又不講究什麽字數,比如寫滿三千一算雲雲。


    然而這樣卻苦了後來的讀書人。後世讀書人常常因為先人省略一些關鍵形容詞,導致對語句意思出現徹底相反的解讀。這世上,至今仍有許多讀書人就一兩句前賢大意爭論不休。


    礙於古人寫書崇尚簡略,李得一估計,古籍中關於板甲的記述,恐怕也就寥寥幾行。因此,所有翻找古籍的人,必須瞪大雙眼,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仔細找過去,就怕稍一疏忽,就將其漏過。


    最後,趕在年前,終於還是讓他找到一點線索。三百年前,在前平周朝文官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找到寥寥幾行記述。


    這位沈括,雖然是位文官,但對於地位低賤的匠人技藝卻頗為喜好,經常拿著紙筆,將匠人工作的場麵畫下來,並用文字詳細記述說明一番。


    更可貴的是,這位沈括雖然是文官,但對於數術卻頗有研究,在記述匠人所做的活計時,常加上比較詳細的數字說明。


    在這本《夢溪筆談》中沈括提到一種水力鍛錘,並大略記述這種水力鍛錘的一些具體數值。由於當時水力鍛錘已經廢棄許久,匠人也不知如何操作,故此沈括的雖然留下記述,但卻誤差極大。


    最關鍵是,這位沈括在水力鍛錘最後,加了一句話。說有位工匠曾言,這水力鍛錘如今雖然廢棄,但卻曾用來打造鎧甲。沈括在文章最後猜測,這匠人所說的鎧甲,很可能是平周開國太祖時期的一種板甲。


    李得一看到這寥寥幾行文字之後,大喜!當場賞了那名學員五十枚金錢。


    滿以為還能找到更多文字記述,但直到將古籍全部查閱完畢,李得一也沒能再找到任何一點線索。


    最後,與三名鐵匠夫子秘密商議數日,又找來王毅高詳細問詢過後,李得一決定,先嚐試把這種水力鍛錘製造出來。


    王猛看到李副團長最近多日不曾親自訓練兵卒,除了去軍官學堂給一等戰兵上課之外,就呆在鋼鐵學堂不出來,心中很不以為然,覺著李得一有些不務正業。“如今天下仍未安定,正該用心練兵才是,為何李副團長總是分心他顧?”


    不知不覺間,一年又將慢慢過去。


    到了臘月底,李得一終於從鋼鐵學堂出來,恢複正常作息。而朱標與劉盈兩位太子,也順利結束了在海強項手下的職務,返迴定北守備團,向李大哥報告。


    通過這半年的實務鍛煉,朱標與劉盈兩個,對於日常政務運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如今定北縣雖然稱縣,可實際上卻管著一府六縣全部土地,往北還有大片草原也在定北守備團控製之下。定北縣如今治下百姓更是已達四百萬之數,每天需要處理的事務極多。朱標和劉盈兩人跟著海強項這位鐵麵無私的親民官,著實長進不少。


    事務處理的多了,朱標和劉盈兩人身上,更添一份沉穩氣度。如今兩人說起話來,更有條理,更加清晰。


    李得一看著倆徒弟變化不小,心中也感到滿意。


    臘月結束就是年。這個年,定北縣格外熱鬧。商貿城同樣也不例外,隨著那些豪商舉族在商貿城定居,許多專賣高檔貨的店鋪也隨之在商貿城開業。


    過年前幾天,許多定北縣的百姓,都會到商貿城采買一些平時見不著的好東西。比如上等絲綢織就的紫衫,比如賣到十個枚銀錢一壺的“瓊漿”“羊羔”等美酒。比如加入上等沉香製成的昂貴胭脂。


    這些店家再是想不到,這小小的定北縣,百姓居然如此富足,買起東西來,甚至不講價,看中哪個,直接就將其買下。年前,商貿城中的商家,無不賺的盆滿缽滿。就連在商貿城居住的夷人,如今也是富裕非常,買起年貨也是毫不手軟。


    這個年,李秀鳴帶著李長樂,好好熱鬧了一番。李長樂在家時,雖說貴為皇家公主,但從未有機會近身參與這種熱鬧的場麵。每次民間年節舉行盛大慶祝活動,她隻能站在皇宮樓上,遠遠看一眼洛都大街上熱鬧的年集。


    李勢鑾再疼閨女,也不會在年節這種重要的時候,讓她出來搗亂。李長樂每每隻能跟母後,老實待在後宮之中慶祝佳節。


    這迴在定北縣,可就再沒人管她。李得一對李長樂縱容的很,除了戰事不允許她多嘴,其他事情,一概由著李長樂。


    比如說,李長樂雖貴為皇家公主,卻根本不會做飯。李得一結婚到現在,依然天天吃定北守備團的食堂,也從沒說過李長樂一句。


    張燈結彩慶除夕,轉過年去,李得一已經二十七歲。


    年後沒多久,平唐國就派來使臣魏直言,打著帝後二聖想念長樂公主的由頭,又送來大量禮物,比年前那批還多。


    李得一和師哥雖然是平唐國駙馬,但這倆女婿非但從不給老丈人送年禮,反過來他倆還要收禮。而且這禮不光得大收特收,還得高興地收。小劉團長或者李得一若是收禮時麵露不悅,這平唐國來送禮的使節,當場就能嚇得屁滾尿流的爬迴洛都,哭著告訴陛下,大事不妙,那位又要鬧事。


    魏直言送下禮物之後,就說出真實意圖。原來李勢鑾感覺將大軍駐紮在燕雲十六州一代,錢糧損耗太大,想要徹底解決此事。


    別誤會,李勢鑾並不是要求定北守備團與他一起攻打平漢國。


    而是請定北守備團作保,他要與平漢國議和,撤迴兵馬。李勢鑾直覺信不過那位平漢國主,故此想借著定北守備團的虎威,促成議和之事。


    魏直言說明意圖之後,就靜等著定北守備團的答複。


    孫老醫官覺得這是件好事,兩國議和撤兵,總比打仗強。李得一認為打仗必然要死傷兩國百姓,他不樂意看到這場麵。小劉團長對此並無特別意見,讚成師父和師弟的觀點。


    幾天後,魏直言順利完成使命,開開心心迴去向陛下複命。


    李勢鑾得到定北守備團應允之後,立即派出使節,出使平漢國,詢問皇帝劉賴意向如何。


    劉賴正心疼自己府庫裏的錢糧呢,萬沒想到,瞌睡有人送枕頭。見完平唐國使節之後,他召集群臣略一商議,就將這事答應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難擇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搞笑的我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搞笑的我來了並收藏難擇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