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己酉,王晙大破康待賓,生擒之,殺叛胡萬五千人。辛酉,集四夷酋長,腰斬康待賓於西市。先是,叛胡潛與黨項通謀,攻銀城、連穀,據其倉庾,張說將步騎萬人出合河關掩擊,大破之。追至駱駝堰,黨項乃更與胡戰,胡眾潰,西走入鐵建山。說安集黨項,使複其居業。討擊使阿史那獻以黨項翻覆,請並誅之,說曰:“王者之師,當伐叛柔服,豈可殺已降邪!”因奏置麟州,以鎮撫黨項餘眾。


    九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康待賓之反也,詔郭知運與王晙相知討之;晙上言,朔方兵自有餘力,請敕知運還本軍。未報,知運已至,由是與晙不協。晙所招降者,知運複縱兵擊之;虜以晙為賣己,由是複叛。上以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貶晙為梓州刺史。


    丁未,梁文獻公姚崇薨,遺令:“佛以清淨慈悲為本,而愚者寫經造像,冀以求福。昔周、齊分據天下,周則毀經像而修甲兵,齊則崇塔廟而馳刑政,一朝合戰,齊滅周興。近者諸武、諸韋,造寺度人,不可勝紀,無救族誅。汝曹勿效兒女子終身不寤,追薦冥福。道士見僧獲利,效其所為,尤不可延之於家。當永為後法!”


    癸亥,以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十月,河西、隴右節度大使郭知運卒。知運與同縣右衛副率王君□,皆以驍勇善騎射著名西陲,為虜所憚,時人謂之王、郭。□遂自知運麾下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判涼州都督。


    十一月,丙辰,國子祭酒元行衝上《群書四錄》,凡書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庚午,赦天下。


    十二月,乙酉,上幸驪山溫湯;壬辰,還宮。


    是歲,諸王為都督、刺史者,悉召還京師。


    新作蒲津橋,熔鐵為牛以係縦。


    安州別駕劉子玄卒。子玄即知幾也,避上嫌名,以字行。著作郎吳兢撰《則天實錄》,言宋瓃張說使證魏元忠事。說修史見之,知兢所為,謬曰:“劉五殊不相借。”兢起對曰:“此乃兢所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後說陰祈兢改數字,兢終不許,曰:“若徇公請,則此史不為直筆,何以取信於後!”


    太史上言,《麟德曆》浸疏,日食屢不效。上命僧一行更造新曆,率府兵曹梁令瓚造黃道遊儀以測候七政。


    置朔方節度使,領單於都護府,夏、鹽等六州,定遠、豐安二軍,三受降城。


    開元十年壬戌,公元七二二年春,正月,丁巳,上行幸東都,以刑部尚書王誌愔為西京留守。癸亥,命有司收公廨錢,以稅錢充百官俸。


    乙醜,收職田。畝率給倉粟二鬥。


    二月,戊寅,上至東都。


    夏,四月,己亥,以張說兼知朔方軍節度使。


    五月,伊、汝水溢,漂溺數千家。


    閏月,壬申,張說如朔方巡邊。


    己醜,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郡公主,妻契丹王鬱幹。


    六月,丁巳,博州河決,命按察使蕭嵩等治之。嵩,梁明帝之孫之。


    己巳,製增太廟為九室,遷中宗主還太廟。


    秋,八月,癸卯,武強令裴景仙,坐贓五千匹,事覺,亡命。上怒,命集眾斬之。大理卿李朝隱奏景仙贓皆乞取,罪不至死。又,其曾祖寂有建義大功,載初中以非罪破家,惟景仙獨存,今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遠。其辭略曰:“十代宥賢,功實宜錄;一門絕祀,情或可哀。”製令杖殺。朝隱又奏曰:“生殺之柄,人主得專;輕重有條,臣下當守。今若乞取得罪,便處斬刑;後有枉法當科,欲加何辟?所以為國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隨人,曲矜仙命。”又曰:“若寂勳都棄,仙罪特加,則叔向之賢,何足稱者;若敖之鬼,不其餒而!”上乃許之。杖景仙一百,流嶺南惡處。


    安南賊帥梅叔焉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勖討之。思勖募群蠻子弟,得兵十餘萬,襲擊,大破之,斬叔焉,積屍為京觀而還。


    初,上之誅韋氏也,王皇後頗預密謀,及即位數年,色衰愛弛。武惠妃有寵,陰懷傾奪之誌。後心不平,時對上有不遜語。上愈不悅,密與秘書監薑皎謀以後無子廢之,皎泄其言。嗣滕王嶠,後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張嘉貞希旨構成其罪,雲:“皎妄談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欽州,弟吏部侍郎晦貶春州司馬;親黨坐流、死者數人,皎卒於道。


    己亥,敕:“宗室、外戚、駙馬,非至親毋得往還;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出入百官之家。”


    己卯夜,左領軍兵曹權楚璧與其黨李齊損等作亂,立楚璧兄子梁山為光帝,詐稱襄王之子,擁左屯營兵數百人入宮城,求留守王誌愔,不獲。比曉,屯營兵自潰;斬楚璧等,傳首東都。誌愔驚怖而薨。楚璧,懷恩之侄;齊損,迥秀之子也。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師,按問宣慰。


    癸未,吐蕃圍小勃律王沒謹忙,謹忙求救於北庭節度使張嵩曰:“勃律,唐之西門,勃律亡則西域皆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蕃、漢步騎四千人救之,晝夜倍道,與謹忙合擊吐蕃,大破之,斬獲數萬。自是累歲吐蕃不敢犯邊。


    王怡漢權楚璧獄,連逮甚眾,久之不決;上乃以開府儀同三司宋瓃為西京留守。瓃至,止誅同謀數人,餘皆奏原之。


    康待賓餘黨康願子反,自稱可汗;張說發兵追討擒之,其黨悉平。徙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空河南、朔方千裏之地。


    先是,緣邊戍兵常六十餘萬,說以時無強寇,奏罷二十餘萬使還農。上以為疑,說曰:“臣久在疆場,具知其情,將帥苟以自衛及役使營私而已。若禦敵製勝,不必多相冗卒以妨農務。陛下若以為疑,臣請以闔門百口保之。”上乃從之。


    初,諸衛府兵,自成丁從軍,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雜徭,浸以貧弱,逃亡略盡,百姓苦之。張說建議,請召募壯士充宿衛,不問色役,優為之製,逋逃者必爭出應募;上從之。旬日,得精兵十三萬,分隸諸衛,更番上下。兵農之分,從此始矣。


    冬,十月,癸醜,複以乾元殿為明堂。


    甲寅,上幸壽安興泰宮,獵於上宜川;庚申,還宮。


    上欲耀兵北邊,丁卯,以秦州都督張守潔等為諸衛將軍。


    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


    前廣州都督裴伷先下獄,上與宰相議其罪。張嘉貞請杖之,張說曰:“臣聞刑不上大夫,為其近於君,且所以養廉恥也。故士可殺不可辱。臣向巡北邊,聞杖薑皎於朝堂。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應死則死,應流則流,奈何輕加笞辱,以皂隸待之!薑皎事往,不可複追,伷先據狀當流,豈可複蹈前失!”上深然之。嘉貞不悅,退謂說曰:“何論事之深也!”說曰:“宰相,時來則為之。若國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輩。吾此言非為伷先,乃為天下士君子也。”嘉貞無以應。


    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懷道女為交河公主,嫁突騎施可汗蘇祿。


    上將幸晉陽,因還長安。張說言於上曰:“汾陰睢上有漢家後土祠,其禮久廢;陛下宜因巡幸修之,為農祈穀。”上從之。


    上女永穆公主將下嫁,敕資送如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諫曰:“武後惟太平一女,故資送特厚,卒以驕敗,奈何為法!”上遽止之。


    開元十一年癸亥,公元七二三年春,正月,己巳,車駕自東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給複五年;辛卯,至並州,置北都,以並州為太原府,刺史為尹;二月,戊申,還至晉州。張說與張嘉貞不平,會嘉貞弟金吾將軍嘉祐贓發,說勸嘉貞素服待罪於外。己酉,左遷嘉貞幽州刺史。


    壬子,祭後土於汾陰。乙卯,貶平遙令王同慶為贛尉,坐廣為儲偫,煩擾百姓也。


    癸亥,以張說兼中書令。


    己巳,罷天兵、大武等軍,以大同軍為太原以北節度使,領太原、遼、石、嵐、汾、代、忻、朔、蔚、雲十州。


    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


    夏,四月,甲子,以吏部尚書王晙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五月,己醜,以王晙兼朔方軍節度大使,巡河西、隴右、河東、河北諸軍。


    上置麗正書院,聚文學之士。秘書監徐堅、太常博士會稽賀知章、監察禦史鼓城趙冬曦等,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有司供給優厚。中書舍人洛陽陸堅以為此屬無益於國,徒為糜費,欲悉奏罷之。張說曰:“自古帝王於國家無事之時,莫不崇宮室,廣聲色。今天子獨延禮文儒,發揮典籍,所益者大,所損者微。陸子之言,何不達也!”上聞之,重說而薄堅。


    秋,八月,癸卯,敕:“前令檢括逃人,慮成煩擾。天下大同,宜各從所樂,令所在州縣安集,遂其生業。”


    戊申,尊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祔於太廟九室。


    先是,吐穀渾畏吐蕃之強,附之者數年,九月,壬申,帥眾詣沙州降,河西節度使張敬忠撫納之。


    冬,十月,丁酉,上幸驪山,作溫泉宮;甲寅,還宮。


    十一月,禮儀使張說等奏,以高祖配昊天上帝,罷三祖並配之禮。戊寅,上祀南郊,赦天下。


    戊子,命尚書左丞蕭嵩與京兆、蒲、同、岐、華州長官選府兵及白丁一十二萬,謂之“長從宿衛”,一年兩番,州縣毋得雜役使。


    十二月,甲午,上幸鳳泉湯;戊申,還宮。


    庚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王晙坐黨引疏族,貶蘄州刺史。


    是歲,張說奏改政事堂曰中書門下,列五房於其後,分掌庶政。


    初,監察禦史濮陽杜暹因按事至突騎施,突騎施饋之金,暹固辭。左右曰:“君寄身異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於幕下,出境,移牒令取之。虜大驚,度磧追之,不及。及安西都護闕,或薦暹往使安西,人服其清慎。時暹自給事中居母憂。


    開元十二年甲子,公元七二四年春,三月,甲子,起暹為安西副大都護、磧西節度等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資治通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光並收藏資治通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