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平時掐掐算算那是糊弄人,真神仙來了誰敢往前湊?


    【和州是元廷在江北的軍事重鎮,從這兒渡江南下會直接威脅到太平乃至集慶,朱元璋拿下和州後在和州待了幾個月,這段時間裏官府不止一次派兵想把和州奪迴去。】


    【有句老話說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巧了,朱公子就是這麽個得民心的義軍首領,他帶著一萬紅巾軍愣是抗住了十倍於己的敵人還不落下風,兵力還越打越多。】


    【官兵覺得這麽打不行,左右他們人多,索性把周圍的官道糧道全部堵上,城裏的紅巾軍得不到糧餉,餓也要把他們餓死。】


    【但是咱老朱是什麽人,他會眼睜睜看著別人把他的糧道給堵了?肯定不會啊!官兵堵著糧道不攻城是吧,行,換他帶兵出城打官兵。】


    【一來二去官兵又受不了了,這個老朱太難纏,他們打不過老朱還打不過別人嗎?】


    【於是乎,和州城外的官兵想了個主意,他們趁朱元璋出門劫營的時候繞開老朱直奔和州,老朱帶兵出城了,城裏隻有一個文縐縐的李善長,這次他們肯定打得過。】


    【事實證明,李善長開國第一功臣的名號不是靠嘴皮子得來的,人家是個讀書人不假,但是敵軍來犯的時候照樣能把敵軍按在地上摩擦。】


    各地軍營哄笑聲一片,連官兵都樂的不行。


    反正被讀書人按在地上摩擦的不是他們,該笑還是得笑。


    士兵們笑的開心,那些當官的卻沒心情發笑。


    神仙、啊不、妖孽直接把他們的無能展現給全天下人看,他們以後還怎麽端起當官的威嚴?


    民間亂軍本就此起彼伏,這下可好,以後更鎮壓不完了。


    【李善長把試圖鑽空子的官兵打了迴去,如此一來官兵徹底消停,老朱成功穩住和州的局麵,開始準備渡江南下。】


    【也就是這個時候,胡惟庸前來投奔,常遇春也帶著他的小舅子藍玉來到朱公子麾下效力,同時還有巢湖水軍主動來投,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全。】


    【正愁沒有水軍渡江南下,就有水軍前來投效,不是老天在幫他是什麽?】


    【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渡江進攻采石磯。】


    【這一戰的參戰人員有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李善長、鄧愈、湯和、廖永安、廖永忠、俞通海等知名大將,水軍將領基本到位,老朱的全明星陣容算是撐起來大半了。】


    【我兔太\祖曾經說過: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爾。李世民的戰功有多離譜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朱元璋能排在他後麵,領兵作戰的本領自是不必說。】


    所有被提到名字的人都挺直腰杆得意洋洋,尤其是朱元璋,後世竟然把他排在了唐太宗之後,他可真是太了不得了。


    話說迴來,兔太\祖是個什麽太\祖?


    神仙那邊的朝代叫兔朝?還是說給他們透露天機的是兔子精修煉成的仙人?


    有可能。


    【淮西紅巾軍拿下采石磯一戰常遇春英勇非凡拿下先登之功,這是他投奔老朱後的第一次正經作戰,第一戰就奠定了他大明第一先鋒的底氣。】


    常遇春笑的眼睛隻剩下一條縫,“多謝神仙誇獎。”


    【采石磯到手,接下來就要打太平了,然而問題又來了。】


    【元軍在采石磯屯了大量的物資,淮西紅巾軍窮怕了,頭一次見著那麽多糧食根本走不動路,立刻把打仗的事情拋之腦後,緊鑼密鼓張羅著把糧食和戰利品運迴和州慢慢享用,差點把朱元璋給氣死。】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很有楚霸王破釜沉舟的大無畏精神,當即命令徐達等人砍斷纜繩任船飄走以斷絕後路。船都飄走了,物資自然沒法運,熱血上頭的將士們冷靜下來,大帥現在不讓他們往和州運糧食,打下太平之後總不能還攔著,為了能把心心念念的糧食物資運迴和州,直接不要命的攻打太平。】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紅巾軍成功拿下太平。進城之後,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一旦犯禁立即處死,於是城中民心大定,百姓要的不過是個安穩,看到這次來的紅巾軍不殺不搶也不鬧事都真心擁護他們。沒幾天,汪廣洋和陶安等儒生便放下防備前去效命。】


    汪廣洋猛不丁聽見自己的名字差點嚇的蹦起來,他一輩子規規矩矩不敢有半點差池,可不敢這時候被大帥惦記上。


    神仙爺爺誒,您行行好,給可憐人留一條生路吧。


    許是他的虔誠感動了神仙,神仙接下來竟然真的沒有再提他,真是謝天謝地。


    【打下太平還不算完,朱元璋的最終目標是金陵城,這是長江沿線最最最重要的兩座軍事重鎮之一,是毫無爭議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朝廷再拉胯也不可能在這時候無動於衷。】


    【江南各地的地主武裝集結到一起試圖奪迴太平,領頭的將領叫康茂才,就是那個差點坑死陳友諒的康茂才。朝廷同時派大將蠻子海牙率領水軍封死淮西紅巾軍的退路,試圖前後夾擊將這夥膽大包天的反賊全部殲滅。】


    【想法很好,可惜打起來戰鬥力不太夠。紅巾軍的家眷都在江北,他們要是迴不去,江北的家眷誰來照看?於是乎,朱元璋派徐達、湯和、鄧愈出城迎敵,仨人直接殺瘋了,打的康茂才等人落荒而逃,蠻子海牙很有蒙古兵的特色,見到前方大敗立刻調轉船頭一走了之,連打都沒打直接逃之夭夭。】


    鐵鍋帝的臉色和他的外號一樣黑,“這就是朝廷養的兵?”


    想罵人,但是再一想脫脫已經死了,於是遷怒到現任丞相身上。


    幸好大臣們從家到皇宮需要時間這會兒還沒到,不然怕是得在心裏十倍罵迴去。


    官兵什麽德性皇帝自己不清楚?罵別人是什麽道理?誰都有錯就他沒錯是吧?


    罵罵咧咧.jpg


    【後方穩了,接下來就是集中全力攻打金陵,朱元璋的策略非常明確,先派一路兵馬把金陵城周邊的城池打下來讓金陵城變成孤城一座,再由另一路兵馬進攻金陵,和之後攻打大都的策略一模一樣。】


    【隻是打大都容易,打金陵卻不容易,因為這時候的朱公子在淮西紅巾軍中不是一把手,他上頭還有郭天敘和張天佑倆人壓著,沒法對兩路兵馬都如臂指使。】


    【帶兵清掃周邊戰場的徐達和鄧愈,他們成功的完成了任務,兩個月的時間便將金陵周邊的城池盡數拿下,然後駐守這道防線擋住其他地方的元軍前來支援。】


    【不過在他們的包圍圈形成之前,朝廷已經調來了苗將楊完者前來守衛集慶。沒錯,就是那個和老朱老張玩元末版三國的楊完者,他這時候還叫楊通貫。】


    朱大帥賬下那些原本跟著楊完者的苗軍將領震驚不已,什麽和老朱老張玩元末版三國?他們怎麽聽不懂?


    【包圍圈形成,郭天敘親自指揮的主力軍開始攻城。】


    【第一次帶兵進攻金陵城的是二把手張天佑,被降將坑了,進攻失敗。】


    【第二次帶兵進攻金陵城的是一把手郭天敘和二把手張天佑和三把手朱元璋,一把手郭天敘任總指揮,又被降將給坑了,不光進攻失敗,郭天敘和張天佑還都把命交代在了那裏。】


    【很多人說郭天敘和張天佑是老朱故意弄死的,不過這大概率是在冤枉他,要不是親兵宋國興情急之下和他換了戰袍讓他和常遇春一起突圍,這一戰老朱自己都差點交代在金陵城下,他不至於拿自己的命去爭一時意氣。】


    【接連兩場慘敗,先前打下的優勢全丟,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夜迴到解放前。】


    朱元璋想起來當初打金陵就心塞,本來手裏就沒有多少兵,兩場敗仗下去折進去近一半,他還被人陰謀猜測是為了弄死郭天敘和張天佑故意打敗仗,他至於嗎他?


    要弄死那倆家夥什麽時候不行,非得搭上將士們的性命啊?


    剛升官沒多久的宋國興仰頭驚歎,“我死了?還是為了保護大帥戰死的?”


    “呸呸呸,什麽死不死的,就不能說點吉利的。”旁邊人讓他趕緊閉嘴,“你自己想想當時有多兇險,差點就沒救迴來,但凡慢一步你就隻剩個牌位了。”


    【至正十六年三月,張士誠集結大軍進軍江南,楊完者被調走防禦張士誠,朱元璋親自率領水陸大軍開始第三次進攻集慶。這次攻城進行的非常順利,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金陵城。】


    【由此可見,官兵鎮壓叛亂真的不行,論武力值還得看地方地主武裝。雖然他們不好控製,但是碰見起義軍他們是真的打,不像官兵隻敢欺負手無寸鐵的百姓,遇到起義軍還沒開始打自己先跑了。】


    【朱元璋改集慶為應天府,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韓宋朝廷得知此事,下詔升他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


    【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總算有了個像樣的大本營,馬秀英帶領江北的家屬渡江來到應天府和將士們團聚,但是這不代表他能安心過日子。】


    【至正十六年到至正十九年這幾年時間,朱元璋陸續攻占浙東餘下各地,勢力範圍擴大到江左、浙右,東與張士誠相接,西與徐壽輝相鄰。】


    【看地圖便能看出來,雖然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擁有十萬大軍,但是他的地盤依舊很小,而且實力最弱四麵受敵,好在北麵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朝廷的兵力,張士誠和徐壽輝又沒辦法直接兼並他,這才給了他一個夾縫中求生存的機會。】


    朱元璋歎了口氣,“神仙說話忒直接,好歹委婉一點。”


    劉福通很不高興,“咋?我北伐還伐錯了?”


    【朱元璋聽取徽州老儒朱升的建議,深刻貫徹落實“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動員百姓恢複生產,大力開戰軍屯,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


    【老朱和張士誠、楊完者在江東的來來往往這裏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前麵的相關視頻,接下來咱們說說老朱的其他對手。】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後派使者去招降方國珍,方國珍這人向來哪兒強他跟哪個,眼看老朱打到家門口,於是和下屬商量服軟認大哥。《明史》中是這麽記載的,國珍謀於其下曰:“江左號令嚴明,恐不能與抗。況為我敵者,西有吳,南有閩。莫若姑示順從,藉為聲援以觀變。”】


    【方國珍假惺惺的說要進獻溫、台、慶元三郡,還派次子方關去金陵作人質,甚至表示可以和朱大帥聯手幹掉隔壁張士誠。朱大帥表示幹掉張士誠可以,質子就算了。他們都很清楚彼此的人品,真翻臉了也就多條人命的事,不用多此一舉。】


    【總之就是,老方滑跪的非常迅速。不過他這人唯利是圖,這次服軟隻是暫時的,直到老朱建立明朝他才算真正消停下來。】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仙說話直接好,省得咱琢磨是不是另有深意。”


    張士誠磨刀霍霍,“方國珍是還沒挨夠打?”


    方國珍欲哭無淚,“神仙爺爺誒,您口下留情。”


    再這麽說下去他非得被群毆不可。


    第92章


    【方國珍是根牆頭草, 哪邊打勝仗他跟哪邊,兩邊沒有分出勝負的話就同時哄著,反正誰都沒空收拾他, 能苟一天算一天。】


    【楊完者死後, 江東三足鼎立的局麵被打破, 張士誠拿下江浙大片地盤,一直擴張到和方國珍接壤,隻是朱元璋率先拿下婺州占據地理優勢,隨後又貫徹落實北守南攻的戰略,於是老朱老張這對死對頭又幹起來了。】


    【北邊江東防線有湯和、吳良、耿炳文三員大將鎮守,他們得到的命令是別主動挑事兒,守住現有地盤就行。】


    【老朱兵少, 多線開戰對他沒好處, 兩線作戰已經很難, 要是三線開花怕是得把他給愁死。江東防線的三位防守大師沒讓他失望, 他們用極少的兵力擋住張士誠的大舉進攻,以此來讓朱元璋騰出手專心應對西邊和南邊的戰事嗎,一守就是十來年。】


    朱元璋歎了口氣,“的確是幫上了大忙。”


    江南這些起義軍中他手上的兵力最少,張士誠可以多線作戰,他卻不能, 真要三線開花他的確要愁的頭發全掉光。


    他原先覺得耿炳文年輕不夠穩重,聽神仙這麽說,小耿和湯和吳良一起鎮守江東防線不光沒有拖後腿, 他們仨配合的還挺好。


    老朱挺高興, 湯和、吳良、耿炳文就不太高興了。


    一守就是十來年?


    合著別人在外麵打仗搶軍功,他們十來年都耗在和張士誠打機鋒上了?


    想哭。


    【北線暫時安穩, 另外兩邊卻不太安穩。】


    【鄧愈、胡大海、李文忠率軍從徽州進入浙江,收降楊完者舊部三萬餘人,之後鄧愈鄧愈移軍江西,胡大海和李文忠攻克諸暨一路打到杭州外的蕭山,然後就在這兒卡住了。】


    【胡大海進攻紹興久攻不克,在攻打紹興的時候,老朱的左膀右臂馮國用在軍中暴病而亡,年僅三十六歲,朱元璋如失手足痛哭不已,提拔其弟馮勝襲其官職典掌親軍。】


    馮國用:???


    “我也沒了?”


    沐青歪歪腦袋,“節哀?”


    馮國用輕笑一聲,“咱爺兒倆地底下做個伴,還挺好。”


    沐青小心翼翼的往旁邊挪挪,“叔,你正常點,別這麽嚇唬人。”


    馮國用麵上笑意不減,“有人陪著你還不樂意?”


    沐青撇嘴,“活著的時候有人陪著當然好,人都死了誰知道地底下是什麽樣子。”


    他活了兩輩子都沒見過陰曹地府,由此可見世上沒有陰曹地府。


    邏輯通。


    【元末的猛將多,老朱手下的猛將更多,每次去了一個厲害的都能再來一個更猛的,這也算另一種意義上的天命所歸吧。】


    【老張鐵了心的非要弄死老朱,老朱也不是樂意吃虧的人,倆人在紹興、嚴州、婺州一線來來迴迴打了兩三年,不過誰都沒能把對方幹掉,反而後勤都有些吃不消。】


    【隻是張士誠占據的地盤出了名的富庶,於是糧餉方麵捉襟見肘的隻剩下老朱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