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轉變教學目的
四合院:留學歸來,悟性逆天 作者:何時歸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惜,她隻是一個沒有天賦的普通人,以後也不會有什麽大出息。
聽到宋佳佳的話,其他四人也是如此,他們心裏也十分讚同。
“你們都是這樣想的?”
五人看著林長青,沒有說話。
但他看得出來,五人都是這樣的想法。
林長青意識到,這樣的教學方法,抹殺了多少人。
不管是前世,還是小時候,他也被如此說過。
小時候,他知道學習方法,成績漸漸提高之後,才建立起自信心。
“其實,你們都想錯了!全國那麽多人,老師的那些有天賦的人,能有幾個?聰明人,確實有,但老師不是應該把普通人,教育成才嗎?”
“那麽多普通人,人人成才,我們的國家才會強大。你們想不想學有所成?”
“當然想,但是這可能嗎?”趙虎撓撓頭道,他可不相信。
“沒有什麽不可能,現在,我就演示給你們看!”
林長青自信道,隻有讓他們真實感受到,才能讓他們相信。
五人聞言,立馬認真聽講。
“迴到我們剛才說的文章教學,一篇文章,第一步就是看標題,這一步沒有錯。”
“文章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個是文章體裁,一個文學體裁。”
“文章體裁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文學體裁可分為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這八大類型,你們也學過,但是,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
“我們隻要知道,文章可以分為寫物、寫人、寫事即可。”
“看了標題之後,我們還不能往下看,因為標題會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因為一篇文章,標題就蘊含著文章的關鍵。舉個例子,《矛盾論》這篇文章,從標題上來看,是寫物的,寫的是矛盾這個東西。”
“所以,正文一定是圍繞矛盾來寫的,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比如《孔乙己》,這是寫人的,有的是寫風景的,有的是寫事情的,所以,我們要分析標題,知道文章在寫什麽。”
“接著,就是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這樣就知道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大概目的。”
“是論述、還是借景抒情,亦或是諷刺他人等等。”
“如果是報紙的文章,不用了解作者,但是背景需要了解。大部分報紙,正文上都會說明背景,這點方便理解。”
講到這裏,林長青停頓下來,讓五人消化消化。
他接著舉了好幾篇文章的標題,讓五人輪流迴答,文章大概會寫什麽。
五人大部分都答對了!
“長青同誌,你的教學跟我之前的老師,並沒有改變多少,但我感覺自己學到了東西。”
“是啊!以前我學課文時,就看了一眼標題,就開始看正文了。然後就越看越迷糊。”
五人嚐到了學習的甜頭,十分興奮,沒想到還能學到新東西。
“不錯,但是還是不夠,新的知識,需要同舊的知識聯係起來,才能加深理解。剛才舉的例子,有些是以前我學的文章,你們也迴憶一下,你們學過或者看過的文章,試著分析文章的標題。”
“看看能不能從標題上,就能分析出文章的大概!”
五人立即開始迴憶,發現竟然真能分析出來。
分析標題之後,他們感覺不再迷茫,仿佛抓到了文章的主心骨。
他們感覺,現在才是文章學習。
“長青同誌,有一些文章的標題隻有一兩個字,沒辦法分析出來,那怎麽辦?”
李清月看的文章比較多,有一些文章,如果不看正文,還是分析不出來。
“沒事,沒有分析出來,也是正常。比如之前舉的《孔乙己》這個例子,如果不知道孔乙己是一個人名,根本就分析不出來,文章寫的是什麽。”
“我們學文章,並不是一定要從標題中分析出什麽,而是要培養一個分析的習慣。”
分析的習慣?李清月聽了,陷入了沉思。
不一會兒,突然靈光一閃,她明白了林長青的用意。
“長青同誌,你是在培養我們分析標題的習慣,以後我們每次看文章,都分析標題,這樣大概就知道文章寫什麽,不至於一頭霧水。”
其餘四人聽到李清月的話,也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林長青讓他們舉例,並不是讓他們分析內容,而是培養他們分析的行為。
林長青聽了,點頭又搖頭,道:
“對也不對!我教的是一個通用的方法,是讓你們培養自己的分析習慣,這個分析,不一定就是分析文章的標題。”
“所有的標題都可以用,比如說,出納票據、物資清單、庫房清單、故事標題等等。”
“隻要是有標題的,都要分析一下,這可以讓你知道,到你手裏的東西是什麽。”
“有時候,沒有注意標題,有可能會辦壞事。所以要切記。”
原來如此,沒想到分析標題還有這樣的用處。
“我們會記住的!”五人鄭重說道。
“嗯,說實話,這個分析標題的行為,應該在你們開始學文章時,就要教的,每學一篇文章就重複一次,經過幾年的鍛煉,一看到標題,大概就知道文章寫什麽了!”
林長青對於現在的教學方式也無能為力,心中歎了口氣。
“不過,現在開始學也不遲!以後養成習慣,也能做到。”
五人聽了林長青的話,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起伏。
前麵的話,讓五人感覺自己的學白上了,後麵的話,讓五人知道自己還有機會。
“好了,不說這個了,繼續教學。”
“標題分析完了,大概知道寫什麽,就開始看正文。不過,看正文,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而是粗略的看。”
啊?五人滿臉疑惑,粗略的看,怎麽會知道文章寫什麽?
林長青也看得出五人的疑惑,便說道:
“正文我們不需要一次看完,而是像老師教學一樣,一段一段的看。”
“粗略的看,找這個段落的關鍵詞或者中心句!”
聽到宋佳佳的話,其他四人也是如此,他們心裏也十分讚同。
“你們都是這樣想的?”
五人看著林長青,沒有說話。
但他看得出來,五人都是這樣的想法。
林長青意識到,這樣的教學方法,抹殺了多少人。
不管是前世,還是小時候,他也被如此說過。
小時候,他知道學習方法,成績漸漸提高之後,才建立起自信心。
“其實,你們都想錯了!全國那麽多人,老師的那些有天賦的人,能有幾個?聰明人,確實有,但老師不是應該把普通人,教育成才嗎?”
“那麽多普通人,人人成才,我們的國家才會強大。你們想不想學有所成?”
“當然想,但是這可能嗎?”趙虎撓撓頭道,他可不相信。
“沒有什麽不可能,現在,我就演示給你們看!”
林長青自信道,隻有讓他們真實感受到,才能讓他們相信。
五人聞言,立馬認真聽講。
“迴到我們剛才說的文章教學,一篇文章,第一步就是看標題,這一步沒有錯。”
“文章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個是文章體裁,一個文學體裁。”
“文章體裁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文學體裁可分為詩歌、小說、戲劇、散文。”
“這八大類型,你們也學過,但是,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
“我們隻要知道,文章可以分為寫物、寫人、寫事即可。”
“看了標題之後,我們還不能往下看,因為標題會告訴我們很多信息!”
“因為一篇文章,標題就蘊含著文章的關鍵。舉個例子,《矛盾論》這篇文章,從標題上來看,是寫物的,寫的是矛盾這個東西。”
“所以,正文一定是圍繞矛盾來寫的,其他的文章也是如此,比如《孔乙己》,這是寫人的,有的是寫風景的,有的是寫事情的,所以,我們要分析標題,知道文章在寫什麽。”
“接著,就是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寫作背景,這樣就知道作者寫這一篇文章的大概目的。”
“是論述、還是借景抒情,亦或是諷刺他人等等。”
“如果是報紙的文章,不用了解作者,但是背景需要了解。大部分報紙,正文上都會說明背景,這點方便理解。”
講到這裏,林長青停頓下來,讓五人消化消化。
他接著舉了好幾篇文章的標題,讓五人輪流迴答,文章大概會寫什麽。
五人大部分都答對了!
“長青同誌,你的教學跟我之前的老師,並沒有改變多少,但我感覺自己學到了東西。”
“是啊!以前我學課文時,就看了一眼標題,就開始看正文了。然後就越看越迷糊。”
五人嚐到了學習的甜頭,十分興奮,沒想到還能學到新東西。
“不錯,但是還是不夠,新的知識,需要同舊的知識聯係起來,才能加深理解。剛才舉的例子,有些是以前我學的文章,你們也迴憶一下,你們學過或者看過的文章,試著分析文章的標題。”
“看看能不能從標題上,就能分析出文章的大概!”
五人立即開始迴憶,發現竟然真能分析出來。
分析標題之後,他們感覺不再迷茫,仿佛抓到了文章的主心骨。
他們感覺,現在才是文章學習。
“長青同誌,有一些文章的標題隻有一兩個字,沒辦法分析出來,那怎麽辦?”
李清月看的文章比較多,有一些文章,如果不看正文,還是分析不出來。
“沒事,沒有分析出來,也是正常。比如之前舉的《孔乙己》這個例子,如果不知道孔乙己是一個人名,根本就分析不出來,文章寫的是什麽。”
“我們學文章,並不是一定要從標題中分析出什麽,而是要培養一個分析的習慣。”
分析的習慣?李清月聽了,陷入了沉思。
不一會兒,突然靈光一閃,她明白了林長青的用意。
“長青同誌,你是在培養我們分析標題的習慣,以後我們每次看文章,都分析標題,這樣大概就知道文章寫什麽,不至於一頭霧水。”
其餘四人聽到李清月的話,也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林長青讓他們舉例,並不是讓他們分析內容,而是培養他們分析的行為。
林長青聽了,點頭又搖頭,道:
“對也不對!我教的是一個通用的方法,是讓你們培養自己的分析習慣,這個分析,不一定就是分析文章的標題。”
“所有的標題都可以用,比如說,出納票據、物資清單、庫房清單、故事標題等等。”
“隻要是有標題的,都要分析一下,這可以讓你知道,到你手裏的東西是什麽。”
“有時候,沒有注意標題,有可能會辦壞事。所以要切記。”
原來如此,沒想到分析標題還有這樣的用處。
“我們會記住的!”五人鄭重說道。
“嗯,說實話,這個分析標題的行為,應該在你們開始學文章時,就要教的,每學一篇文章就重複一次,經過幾年的鍛煉,一看到標題,大概就知道文章寫什麽了!”
林長青對於現在的教學方式也無能為力,心中歎了口氣。
“不過,現在開始學也不遲!以後養成習慣,也能做到。”
五人聽了林長青的話,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起伏。
前麵的話,讓五人感覺自己的學白上了,後麵的話,讓五人知道自己還有機會。
“好了,不說這個了,繼續教學。”
“標題分析完了,大概知道寫什麽,就開始看正文。不過,看正文,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而是粗略的看。”
啊?五人滿臉疑惑,粗略的看,怎麽會知道文章寫什麽?
林長青也看得出五人的疑惑,便說道:
“正文我們不需要一次看完,而是像老師教學一樣,一段一段的看。”
“粗略的看,找這個段落的關鍵詞或者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