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15日,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那天,我被任命為省南湖勞動改造管教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從此從技術崗位轉入了行政崗位,命運又一次把自己“空投”到一個全新的工作環境。
這是托“知識化,年輕化”的福,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早期畢業的大專院校的“精英”們奮鬥了一輩子都未能得到的“頭銜”,我們這群恢複高考後參加工作不滿三年的小字輩,一夜之間成為指揮千百號人的“官”了。當然,還有一個“革命化”的要求,但我想“愛國愛民愛黨愛勞動”該算是符合“革命化”的標準了。
當時在一定圈子裏流傳著一句話,雖然帶有酸味,但基本是客觀的。那句話是出自宣教科的老幹事(早期的大學畢業生),大意是:這批人有什麽可以得意的。上去又不是憑真本事,隻是靠時運。是的,不能否定,那又是一次典型的“中國風”,對領導幹部來了個“一刀切”“切一刀”凡到一定年齡杠的一律退下來。
隨著任命文件的下達,我們大隊的王教導員、袁大隊長,金、李二位副大隊長都退下來了。原班子的孫副教導員升任教導員,算新班子的“班長”了。一老帶三新,小馬、老吳任副大隊長,分別抓管教和生活後勤。我分工行政管理和生產財務,因為沒有配大隊長,我是“低開高走”了。過了一年多一點,到1986年2月,孫教導員調其他分場任“一把手”,我升任大隊長,主持全大隊的全麵工作,一直至1988年3月,我出任支隊的副支隊長(亦叫副場長,現在叫副監獄長)。我在一大隊抓生產財務抓了整三年。期間,班子成員進進出出,多有調整,但基本上是我與小馬搭檔,他一直當副教導員,分工政工(目前他任該監獄的副監獄長)。
“年輕化”之風把我刮進大隊班子時,我還是一個黨外人士。管發展“布爾什維克”的人們一直認為我差“一口氣”,不夠格。在大學畢業時,係總支書記說:很抱歉,沒有把你發展,應該是發展的。我有點嘔氣,也有點客觀,說了句“做個黨外布爾什維克,也能為黨的事業作貢獻”。到一大隊快三年,算是培養對象。這一“年輕化”,一切都提速了,12月10日,支部吸收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天距我被任命不到一個月,有那麽點“火線入黨”的味道。那次支部會,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名青年工人黨員對我提的要求,他說:呂副,當技術員的時候一點架子也沒有,對大家都很友好,很隨和。希望當領導後,能繼續保持。
憑心而論,大隊班子換屆後的權力轉換是平穩的。因為,我們都是老領導手下上來的,在感情上很融洽,他們樂意扶一把,我們也樂意讓他們多“扶扶”。孫教導員對我們青年幹部很放手,特別是生產財務方麵,往往是我提出方案,他便成了堅定的“指揮者”。他的權威加我的智慧,使我有了施展的自由空間,加上我這個人做官“不太可靠”,沒有權力欲,處事分寸比較得體,使不少矛盾在未破殼之時就已經化掉,所以,那三年是我比較“得意”的三年。
這是托“知識化,年輕化”的福,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早期畢業的大專院校的“精英”們奮鬥了一輩子都未能得到的“頭銜”,我們這群恢複高考後參加工作不滿三年的小字輩,一夜之間成為指揮千百號人的“官”了。當然,還有一個“革命化”的要求,但我想“愛國愛民愛黨愛勞動”該算是符合“革命化”的標準了。
當時在一定圈子裏流傳著一句話,雖然帶有酸味,但基本是客觀的。那句話是出自宣教科的老幹事(早期的大學畢業生),大意是:這批人有什麽可以得意的。上去又不是憑真本事,隻是靠時運。是的,不能否定,那又是一次典型的“中國風”,對領導幹部來了個“一刀切”“切一刀”凡到一定年齡杠的一律退下來。
隨著任命文件的下達,我們大隊的王教導員、袁大隊長,金、李二位副大隊長都退下來了。原班子的孫副教導員升任教導員,算新班子的“班長”了。一老帶三新,小馬、老吳任副大隊長,分別抓管教和生活後勤。我分工行政管理和生產財務,因為沒有配大隊長,我是“低開高走”了。過了一年多一點,到1986年2月,孫教導員調其他分場任“一把手”,我升任大隊長,主持全大隊的全麵工作,一直至1988年3月,我出任支隊的副支隊長(亦叫副場長,現在叫副監獄長)。我在一大隊抓生產財務抓了整三年。期間,班子成員進進出出,多有調整,但基本上是我與小馬搭檔,他一直當副教導員,分工政工(目前他任該監獄的副監獄長)。
“年輕化”之風把我刮進大隊班子時,我還是一個黨外人士。管發展“布爾什維克”的人們一直認為我差“一口氣”,不夠格。在大學畢業時,係總支書記說:很抱歉,沒有把你發展,應該是發展的。我有點嘔氣,也有點客觀,說了句“做個黨外布爾什維克,也能為黨的事業作貢獻”。到一大隊快三年,算是培養對象。這一“年輕化”,一切都提速了,12月10日,支部吸收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天距我被任命不到一個月,有那麽點“火線入黨”的味道。那次支部會,記得最清楚的是一名青年工人黨員對我提的要求,他說:呂副,當技術員的時候一點架子也沒有,對大家都很友好,很隨和。希望當領導後,能繼續保持。
憑心而論,大隊班子換屆後的權力轉換是平穩的。因為,我們都是老領導手下上來的,在感情上很融洽,他們樂意扶一把,我們也樂意讓他們多“扶扶”。孫教導員對我們青年幹部很放手,特別是生產財務方麵,往往是我提出方案,他便成了堅定的“指揮者”。他的權威加我的智慧,使我有了施展的自由空間,加上我這個人做官“不太可靠”,沒有權力欲,處事分寸比較得體,使不少矛盾在未破殼之時就已經化掉,所以,那三年是我比較“得意”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