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轉化與陰陽消長是密切相關的。陰陽的消長過程中寓有陰陽的轉化,而陰陽的轉化,又導致了陰陽的消長運動。


    如以四時寒暑的更替為例,由春溫到夏熱,陽長陰消與陰逐漸轉化為陽相互伴隨,發展到夏熱之極點,就是向寒涼轉化的起點,其後陽漸消而陰漸長,陽也逐漸轉化為陰;秋涼到冬寒,陰長陽消與陽逐漸轉化為陰相伴相隨,發展到冬寒之極點,就是向溫暖轉化的起點,其後陰漸消而陽漸長,陰也逐漸轉化為陽。


    如此往複循環,年複一年。


    陰陽消長,是指對立互根的陰陽雙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不斷的增長或消減的運動變化之中。在正常情況下,陰陽雙方應是長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過了這一限度,出現了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是為異常的消長變化。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雙方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互相製約、互相鬥爭,即處於“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不斷變化過程中。


    就季節變化而言,由夏至秋,氣候由熱變涼,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由冬至春,氣候由寒變暖,是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就人體而言,功能(陽)的產生,必然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陰),這就是陰消陽長的過程,而營養物質(陰)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陽),這就是陽消陰長的過程。


    這種一定範圍的消長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過,就會發生疾病。


    古人在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自身的觀察過程中認識到,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都是不停地運動變化著的,如日月星辰的運行,四時寒暑的更替,風雷**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長化收藏、動物的生長壯老已的規律性變化,都屬於陰陽二氣的有序的消長運動;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生長壯老已的變化,也是機體內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而出現的有序消長變化的表達。


    因此,不論是自然界的還是人體內的陰陽雙方,都處於不斷的消長變化之中。自然界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表現為四時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長等,而人與自然界的事物相通應,故人體內的陰陽二氣也隨自然界的陰陽二氣的運動而有相應的變化。


    陰陽二氣一日之內的盛衰與其一年四季的消長變化是相類似的,因而人體疾病的病理變化趨勢也與一日之內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相一致。


    一般說來,陰陽的消長是指陰陽雙方在數量上的減少或增多,故可視為事物變化的量變過程。陰陽的消長變化一般有兩類不同的形式:一是陰陽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二是陰陽的皆消與皆長。


    陰陽的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具體可分為陰消陽長、陽消陰長與陰長陽消、陽長陰消四種運動變化形式。它們主要出現在陰陽雙方的對立製約過程中。


    如四時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機理就在於由於陰陽雙方的對立製約所產生的消長變化:從冬至經春至夏,陽生而旺,陽製約陰而見陽長陰消;從夏至經秋至冬,陰生而盛,陰製約陽而見陰長陽消。


    再以人體的生理功能對自然界陰陽二氣變化的適應而言,晝日陽氣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夜間陰氣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抑製為主。


    子夜一陽生,日中陽氣隆,陽生則製約陰,故出現陽氣漸盛而陰氣漸消的變化,機體的生理功能由抑製轉為興奮;日中一陰生,陰盛則製約陽,故出現陽氣漸衰而陰氣漸長的變化,機體則由興奮轉為抑製。


    前為陽長陰消的過程,後為陰長陽消的變化。


    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亦存在著陰陽消長的變化。如人飽食之後,由於消化飲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化生“精”必須以耗損一定量的“氣”為代價,故為陽消陰長的過程。


    此時不宜做劇烈活動,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在工作勞動時,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即精化為氣,以支撐生理需求,此為陰消陽長的過程。


    在自然界氣候的異常變化和人體的病理過程中,也存在著陰陽的消長變化,但這並非陰陽雙方在一定限度內的正常消長,而一般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變。


    如夏天的過度炎熱和幹旱,是陽長陰消太過;冬日的過度寒冷和冰雪,是陰長陽消太過。春天當暖而反寒,是陽長陰消不及;秋日應涼而反熱,則是陰長陽消不及。


    就人體的病理變化而言,陰陽雙方中有一方過於亢盛,則可過度製約另一方,引起劇烈的陽長陰消或陰長陽消的病理變化;而其中一方不足,不能有效地製約另一方,可導致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病理變化。


    但應注意,前麵的陽長陰消和陰長陽消中的“長”,確實是絕對的增長;而後麵的陽消陰長和陰消陽長中的“長”,僅是相對偏亢,而非絕對增長。


    陰陽的皆消與皆長,具體可分為陰隨陽消、陽隨陰消和陰隨陽長、陽隨陰長四種運動形式。這類消長變化形式存在於陰陽的互根互用過程中。


    如在四時寒暑的更替過程中,春夏期間,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而出現降雨增多,隨著氣候的轉涼而雨雪亦少,即為陰隨陽長和陰隨陽消的正常變化。


    陰陽的皆消與皆長變化,也存在於人體的生理過程中。如人饑餓時出現氣力不足,即是由於陰(精)不足不能化生陽(氣)而致陽亦不足,屬陽隨陰消的陰陽皆消變化。而補充營養物質(陰),化生能量(陽),增長了氣力,則是陰得補充又能生陽,屬陽隨陰長的陰陽皆長變化。


    陰陽的消長僅是陰陽運動變化的一種形式,而導致其消長變化的根本原理是陰陽的對立製約和互根互用。陰陽的此消彼長和此長彼消,是建立在陰陽對立製約基礎上的盛衰變化,而陰陽雙方的皆消和皆長,是建立在陰陽的互根互用基礎上的消長運動。


    在這裏還必須提到陰陽互根。


    所謂陰陽互根,又稱“陰陽相成”,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為用、相互吸引地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互根指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陰陽互根,是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和條件。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條件。陰陽所代表的性質或狀態,如天與地、上與下、動與靜、寒與熱、虛與實、散與聚等等,不僅互相排斥,而且互為存在的條件。


    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陽蘊含於陰之中,陰蘊含於陽之中。陰陽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對立又統一。陰陽相互依存,是指陰陽雙方各以其對立麵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陽依陰而存,陰依陽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如上與下,升與降,寒與熱,明與暗,興奮與抑製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陰陽雙方: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沒有升就無所謂降,沒有降也就無所謂升;沒有明就無所謂暗,沒有暗也就無所謂明;沒有寒就無所謂熱,沒有熱也就無所謂寒。


    如此等等,都說明陰陽中的一方必須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陰陽依存互根的概念來源於古人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或現象以及人體的生命現象的觀察與體悟,脫胎於陰與陽“相對待”的概念。


    陰陽的概念既然以相對待而生,從日光的向背這一相對待的概念而來,那麽古人在觀察到陰與陽相對立的同時,也必然體悟到陰與陽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


    既然陰陽是由一分為二相對待而來的,那麽就必然具有能夠統一的內在機製;陰陽既然具有相互對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時具有互根統一的關係。


    如上與下,動與靜,升與降,左與右,寒與熱,明與暗等等,都以相對待而言,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達了陰陽的對立統一概念。陰陽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某種原因而遭到破壞,就會出現“孤陰”、“獨陽”。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在自然界則表現為各類植物或動物的不生與不長,在人體則表現為生生之機遭到壓抑和破壞而發病,最終導致“陰陽離決”而死亡。


    陰陽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陰陽相互依存的基礎上,某些陰陽範疇還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關係。


    在人體內,生命活動的正常有序的進行,也體現出某些陰陽範疇的互源互用關係。以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精與氣而言,精有形而屬陰,氣無形而屬陽。精是體內液態精華物質,氣是含有巨大能量的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異界時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三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三石並收藏縱橫異界時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