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文前寄語:
昨日,文前編輯的一頓瞎嘚嘚,招來站在其身後的主編一記悶棍,文前編輯(猝),故,“文前寄語”環節無限期暫停,直至已經嗝屁朝梁大海棠的文前編輯轉世托生為止。
正文:
魚丸給我的迴答完全不在我的科學價值觀範圍內,我蹲下來拉著她的小手仔細的看著她的表情,卻絲毫找不到她胡編亂造忽悠我的痕跡,但細想想,無論真偽,又有什麽相幹呢?這世上有很多事物不在我能理解範圍內,比如中醫、比如風水,再比如那些邪乎的巫術。
中醫講求經絡,但即便把人解剖成辣條兒,還是找不出到底這經絡和學位是如何構成的,沒有實物,但一旦人得了病,那幾捆破草點著了熏烤穴位,卻能讓人奇跡般的複原,俗稱艾灸,這很神奇不是嗎?
我小的時候還見過給小孩兒招魂的,看起來就是拿著家裏的飯勺敲擊門框,孩子就會停止哭鬧、發燒也會褪去,而後安靜的沉睡,第二天又活蹦亂跳。說實話,這可是一門精湛的手藝,而且自古家族式傳承,傳女不傳男,甚至連我小的時候,都還曾經見過胡同裏有個胖胖的女人,敲擊過我家的門框,我娘最後給了她一碗白米作為酬勞。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門手藝才漸漸失傳,現如今老人們見孫子孫女兒夢驚或者徹夜啼哭,仍然會用這個法子,但卻隻是掄著飯勺擺擺樣子,完全沒有精髓,所以才會不靈光而已。
我收迴了漫無天際神遊的思緒,緩緩放開了魚丸的手,指著那群邪靈黑鴉輕輕地問道:“小姑奶奶,你是怎麽和它們聊天的?”,問出這句話的同時,我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招惹了這位小祖宗。
可魚丸聽到我的問話後,隻是歪著頭吸溜著鼻涕,皺著眉一臉不解的迴答道:“難道它們不和你說話嗎?”,話還沒說完,人就已經蹦蹦跳跳的跑進了鴉群,跟著那隻破貓撒歡兒去了。
夏季的風在這個島上並沒有絲毫的幹熱,反而帶著陣陣的潮氣,也許這正是我的穀地一年能收兩茬作物的原因,在我們移居到土坯屋的這半個多月裏,日子似乎逐漸的趨於平淡下來,至少,魚丸沒有再跳大神兒,蛋蛋為了躲那土著姑娘也根本不敢進入土屋、仍然住在他的樹屋之內,虎丫仍然半死不活的躺著,身體時不時的會發起高燒、但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就會退熱,至於那個土著姑娘,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川妹子”。
這個名字是我有感而發,或者說,我從來不看她現今的模樣,而總是會迴憶起我初見到她時的樣子,水嫩的皮囊加之其倔強的性格,特別是,在與這位新同伴半個月的相處中,她的“勤懇耐勞“給了我頗深的印象。
記憶中的四川姑娘,無論多麽的如花似玉、水靈出眾,隻要跟了男人,無論是多麽糟粕的男人,比如那種下了班就趿拉著皮鞋走向麻將桌的爺們兒,這些四川姑娘仍然會把孩子捆在後背上,捶衣造飯伺候公婆,當然了,也有可能我把四川和湖南搞混了,管它呢,隻是個名字而已。
其實,原本起的名字是“幺妹兒”,我記得部隊裏那些四川兵都是這麽稱唿好看的姑娘,可惜,這個發音令蛋蛋和土著姑娘自己都無法適應,他們的舌頭發不出極度圈舌音,即便是魚丸,根本搞不定這個兒化音,隻能發出“妖媚”的同音。
你知道的,有魚丸的存在,我十分地處“妖媚”這個字眼兒,這才不得已,叫起了“川妹子”,而她自己,也對這個名字樂此不疲,每每聽到我唿喚她的名字,沒有損傷的那半邊臉總是會露出令人著迷的淺笑,如癡如醉,隻可惜,她瞎了,或者說,隻是視力受損,看東西十分模糊,不然,她一定會發現,我總是會找著一個特定的角度與她交流,而刻意的迴避她的另一半臉龐。
夏收的日子裏,為了能夠有更好的收成,我告訴蛋蛋和魚丸,一年中剩餘的半年裏,各自的糧食會按照他們這次收割的量由我分配,自己收的穀子少,或者穀子殼褪得差,那麽,這個人也就隻能吃到同樣少、質量同樣差的穀米,這是我第一次有了按勞分配的想法,畢竟,人多了,老子不是鐵打的,這一大片穀子地,誰特麽都別想偷懶。
第一天的收割,蛋蛋仍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德行,站在穀子地裏站直了發呆,口稱“不會做”,當晚他被我懲罰沒有飯吃,我見到他提著弓箭要解月色去打獵物吃,攔住他,指出一個穀倉告訴他,他收集的穀米將會儲存在這裏,一部分歸大家,一部分歸他自己,甚至還解釋明白了歸我的那部分是為了照顧傷員和不具備收割能力的人,比如川妹子,每個人都需要分出一部分糧食給她們後,第二天,這孫子就像是變戲法一樣什麽都學會了,而且,比頭毛驢還勤快三分,我相信這並不是他理解了什麽是“集體利益高於一切”,而隻是自私的想多占有些糧食,畢竟,相比之下,穀倉多得是,而穀子地卻成了有限的資源。
而經過了第一天的收割,我不得不讓魚丸這熊孩子退出了勞動隊伍,娘的,這小東西收割的還不如她那些邪靈鴉朋友們禍害的多,特別是那隻“貓”,貓神紮進穀地就再也找不見,等到它探頭出來,得,一大片穀穗全都糟蹋得不成樣子。
這令我不得不把川妹子帶到了田裏,她的視力很模糊,模糊到麵對麵都看不清我的麵孔,而我給她的任務也相當簡單,無論她抓到什麽,由地裏拔出來就好,盡管這樣會損失掉秋種的天然肥料,但卻多了一個勞力,很值得,不是嗎?
事情比我想象的進展快得多,起初我搞不清為什麽川妹子來了田裏後蛋蛋就是上了發條一樣悶頭兒幹活兒,頭都不敢抬,直至我發現蛋蛋看都不敢看她一眼,才明白了這裏的玄機,由他去吧,我相信,在蛋蛋的心裏,還是存有愧疚的,但,我不說破,而川妹子,自始至終都認為,我就是那個叫“蛋蛋”的人,而且對她嗬護有加無微不至,既然大家都能和平如初一同相處,我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尖銳的石片兒作為收割的工具,兩塊平整的大石頭作為褪殼兒的壓板,而山洞前的那片緩坡,也就成了天然的攘穀場,麵對著擺在洞口的“老譚”雕像,僅僅五天的時間,我們就完成了所有的收割和儲存的工作,要知道,我原本的計劃是十五天,還記得嗎?幾年前,我自己做這一切,用了特麽整整一個月!不得不感歎,人多,力量著實大。
不僅如此,給我最大驚喜的,並不是這些已經開始晾曬的穀物,而是那個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川妹子,可以說,這份驚喜,令這裏的生活,有了翻天複的變化。
文前寄語:
昨日,文前編輯的一頓瞎嘚嘚,招來站在其身後的主編一記悶棍,文前編輯(猝),故,“文前寄語”環節無限期暫停,直至已經嗝屁朝梁大海棠的文前編輯轉世托生為止。
正文:
魚丸給我的迴答完全不在我的科學價值觀範圍內,我蹲下來拉著她的小手仔細的看著她的表情,卻絲毫找不到她胡編亂造忽悠我的痕跡,但細想想,無論真偽,又有什麽相幹呢?這世上有很多事物不在我能理解範圍內,比如中醫、比如風水,再比如那些邪乎的巫術。
中醫講求經絡,但即便把人解剖成辣條兒,還是找不出到底這經絡和學位是如何構成的,沒有實物,但一旦人得了病,那幾捆破草點著了熏烤穴位,卻能讓人奇跡般的複原,俗稱艾灸,這很神奇不是嗎?
我小的時候還見過給小孩兒招魂的,看起來就是拿著家裏的飯勺敲擊門框,孩子就會停止哭鬧、發燒也會褪去,而後安靜的沉睡,第二天又活蹦亂跳。說實話,這可是一門精湛的手藝,而且自古家族式傳承,傳女不傳男,甚至連我小的時候,都還曾經見過胡同裏有個胖胖的女人,敲擊過我家的門框,我娘最後給了她一碗白米作為酬勞。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這門手藝才漸漸失傳,現如今老人們見孫子孫女兒夢驚或者徹夜啼哭,仍然會用這個法子,但卻隻是掄著飯勺擺擺樣子,完全沒有精髓,所以才會不靈光而已。
我收迴了漫無天際神遊的思緒,緩緩放開了魚丸的手,指著那群邪靈黑鴉輕輕地問道:“小姑奶奶,你是怎麽和它們聊天的?”,問出這句話的同時,我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招惹了這位小祖宗。
可魚丸聽到我的問話後,隻是歪著頭吸溜著鼻涕,皺著眉一臉不解的迴答道:“難道它們不和你說話嗎?”,話還沒說完,人就已經蹦蹦跳跳的跑進了鴉群,跟著那隻破貓撒歡兒去了。
夏季的風在這個島上並沒有絲毫的幹熱,反而帶著陣陣的潮氣,也許這正是我的穀地一年能收兩茬作物的原因,在我們移居到土坯屋的這半個多月裏,日子似乎逐漸的趨於平淡下來,至少,魚丸沒有再跳大神兒,蛋蛋為了躲那土著姑娘也根本不敢進入土屋、仍然住在他的樹屋之內,虎丫仍然半死不活的躺著,身體時不時的會發起高燒、但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就會退熱,至於那個土著姑娘,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川妹子”。
這個名字是我有感而發,或者說,我從來不看她現今的模樣,而總是會迴憶起我初見到她時的樣子,水嫩的皮囊加之其倔強的性格,特別是,在與這位新同伴半個月的相處中,她的“勤懇耐勞“給了我頗深的印象。
記憶中的四川姑娘,無論多麽的如花似玉、水靈出眾,隻要跟了男人,無論是多麽糟粕的男人,比如那種下了班就趿拉著皮鞋走向麻將桌的爺們兒,這些四川姑娘仍然會把孩子捆在後背上,捶衣造飯伺候公婆,當然了,也有可能我把四川和湖南搞混了,管它呢,隻是個名字而已。
其實,原本起的名字是“幺妹兒”,我記得部隊裏那些四川兵都是這麽稱唿好看的姑娘,可惜,這個發音令蛋蛋和土著姑娘自己都無法適應,他們的舌頭發不出極度圈舌音,即便是魚丸,根本搞不定這個兒化音,隻能發出“妖媚”的同音。
你知道的,有魚丸的存在,我十分地處“妖媚”這個字眼兒,這才不得已,叫起了“川妹子”,而她自己,也對這個名字樂此不疲,每每聽到我唿喚她的名字,沒有損傷的那半邊臉總是會露出令人著迷的淺笑,如癡如醉,隻可惜,她瞎了,或者說,隻是視力受損,看東西十分模糊,不然,她一定會發現,我總是會找著一個特定的角度與她交流,而刻意的迴避她的另一半臉龐。
夏收的日子裏,為了能夠有更好的收成,我告訴蛋蛋和魚丸,一年中剩餘的半年裏,各自的糧食會按照他們這次收割的量由我分配,自己收的穀子少,或者穀子殼褪得差,那麽,這個人也就隻能吃到同樣少、質量同樣差的穀米,這是我第一次有了按勞分配的想法,畢竟,人多了,老子不是鐵打的,這一大片穀子地,誰特麽都別想偷懶。
第一天的收割,蛋蛋仍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德行,站在穀子地裏站直了發呆,口稱“不會做”,當晚他被我懲罰沒有飯吃,我見到他提著弓箭要解月色去打獵物吃,攔住他,指出一個穀倉告訴他,他收集的穀米將會儲存在這裏,一部分歸大家,一部分歸他自己,甚至還解釋明白了歸我的那部分是為了照顧傷員和不具備收割能力的人,比如川妹子,每個人都需要分出一部分糧食給她們後,第二天,這孫子就像是變戲法一樣什麽都學會了,而且,比頭毛驢還勤快三分,我相信這並不是他理解了什麽是“集體利益高於一切”,而隻是自私的想多占有些糧食,畢竟,相比之下,穀倉多得是,而穀子地卻成了有限的資源。
而經過了第一天的收割,我不得不讓魚丸這熊孩子退出了勞動隊伍,娘的,這小東西收割的還不如她那些邪靈鴉朋友們禍害的多,特別是那隻“貓”,貓神紮進穀地就再也找不見,等到它探頭出來,得,一大片穀穗全都糟蹋得不成樣子。
這令我不得不把川妹子帶到了田裏,她的視力很模糊,模糊到麵對麵都看不清我的麵孔,而我給她的任務也相當簡單,無論她抓到什麽,由地裏拔出來就好,盡管這樣會損失掉秋種的天然肥料,但卻多了一個勞力,很值得,不是嗎?
事情比我想象的進展快得多,起初我搞不清為什麽川妹子來了田裏後蛋蛋就是上了發條一樣悶頭兒幹活兒,頭都不敢抬,直至我發現蛋蛋看都不敢看她一眼,才明白了這裏的玄機,由他去吧,我相信,在蛋蛋的心裏,還是存有愧疚的,但,我不說破,而川妹子,自始至終都認為,我就是那個叫“蛋蛋”的人,而且對她嗬護有加無微不至,既然大家都能和平如初一同相處,我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尖銳的石片兒作為收割的工具,兩塊平整的大石頭作為褪殼兒的壓板,而山洞前的那片緩坡,也就成了天然的攘穀場,麵對著擺在洞口的“老譚”雕像,僅僅五天的時間,我們就完成了所有的收割和儲存的工作,要知道,我原本的計劃是十五天,還記得嗎?幾年前,我自己做這一切,用了特麽整整一個月!不得不感歎,人多,力量著實大。
不僅如此,給我最大驚喜的,並不是這些已經開始晾曬的穀物,而是那個看起來柔柔弱弱的川妹子,可以說,這份驚喜,令這裏的生活,有了翻天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