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不能否認,近代的百年屈辱的確是這個原因造就的。沒有人從農田裏解脫出來,也就沒有人從事工商業,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商業刺激下的工業,先天畸形。沒有本地工業的優良基礎,後來隻能依靠外來資金和技術,最終造成了列強諸國從容的劃分勢力範圍,雖然沒有像傳聞中他們對非洲做的那樣,拿著尺子在地圖上解決問題,但也足夠警示某些人。


    就在這個時候,王安石忽然端著盤子從旁邊路過。他聽到了蘇軾剛才的言論,也看到了張載現在的表情。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王安石的衣服上,還沾著剛剛吃飯時留下來的汙漬,但他顯然沒有在意的苗頭,油汪汪的雙手順便在衣服的下擺上抹了一把,然後笑著對蘇軾說到:“這次終於不再虛構典故了。”


    蘇軾在參加科舉的時候,曾經引用過一個上古典故,來證明自己對《尚書》中的一句話的理解。結果主考官歐陽修不知道那個典故,副考官梅堯臣也不知道那個典故。考完了之後歐陽修翻箱倒櫃也沒查出來,於是開口詳詢。蘇軾卻迴答說:“我編的。”這件事雖然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段軼事,但按照現在的視角來看,拿著公平公正來當做軼事的籌碼,當然說不過去。


    蘇軾現在的心態,對那件事情已經能夠看得開了。所以王安石的調侃也算不上什麽大事兒。蘇軾拍了拍旁邊的位子,十一王安石坐下。後者也毫不客氣的也屁股坐了下去,手中端著的盤子當中,有不少湯汁不小心灑了出來,有的撒到了王安石的身上,但他卻絲毫不在意,有的撒到了桌子上,對麵的張載不禁搖起了頭。


    但王安石才不會在乎張載究竟怎麽看。他直截了當的問蘇軾道:“當年,我奉皇上之命主持新法,你們反對這個反對那個,到頭來怎麽樣?北宋中就是忘了國。然後呢,你們舊黨的後人在南宋偏安一隅之地,最終讓蒙元絕了我們華夏的傳承。如今,你倒是想起製造新工具的功勞了,上輩子的時候,怎麽不見你把心思放在這個‘新’字之上?”


    對於王安石的變法活動,蘇軾一如既往的嗤之以鼻,雖然他在後世的聲譽越來越高。但那是後世的人需要把它美化一下,然後拿出來粉飾門麵的正常需要。對於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王安石變法的整個過程,在元祐黨爭期間被修改的一塌糊塗,而後經過金人南下和蒙元荼毒等多次破壞,以及南宋時期的多次修改,早就已經麵目全非,到了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的時候,又把這段曆史從墳子裏挖出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來接客。以證明他們的行為是多麽值得提倡。到頭來,直到二十世紀末期,才有人想起要研究她的真麵目,但能夠找到的曆史片段已經少得可憐。


    更關鍵的是,曾經的蘇軾認為那是壞了他們享樂官途的變法,如今在蘇軾的眼睛中,卻不是衝著現代的發展而來的。除了變相的劫富濟貧,其實他們也沒有周濟貧苦,而釋放到國庫裏用到打仗上去了,也算是緩和了矛盾之外,其他的方麵,根本就不曾朝著現代的發展方向看一眼。所以蘇軾仍然覺著,王安石的變法隻不過是在形式上追求新穎,但終究不是從根本上尋求出路。


    王安石看到蘇軾的表情之後,就知道這家夥依舊不欣賞自己當年的舉措。重生之後,王安石其實也看過很多評論自己當時變法行為的文章,的確也意識到了當年的不足之處,所以他對蘇軾的不以為然也沒有太多的意外和意見。


    說起來,王安石和三蘇之間不是一點過節都沒有。蘇轍曾經在製科考試當中,說仁宗貪戀美色,但舉出來的例子,卻是街頭巷尾謠傳的東西。考試結束之後,很多人認為蘇轍這是利用不實消息,沽取直名,主張不能錄取這種人。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當時他擔任的是知製誥,負責起草詔書。在聽到消息之後,他立即聲稱即便蘇轍通過考試,他也不會為其草詔。沒有詔書的承認,蘇轍的考試結果就毫無意義。


    這件事情一直鬧騰了一年多。蘇轍雖然最終獲得了認可,但雙方彼此結下了梁子。不久之後,王安石母親去世,他迴家丁憂之後。蘇轍的父親蘇洵興高采烈的寫了一些不該寫的東西,在充分展現了自己幸災樂禍的本事之後,把這個梁子結的更深了。


    後來蘇軾蘇轍先後反對王安石變法,但他們的理由其實並不正當。蘇轍最開始是站在變法派一側的,還加入了製置三司條例司。也不知道他和王安石是怎麽和好的。但蘇轍反正是和新黨的投機分子們走到了一起,直到後來發現,王安石的變法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才離開他們。


    蘇軾的遭遇則比他更慘。新黨幹將李定是蘇軾好友僧佛印的同母異父弟弟,其母死後,李定被指責沒有為母親守孝。這件事情究竟是誰爆料出來的,已經沒有足夠的史料證實。但蘇軾卻在這個時候,為一個孝子大唱讚歌,以此諷刺李定。雙方就此結下梁子。


    李定以贍養父親的名義兩年沒出來做官,複出之後,他曾經派兒子去參加蘇軾的宴會,想來是存著和好的意思,但蘇軾卻在宴會上嘲諷李定之子,就此加深了梁子。


    不久之後,李定接到舉報,說蘇軾的詩詞之中有誹謗朝政的嫌疑,就此揭開了烏台詩案的序幕。這其中,大科學家沈括所扮演的角色恐怕也不是很光彩。但當時的朝廷之中,有很多人都在政治投機。曾鞏的兄弟曾布,大科學家沈括,還有後來戳穿宋徽宗不看為帝的章惇,都是如此。蘇轍隻是個投機失敗的例子,而蘇軾,恐怕也少不了一個恃才傲物的評價。


    然而如今的蘇軾與王安石,卻已經能夠平靜的麵對對方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名人在都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希內魔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希內魔貓並收藏曆史名人在都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