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派人,客客氣氣的將劉備押往許都,強行拜見天子。
與此同時,劉琦召開軍前會議,商討下一步進軍路線。
擺在當前的,無非有兩條路。
其一揮師北上,進攻東郡,徹底將曹操勢力誅滅。
其二,南下進軍,攻取徐州,剪除曹操最大外援。
如此曹氏勢力僅剩東郡一個郡,將不足為懼。
龐統和荀攸審時度勢,均覺得采用第二條線路,向南下進軍較為妥當。
做出這樣的選擇,原因有三。
首先,太史慈率軍守住任城樊縣,曹軍就算想要進攻,也攻不過來,朝廷軍無後顧之憂。
其次,如今曹氏在徐州的勢力,僅剩曹仁曹洪駐守的下邳和彭城,實力較弱,可一戰勝之。
再次,徐州還有陳登糜竺率領的士族豪族,他們都心向朝廷,可以作為內應。
基於以上三點,劉琦果斷決定,揮師南下,一舉攻破下邳彭城,將徐州納入勢力範圍。
如此一來,整個東南將再無割據勢力,大片土地,盡數迴歸朝廷版圖。
下定決心之後,劉琦下令,大軍南下,進取徐州。
關羽張飛趙雲三將,也在隨軍之中。
隻不過他們原有的軍兵,已經盡數被拆散。
每人為他們配屬了一千新兵統領。
軍隊穿過泰山小道,進入東海國的夏丘縣暫時駐紮。
等待大軍集結。
到了晚上,關羽趙雲二人,秘密聚集到張飛的營帳裏。
關羽手捋長髯,棗紅臉沉重道:“如今兄長已然去往許都。
說好聽些是去拜見天子,實則成為人質。
翼德為我三弟,子龍亦為我兄弟,都受兄長厚恩,不能不報。
我等需早做打算,營救兄長出來。”
張飛吃了一驚道:“二哥準備做何打算?”
關羽丹鳳眼眯縫到一起道:“如今人為刀殂,我為魚肉,麾下軍兵俱非嫡係,隻能憑我等個人之力。
我準備趁那劉琦不備,突襲殺之。
如此劉軍必亂。
我等便趁機返迴許都,將兄長營救出來。
雖然此策極為冒險,但我等已經別無他途,隻能冒此奇險。”
趙雲皺了皺眉頭道:“我看到劉琦中軍大帳之側,乃是呂布營帳。
若兄長突襲劉琦,必然會驚動呂布。
試問兄長可有把握,能連呂布一起殺?”
關羽沉吟半晌道:“之前我等三人在虎牢關,與呂布交過手。
雖我三人齊心協力,但與呂布隻能交個平手。
不過如今有子龍助力,當可勝之。”
當初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備純粹是個幫閑的,對戰場幫助並不大。
如今將劉備換成趙雲,戰力自然提升不少。
要知道,趙雲師父童淵,與呂布師父並州李彥,乃是同門師兄弟。
所以趙雲跟呂布也算同門。
隻是趙雲一個人出馬,便能抵消呂布大半戰力。
張飛低咳兩聲道:“那劉琦身邊,可並非隻有呂布一人。
之前我見到有一高大侍衛,名叫典韋。
那人可單手拎大纛,在軍士麵前舉起又放下,可見其力大無窮。
若此人從旁協助,該如何是好?”
關羽怔然無語。
趙雲又接口道:“除了那典韋,我還在中軍侍衛之中,見到一個熟悉之人。
乃是當年虎賁中郎將王越嫡傳弟子,名叫史阿。
他已經闖出不小的名頭,在王越過世之後,接過‘劍神’之名頭。
有他從旁侍衛,恐無人能殺至中軍帳前。”
關羽聞言,臉色異常沉重,長唿一口氣道:“沒想到劉琦身邊,守衛竟如此之嚴。
我等若貿然前去,無異於自投羅網了。”
趙雲道:“就算兄長能刺殺成功,僅憑我等單槍匹馬,就能突入許都,救出玄德公麽?
玄德公去往許都麵見天子,到底是否需要我等營救,還未知曉。
我等若貿然出手,恐反壞大事。”
張飛道:“子龍所言沒錯,我看那劉琦身邊名士如雲,淮南劉曄,襄陽龐統,潁川荀攸這等士人,皆在其麾下效力。
兄長若貿然殺之,豈不與天下士人為敵?”
關羽知道這個三弟,素來敬重文人士大夫,而劉琦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士子。
就連劉琦本人,也是天下頂級名士之後。
所以張飛自然而然,就生出敬重之感。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帳外有人道:“請問張將軍在否?”
張飛神色一凜,張口道:“閣下是何人?”
外麵那人道:“弘農楊修,奉大王之命,前來做將軍行軍主簿。
任命較為倉促,故而深夜前來拜見,還望海涵。”
張飛衝著關羽趙雲二人使個眼色。
二人趕忙從帳篷後麵出去,等在外麵。
張飛這才讓楊修進來。
隻見楊修身長七尺,麵如冠玉,豐神俊朗,一副標準世家少君打扮。
張飛想到此人是弘農楊氏子弟,心中頗為敬重道:“張某起兵於微末,卻要讓楊少君做行軍主簿,甚為慚愧。”
楊修淡然一笑,風輕雲淡道:“都是遵奉王命而已。”
張飛道:“楊少君來此,可是有王命?”
楊修道:“暫時沒有,隻不過……到時大王命令傳來,將軍隻需照做,便能立下大功,將來飛黃騰達,前途不可限量。”
張飛好奇道:“聽楊少君之言,大王也是神機妙算之人?”
楊修經過徐州錦囊一事,已經對劉琦佩服的五體投地。
他斷然道:“大王豈止神機妙算,簡直是未卜先知。
我敢斷言,大王必能一統天下,平定四方。
曹操袁紹之流,根本不是大王對手。”
張飛見楊修從心底裏,由內而外的敬佩劉琦。
他意識到,更不能讓二哥前去做魯莽之事。
連弘農楊氏這等百年世家,都已經開始支持劉琦,反觀曹操那裏,有幾家豪族支持?
張飛點點頭,拱手道:“受教!
來日還需楊少君多加費心,助我統領這一部軍馬。”
“好說,”楊修也起身告辭。
待楊修走後,張飛從帳篷後麵鑽出來,隻見隻有趙雲站在那裏。
張飛好奇道:“二哥去了哪裏?”
趙雲道:“二兄長走了,似乎心事重重。”
張飛歎道:“他必是見我二人反對他行刺之事,故而心懷不滿。”
“兄長以為如何?”趙雲反問。
張飛道:“靜觀其變吧。”
與此同時,劉琦召開軍前會議,商討下一步進軍路線。
擺在當前的,無非有兩條路。
其一揮師北上,進攻東郡,徹底將曹操勢力誅滅。
其二,南下進軍,攻取徐州,剪除曹操最大外援。
如此曹氏勢力僅剩東郡一個郡,將不足為懼。
龐統和荀攸審時度勢,均覺得采用第二條線路,向南下進軍較為妥當。
做出這樣的選擇,原因有三。
首先,太史慈率軍守住任城樊縣,曹軍就算想要進攻,也攻不過來,朝廷軍無後顧之憂。
其次,如今曹氏在徐州的勢力,僅剩曹仁曹洪駐守的下邳和彭城,實力較弱,可一戰勝之。
再次,徐州還有陳登糜竺率領的士族豪族,他們都心向朝廷,可以作為內應。
基於以上三點,劉琦果斷決定,揮師南下,一舉攻破下邳彭城,將徐州納入勢力範圍。
如此一來,整個東南將再無割據勢力,大片土地,盡數迴歸朝廷版圖。
下定決心之後,劉琦下令,大軍南下,進取徐州。
關羽張飛趙雲三將,也在隨軍之中。
隻不過他們原有的軍兵,已經盡數被拆散。
每人為他們配屬了一千新兵統領。
軍隊穿過泰山小道,進入東海國的夏丘縣暫時駐紮。
等待大軍集結。
到了晚上,關羽趙雲二人,秘密聚集到張飛的營帳裏。
關羽手捋長髯,棗紅臉沉重道:“如今兄長已然去往許都。
說好聽些是去拜見天子,實則成為人質。
翼德為我三弟,子龍亦為我兄弟,都受兄長厚恩,不能不報。
我等需早做打算,營救兄長出來。”
張飛吃了一驚道:“二哥準備做何打算?”
關羽丹鳳眼眯縫到一起道:“如今人為刀殂,我為魚肉,麾下軍兵俱非嫡係,隻能憑我等個人之力。
我準備趁那劉琦不備,突襲殺之。
如此劉軍必亂。
我等便趁機返迴許都,將兄長營救出來。
雖然此策極為冒險,但我等已經別無他途,隻能冒此奇險。”
趙雲皺了皺眉頭道:“我看到劉琦中軍大帳之側,乃是呂布營帳。
若兄長突襲劉琦,必然會驚動呂布。
試問兄長可有把握,能連呂布一起殺?”
關羽沉吟半晌道:“之前我等三人在虎牢關,與呂布交過手。
雖我三人齊心協力,但與呂布隻能交個平手。
不過如今有子龍助力,當可勝之。”
當初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劉備純粹是個幫閑的,對戰場幫助並不大。
如今將劉備換成趙雲,戰力自然提升不少。
要知道,趙雲師父童淵,與呂布師父並州李彥,乃是同門師兄弟。
所以趙雲跟呂布也算同門。
隻是趙雲一個人出馬,便能抵消呂布大半戰力。
張飛低咳兩聲道:“那劉琦身邊,可並非隻有呂布一人。
之前我見到有一高大侍衛,名叫典韋。
那人可單手拎大纛,在軍士麵前舉起又放下,可見其力大無窮。
若此人從旁協助,該如何是好?”
關羽怔然無語。
趙雲又接口道:“除了那典韋,我還在中軍侍衛之中,見到一個熟悉之人。
乃是當年虎賁中郎將王越嫡傳弟子,名叫史阿。
他已經闖出不小的名頭,在王越過世之後,接過‘劍神’之名頭。
有他從旁侍衛,恐無人能殺至中軍帳前。”
關羽聞言,臉色異常沉重,長唿一口氣道:“沒想到劉琦身邊,守衛竟如此之嚴。
我等若貿然前去,無異於自投羅網了。”
趙雲道:“就算兄長能刺殺成功,僅憑我等單槍匹馬,就能突入許都,救出玄德公麽?
玄德公去往許都麵見天子,到底是否需要我等營救,還未知曉。
我等若貿然出手,恐反壞大事。”
張飛道:“子龍所言沒錯,我看那劉琦身邊名士如雲,淮南劉曄,襄陽龐統,潁川荀攸這等士人,皆在其麾下效力。
兄長若貿然殺之,豈不與天下士人為敵?”
關羽知道這個三弟,素來敬重文人士大夫,而劉琦身邊,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士子。
就連劉琦本人,也是天下頂級名士之後。
所以張飛自然而然,就生出敬重之感。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帳外有人道:“請問張將軍在否?”
張飛神色一凜,張口道:“閣下是何人?”
外麵那人道:“弘農楊修,奉大王之命,前來做將軍行軍主簿。
任命較為倉促,故而深夜前來拜見,還望海涵。”
張飛衝著關羽趙雲二人使個眼色。
二人趕忙從帳篷後麵出去,等在外麵。
張飛這才讓楊修進來。
隻見楊修身長七尺,麵如冠玉,豐神俊朗,一副標準世家少君打扮。
張飛想到此人是弘農楊氏子弟,心中頗為敬重道:“張某起兵於微末,卻要讓楊少君做行軍主簿,甚為慚愧。”
楊修淡然一笑,風輕雲淡道:“都是遵奉王命而已。”
張飛道:“楊少君來此,可是有王命?”
楊修道:“暫時沒有,隻不過……到時大王命令傳來,將軍隻需照做,便能立下大功,將來飛黃騰達,前途不可限量。”
張飛好奇道:“聽楊少君之言,大王也是神機妙算之人?”
楊修經過徐州錦囊一事,已經對劉琦佩服的五體投地。
他斷然道:“大王豈止神機妙算,簡直是未卜先知。
我敢斷言,大王必能一統天下,平定四方。
曹操袁紹之流,根本不是大王對手。”
張飛見楊修從心底裏,由內而外的敬佩劉琦。
他意識到,更不能讓二哥前去做魯莽之事。
連弘農楊氏這等百年世家,都已經開始支持劉琦,反觀曹操那裏,有幾家豪族支持?
張飛點點頭,拱手道:“受教!
來日還需楊少君多加費心,助我統領這一部軍馬。”
“好說,”楊修也起身告辭。
待楊修走後,張飛從帳篷後麵鑽出來,隻見隻有趙雲站在那裏。
張飛好奇道:“二哥去了哪裏?”
趙雲道:“二兄長走了,似乎心事重重。”
張飛歎道:“他必是見我二人反對他行刺之事,故而心懷不滿。”
“兄長以為如何?”趙雲反問。
張飛道:“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