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了荀攸之言,坐在原地,怔然半晌無語。
過了良久才道:“備身為皇室苗裔,向來忠於漢室,何來對抗朝廷之說?”
“既然閣下忠於漢室……”
荀攸突然挺直腰杆,從背後拿出一幅卷軸,舉在頭頂,高聲道:“劉備接旨。”
劉備一愣,看了看周圍簡雍孫乾,關羽張飛等文武。
他們也都愣在當場,不知該如何是好。
荀攸冷笑道:“荀某身為尚書令,親自前來傳旨,難道閣下還以為有假?
既然號稱皇室苗裔,難道準備抗旨不尊。”
劉備心裏清楚,天子就在許都,劉琦不可能傳來假聖旨。
當然,就算這聖旨是假的,但天下人也都相信是真的。
劉備趕忙起身,小步從書案後麵轉出來,跪地道:“臣劉備接旨。”
劉備都跪下了,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等人,也全都跪在地下。
荀攸展開卷軸,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高唐尉劉備,中山靖王之後,帝室之胄,因討逆之功,著即封為左將軍,賜宜城亭侯。
欽此!”
劉備跪在地下,心中五味雜陳。
當初黃巾之亂四起,漢室朝廷放開管控,允許各地豪紳自行組織武裝討賊。
劉備跟關羽張飛意氣相投,在富商蘇飛的資助下也拉起一支隊伍,平定匪患。
待戰亂平定,他僅僅獲封高唐縣尉之職。
雖然後來投奔公孫瓚後,被拜為別部司馬,甚至平原國相。
但那都是公孫瓚自己任命的,跟朝廷無關。
如今朝廷正式任命下來,竟然是四大名號將軍中的左將軍。
而且還有宜城亭侯的封爵。
這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現在,他若接受了冊封,就相當於投降了劉琦。
見劉備沉默,荀攸微笑道:“劉將軍,還不趕緊接旨謝恩?
陛下曾經派人翻閱皇室譜係,查到你的輩分還要比陛下高一輩。
故而陛下稱你為皇叔。”
荀攸將印綬懸在半空中道:“劉皇叔,你準備拒絕與陛下相認?”
其實荀攸心裏早就清楚,如今劉備已經走投無路,除了投降,別無他途。
之所以擺下刀斧手,又宣稱投奔臧霸,完全是以退為進,為投降要個好價錢。
如今明發聖旨封他為左將軍,皇帝還認可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且稱唿他一聲皇叔.
這價碼,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劉備果然深吸一口,趕緊磕頭道:“臣劉備,謝陛下隆恩。”
說完,雙手接過印綬,又向荀攸道:“多謝荀令君前來傳旨。
小小禮物不成敬意。”
他把一塊玉璧塞到荀攸手裏。
荀攸毫不客氣的收下,然後道:“劉皇叔既然效忠朝廷。
如今清河郡王就在十裏之外,皇叔可前去拜見。”
“自當如此,”劉備道:“請荀令君先稍事休息,容在下簡單收拾一下,然後前往。”
說完擺了擺手,讓人先帶荀攸去其他帳篷。
帳內隻剩下劉備幾個心腹。
關羽皺眉道:“兄長難道真要前去見劉琦?
他若對兄長圖謀不軌該如何是好?”
劉備歎口氣道:“我等現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糧草又無以為繼,不歸順朝廷又如何?”
關羽沉默片刻道:“不如由小弟陪兄長前去。
待我等到達劉琦近前,便……”
他做出個割喉的手勢,顯然是要近距離誅殺。
“不可,”劉備道:“我行事向來以信義為先,怎能前腳歸降,後腳便行殺戮之事?
再者劉琦乃劉景生之子,也是漢室宗親。
我若殺他,豈不留下同宗相殘之嫌?”
張飛道:“二哥,管他劉琦也罷,天子也罷。
總歸現在大哥受封左將軍,還封了侯,這難道不是好事?
這大漢數百年,權臣還少麽?
當年大將軍霍光,連皇帝都換了,但漢室不依然還是漢室?
讓劉琦掌控朝政,總比曹操袁紹名正言順。”
張飛雖然魯莽,但卻對文人士大夫頗為敬重。
既然劉琦已經得到文人士子的擁護,他自然感到頗為親近。
關羽被駁的啞口無言,悶哼一聲道:“翼德,你到底在幫誰說話?”
劉備擺了擺手道:“不要吵了,歸順朝廷已成事實,麵見劉琦是繞不過去的坎兒,我去便是。”
他簡單收拾一下,便由荀攸陪同,前去荊州軍大營見劉琦。
來到軍營大帳之內,劉備拘謹的衝著中間的劉琦,深施一禮道:“罪臣劉備,見過大王殿下。”
劉琦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梟雄。
在曆史上,他是自己的鐵杆支持者。
隻是自己這具身體太過於沒用,隻能遠走江夏避禍。
如今這片時空,兩人的關係已經完全改變,沒有了任何牽連。
有的,隻是一個權臣,麵對投降的諸侯而已。
劉琦淡淡的道:“陛下已經查過皇室譜係,既然陛下稱唿為皇叔,那也是本王之皇叔,快請坐。
皇叔為奸人蒙蔽,做出諸多對抗朝廷之事。
好在如今撥雲見日,皇叔也迷途知返,想來陛下也顧念同宗之情,不會追究皇叔過失。”
“多謝陛下開恩,多謝大王寬宏,”劉備道:“為表在下愧疚之情,在下願率本部人馬南下,將徐州收入朝廷版圖,以贖之前罪過。”
劉琦微微笑了笑,心想好不容易把你逼入絕境,才讓你甘心前來歸順。
若放你去了徐州,你恐怕立即就會豎起反旗。
曆史上的劉備入徐州,豈能不防備?
“攻滅徐州之事,不用著急,且容仔細商討之後再做決定。”
劉琦道:“皇叔歸順朝廷,還未曾麵見天子。
當今最緊要者,還是啟程前往許都,去拜見陛下吧。”
“大王,”劉備道:“如今備寸功未立,還頗有忤逆朝廷之行為,此時前去拜見天子,恐無言以對。
不若讓劉備跟隨大王駕前,待立下戰功之後,再去許都見駕,豈不美哉?”
劉琦道:“皇叔多慮了。
陛下知曉皇叔專程前去拜見,一定非常高興,怎會無言以對?
再者皇叔多有勞苦,也該去許都修養一段時日。
行軍作戰之事,就不勞費心了。”
說完擺了擺手,讓劉備下去。
這樣的梟雄,將其軟禁在許都,那是最好的安排。
若將其放出去,必然生出事端。
過了良久才道:“備身為皇室苗裔,向來忠於漢室,何來對抗朝廷之說?”
“既然閣下忠於漢室……”
荀攸突然挺直腰杆,從背後拿出一幅卷軸,舉在頭頂,高聲道:“劉備接旨。”
劉備一愣,看了看周圍簡雍孫乾,關羽張飛等文武。
他們也都愣在當場,不知該如何是好。
荀攸冷笑道:“荀某身為尚書令,親自前來傳旨,難道閣下還以為有假?
既然號稱皇室苗裔,難道準備抗旨不尊。”
劉備心裏清楚,天子就在許都,劉琦不可能傳來假聖旨。
當然,就算這聖旨是假的,但天下人也都相信是真的。
劉備趕忙起身,小步從書案後麵轉出來,跪地道:“臣劉備接旨。”
劉備都跪下了,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等人,也全都跪在地下。
荀攸展開卷軸,朗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高唐尉劉備,中山靖王之後,帝室之胄,因討逆之功,著即封為左將軍,賜宜城亭侯。
欽此!”
劉備跪在地下,心中五味雜陳。
當初黃巾之亂四起,漢室朝廷放開管控,允許各地豪紳自行組織武裝討賊。
劉備跟關羽張飛意氣相投,在富商蘇飛的資助下也拉起一支隊伍,平定匪患。
待戰亂平定,他僅僅獲封高唐縣尉之職。
雖然後來投奔公孫瓚後,被拜為別部司馬,甚至平原國相。
但那都是公孫瓚自己任命的,跟朝廷無關。
如今朝廷正式任命下來,竟然是四大名號將軍中的左將軍。
而且還有宜城亭侯的封爵。
這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可現在,他若接受了冊封,就相當於投降了劉琦。
見劉備沉默,荀攸微笑道:“劉將軍,還不趕緊接旨謝恩?
陛下曾經派人翻閱皇室譜係,查到你的輩分還要比陛下高一輩。
故而陛下稱你為皇叔。”
荀攸將印綬懸在半空中道:“劉皇叔,你準備拒絕與陛下相認?”
其實荀攸心裏早就清楚,如今劉備已經走投無路,除了投降,別無他途。
之所以擺下刀斧手,又宣稱投奔臧霸,完全是以退為進,為投降要個好價錢。
如今明發聖旨封他為左將軍,皇帝還認可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且稱唿他一聲皇叔.
這價碼,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劉備果然深吸一口,趕緊磕頭道:“臣劉備,謝陛下隆恩。”
說完,雙手接過印綬,又向荀攸道:“多謝荀令君前來傳旨。
小小禮物不成敬意。”
他把一塊玉璧塞到荀攸手裏。
荀攸毫不客氣的收下,然後道:“劉皇叔既然效忠朝廷。
如今清河郡王就在十裏之外,皇叔可前去拜見。”
“自當如此,”劉備道:“請荀令君先稍事休息,容在下簡單收拾一下,然後前往。”
說完擺了擺手,讓人先帶荀攸去其他帳篷。
帳內隻剩下劉備幾個心腹。
關羽皺眉道:“兄長難道真要前去見劉琦?
他若對兄長圖謀不軌該如何是好?”
劉備歎口氣道:“我等現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糧草又無以為繼,不歸順朝廷又如何?”
關羽沉默片刻道:“不如由小弟陪兄長前去。
待我等到達劉琦近前,便……”
他做出個割喉的手勢,顯然是要近距離誅殺。
“不可,”劉備道:“我行事向來以信義為先,怎能前腳歸降,後腳便行殺戮之事?
再者劉琦乃劉景生之子,也是漢室宗親。
我若殺他,豈不留下同宗相殘之嫌?”
張飛道:“二哥,管他劉琦也罷,天子也罷。
總歸現在大哥受封左將軍,還封了侯,這難道不是好事?
這大漢數百年,權臣還少麽?
當年大將軍霍光,連皇帝都換了,但漢室不依然還是漢室?
讓劉琦掌控朝政,總比曹操袁紹名正言順。”
張飛雖然魯莽,但卻對文人士大夫頗為敬重。
既然劉琦已經得到文人士子的擁護,他自然感到頗為親近。
關羽被駁的啞口無言,悶哼一聲道:“翼德,你到底在幫誰說話?”
劉備擺了擺手道:“不要吵了,歸順朝廷已成事實,麵見劉琦是繞不過去的坎兒,我去便是。”
他簡單收拾一下,便由荀攸陪同,前去荊州軍大營見劉琦。
來到軍營大帳之內,劉備拘謹的衝著中間的劉琦,深施一禮道:“罪臣劉備,見過大王殿下。”
劉琦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梟雄。
在曆史上,他是自己的鐵杆支持者。
隻是自己這具身體太過於沒用,隻能遠走江夏避禍。
如今這片時空,兩人的關係已經完全改變,沒有了任何牽連。
有的,隻是一個權臣,麵對投降的諸侯而已。
劉琦淡淡的道:“陛下已經查過皇室譜係,既然陛下稱唿為皇叔,那也是本王之皇叔,快請坐。
皇叔為奸人蒙蔽,做出諸多對抗朝廷之事。
好在如今撥雲見日,皇叔也迷途知返,想來陛下也顧念同宗之情,不會追究皇叔過失。”
“多謝陛下開恩,多謝大王寬宏,”劉備道:“為表在下愧疚之情,在下願率本部人馬南下,將徐州收入朝廷版圖,以贖之前罪過。”
劉琦微微笑了笑,心想好不容易把你逼入絕境,才讓你甘心前來歸順。
若放你去了徐州,你恐怕立即就會豎起反旗。
曆史上的劉備入徐州,豈能不防備?
“攻滅徐州之事,不用著急,且容仔細商討之後再做決定。”
劉琦道:“皇叔歸順朝廷,還未曾麵見天子。
當今最緊要者,還是啟程前往許都,去拜見陛下吧。”
“大王,”劉備道:“如今備寸功未立,還頗有忤逆朝廷之行為,此時前去拜見天子,恐無言以對。
不若讓劉備跟隨大王駕前,待立下戰功之後,再去許都見駕,豈不美哉?”
劉琦道:“皇叔多慮了。
陛下知曉皇叔專程前去拜見,一定非常高興,怎會無言以對?
再者皇叔多有勞苦,也該去許都修養一段時日。
行軍作戰之事,就不勞費心了。”
說完擺了擺手,讓劉備下去。
這樣的梟雄,將其軟禁在許都,那是最好的安排。
若將其放出去,必然生出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