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與三司,本是整個宋朝最為繁忙的單位,但如今隨著工部的加速,立刻使得三個部門都開始加速,而其他的部門則依舊保持在十分緩慢的速度,官僚體製的習俗不是靠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夠修正的,這三個部門之所以如今能夠這麽有效率,完全是因為如今社會上缺少各種各樣的人才所導致的,人才的缺少使得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這些維護社會秩序的人。


    就好比法院,若是放在現代,一個法官最多同時審理三個案子,但在這個時代,三個案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法官數量的稀少,而法治意識的崛起導致許多人都紛紛要到法院來上訴,所以每一個法官都會同時審理超過二十件以上的案子,這絕對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所以過勞死在如今的宋朝十分普遍,這還是在朝廷已經盡力讓百姓們私下和解之後了,不然每天排隊在法院門口等待申訴的人,足以繞著法院跑兩圈都綽綽有餘的,除此之外,醫生也同樣是如此,看看現代就知道了,歐美的醫生一天最多就接待十五個病患,而中國的醫生,一天接待一百個才算是正常的水平,至於做手術,一天三場不帶歇息的也是常有之事,這都是因為中國的醫生數量太少的緣故,而人卻太多了,導致每一名醫生都在超負荷運轉,他們必須要不停地工作才能夠滿足老百姓的需要,過勞死,或者因為不規律作息而導致滿身是病的人簡直是比比皆是,這些都是當今社會所遇到的問題。


    而麵對這些問題,朝廷卻束手無策,畢竟培養人才是需要花費時間的,要想讓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下來,無疑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分擔他們手中的工作,而這就需要時間,一個醫生最起碼需要五年時間的專業學習,然後在醫院裏麵實習超過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真正開始做手術,等自己主刀做手術,恐怕又需要三年到五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一名醫生等他能夠真正主刀的時候,往往已經三十五歲左右了。


    這中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培養,法官也同樣是如此,一名法學生從進入大學到碩士畢業,大概需要八年左右的時間,之後就需要考法律係統的證書,再然後進入一家法院開始從實習生做起,大概需要五年到八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開始獨立審理一件案子,這中間需要花費大約十六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一位專業的法官。


    時間無疑是如今宋朝最缺少的東西,事物在爆發性的增長,而維持社會穩定的人才卻始終處於缺少的狀態,也難怪整個社會到處都是一片亂像,在這種狀況下,政府沒有失控,這真的已經是一件謝天謝地的事情了。


    要知道在工業化時代的歐洲,失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法國的大革命,英國的玫瑰戰爭,俄羅斯的革命,都是因為工業社會與農業政府之間的矛盾過於深刻,最終導致國家分崩離析,一個新的政府上台,在這中間,國家要經曆多少的苦難,這些中國人也都知之甚多,而宋朝到如今,沒有爆發過一場革命,也沒有任何一場起義,隻是有一些群眾運動,這絕對稱得上是良好的治理。


    而為此需要付出的,就是工作人員們的健康,在宋朝,醫療體係是由朝廷買單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醫生的權益被嚴重剝削,他們必須不停的給病人看病,以保證大多數人能夠接受治療,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醫生超負荷工作,導致他們的身份都十分危險,法官也是如此,警察自然也是如此。


    為了加速政府的專業性建設,以及人才的後續跟進,徐清在五年前宣布大學擴招計劃,將原本全國不過才六萬大學生的數量一下子擴招到四十萬左右,也就是一年可以畢業四十萬左右的大學生,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能,同時也接受了最為標準的教育,但是這麽做時間畢竟太短,在一些行業上,或許能夠有所補充,但在法官和醫生這些專業性極強的領域上,大部分還並沒有顯現出什麽效果,整個國家的行業依舊是忙的團團轉。


    不過這也並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起碼對於徐寧所領導的工部來說,大學擴招就有一個很大的意義,就是他能夠將許多工作承包給這些由大學生們開設的公司,而不用再自己忙來忙去了。


    在以前工程師數量稀少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工程都是由工部自己建設的,因為工程師每年畢業不過才一萬多人,這些人則要被上萬家企業共同競爭,是屬於十分稀缺的人才,而許多沒有工程師的團隊,自然無法建造出符合工部要求的建築,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工部便隻能自行建造,這不僅僅是工部本來就自己建造一切朝廷所需要的公共建築,更關鍵的是,社會上人才的缺乏,導致工部必須要這麽做。


    這也使得工部的工作變得十分繁忙,而如今,大學擴招,一年畢業的工科生數量大概在二十五萬左右,這麽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改變,而具體在工部上,就是出現了大量可以供工部選擇的企業來承擔工部的工作,許多工作可以外包出去,且可以進行監察。


    因為有許多工程師開始創辦審查公司,以保證建築物的建設標準符合規定,若是沒有足夠的工程師人群,是不會有人去做這一行的,而正是因為工科生的數量增加,才使得這一行業得以出現並且快速發展,而徐寧便借助了這股力量,保證了工部建築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大學擴招還使得宋朝的各項交通計劃得以更加快速的推進,原本宋朝一年大概隻能修建四百公裏左右的鐵路,這還是在平原上,若是在山地裏,一年能夠修建三十公裏左右的鐵路就頂了天,之所以會如此,不是因為工人數量不夠,而是因為缺乏足夠多的工程師,他們隻能夠緩慢的推進自己的工作進度,而如今,有了大批工程師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如今宋朝每年修建的鐵路數量在一千公裏左右,其中有將近兩百公裏是在山區進行修建,這對於宋朝的鐵路網絡來說,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許多地方原本需要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才能通火車,而如今時間被縮短了將近一半左右的時間,這對於宋朝物品的流動,經濟的發展無疑是有著巨大好處的,而同時這麽多人才的湧入,自然也會出現一批精英人才,他們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不少發明和專利,使得修建鐵路變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這一點在公路修造上也同樣是如此,利用高架橋來縮短落差較為巨大地段的距離,這種做法在此之前是沒有的,而這些工程師們則創造出了高架橋這種方便的建築結構,使得一些地勢不平坦的地區也能夠連入到整個國家的公路網絡中去,不得不說這對於工部來說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就連水利工程也是一樣,原本宋朝之前的朝代,解決水利問題,往往就是依靠那幾個治水家族,由他們來專門進行治理,其他人是很難參與進去的,而現在,治水問題可以由這些工程師們來解決,他們也想出了許多的辦法,在如何防洪,防澇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在大學擴招的過程中,自然也會出現一些學品不好的人,但數量畢竟是在極少數,畢竟宋朝一年出生的孩子大概在一百八十萬人左右,最終能夠進入大學的人不過隻有二十七萬人而已,可以說是佼佼者,之所以四十萬大學生的名額,最終隻有二十七萬人可以進入,是因為其他十三萬的名額,是給殖民地人以及外國留學生的。


    宋朝是世界霸主,自然也需要在全世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這些地方上的權貴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宋朝來接受教育,等於是變相接受了宋朝的思想和價值觀,同時在宋朝生活的這一段時間,不可避免的會接觸許許多多的宋朝人,看到宋朝的繁榮發達,心裏自然會對於宋朝有一份歸屬感,而這也讓宋朝的殖民或者是與這些國家的交往會更加的融洽。


    因此有一些名額是專門留給這些人的,除此之外則是海外的宋人,如今在海外打拚的宋人數量大約在一千四百萬左右,相當於本土的七分之一的人口,他們之中也有相當多的人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本土來接受教育,這些人大多是當地有權有勢者,宋朝自然需要跟他們保持聯係,讓他們始終記得自己是宋朝人,這樣一來,十三萬個位置自然也就瓜分一空了。


    一百八十萬人爭奪這二十七萬的名額,相當於每六個人才能有一個人上大學,比例可以說是十分低的,在這種狀態下,能夠上大學的,幾乎都是萬裏挑一的人,絕對算得上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因此雖然會有那種考上大學之後就怠惰的人,但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有理想有能力的,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十分的刻苦,同時在進入社會之後,往往也會做出很大的貢獻,那些懶惰的人,不學無術的人,隻是極少數極少數而已,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即便是士族家的小孩兒,能夠上大學的也基本都是十分優秀的人才,出現敗類的情況當然有,但絕對不會多,畢竟士族的家庭教育十分嚴苛,同時他們生長的環境與普通人又不同,是一個十分嚴苛,且禮儀繁多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這些士族家的子弟,幾乎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被嚴格要求,必須要表現出一名士大夫該有的氣節和狀態,因此他們的學習成績都不差,不學無術的人可謂十分稀少。


    畢竟大學的圈子很小,一個士族若是不學無術,立刻便會被傳揚開來,然後成為笑談,甚至當地的報紙都會爭相報道,士族對於名聲最為在乎,所以每一個家庭在培養孩子這一方麵,都會下最大的力氣,除了極個別混的,大部分人都是十分的認真,至於其他外國留學生,就更是如此了,他們來到宋朝學習先進知識,是為了迴去報銷自己的家族,或者是自己的國家,許多人能夠來到宋朝,其高昂的學費甚至是由國家付的,自然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更加的刻苦用心,不然他們又哪裏對得起自己的國家和親人呢?


    能夠被自己的國家送出來的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來到中國,恨不得每天都當兩天來花,他們的狀態就是沒有社交幾乎每天不是在圖書館,就是在實驗室,甚至連自己的宿舍都很少迴去,這樣的人又可能懶散呢。


    唯一比較懶散的人群,大概就是殖民地來的留學生了,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地權貴的子孫,在當地本就是土霸王,來到宋朝讀書,依靠的是家裏的權勢和財富,許多人隻是希望來宋朝玩而已,見見世麵,根本就沒有學習先進知識的意思,所以這一批人中,不學無術的比例相對來說要高得多。


    這也容易理解,作為殖民地,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宋朝維持當地的穩定,使得宋朝可以持續不斷的從這些地方得到財富,因此對於他們能夠有多高的科技水平,宋朝本來就不怎麽期待,而對於當地的權貴們來說,讀書也不會有什麽用,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幫助宋朝維持和平,至於其他的工作,根本跟他們沒什麽關係,他們也不把自己當做這片土地,曾經國家的主人,隻一心一意為宋朝服務而已,所以對於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就不會把重點放在讀書中,而是在權謀上。


    如何讓自己的家族世世代代掌握買辦這個位置,享受榮華富貴,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去宋朝,隻是見世麵,或者是讓他們多認識一些宋朝的達官貴人,以此來確保自己家族的未來能夠長盛不衰而已。


    當然,真正來讀書的人也不是沒有,這些人不甘於隻當一個買辦,而是希望建設屬於自己國家的工業體係,這樣的人自然也有,且是占大多數,但在這群人中,無疑殖民地來的人,相對來說,不學無術的人要多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