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宋朝的城市,大體上與工業時代下的發達國家差不多,煙囪林立,環境很差,唯一不同的就是高樓大廈很少,看看倫敦,到處都是那個時代的高樓大廈,而宋朝的高樓大廈幾乎都建設在新區或者是衛星城中,原本的街道依舊保留有原來的模樣,這是最大的不同,這可以說是徐清的執念,不過作為首相,他的執念自然也變成了宋朝城市治理的理念。


    不過即便再怎麽保護,城市也依舊會被時代所波及受到影響,舊城改造就是如此,原本許多破爛的建築物自然不可能存在,徐清想要保留的是這個時代文化上的瑰麗建築上的奇觀,以及古色古香建築,可不是那些茅草屋,展瓦房,那些東西沒有任何值得保存的地方,自然是要全部淘汰,而一係列新建築的出現,也都會破壞城市原本的樣貌,所以徐清也隻能退而求其次,要求神似而形似則被放到了一邊。


    不然舊城區永遠隻能保持古代的樣子,那麽最終他們必然會衰落,畢竟沒有人願意在新時代依舊住在新時代的地方,最後他們就會變成旅遊景點,而不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因此舊城區自然是需要進行改變的,許多重要機構也才能繼續留在這裏,舊城區也依舊是整座城市的中心。


    就像汴京城一樣,絕大多數人都希望住進中心城區,這裏所說的中心城區並不是市中心,汴京的市中心被士族的官邸,豪宅,莊園以及皇宮所瓜分,普通人是不能進去的,所以西城區便是大眾心目中的中心城區,這裏到處都是繁華的鬧市區,所有最重要的公司總部,組織都在這裏設立,自然是最繁華的地方。


    但這裏與宋朝傳統的建築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首先是房屋建築的材料就改變了,原本中國人很喜歡拿木頭造房子,可木頭造房子注定了房子造不高,同時內部空間也比較小,看看歐洲的宮殿,往往內部空間要比中國宮殿大得多,中國宮殿往往是樣子很大,但裏麵的空間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大。


    我們在電視劇裏常常看到太和殿,保和殿,裏麵的空間似乎大的驚人,但你若是真的走進故宮裏,就能看到其實真正的宮殿,裏麵的空間並不是特別的大,也難怪古代皇帝們上朝的時候,整個宮殿裏麵隻有三品以上的官員能夠站在裏麵,其餘的官員都要站在外麵等待皇帝的接見,不是不想站,而是裏麵的空間太小實在是站不下去。


    這就是木質結構房屋不好的地方,而工業革命之後,鋼筋水泥混凝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建築物內部的空間自然變得很大,而相對於狹窄的房間,這些新建築無疑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畢竟內部空間大的同時,通風和采光都要好很多,不像中國古代的房子,采光往往是軟肋,一般屋子裏都很黑,這些都是木質結構房屋的壞處。


    同時木質結構的房屋也不好保存,去歐洲旅遊,往往能夠看到上千年的古建築,羅馬鬥獸場,雅典衛城,都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了,而中國同時代的長樂宮,未央宮,長安城,早已經變成了一抔黃土了,這就是木質結構不好的地方,中國最古老的木質結構是唐朝的,大多數都必須要小心維護才行,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而歐洲的建築都是石頭搭建起來的,所以即便歐洲的戰亂更加頻繁,但大多數建築都得以保存,一直留到今天,這就是建築材料的重要性,當然,中國的建築也有許多很優秀的地方,比如說造型十分優美,相比起歐洲建築的宏大來說,中國建築物往往在細微處能夠見到許多別樣的色彩。


    這主要是因為在歐洲,能夠建築宏大建築的大概隻有教會和皇族,其他人是很難建設什麽宮殿的,不像古代的中國,讀書人們往往會自己買下一塊地,然後建設一座園子來作為自己讀書養老的地方,正因為這種士大夫的文化,使得中國的建築物,不僅僅有皇宮這樣宏大的題材,也有讀書人這種類似於精英階級的建築風格存在。


    而歐洲則不同了,所有石頭建築幾乎都是以教堂為中心,因此教堂雖然漂亮,但因為題材的限製,大多數都是森嚴宏大,很難有其他的風格,而中國因為士大夫階級的存在,以及中國古代的富裕,導致建築不僅僅向著宏大發展,也向著小瞧玲瓏,精致發展,產生了多樣的格局,這是中國建築最大的優點。


    第二個優點就是中國的古代建築特別重視建築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這與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觀念有關,儒道釋三家,無論是哪一家,都帶有這些思想,尤其是道家,特別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此中國的建築物也往往是將景和物緊密的聯係在一起,使得這些建築物充滿了瑰麗的色彩同時,也與周邊的景色相互融合,不會突兀,建築物仿佛天然就應該出現在那兒似得。


    這一點與歐洲有很大的不同,歐洲的建築物往往鶴立雞群,凸顯神明至高的地位,許多建築物在自然之中,也會有突兀的感覺,這與他們人是上帝的寵兒,上帝保護人類的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認為人是萬物靈長,是地球上理所應當的統治者,因此在建造景物的時候,往往不會考慮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隻是想建就建了而已。


    而中國讀書人在這方麵顯然表現十分優異,其中最能體現自然與景物之間和諧的無疑是讀書人所發明出來的園林文化,尤以江南園林為最出色的代表,這些園林將景物之間的聯係完全貼合在一起,使得許多地方渾然天成,根本就像是原本就是這樣的,而不是匠人捏造出來的景致。


    建築物搭建在這一處地方,非但沒有讓景色失去原本的美麗,甚至還為景色增添了不少味道,這在許多古建築上都能聞到這一股味道,而歐洲的建築就缺少了許多,這方麵的色彩,就像中國人耳中鼎鼎大名的天鵝堡,建設的十分漂亮,可當你看到他的時候,往往隻會為他的雄偉而驚歎,帶當你把視角放在整個天鵝堡和周圍建築物之間的聯係時,你就會發現天鵝堡的存在,並沒有使得整個周圍景色更上一層樓,而隻是表象出了不突兀而已。


    而天鵝堡無疑是整個歐洲最為傑出的建築物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新時代的作品,可即便如此,也最多隻能做到不突兀而已,並沒有達到為自然增色的效果,在這方麵,中國建築無疑是有著極高優勢的。


    第三點則是中國建築對於空間的運用也十分巧妙,既所謂的庭院文化,一進,二進,三進,四進,通過將空間拆分,從而在一個地方同時展現出多種不一樣的布置裝飾,讓人有移步換景的感覺,這也是中國建築所獨有的,而在歐洲的宮廷也好,教堂也好,雖然壯觀,但景色往往千篇一律,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而中國建築則不同,這一點其實與中國和歐洲的民族性有著很大的關係,歐洲是商業民族,所以他們的人民大多數就比較自由一些,能夠通過旅行去看一看這個世界的其他地方,還有戰爭的因素,貴族們通過戰爭使得許多人可以奔走在歐洲的大地上,而中國則不同。。


    因為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導致中國的文化必然宣導人不要到處走動,最好就在自己的村子裏,一直種田,而脫胎與農業文明的士大夫階級,自然也保留了這種傳統的思想,因此大多數人都是不會到處走動的,尤其是皇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平日裏便是出個門,都是前唿後擁的,又哪裏能夠去其他地方看一看,因此中國古代的文人也好,皇帝也好,在修建自己的住所時,就必定會把許多其他地方的建築都修建在自己的院子裏,如此一來,不需要離開自己的家,就能夠看到全國各地的美景,像清朝的圓明園就是在此思想上的集大成之作。


    其中既有江南的許多風景名勝,還有許多古代的場景,將中國曆朝曆代詩詞歌賦中的景色融入其中,這就是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而這些都是徐清希望保留的,但單單保留這些也是不行的,因為這些建築,都是跟富人有關,窮人是用不起的,而鋼筋水泥混凝土的建築,才是能夠長久使用,且老百姓的負擔也不會太重,所以雖然整個西城區的建築看上去都是古風的,但無論是內部結構,還是使用的材料以及布局,幾乎都是現代的,唯有造型上帶有中國建築的特色,其他地方,幾乎全部被改變。


    就有點像是日本人的改造計劃一樣,日本人在這方麵確實做得很出色,保留下來的建築,既有古代日本的風味兒,也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於古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就像日本許多寺廟,要比中國漂亮的多,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日本在寺廟建築上,使用了許多新材料以及新的配色,原本日本的建築物也不像現在這樣,但隨著新科技的發展,他們的瓦也好,建築內部的裝飾也好,都向著現代人喜歡的方向靠攏,因此如今許多國內的寺廟,也會從日本采購這些磚瓦來裝飾自己的建築物。


    用新的科技來宣傳傳統文化,這並不是一件丟臉或者敗壞傳統的事情,就像文物一樣,文物不是高高在上的,隻有當所有人都喜愛這些祖宗留給我們的寶物時,這些文物才是真正的文物,才會擁有尊嚴,若是所有人都不了解他們,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隻是把他們供起來,保護在玻璃護罩裏,那他們就隻是死物而已,日本在這一點上顯然做的很好。


    日本的許多古建築,即便是現代人去看,也是賞心悅目,這當然跟日本古代過於貧窮有關,因為太窮了,所以自然不可能像中國人那樣把建築物修的很華麗,隻能在許多不花錢的地方想辦法,而到了現代,人們開始崇尚節儉風,不再提倡奢靡風,日本的這種簡約建築和庭院,反倒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漂亮的建築,這其中也有著很大的原因。


    而中國在這方麵就差了點,因為古代中國的富裕,中國的建築物也就朝著堂皇大氣的方向發展了,而在許多現代人看來,那種過於繁雜的建築,無疑就顯得有些俗氣了,比如說許多廣東和福建的宗祠,寺廟,建築都十分繁複,各種各樣的木雕,貼金,使得建築物是金碧輝煌,粗看上去,甚至都無法分辨上麵到底雕刻了多少的東西。


    這在古代,其實是一件特別厲害的事情,就像歐洲在文藝複興之後,興起的巴洛克,洛可可風一樣,建築物往往是十分的複雜,內部裝飾也是十分的豪華,這都是因為殖民全球所帶來的財富,讓他們可以在建築物上花費大量的錢,這在古代,是十分有錢的象征,但到了現代,這種建築風格往往不是人們所喜歡的,而日本人那種簡單中又帶著些許雅致的建築,反倒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建築。


    這不得不說是時代的變遷所引發的改變,但在此之中,日本人也做了很多的改變,日本曆史上爆發過多次大地震,二戰的時候又因為戰爭原因,全國許多地方都變成了一片廢墟,許多古建築自然也是難逃厄運,而在重建的過程中,日本並沒有完全複製原來的建築模樣,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合進了現代人的設計風格,從而讓建築物更能受到現代人的青睞。


    這在考古學的意義上來說,自然是不對的,畢竟一個時代的物品,對於研究這個時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若是直接按照現代人的審美來重建,那麽許多信息就無法通過建築物本身來獲取了,這自然是十分嚴重的問題,但對於旅遊來說,這些新建築無疑有著更大的優勢,因為他們被建造的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人們自然就會覺得他們很漂亮,而因此,就能得到很多門票的收入,而這些建築物也成為了日本的宣傳手,幫助日本打開了國際市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