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徐清交托的任務,趙思銭自然不敢怠慢,與自己的幕僚和底下的官員立刻開始商議有關於偷稅漏稅的問題,對於解決這個方法,其實是有很多麻煩的,因為這些大企業的背後,往往是士族在撐腰,而麵對士族,趙思銭顯然沒有那麽大的魄力去對付他們,所以他麵對經濟問題,第一個要徐清保證的,便是對於他施政的絕對支持,不然他寧願辭去官位不做。
徐清對此當然表示絕對支持,曆代以來,想要從權勢者的手中奪取利益,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必然會需要用到暴力機構的力量,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畢竟對於這些有權勢者來說,他們每年逃稅漏稅可能達到上百萬貫,這些錢他們自然願意守護,甚至不惜為此而喪失掉大量的人命,也要保護自己的利益,要與他們進行爭奪,如果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恐怕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因此,沒有最高權力擁有者的支持是很難完成的,在徐清的保證之下,趙思銭立刻投入進有關稅製的改革中,過程中,不少江浙集團的名士紛紛離開了趙思銭的幕僚團隊,征收商業集團的偷稅漏稅,江浙集團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他們在爭論過程中,不停的提出新的意見,希望能夠改變趙思銭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既然徐清提出了要征收偷稅漏稅,那就做出一副樣子來就是了,從已經得到了利益中,讓出那麽一成兩成來,想必徐清也就滿意了,可趙思銭卻並不這麽想,他的設計理念,卻是要畢其功於一役,怎麽更大效率的完成任務怎麽來,這種行為,自然觸動了江浙集團的利益,他們又怎麽可以容忍。
而趙思銭自己的家族,也是寫來信件,委婉的勸說他,希望他不要太過於衝動,並且在信中告訴他,這件事為什麽前任不做,是因為前任就是江浙集團的代表,且性格軟弱,徐清這才沒有將任務交給他,而你的上位,則是徐清一手策劃的,為的就是讓你當替罪羔羊,到時候你因為收稅得罪了天下士族,而徐清則借著士族的手把你推出來送死,而他則是拿著商業稅繼續施行他的大業,他這是完全把你當旗子來使用。
這種言論也頻繁傳到趙思銭的耳朵裏,至於士族們通過各種方法送來的紙條,其中有警告的,也有委婉表示讓趙思銭不要太過於認真的,各種言論充斥在趙思銭的身邊,甚至還有威脅他,說若是他要讓商人們吐出錢來,那他的這條命就算在他們頭上的,這種種的言論,時刻壓迫著趙思銭,也讓他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在自身的榮辱和曆史的評價麵前,趙思銭也不停的做著掙紮,身為江浙集團的一份子,他很清楚的知道,這些貪墨掉的稅收到底有多少,那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商人們通過各種方法來逃避稅收,這也是為什麽徐清根本不擔心是誰上台的原因,因為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都十分清楚商人們逃稅漏稅的辦法,讓懂行的人去幹懂行的事情,這就是徐清的目的,至於他們會不會順著徐清的想法去做,徐清根本就不擔心,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在他們的眼中,個人的利益始終比不過史書中的寥寥幾筆,他們想要青史留名,而眼下,正是他們青史留名唯一的機會。
所以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當他們被提名宰相候選人的時候,其實徐清已經打好了全部的算盤,他隻是在背後默默的觀察,趙思銭到底會做到什麽地步,是做一個樣子給自己看,其實什麽也沒處理,還是說除惡務盡,將稅收全部查抄出來呢?對此徐清也很好奇,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但在徐清這裏,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人,徐清最後看的還是隻有你的才能和覺悟,若是沒有為朝廷奉獻,為人民謀福祉的想法,那麽徐清是絕對不會保他的。
相反,若是趙思銭敢於革除朝廷的弊端,那麽徐清將會盡全力保下他,而如果他三心二意,想著自身的事情超過了國家,那麽徐清會在暗地裏讓他下台,這個朝廷,他還是有說話的份的。
趙思銭的心中做著極為激烈的思想鬥爭,就在最近幾天,原本與自己家族準備聯姻的家族紛紛發來了退婚的書函,嚴明如果自己把事情做絕了,那麽政治聯姻便告一段落,自己的幾個孩子都有些不太好過,畢竟一門好的婚姻,可以讓他們的仕途變得更加順暢,尤其是幾個女孩兒,在這年頭,尤其是士族家庭裏被退婚,還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情,她們雖然沒有當著自己的麵說他們的不滿意,但趙思銭顯然能夠感覺的出來,無論是孩子還是孫子們,都有些情緒低落。
這讓趙思銭倍感壓力巨大,也不可遏製的產生了一絲絲的動搖,他身居官場那麽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兇險,別看這幫士族平日裏溫良恭儉讓,但若是真動了他們的利益,那這群人就是吃人的狼,看看江浙的議會把自己的家族告上了法院,說自己家族侵吞良家的田產,趙思銭就知道,利誘沒有控製住自己,這群人打算威逼了。
趙思銭的猶豫也讓稅務改革陷入了僵局之中,統帥都被威脅的害怕了,他們這些部下又怎麽敢繼續操作下去,再說了,各個部會的首腦,官員也全部都是士族,是利益相關人員,這些幕僚們下去溝通,雖然對方都是客客氣氣的,但語氣之中帶著的警告之意和不耐煩,是個人都能聽得出來,從中也可見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難了。
這讓趙思銭很是鬱悶,前任宰相當的那麽舒服,自己怎麽就當的那麽憋屈呢?原本他還以為自己將會在這個位置上待到光榮退休,可眼下來看,自己這個宰相似乎很快就要告老還鄉了,心情的鬱悶讓趙思銭選擇出城去轉轉,看看汴京城外的風景,散散步,也算是消解一下心中的苦悶。
開封城的美景很多,禹王山便是一好去處,這裏原本不叫禹王山,乃是一不知名的山巒,後來宋朝定都於此,宋太祖見此山風景秀麗,有江南清麗之美,故而將此山命名為禹王山,此後山中多修有亭台樓閣,文人雅士,常常匯聚於此,是曆代騷客最喜歡來的地方,處於此山禹王台上,可以比興曆代,也可眺望汴京城,一派風光,全在這禹王山上。
趙思銭走入這禹王山,身為宰相,自然與凡夫俗子不同,這禹王山總共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半山腰的這一部分是普通百姓們的遊覽場所,誰都可以來,亭台樓閣也是最多的地方,寺廟道觀鱗次櫛比,還有各種各樣的小攤,方便著路上的行人。
沿著山路開辟出一個個的小攤,上麵別致的八角玲瓏屋簷,帶著一絲江南的風雅,鈴鐺隨著清風微微擺動,發出清脆的響聲,文人墨客們便在這沿山而建的閣台上吟詩作對,風花雪月,間或能夠看見不少男男女女們嘻嘻哈哈的走來走去,許多是汴京城中的大學生,高中生們,意氣風發,滿臉都是大國公民的樣子。
在汴京城的各個景點,你到處都能看見這些高中生和大學生們,因為汴京集中了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所以學生數量自然也非常的多,而在宋朝,重點高中和大學都是采取放養式教育,課程與現代的高中並不相同,倒於大學很相似,因此他們也有著空閑的時間可以來采風,看看這些美景,而周邊的景點對於這些學生,往往也會免除他們的門票費用,算是方便他們。
因此在汴京的各大景點,你就都能看到這些年輕人,他們穿著自己學校的校服,成群結隊的,男男女女混合在一起,看起來並不會覺得突兀,反倒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整個城市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會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趙思銭看著他們,心情不由舒暢了許多,這十幾天的時間,他雖然名為宰相,可各種各樣的恐嚇信件紛至遝來,讓他心中鬱氣悶在心中,難以化解,但他卻不能去說什麽,因為他自己心裏確實是害怕了,麵對龐大的壓力,即便是他,也不得不考慮嚴重的後果,他並不擔心自己的榮辱,但這些利益集團,會不會拿自己的家人當做報複呢。
還有徐清,他真的會死保自己嗎?對於徐清,趙思銭看不清楚他的為人,徐清主政的時候,趙思銭四十餘歲,還隻不過是一個地方上的長官,當時的他對於朝廷所進行的變革和世界的改變,手足無措,原本的世界隻有中原,隻有這方寸之地,可突然之間,這個世界突然遼闊起來,高大的樓房開始充斥在自己的眼中,龐大的機器開始代替人工生產,這一切的變化都讓趙思銭這個四十歲的官員必須去適應,而這一切的來源,便是徐清的變法。
所以對於徐清,趙思銭是感到一絲害怕的,因為在他的眼中,正是徐清的變革,讓整個世界翻天覆地,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這位年輕人的麵前,好似都成了小人物似得,而緊接著全球化,殖民地,全麵戰爭,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宋朝的地盤擴大了十幾倍,整個世界為大宋所掌控,這一切都在二十年內發生了,這更讓趙思銭對於徐清充斥著敬佩的感覺。
為官者,到這個地步,便是登基稱帝,想必也不會有人反對了,但徐清並沒有選擇稱帝,而是廢除了皇帝一大部分權利,而繼續擔任首相,並且還把權利分散給其他幾位宰相,而不是建立獨相製度,當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這一切都讓趙思銭無法看透徐清,這個人仿佛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一樣,但他的作為,卻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
即便是趙思銭這樣的老家夥,此刻也已經很難記起,沒有高樓大廈的城市是怎麽樣的?也很難記起曾經貧困潦倒的人是什麽樣的了,他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看見,骨瘦如柴,肚子卻被觀音土稱大等死的人了,他也已經很有沒有看見失去希望如同活死人一般的民眾了,這些苦難似乎已經是久遠的迴憶,但那一切正是趙思銭小時候經曆過的,來來往往,不過才二十餘年而已。
這一切的變化都來的太快了,而更加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個世界還在發生著變化,作為朝廷的重要官員,他自然知道如今徐清的目光正放在電力革命上,如果這一次在成功,那麽現在的世界將再一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又是徐清所推動的,這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呢?
百姓認為他是神,而作為官員,貼身與徐清一起工作,他自然知道徐清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但這樣一個屢次創造奇跡的人,你很難想明白他的腦海中到底在想什麽,曾經士族們擁立徐清稱帝,但卻被他拒絕,且還主動分權,將自己的權利讓給宰相們,擺明了一副不願意篡權的樣子,他的舉動讓眾人無法猜透,便是趙思銭也是如此。
因此他會不會實現自己的諾言,沒有人能夠保證,雖然他不是神,但人有的時候比神更加可怕,走在山路上一路往上,便漸漸開始有衛兵保守,這正是進入了禹王山的第二層,乃是公閣,所謂公閣,便是上等士族出入的地方,為一二級的士族所專有的景點,其他人是不能上去的,而在這之上,便是皇室的園林,位於整座山的最高峰,可以俯瞰天下,將整個汴京城盡收眼底。
這樣的風光,常人平日裏是看不到的,但也有例外,每每到皇帝壽誕或者是太後壽誕的時候,全國各地的皇家園林就都會打開,免費邀請百姓進入觀看,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而是在宋朝立國以後便開始的傳統,也算是與民同樂了,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們也能進入皇帝的園林,去觀瞧著世界一等一的景色。
這也是皇室在宋朝百姓有很大威望的原因,可以說宋朝的皇帝對於百姓確實不差,尤其是趙昕繼位以後,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還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便是因為民意在他身上,所以對於百姓的照顧也是常常顯露出高超的政治手腕,比如把皇宮珍藏捐贈給博物館,讓百姓觀瞧,還有就是增長園林開放的時間,讓老百姓去看。
總而言之,就是讓皇室經常性的出現在百姓們的眼中,讓老百姓隨時隨地的可以感知到皇帝的存在,就像那些宗教一樣,把皇帝深入到傳統之中去,讓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覺得宋朝必須要有皇帝,而皇帝必須是趙氏,這就是趙昕的目的,從現在看來,趙昕做的確實不錯。
即便儒家已經不是國學了,可每到宗族祭祖的時候,許多家族依舊會對皇帝叩拜,這並不是說他們尊重皇帝,而是這已經成為了傳統,但在你看來這或許隻是傳統,可不知不覺間,其實你的心裏已經埋下了對於皇帝的尊重,這樣一來,即便趙昕隻需要做一件小事,比如說把自己的衣服披給一個老人,就可以十分輕鬆的得到萬民的擁戴,從這一點上,趙昕做的十分不錯。
身為統治階級卻能被自己的人民這麽愛戴,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趙昕也確實是十分努力的維持著皇家的體麵,如今園林並沒有開放,所以道路上十分的安靜,基本上除了仆人之外,並沒有什麽人來,與下麵的遊客如織,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
徐清對此當然表示絕對支持,曆代以來,想要從權勢者的手中奪取利益,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必然會需要用到暴力機構的力量,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畢竟對於這些有權勢者來說,他們每年逃稅漏稅可能達到上百萬貫,這些錢他們自然願意守護,甚至不惜為此而喪失掉大量的人命,也要保護自己的利益,要與他們進行爭奪,如果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恐怕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因此,沒有最高權力擁有者的支持是很難完成的,在徐清的保證之下,趙思銭立刻投入進有關稅製的改革中,過程中,不少江浙集團的名士紛紛離開了趙思銭的幕僚團隊,征收商業集團的偷稅漏稅,江浙集團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他們在爭論過程中,不停的提出新的意見,希望能夠改變趙思銭的想法。
在他們看來,既然徐清提出了要征收偷稅漏稅,那就做出一副樣子來就是了,從已經得到了利益中,讓出那麽一成兩成來,想必徐清也就滿意了,可趙思銭卻並不這麽想,他的設計理念,卻是要畢其功於一役,怎麽更大效率的完成任務怎麽來,這種行為,自然觸動了江浙集團的利益,他們又怎麽可以容忍。
而趙思銭自己的家族,也是寫來信件,委婉的勸說他,希望他不要太過於衝動,並且在信中告訴他,這件事為什麽前任不做,是因為前任就是江浙集團的代表,且性格軟弱,徐清這才沒有將任務交給他,而你的上位,則是徐清一手策劃的,為的就是讓你當替罪羔羊,到時候你因為收稅得罪了天下士族,而徐清則借著士族的手把你推出來送死,而他則是拿著商業稅繼續施行他的大業,他這是完全把你當旗子來使用。
這種言論也頻繁傳到趙思銭的耳朵裏,至於士族們通過各種方法送來的紙條,其中有警告的,也有委婉表示讓趙思銭不要太過於認真的,各種言論充斥在趙思銭的身邊,甚至還有威脅他,說若是他要讓商人們吐出錢來,那他的這條命就算在他們頭上的,這種種的言論,時刻壓迫著趙思銭,也讓他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在自身的榮辱和曆史的評價麵前,趙思銭也不停的做著掙紮,身為江浙集團的一份子,他很清楚的知道,這些貪墨掉的稅收到底有多少,那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商人們通過各種方法來逃避稅收,這也是為什麽徐清根本不擔心是誰上台的原因,因為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都十分清楚商人們逃稅漏稅的辦法,讓懂行的人去幹懂行的事情,這就是徐清的目的,至於他們會不會順著徐清的想法去做,徐清根本就不擔心,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在他們的眼中,個人的利益始終比不過史書中的寥寥幾筆,他們想要青史留名,而眼下,正是他們青史留名唯一的機會。
所以無論是趙思銭還是陸子遊,當他們被提名宰相候選人的時候,其實徐清已經打好了全部的算盤,他隻是在背後默默的觀察,趙思銭到底會做到什麽地步,是做一個樣子給自己看,其實什麽也沒處理,還是說除惡務盡,將稅收全部查抄出來呢?對此徐清也很好奇,所謂百聞不如一見,但在徐清這裏,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人,徐清最後看的還是隻有你的才能和覺悟,若是沒有為朝廷奉獻,為人民謀福祉的想法,那麽徐清是絕對不會保他的。
相反,若是趙思銭敢於革除朝廷的弊端,那麽徐清將會盡全力保下他,而如果他三心二意,想著自身的事情超過了國家,那麽徐清會在暗地裏讓他下台,這個朝廷,他還是有說話的份的。
趙思銭的心中做著極為激烈的思想鬥爭,就在最近幾天,原本與自己家族準備聯姻的家族紛紛發來了退婚的書函,嚴明如果自己把事情做絕了,那麽政治聯姻便告一段落,自己的幾個孩子都有些不太好過,畢竟一門好的婚姻,可以讓他們的仕途變得更加順暢,尤其是幾個女孩兒,在這年頭,尤其是士族家庭裏被退婚,還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情,她們雖然沒有當著自己的麵說他們的不滿意,但趙思銭顯然能夠感覺的出來,無論是孩子還是孫子們,都有些情緒低落。
這讓趙思銭倍感壓力巨大,也不可遏製的產生了一絲絲的動搖,他身居官場那麽多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兇險,別看這幫士族平日裏溫良恭儉讓,但若是真動了他們的利益,那這群人就是吃人的狼,看看江浙的議會把自己的家族告上了法院,說自己家族侵吞良家的田產,趙思銭就知道,利誘沒有控製住自己,這群人打算威逼了。
趙思銭的猶豫也讓稅務改革陷入了僵局之中,統帥都被威脅的害怕了,他們這些部下又怎麽敢繼續操作下去,再說了,各個部會的首腦,官員也全部都是士族,是利益相關人員,這些幕僚們下去溝通,雖然對方都是客客氣氣的,但語氣之中帶著的警告之意和不耐煩,是個人都能聽得出來,從中也可見這件事情到底有多難了。
這讓趙思銭很是鬱悶,前任宰相當的那麽舒服,自己怎麽就當的那麽憋屈呢?原本他還以為自己將會在這個位置上待到光榮退休,可眼下來看,自己這個宰相似乎很快就要告老還鄉了,心情的鬱悶讓趙思銭選擇出城去轉轉,看看汴京城外的風景,散散步,也算是消解一下心中的苦悶。
開封城的美景很多,禹王山便是一好去處,這裏原本不叫禹王山,乃是一不知名的山巒,後來宋朝定都於此,宋太祖見此山風景秀麗,有江南清麗之美,故而將此山命名為禹王山,此後山中多修有亭台樓閣,文人雅士,常常匯聚於此,是曆代騷客最喜歡來的地方,處於此山禹王台上,可以比興曆代,也可眺望汴京城,一派風光,全在這禹王山上。
趙思銭走入這禹王山,身為宰相,自然與凡夫俗子不同,這禹王山總共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半山腰的這一部分是普通百姓們的遊覽場所,誰都可以來,亭台樓閣也是最多的地方,寺廟道觀鱗次櫛比,還有各種各樣的小攤,方便著路上的行人。
沿著山路開辟出一個個的小攤,上麵別致的八角玲瓏屋簷,帶著一絲江南的風雅,鈴鐺隨著清風微微擺動,發出清脆的響聲,文人墨客們便在這沿山而建的閣台上吟詩作對,風花雪月,間或能夠看見不少男男女女們嘻嘻哈哈的走來走去,許多是汴京城中的大學生,高中生們,意氣風發,滿臉都是大國公民的樣子。
在汴京城的各個景點,你到處都能看見這些高中生和大學生們,因為汴京集中了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所以學生數量自然也非常的多,而在宋朝,重點高中和大學都是采取放養式教育,課程與現代的高中並不相同,倒於大學很相似,因此他們也有著空閑的時間可以來采風,看看這些美景,而周邊的景點對於這些學生,往往也會免除他們的門票費用,算是方便他們。
因此在汴京的各大景點,你就都能看到這些年輕人,他們穿著自己學校的校服,成群結隊的,男男女女混合在一起,看起來並不會覺得突兀,反倒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整個城市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會充滿了朝氣和活力。
趙思銭看著他們,心情不由舒暢了許多,這十幾天的時間,他雖然名為宰相,可各種各樣的恐嚇信件紛至遝來,讓他心中鬱氣悶在心中,難以化解,但他卻不能去說什麽,因為他自己心裏確實是害怕了,麵對龐大的壓力,即便是他,也不得不考慮嚴重的後果,他並不擔心自己的榮辱,但這些利益集團,會不會拿自己的家人當做報複呢。
還有徐清,他真的會死保自己嗎?對於徐清,趙思銭看不清楚他的為人,徐清主政的時候,趙思銭四十餘歲,還隻不過是一個地方上的長官,當時的他對於朝廷所進行的變革和世界的改變,手足無措,原本的世界隻有中原,隻有這方寸之地,可突然之間,這個世界突然遼闊起來,高大的樓房開始充斥在自己的眼中,龐大的機器開始代替人工生產,這一切的變化都讓趙思銭這個四十歲的官員必須去適應,而這一切的來源,便是徐清的變法。
所以對於徐清,趙思銭是感到一絲害怕的,因為在他的眼中,正是徐清的變革,讓整個世界翻天覆地,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這位年輕人的麵前,好似都成了小人物似得,而緊接著全球化,殖民地,全麵戰爭,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宋朝的地盤擴大了十幾倍,整個世界為大宋所掌控,這一切都在二十年內發生了,這更讓趙思銭對於徐清充斥著敬佩的感覺。
為官者,到這個地步,便是登基稱帝,想必也不會有人反對了,但徐清並沒有選擇稱帝,而是廢除了皇帝一大部分權利,而繼續擔任首相,並且還把權利分散給其他幾位宰相,而不是建立獨相製度,當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這一切都讓趙思銭無法看透徐清,這個人仿佛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一樣,但他的作為,卻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
即便是趙思銭這樣的老家夥,此刻也已經很難記起,沒有高樓大廈的城市是怎麽樣的?也很難記起曾經貧困潦倒的人是什麽樣的了,他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看見,骨瘦如柴,肚子卻被觀音土稱大等死的人了,他也已經很有沒有看見失去希望如同活死人一般的民眾了,這些苦難似乎已經是久遠的迴憶,但那一切正是趙思銭小時候經曆過的,來來往往,不過才二十餘年而已。
這一切的變化都來的太快了,而更加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個世界還在發生著變化,作為朝廷的重要官員,他自然知道如今徐清的目光正放在電力革命上,如果這一次在成功,那麽現在的世界將再一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又是徐清所推動的,這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呢?
百姓認為他是神,而作為官員,貼身與徐清一起工作,他自然知道徐清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但這樣一個屢次創造奇跡的人,你很難想明白他的腦海中到底在想什麽,曾經士族們擁立徐清稱帝,但卻被他拒絕,且還主動分權,將自己的權利讓給宰相們,擺明了一副不願意篡權的樣子,他的舉動讓眾人無法猜透,便是趙思銭也是如此。
因此他會不會實現自己的諾言,沒有人能夠保證,雖然他不是神,但人有的時候比神更加可怕,走在山路上一路往上,便漸漸開始有衛兵保守,這正是進入了禹王山的第二層,乃是公閣,所謂公閣,便是上等士族出入的地方,為一二級的士族所專有的景點,其他人是不能上去的,而在這之上,便是皇室的園林,位於整座山的最高峰,可以俯瞰天下,將整個汴京城盡收眼底。
這樣的風光,常人平日裏是看不到的,但也有例外,每每到皇帝壽誕或者是太後壽誕的時候,全國各地的皇家園林就都會打開,免費邀請百姓進入觀看,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而是在宋朝立國以後便開始的傳統,也算是與民同樂了,而在那個時候,百姓們也能進入皇帝的園林,去觀瞧著世界一等一的景色。
這也是皇室在宋朝百姓有很大威望的原因,可以說宋朝的皇帝對於百姓確實不差,尤其是趙昕繼位以後,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所以還能坐在這個位置上,便是因為民意在他身上,所以對於百姓的照顧也是常常顯露出高超的政治手腕,比如把皇宮珍藏捐贈給博物館,讓百姓觀瞧,還有就是增長園林開放的時間,讓老百姓去看。
總而言之,就是讓皇室經常性的出現在百姓們的眼中,讓老百姓隨時隨地的可以感知到皇帝的存在,就像那些宗教一樣,把皇帝深入到傳統之中去,讓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覺得宋朝必須要有皇帝,而皇帝必須是趙氏,這就是趙昕的目的,從現在看來,趙昕做的確實不錯。
即便儒家已經不是國學了,可每到宗族祭祖的時候,許多家族依舊會對皇帝叩拜,這並不是說他們尊重皇帝,而是這已經成為了傳統,但在你看來這或許隻是傳統,可不知不覺間,其實你的心裏已經埋下了對於皇帝的尊重,這樣一來,即便趙昕隻需要做一件小事,比如說把自己的衣服披給一個老人,就可以十分輕鬆的得到萬民的擁戴,從這一點上,趙昕做的十分不錯。
身為統治階級卻能被自己的人民這麽愛戴,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趙昕也確實是十分努力的維持著皇家的體麵,如今園林並沒有開放,所以道路上十分的安靜,基本上除了仆人之外,並沒有什麽人來,與下麵的遊客如織,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