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隨著商業稅,個人所得稅占據稅收的主要來源,如何更加完美的將稅收全部上繳上來,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了,其中商業稅還好一點,畢竟每一個城市都設置有城關,海港城市則會設置海關,通過這些關口,便可以對商品進行清點,起碼大致的商品利益是能夠得到清算的,而每一件商品根據他的分類,進行收稅,在這件事上還是比較容易的,可個人所得稅就要困難多了。


    那些資本家們,貫會用一些放來來逃稅,比如說在殖民地上注冊公司,從而繞過統計,另外一方麵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做假賬,反正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盡量來讓自己少繳稅,另外一方麵,公司所得稅也是如此,這些都會使得國家的稅收不穩固。


    根據如今三司使的統計,宋朝的稅收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無法順利進賬,有百分之三十的稅,沒有收進來,這是多麽巨大的逃稅漏稅,每年三百億貫以上的財政收入,這一點自然是必須要嚴查的,而這件事,就是趙思銭的任務。


    麵對徐清下達的命令,趙思銭自然不敢耽誤,想要撈好處,徐清不介意,但撈好處的前提是必須要把自己布置的任務完成才行,國家的稅收被這些資本家們聯合士族搜刮到了自己的倉庫之中,國家的錢糧在被不停的腐蝕,這是徐清所絕對無法容忍的事情,尤其是如今的朝廷正需要大量的錢來推動國家的發展,基礎建設的搭建,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稅收才能做到,自然就更加要嚴查稅收問題。


    所以這一點上,徐清是抓的十分嚴的,而對此,趙思銭也早已經心裏有了預案,當到宰相這個級別,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會有一個智囊團,這一個智囊團有的是根植於本土,裏麵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利益集團內部的人士,還有的則是年輕人,以及專業知識的人才,這三部分組成。


    就像趙思銭的智囊團,第一部分自然是來自於江浙集團內部的人士,他們負責與江浙集團進行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在官場上,也可以互相幫助,而第二部分則是這個集團內部的年輕人,每一個大家族都要培養自己的年輕人,而怎麽培養自己的年輕人呢,當然是把他放在位高權重的人身邊,更加容易培養。


    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個普通孩子,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就隻有眼前這一丁點而已,而在宰相身邊接受事物的孩子,他成天看到的便是有關於這個世界所發生的真正變化,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格局,單單是這一點,就要比無數錢財昂貴的多,趙思銭的幕僚之中,便有江浙兩省的子弟在其中奔走,他們主要的任務便是學習,另外趙思銭也通過他們,與這些世家加深聯係,從而將自己的家族與這些家族進行互相交換。


    同時這些青年才俊,趙思銭也可以跟他們進行政治聯姻,無論是自己的女兒,還是家族中其他人的女兒,彼此之間互相通婚,在政治上結成盟友,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此在他的智囊團中,這一批年輕人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幕僚團隊了。


    他們是智囊團真正的核心人員,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想當公務員從底層做起,所以便選擇了做大官的幕僚,來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另外一方麵,還有一些人則是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進入趙思銭的幕僚,隻是雙方之間的關係好而已,並沒有雇主與雇傭的關係,而是平等的關係,這些在幕僚之中都十分常見,關係也錯綜複雜,但總體而言,這些人大多在某一個方麵有特殊才能,要麽就是在社會上有相當大的名望,比如某一雜誌社的主筆,或者是總編,又或者是社會賢達,大儒之類被世人所敬仰的存在,或者是大學裏的教授,他們通曉某一個領域,是某一個領域的權威,有時也會加入幕僚團隊之中,來為官員出謀劃策。


    在宋朝,一個縣令基本上就可以組織起自己的幕僚,這是朝廷所規定的,必須得是一地之主,也就是最少七品官,才能擁有自己的幕僚,而幕僚的雇傭費用,朝廷是不管的,由官員和被雇傭人員自己商量,一般來說,一位縣令通常會雇傭十到十五名左右的幕僚,畢竟作為縣令,他擁有著很大的權利,在現代,一個縣,不僅僅有縣長和書籍,還有好幾個副縣長,副書記,而在這個時代,是沒有的,縣令一個,所有底下的官員對縣令負責,縣令就是百裏侯,是這方圓百裏的土皇帝,隻有國稅和軍隊不歸他掌控,其餘的事情都是要他來管的。


    徐清原本也想要改變這種政治結構,應該增加一些副縣令來分攤權利,但最後還是沒有這麽做,首先是當前的政治格局並不允許徐清這麽做,增加副縣令,便等於削減縣令的權利,而如今,其實縣令的權利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削減,原本一個縣隻有三名擁有品階的長官,縣令,主簿,縣尉,分別掌管行政,經濟和當地的保衛部隊和治安問題,而如今隨著官府的改製,原本的縣令都加入到公務員體係之中來,一個五萬人口的縣,便擁有公務人員三百人到五百人的規模,而其中有品級的人則超過了三十人以上,這權利自然是被分散的,若是這個時候還要分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身為縣令,他需要管的事情也變得多了,原本說是行政,但其實行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農事,因為那時農業社會,作為縣令,他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讓土地保收,除此之外,他不需要去擔心其他的事情,所以那個時候的縣令,往往隻需要三個幕僚就夠了,一個管理與上官之間的禮尚往來,算是外交,第二個則是管刑名,負責處理全縣的大小事務,第三個則是管理人事的,一般來說三個就夠了。


    可現在一個縣的工作變多,原本都是分攤的權利,被集中起來變成了一個局,而縣長的考核標準也是越來越多,從原本隻看種地,到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當地的經濟發展,建設樓房的多少,以及基礎建設的水平,招商引資的成功與否,以及當地的環境,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這都是考核的標準,任務變多了自然幕僚也變多了,一個縣令便往往需要十幾名幕僚來協助,不然一個人根本就管理不過來。


    而這些幕僚的經費是需要他們自己來付的,在如今宋朝工作成本不斷提高的當下,幕僚的費用自然是不便宜的,雖然縣令用的幕僚,不可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往往是一些普通大學,或者是原本的老舉人,但他們的價格也很貴,月薪往往要在三十貫以上,也就是中產階級高一點的水平,一年大概就需要三百六十貫左右,過年還要發一些年節禮,大暑的時候還得發一些冰錢,大概一個人下來就的四百貫左右。


    而按照最少的雇傭數量,那麽一個縣令,一年光是幕僚的支出,也得是四千貫左右,這是一筆巨大的數字,即便宋朝對於官員待遇普遍很高,月薪達到了兩百貫左右,但一年也不過才兩千八百貫,養這些幕僚可謂都養不起,同時作為一名官員,禮尚往來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這個年頭當官,有很多人甚至是虧錢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貪汙,但如果被抓到,那麽後果不堪設想,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雇傭幕僚,這也是大多數縣令的選擇,以縣令來說,他們大多數時候,隻會雇傭三到五個幕僚,主抓幾個領域,比如說重點發展經濟,他就專門雇傭幾個發展經濟的,重點發展旅遊,他就專門雇傭幾個發展旅遊的,而不是說全部雇傭,當然這些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是家裏不差錢的那一類,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而如果家裏沒錢,又想要雇傭優秀幕僚的話,那還有兩種方法,一個是接受地方上的贈予或者是人才,這樣一來,你就跟本土的勢力互相連接,這些人有的是錢,你就可以用他們的錢去雇傭幕僚,然後治理好一個領域,從而創造自己的政績,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舉債雇傭幕僚,從而提升自己的政績,不過這樣一來也有危險,那就是當官會讓一個人光速變窮。


    不過即便如此,想要當縣令的人也不少,畢竟這個世界上,尤其是在宋朝,錢不是最重要的,權利才是最重要的,隻要你當了縣長,你手中隨時可以調動的財產都是在百萬貫以上的,一個縣,中等水平一年的財政收入就能有四五百萬貫,除此之外朝廷,府,路的撥款又是兩三百萬貫,這麽多的錢,都在你的手中流動,即便你不貪汙,隻需要做的好一點,一年為自己的家族或者是利益集團謀取幾十萬貫根本不是什麽問題,因此即便做一個縣令,從賬麵上看,是一件虧本的事情,但還是有無數人願意去那麽做,就是其中有利可圖。


    而到了知府這一層級,那雇傭的人可就更多了,畢竟下轄的百姓數量從原本的幾萬人瞬間變成了幾十萬人,甚至有些府的人口達到上百萬,那麽便是同一個領域,所需要的幕僚數量也不僅僅是一個,而是會有好幾個,幕僚團隊往往會達到四十人到六十人左右,不過到這個時候,作為知府,背後一定已經有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在背後支撐他了,或者本身就是士族出生,這些人是不靠朝廷發的工資過活的,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和士族力量,將會雇傭最好的幕僚給他們使用,因此不需要擔心錢的問題。


    而在宋朝,知府也正是一個分水嶺,知府可以算是進入士族中間階段了,所以他們的地位就猛然提高了一大截,相比起低位的士族來說,他們的家族往往非常有權有勢,在當地擁有很高的名望,不僅僅有大片的土地還有無數的上市公司,對於他們來說,錢已經不是問題了,政治上才是更重要的根本,因此這些家族會毫不猶豫的把錢花在朝廷上,讓自己家的子弟往前衝,因為宋朝的考核是不堪身份和地位的,隻看政績,隻有做出了足夠漂亮的政績,官員才能得以升遷。


    且對於政績的考核十分嚴格,一年會無數次的派人下來不停的進行探訪,有的是明麵上的,有的則是私底下的,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摸底,朝廷注重政績,底下的官員自然就更加重視,畢竟政績是唯一升遷的通道,而要想政績做得好,聘請最好的幕僚,來協助自己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所以從知府這個級別開始,幕僚基本清一色都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是教授,資本家的代理人,以及利益集團的人員都開始湧入,他們的月薪也是非常高昂的,與縣令時期一個人三十貫不同,到這個時候,幕僚人員重點大學的人才,最起碼也得到八十貫一年,這還是起步價,若是真正的人才,那是上無封頂的,所以一位知府,他一年需要支出的雇傭費,就會達到兩萬貫左右。


    不過到了這個級別,錢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了,哪一個知府背後的家族會沒有兩萬貫呢,即便是一些新晉的士族,雖然沒有足夠的財力去養這麽多的幕僚,那地方上的豪族也是會想方設法塞錢進來,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到這個時候,他們是不缺錢的,故而雇傭的都是最好的幕僚,而像一些有能力問鼎朝廷樞輔的人,便會從這個時候開始培養自己的集團,他們對於自己的幕僚更是不加投資的。


    而像趙思銭這樣的宰相,他的幕僚團隊就更為龐大,往往是超過上百人規模的,且每一個人都是頂尖人才,對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至於作為宰相為什麽要養幕僚,這就跟宋朝的官僚體製有著很大的問題,作為宰相,他可以影響底下的部會,但是各個部會的權責是不定的。


    就像工部,他既服務於陳明功的水利建設,又服務於城市發展,又服務於經濟發展,還有交通基礎建設,就是如此,他便已經要對四位宰相負責了,因此如何與他們進行協調,加強自身的權重,而一個部門,他的能力就是這麽有限,有的時候智囊們就必須充當各個部門的官員,來進行審核,報批一些東西,還需要去實地查看,因此宰相是離不開他們的,故而每一個宰相背後都有一個巨大的智囊團,徐清也不外如是,隻不過他的智囊團相對來說就要小得多了。


    因為他是首相,整個朝廷對他負責,無論工部需要向多少位宰相負責,首相的命令至高無上,所有部會以遵從首相的命令為第一條件,因此徐清不需要去安排幕僚進入部會,從而增加自己的權重,因為無論誰掌握部會,他的權利都邁不過自己去,因此徐清的幕僚主要顧及的便是大格局,大戰略方麵的部署,專才是非常稀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