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傳統的思維,地主們總是認為耕種麵積越大越好,至於森林,則並沒有那麽的重要,在這個時代,宋朝的很多山川河流也是可以販賣的,但他們的價格遠遠沒有田地來得高,因為在農業時代,再好的野味也沒有糧食來的重要,畢竟係統化的耕作,遠遠要比大自然的賜予所能得到的食物多得多,而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森林變成良田,然後種出更多的食物,以養活更多的人類,直到這一生態係統破壞,大量的人死亡,從而農田荒廢,再進入下一個循環之中,這就是人類一直在經曆的事情。
所以在古代,無論是什麽樣的人,當他有錢之後,第一個想的事情便是買土地,良田要越大越好,因為在古代,誰掌握了土地,誰就掌握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在農業社會,作為唯一的生產方式,土地是每一個家族都必須要牢牢抓住的財產,雖然如今已經進入了工業社會,工業產值也已經超過了農業產值,但想要讓人們放棄農田,從而換取森林,這顯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傳統的思想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看看現代,幾乎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政府就提出了退耕還林的口號,但多年來一直是淪為口號在用,實際上卻並沒有人買賬,大多數人依舊在擴大自己手中的田地,許多人違反法令,私自將周圍的森林砍伐掉,然後種上果樹之類的經濟作物,從而獲取利益,直到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於環境越來越重視,許多鄉村這類情況都被狠狠的打擊,這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退耕還林也出現了成效,反複之間的拉鋸足足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且這件事情也不是特別的好做,說一句退耕還林是簡單,但到底怎麽做,還是需要十分細致的功夫的,這並不是減稅,加稅那麽簡單,一句話就可以了,底下的人要把土地退耕還林,首先是什麽樣的土地需要退耕還林,這一點就必須要經過研究才知道,比如湖泊周圍的土地,河道兩旁的土地,以及森林周圍的土地,這些都要慢慢的不再耕種,將這些土地重新還給森林,以增加宋朝的森林植被麵積。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不是耕田,而是房子就更加的麻煩了,比如說在武漢這座城市,作為長江的中轉站存在而聞名於世,整座城市幾乎被長江所貫穿,非常的繁華,光是城市人口便有兩百萬左右,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巨大城市。
而這麽一座巨大的城市,自然需要許多的房子來供應這裏的人居住,而許多人自然是住不起這些房子的,比如說周圍農村來打工的人,頭幾年買不起房,自然隻能靠租,還有殖民地人,他們的錢更少,自然也隻能依靠租房子來過生活,而許多房子的價格,即便是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嫌貴,很多人便想出辦法來,把房子修建在堤岸上,這些房子十分的危險,但因為便宜,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去住。
這些房子原本是不可以修的,但因為整個城市都在快速的發展中,作為地方官,自然不可能麵麵俱到,再加上前幾年吏治確實鬆散,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腐敗,所以不少房子被修建出來,供那些住不起好房子的人居住,每年漲潮的時候,都會有不少人被大水卷走,生死不知,但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的人願意住在這種地方,因為堤岸上的房子,租金隻有其他地方的二分之一左右,可以省出更多的錢,來供養自己的孩子,養活自己的家庭,還可以存下錢來,用以購買自己的房子,因此住這些房子的人始終絡繹不絕。
這種情況不僅僅在古代,便是在現代也有很多,比如說杭州錢塘江的兩旁,武漢的長江兩旁,都有這種情況,他們把房子修建在堤岸的兩旁,這種地方屬於江水不擴大就不會淹到的地方,但如果江水一上漲,便會立刻遭殃,按理來說,這些地方本來是不能修建房屋的,應該空出來,供雨水泄洪專用的。
但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導致這些房子就被修建在了這不應該修建建築的地方,而麵對這些房子,當地政府自然十分頭疼,想讓他搬吧,政府就得出一大筆錢來當做搬遷費,畢竟你不可能說,把裏麵的住戶直接趕走,然後自己叫人來把房子拆了以後就不管事了,這些人都是花了錢買房的,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這地方的房子是有危險的,這也不是假幣那樣的事情,像你如果拿到了假幣去銀行的話,銀行沒收之後不給錢還行,畢竟那隻是一百塊錢,但一間房子動輒百萬,相當於許多家庭一輩子所積累下的財富,你若是直接拆了,那絕對是官逼民反的下場。
但你若是補償吧,就很不合算,這事兒明明上房地產商的鍋,但你指望對方賠是不可能的,他們精通法律手段,很多修建的時間都超過十年以上,當時的老板早已經逃之夭夭,沒有了方向,這個時候若是要賠,那就是政府自己拿錢出來賠了,可政府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從社會上收繳上來的,若是直接用發錢的方式去解決,自然很多百姓是會不滿的,畢竟這錢是從全體人民身上拿來的,可最後卻隻用到了這幾百戶人家的身上,那豈不是很不公平。
又不是說拆房子了之後這裏要修路,如果是要修路,那許多人還可以理解,畢竟一條路的修建,並不僅僅隻有這些釘子戶可以用,整個社會上的人都可以用,但他僅僅隻是作為一種預防洪水的措施而已,自然許多人是不願意的,即便政府使用強製手段,百姓們也沒有權利說什麽,但終究是一件很難讓人接受的事情。
至於不去管他們,那就更不行了,隨著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作用愈發明顯,全球的氣候環境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原本安靜的長江,如今奔逃洶湧的情況自然也是越來越嚴重,若是不去管這些住在河床上的居民,那到時候若是出了事,他們這些官員的位置就隻能不保了,所以他們又必須要處理這些住在河床上的人,可謂是十分難以處理了。
而在古代也同樣是如此,你怎麽讓他們搬離,如何把喝到清理幹淨不至於讓洪水在這裏被堵塞,從而威脅到整個城市的安全,這都是需要細心規劃的,還有,退耕還林之後,這片森林又該種植什麽作物才最符合經濟利益,這些也都是需要去思考的,總不能說先拆了再說吧。
這些地主可都有錢有勢,讓他們做虧本買賣,必然心裏不情不願,雖然不至於違抗朝廷的命令,但磨洋工這樣的事情總是會做出來的,所以這件事情確實不是那麽好辦的,光是讓這些地主們,理解這麽做,他們也會得到利益這一點,就很難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不像現代的人,像是在現代,一隻工廠裏養的雞隻要二十塊錢,而一隻野雞則要一百多塊錢,甚至兩百,三百的也不少,家養的和放養的便有如此的區別,這其中巨大的利潤,自然讓許多人都相中了放羊市場,而森林自然是最好的養殖場,因此很多人願意出錢去做這件事情,但在這個時代則不同,消費尚且還沒有到,人們要吃野雞的地步,即便有人吃,也是達官貴人,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人還是要吃那些便宜的肉的,畢竟這是由工資所決定的。
因此,他們自然不能理解,徐清想要這麽做的目的,甚至很多人對於這條政策抱有很大的敵意,以為徐清是打算壓迫他們這些地主,尤其是保守派,在宋朝,資本家們幾乎都是新黨的支持者,因為徐清的理念便是通商惠工,這對於資本家們來說,自然是十分有利的,而地主們自然是保守黨的支持者,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在宋朝,地主和資本家的身份其實是高度重合的。
甚至應該這麽說,地主和資本家以及士大夫這三者之間幾乎是相互重合的,一個士大夫家族必然會有大量的田產,同時還會有好幾家公司,在這個時代,可沒有官商分離的理念,大部分人都是官商一體的,所以會有地主階級支持保守黨和資本家支持新黨這種理念自然是很奇怪的,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比例的問題,很多地主雖然擁有公司,但很多時候僅僅隻是投資而已,他們把錢投入在一家公司中,然後那家公司賺了錢之後,返利給這些地主們,他們的本業還是農業,這種家族,往往對於土地更加重視,同時思想也比較保守,是保守黨的大本營,而還有一種則是身為地主,但卻自己經營公司且成功的,這些也有不少,他們的思想就更加偏向於資本家的視角,對於新黨更加支持。
因此徐清的這種做法,在保守黨看來,就是在削弱保守黨的力量,自然引發了他們的不滿,這也讓徐清很是無奈,新舊兩黨之間的爭鬥,在徐清的眼中早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但對於鬥爭中的失敗者來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徐清是勝利者,自然可以過眼雲煙,但對於失敗者來說,當然是刻骨銘心的,所以當徐清要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時候,自然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
而想要作通他們的工作,自然是不容易的,畢竟如今的人類還並沒有什麽環保的意識,對於大自然也沒有什麽敬畏,古代人因為愚昧,對於自然了解的少,所以十分敬畏自然,他們會把自然中的各種現象變成人格化的神明,然後敬拜它們,而到了如今,人們對於自然稍微有了些許的了解,知道風雨雷電並不是什麽神明的威力,而是來自於自然的因果,便開始有人自大起來,認為知曉了一切,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正是一個人類對於自然毫無尊敬的時代,人們把自己形容成為萬物的靈長,把自己看做是地球的主人。
雖然此時的人們早已經從地心說的思想中掙脫出來,開始相信日心說,甚至許多人連日心說都已經放棄,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儼然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開始蔓延,這是一個人類最為驕傲的時代,這是一個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的時代。
而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去倡導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顯然是很難被人理解的,甚至是連執行該任務的官吏都無法清除的解釋,這麽做到底有什麽好處,而來問徐清,為什麽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徐清也隻能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跟他們講,是為了保護環境,是為了我們未來的孩子們可以生活在陽光燦爛之中,而非陰霾遍地,空氣汙濁的環境裏。
有的人會理解,而有的人則無法理解,這畢竟還不是一個科技昌明的時代,人類對於這個世界尚且還有許多的不了解,他們並不知道工廠中排出來的廢氣會對人產生多麽大的損害,他們也並不知道,那些工業廢水傾倒在江水裏,會讓江水中的生物死絕,從而對環境產生多麽大的傷害,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所以他們為所欲為,毫不珍惜這片美景如今的刹那瞬間,而這正是徐清所心痛的,後世的中國極力挽救那剩下的森林和草原,但因為大量的沙化,最終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這才止住了沙漠化的腳步,而如今,人類尚且還有機會挽救自己的環境,起碼宋人還有這個機會,徐清自然希望抓住,所以即便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徐清依舊還是會每個星期召開一次研討會,請環境部門的有關人員來開會,跟他們講一講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情。
所以在古代,無論是什麽樣的人,當他有錢之後,第一個想的事情便是買土地,良田要越大越好,因為在古代,誰掌握了土地,誰就掌握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在農業社會,作為唯一的生產方式,土地是每一個家族都必須要牢牢抓住的財產,雖然如今已經進入了工業社會,工業產值也已經超過了農業產值,但想要讓人們放棄農田,從而換取森林,這顯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傳統的思想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看看現代,幾乎從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政府就提出了退耕還林的口號,但多年來一直是淪為口號在用,實際上卻並沒有人買賬,大多數人依舊在擴大自己手中的田地,許多人違反法令,私自將周圍的森林砍伐掉,然後種上果樹之類的經濟作物,從而獲取利益,直到近幾年,隨著國家對於環境越來越重視,許多鄉村這類情況都被狠狠的打擊,這才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退耕還林也出現了成效,反複之間的拉鋸足足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且這件事情也不是特別的好做,說一句退耕還林是簡單,但到底怎麽做,還是需要十分細致的功夫的,這並不是減稅,加稅那麽簡單,一句話就可以了,底下的人要把土地退耕還林,首先是什麽樣的土地需要退耕還林,這一點就必須要經過研究才知道,比如湖泊周圍的土地,河道兩旁的土地,以及森林周圍的土地,這些都要慢慢的不再耕種,將這些土地重新還給森林,以增加宋朝的森林植被麵積。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不是耕田,而是房子就更加的麻煩了,比如說在武漢這座城市,作為長江的中轉站存在而聞名於世,整座城市幾乎被長江所貫穿,非常的繁華,光是城市人口便有兩百萬左右,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巨大城市。
而這麽一座巨大的城市,自然需要許多的房子來供應這裏的人居住,而許多人自然是住不起這些房子的,比如說周圍農村來打工的人,頭幾年買不起房,自然隻能靠租,還有殖民地人,他們的錢更少,自然也隻能依靠租房子來過生活,而許多房子的價格,即便是租,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嫌貴,很多人便想出辦法來,把房子修建在堤岸上,這些房子十分的危險,但因為便宜,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去住。
這些房子原本是不可以修的,但因為整個城市都在快速的發展中,作為地方官,自然不可能麵麵俱到,再加上前幾年吏治確實鬆散,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腐敗,所以不少房子被修建出來,供那些住不起好房子的人居住,每年漲潮的時候,都會有不少人被大水卷走,生死不知,但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的人願意住在這種地方,因為堤岸上的房子,租金隻有其他地方的二分之一左右,可以省出更多的錢,來供養自己的孩子,養活自己的家庭,還可以存下錢來,用以購買自己的房子,因此住這些房子的人始終絡繹不絕。
這種情況不僅僅在古代,便是在現代也有很多,比如說杭州錢塘江的兩旁,武漢的長江兩旁,都有這種情況,他們把房子修建在堤岸的兩旁,這種地方屬於江水不擴大就不會淹到的地方,但如果江水一上漲,便會立刻遭殃,按理來說,這些地方本來是不能修建房屋的,應該空出來,供雨水泄洪專用的。
但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導致這些房子就被修建在了這不應該修建建築的地方,而麵對這些房子,當地政府自然十分頭疼,想讓他搬吧,政府就得出一大筆錢來當做搬遷費,畢竟你不可能說,把裏麵的住戶直接趕走,然後自己叫人來把房子拆了以後就不管事了,這些人都是花了錢買房的,很多人自己也不知道,這地方的房子是有危險的,這也不是假幣那樣的事情,像你如果拿到了假幣去銀行的話,銀行沒收之後不給錢還行,畢竟那隻是一百塊錢,但一間房子動輒百萬,相當於許多家庭一輩子所積累下的財富,你若是直接拆了,那絕對是官逼民反的下場。
但你若是補償吧,就很不合算,這事兒明明上房地產商的鍋,但你指望對方賠是不可能的,他們精通法律手段,很多修建的時間都超過十年以上,當時的老板早已經逃之夭夭,沒有了方向,這個時候若是要賠,那就是政府自己拿錢出來賠了,可政府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從社會上收繳上來的,若是直接用發錢的方式去解決,自然很多百姓是會不滿的,畢竟這錢是從全體人民身上拿來的,可最後卻隻用到了這幾百戶人家的身上,那豈不是很不公平。
又不是說拆房子了之後這裏要修路,如果是要修路,那許多人還可以理解,畢竟一條路的修建,並不僅僅隻有這些釘子戶可以用,整個社會上的人都可以用,但他僅僅隻是作為一種預防洪水的措施而已,自然許多人是不願意的,即便政府使用強製手段,百姓們也沒有權利說什麽,但終究是一件很難讓人接受的事情。
至於不去管他們,那就更不行了,隨著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的作用愈發明顯,全球的氣候環境都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原本安靜的長江,如今奔逃洶湧的情況自然也是越來越嚴重,若是不去管這些住在河床上的居民,那到時候若是出了事,他們這些官員的位置就隻能不保了,所以他們又必須要處理這些住在河床上的人,可謂是十分難以處理了。
而在古代也同樣是如此,你怎麽讓他們搬離,如何把喝到清理幹淨不至於讓洪水在這裏被堵塞,從而威脅到整個城市的安全,這都是需要細心規劃的,還有,退耕還林之後,這片森林又該種植什麽作物才最符合經濟利益,這些也都是需要去思考的,總不能說先拆了再說吧。
這些地主可都有錢有勢,讓他們做虧本買賣,必然心裏不情不願,雖然不至於違抗朝廷的命令,但磨洋工這樣的事情總是會做出來的,所以這件事情確實不是那麽好辦的,光是讓這些地主們,理解這麽做,他們也會得到利益這一點,就很難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不像現代的人,像是在現代,一隻工廠裏養的雞隻要二十塊錢,而一隻野雞則要一百多塊錢,甚至兩百,三百的也不少,家養的和放養的便有如此的區別,這其中巨大的利潤,自然讓許多人都相中了放羊市場,而森林自然是最好的養殖場,因此很多人願意出錢去做這件事情,但在這個時代則不同,消費尚且還沒有到,人們要吃野雞的地步,即便有人吃,也是達官貴人,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人還是要吃那些便宜的肉的,畢竟這是由工資所決定的。
因此,他們自然不能理解,徐清想要這麽做的目的,甚至很多人對於這條政策抱有很大的敵意,以為徐清是打算壓迫他們這些地主,尤其是保守派,在宋朝,資本家們幾乎都是新黨的支持者,因為徐清的理念便是通商惠工,這對於資本家們來說,自然是十分有利的,而地主們自然是保守黨的支持者,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因為在宋朝,地主和資本家的身份其實是高度重合的。
甚至應該這麽說,地主和資本家以及士大夫這三者之間幾乎是相互重合的,一個士大夫家族必然會有大量的田產,同時還會有好幾家公司,在這個時代,可沒有官商分離的理念,大部分人都是官商一體的,所以會有地主階級支持保守黨和資本家支持新黨這種理念自然是很奇怪的,但事實確實是如此。
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比例的問題,很多地主雖然擁有公司,但很多時候僅僅隻是投資而已,他們把錢投入在一家公司中,然後那家公司賺了錢之後,返利給這些地主們,他們的本業還是農業,這種家族,往往對於土地更加重視,同時思想也比較保守,是保守黨的大本營,而還有一種則是身為地主,但卻自己經營公司且成功的,這些也有不少,他們的思想就更加偏向於資本家的視角,對於新黨更加支持。
因此徐清的這種做法,在保守黨看來,就是在削弱保守黨的力量,自然引發了他們的不滿,這也讓徐清很是無奈,新舊兩黨之間的爭鬥,在徐清的眼中早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了,但對於鬥爭中的失敗者來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徐清是勝利者,自然可以過眼雲煙,但對於失敗者來說,當然是刻骨銘心的,所以當徐清要退耕還林,退耕還湖的時候,自然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
而想要作通他們的工作,自然是不容易的,畢竟如今的人類還並沒有什麽環保的意識,對於大自然也沒有什麽敬畏,古代人因為愚昧,對於自然了解的少,所以十分敬畏自然,他們會把自然中的各種現象變成人格化的神明,然後敬拜它們,而到了如今,人們對於自然稍微有了些許的了解,知道風雨雷電並不是什麽神明的威力,而是來自於自然的因果,便開始有人自大起來,認為知曉了一切,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正是一個人類對於自然毫無尊敬的時代,人們把自己形容成為萬物的靈長,把自己看做是地球的主人。
雖然此時的人們早已經從地心說的思想中掙脫出來,開始相信日心說,甚至許多人連日心說都已經放棄,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儼然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開始蔓延,這是一個人類最為驕傲的時代,這是一個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的時代。
而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去倡導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顯然是很難被人理解的,甚至是連執行該任務的官吏都無法清除的解釋,這麽做到底有什麽好處,而來問徐清,為什麽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徐清也隻能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跟他們講,是為了保護環境,是為了我們未來的孩子們可以生活在陽光燦爛之中,而非陰霾遍地,空氣汙濁的環境裏。
有的人會理解,而有的人則無法理解,這畢竟還不是一個科技昌明的時代,人類對於這個世界尚且還有許多的不了解,他們並不知道工廠中排出來的廢氣會對人產生多麽大的損害,他們也並不知道,那些工業廢水傾倒在江水裏,會讓江水中的生物死絕,從而對環境產生多麽大的傷害,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所以他們為所欲為,毫不珍惜這片美景如今的刹那瞬間,而這正是徐清所心痛的,後世的中國極力挽救那剩下的森林和草原,但因為大量的沙化,最終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這才止住了沙漠化的腳步,而如今,人類尚且還有機會挽救自己的環境,起碼宋人還有這個機會,徐清自然希望抓住,所以即便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徐清依舊還是會每個星期召開一次研討會,請環境部門的有關人員來開會,跟他們講一講為什麽要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