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像晉朝時期的九品中正製度一樣,科舉製雖然讓平民有了當官的機會,但彼此之間如何向上攀升,這終究還是會形成門閥一類的製度是難免避免的,因為科舉製度隻解決了平民可以進入官員的通道,但如何讓官員繼續往上爬卻還是沒有解決。
所以當初王安石麵對這看上去富庶的宋朝時,才會提出吏治敗壞的根本在於考察製度的失敗,所以王安石上台之後,便重新擬定了新的考核製度,以讓官員可以按照自己定下的標準來工作,完成的好的將會得以晉升,完成的不好,則予以懲處,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製度太過於嚴格,自然也就讓許多官員是陽奉陰違,最後是忍無可忍,許多人便加入了舊黨,攻殲王安石的新黨,而王安石的改革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被迫終止了。
但王安石在看待問題上確實十分辛辣,此時的朝廷製度十分糜爛,雖然在徐清宣布公務員製度的時候,趁機也改變了官員的考核製度,以此來規範官員的工作,讓他們不要太過於囂張,但這種規定的約束力並不大,因為官官相護,彼此之間往往都是學生,同窗的關係,再加上鄉黨,這些官員彼此之間往往會組成一張大網,如何讓他們各行其是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徐清,也不願意徹底得罪這幫士大夫,便隻好放寬考核,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升官速度很快,即便他們沒有什麽功績也可以向上攀升,而那些來自庶民家族的官員,則升職非常的慢,往往要蟄伏幾代或許才能有機會來到中樞,擔任京官,這就是如今宋朝的官場製度,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在官場考核上,很大程度這一項是失能的,基本上考核的官員由朝廷委派,而為了維持士大夫對於自己的支持,在十個吏部巡視官中,九個基本都來自於名門望族,要麽是宰相家的人,要麽就是在朝廷有著諸多學生的家族,而僅有一個是平民出身,如此來排列,自然名門望族的人更加容易升等,而普通人往往會蹉跎很長的時間,這也讓民間百姓對此感到不滿。
也因此,民意就變成了許多底層官員升遷的捷徑,許多人為了更快的升官,會利用民意,讓自己在民間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如此一來,等到中正官來了之後,見到當地對這位地方官員多有吹捧,自然也就不好意思給一個差的名次,而根據宋朝的官員升等製度,如果三次評議為中等者,則可以升一階,如此一來,即便是平民官員,隻要他能當官,那麽有生之年,當一個市長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這就是如今本土的狀況,不得不說,這其中有著很大的隱患,世家的出現會讓許多官職成為一部分士族的囊中之物,如此一來,門閥製度就會再次出現,這必然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但徐清卻沒有什麽好辦法,再加上如今宋朝的財富再快速膨脹,財富的膨脹,遮蓋住了很多本應該出現的問題,所以如今的徐清對於解決這些隱患的迫切程度並不高,甚至算得上十分的低。
徐寧見到過這種亂像,自然希望改變,隻不過如今的他並不是執政,所以即便他想要改,如今的他也沒權利去改,再加上他也認為,適當的掌控輿論,確實對於國家有著很大的好處,但輿論必須在國家的手中,而不應該淪為私人的宣傳工具,那就不好了,畢竟再完美的人,他優先考慮的也會是自己,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真正願意先為別人而考慮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太少太少,但也確實會有,而朝廷的選官製度,正是為了把真正為國為民的人選出來,讓他來執掌政權,替人民來服務的。
因此,國家掌握輿論,在徐寧看來,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私有的媒體進行一些胡亂的報導,自己連一個解說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優先開設報紙,將自己的思想和計劃慢慢告訴給民眾,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讓他們不論在吃飯還是在工作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自己的文章,聽到自己的姓名,這樣一來,隻需要過一段時間,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記住自己這個人了,到時候再做出幾件大事,收心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這件事的關鍵,便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掌控一部分的輿論,不然無論徐寧做出了什麽事情,隻要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一報,必然會產生很大的誤會。
就像要修一條公路,必然會有一些地方不能通,而有些地方能通,這是設計師在考慮到修建成本和效率之後最好的繪製方法,但即便如此,也會有許多人可以挑刺,比如說徐寧收了一些地方的錢,所以把公路通道了他們的城市,而沒有到自己的,還可以說,這是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總而言之,如果沒有自己的嘴巴,那麽徐寧做的事情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曲解,而徐寧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所以他必須要率先建設起一支輿論部隊,來幫助自己掌管輿論。
尤其是在張青北還在東大陸的時候,就更是需要掌握媒體了,許多人應該知道,大多數的媒體人都會有左派的思想,他們渴望自由和獨立,甚至對於自由的渴望超過了公平,他們希望獨立的新聞追蹤權利,他們希望自己不受到政府的監控,他們希望完全自由自在的報導,卻不允許別人來推翻他們報導中失實的地方。
也正因為媒體特有的屬性,這就導致張青北這個人可謂是很對他們的胃口了,因為張青北的理念,正是人人平等,享受自由,每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都可以暢所欲言,這就是張青北的理念,而這種理念,雖然在漢族的主體民族中不受到重視,但對於記者和編輯們來說,則是受到了他們的狂熱追捧,這也是為什麽張青北能夠長時間占據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為張青北的思想正好與這些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在報導張青北的時候,往往會采取一種仰視的態度,而這也讓張青北在媒體界有著很強的影響力,而這對於徐寧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徐寧在處理有色人種的問題上,讓張青北很是不滿意,在最近幾天可以說是接連在各大報社抨擊張青北的執政手段,雖然言辭比較溫和,但這種報道的出現,對於徐寧的名譽自然是一大損傷,所以徐寧必須要更加警惕,有這個人在,媒體就不能肆意妄為,起碼不能給予他們太大的權限,不然這群人誰又知道他們會做什麽呢?
要是等他們真把事情做大了,到時候派兵去抓,那才是真正的醜聞,如今的宋朝雖然是皇朝,但對於民間的言論自由,把控的並不特別嚴格,這也跟宋朝的民眾都很溫和有關,大多數人在看報道時,很討厭看那些不好的消息,他們更加喜歡看好消息,這也讓媒體們喜歡寫一些好消息出來,再加上總體而言,宋朝的百姓生活富裕,民間即便有抱怨,也不太特別的大,就算有抱怨,也是針對一些地方官員的,而不會把矛頭對症朝廷,所以到現在為止,除了那些替邪教宣傳的報社被封禁之外,還沒有一家報社是因為批評官員而被關閉的,這種情況在宋朝並不少見。
朝廷不這麽做,底下的官員自然也不敢這麽做,因為政事堂對於媒體的友好態度,導致任何人在關閉媒體之前,都必須要掂量掂量,自己這麽做以後,下一次的考核自己還能不能繼續往上升,甚至有可能會被宰相們找一個理由直接退休也說不定,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官也不敢隨意折騰媒體。
同時這些媒體也十分聰明,他們往往會邀請士林中比較有資曆和名望的人來撰寫文章,讓報社與讀書人聯係在一起,如此一來,整個報社就成為了讀書人的口舌,他們雖然不當官,但卻點評官員,而誰若是敢得罪他們,便會招到整個士林的唾棄,那麽他的名聲也就好不到哪裏去了。
這也算是民間製衡朝廷的一種方法,因為讀書人崇高的地位,當他們利用報紙聯合起來之後,即便是政事堂也必須要考慮他們的意見,同時政事堂中,往往也會安排一位文壇領袖作為宰相,徐清的內閣之中便有歐陽修這樣的人物,他是如今宋朝的文壇領袖,有他在,士林們便不會找朝廷的麻煩,輿論方麵就不會有太大的擔心,這就是宋朝的一種政治現況。
徐寧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自然要避免這種情況,而做完這一切,他才終於可以安心的對整個東大陸進行一番新的規劃,在來到東大陸之前,他曾經研讀過有關於東大陸的著作,可別看宋朝統治東大陸的時間不過短短十一二年,但因為東大陸的人文,地理,氣候變遷都讓人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對於東大陸的研究倒是不少,當然不僅僅是東大陸,其他的大陸記載也很多。
不過確實因為征服的時間很短,所以大多數的資料並不詳細,隻有一個粗略的概念而已,有許多研究人員,不遠千裏來到這片地方,來進行科研,所以對於整個東大陸的著作,倒確實有那麽基本權威的作品,其中較為粗糙的記錄了有關於整個東大陸,這也給了徐寧治理這片土地的情感。
首先便是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因為張青北所采取的平等政策,印第安人自然也在平等之列,所以在東大陸的印第安人與西大陸的印第安人不同,他們往往會出沒在漢族的城市之中,甚至有不少人還在城市中定居,對於印第安人,徐寧並沒有特別的惡感,當然,也談不上什麽好感,不過總體而言,他要比大多數漢人對印第安人要好感一些些,就像他當初在巴拿馬登陸時那樣,對於當地的印第安人,如果反抗便殺死,如果願意幫助宋朝建設,那麽他也願意跟他們一起生活,甚至讓漢族與印第安人通婚也可以,所以在這方麵,他並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很多漢族會討厭印第安人,認為他們是一種十分愚蠢的民族,甚至還有許多人認為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人,隻是一群長的跟人很像的動物而已,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完全與漢族不同,他們說這十分奇怪的話,科技水平也十分落後,大多數人都住在茅草屋裏,這讓漢族最為鄙視他們,甚至就連黑人,都瞧不起這些印第安人。
所以在城市之中,許多印第安人是找不到工作的,他們隻能做一些十分粗鄙的工作,比如說掏糞,水管清潔工,或者是除草,掃垃圾之類的工作,但這實在是有些浪費了,印第安人在東大陸大概有三百萬左右的人口,散居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之所以才這麽點人,是因為許多人被瘟疫殺死,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被漢族剛開始殖民的時候給殺死了,存活下來的,就隻有著三百萬人口,不過這並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是病死的,所以他們對於漢族的痛恨也沒那麽嚴重,而宋朝殺起印第安人來,往往是一個部落全部殺光,而印第安人彼此之間,根本沒有國家概念,他們隻有所謂的部落概念,所以就算是臨近的一個部落被殺光,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情緒起伏,隻會更加崇拜漢族的強大而已。
這幫人在徐寧看來,自然是工業化中的潛力股,而徐寧便打算利用這股力量,也可以平息一部分印第安人日漸開始嚴重起來的仇華情緒。
所以當初王安石麵對這看上去富庶的宋朝時,才會提出吏治敗壞的根本在於考察製度的失敗,所以王安石上台之後,便重新擬定了新的考核製度,以讓官員可以按照自己定下的標準來工作,完成的好的將會得以晉升,完成的不好,則予以懲處,不過也正因為這樣的製度太過於嚴格,自然也就讓許多官員是陽奉陰違,最後是忍無可忍,許多人便加入了舊黨,攻殲王安石的新黨,而王安石的改革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被迫終止了。
但王安石在看待問題上確實十分辛辣,此時的朝廷製度十分糜爛,雖然在徐清宣布公務員製度的時候,趁機也改變了官員的考核製度,以此來規範官員的工作,讓他們不要太過於囂張,但這種規定的約束力並不大,因為官官相護,彼此之間往往都是學生,同窗的關係,再加上鄉黨,這些官員彼此之間往往會組成一張大網,如何讓他們各行其是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徐清,也不願意徹底得罪這幫士大夫,便隻好放寬考核,其造成的結果,就是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升官速度很快,即便他們沒有什麽功績也可以向上攀升,而那些來自庶民家族的官員,則升職非常的慢,往往要蟄伏幾代或許才能有機會來到中樞,擔任京官,這就是如今宋朝的官場製度,也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在官場考核上,很大程度這一項是失能的,基本上考核的官員由朝廷委派,而為了維持士大夫對於自己的支持,在十個吏部巡視官中,九個基本都來自於名門望族,要麽是宰相家的人,要麽就是在朝廷有著諸多學生的家族,而僅有一個是平民出身,如此來排列,自然名門望族的人更加容易升等,而普通人往往會蹉跎很長的時間,這也讓民間百姓對此感到不滿。
也因此,民意就變成了許多底層官員升遷的捷徑,許多人為了更快的升官,會利用民意,讓自己在民間有一個良好的形象,如此一來,等到中正官來了之後,見到當地對這位地方官員多有吹捧,自然也就不好意思給一個差的名次,而根據宋朝的官員升等製度,如果三次評議為中等者,則可以升一階,如此一來,即便是平民官員,隻要他能當官,那麽有生之年,當一個市長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這就是如今本土的狀況,不得不說,這其中有著很大的隱患,世家的出現會讓許多官職成為一部分士族的囊中之物,如此一來,門閥製度就會再次出現,這必然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但徐清卻沒有什麽好辦法,再加上如今宋朝的財富再快速膨脹,財富的膨脹,遮蓋住了很多本應該出現的問題,所以如今的徐清對於解決這些隱患的迫切程度並不高,甚至算得上十分的低。
徐寧見到過這種亂像,自然希望改變,隻不過如今的他並不是執政,所以即便他想要改,如今的他也沒權利去改,再加上他也認為,適當的掌控輿論,確實對於國家有著很大的好處,但輿論必須在國家的手中,而不應該淪為私人的宣傳工具,那就不好了,畢竟再完美的人,他優先考慮的也會是自己,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真正願意先為別人而考慮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太少太少,但也確實會有,而朝廷的選官製度,正是為了把真正為國為民的人選出來,讓他來執掌政權,替人民來服務的。
因此,國家掌握輿論,在徐寧看來,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私有的媒體進行一些胡亂的報導,自己連一個解說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優先開設報紙,將自己的思想和計劃慢慢告訴給民眾,在潛移默化中,將自己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讓他們不論在吃飯還是在工作的時候,都能夠看到自己的文章,聽到自己的姓名,這樣一來,隻需要過一段時間,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記住自己這個人了,到時候再做出幾件大事,收心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這件事的關鍵,便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媒體,掌控一部分的輿論,不然無論徐寧做出了什麽事情,隻要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媒體一報,必然會產生很大的誤會。
就像要修一條公路,必然會有一些地方不能通,而有些地方能通,這是設計師在考慮到修建成本和效率之後最好的繪製方法,但即便如此,也會有許多人可以挑刺,比如說徐寧收了一些地方的錢,所以把公路通道了他們的城市,而沒有到自己的,還可以說,這是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總而言之,如果沒有自己的嘴巴,那麽徐寧做的事情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曲解,而徐寧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所以他必須要率先建設起一支輿論部隊,來幫助自己掌管輿論。
尤其是在張青北還在東大陸的時候,就更是需要掌握媒體了,許多人應該知道,大多數的媒體人都會有左派的思想,他們渴望自由和獨立,甚至對於自由的渴望超過了公平,他們希望獨立的新聞追蹤權利,他們希望自己不受到政府的監控,他們希望完全自由自在的報導,卻不允許別人來推翻他們報導中失實的地方。
也正因為媒體特有的屬性,這就導致張青北這個人可謂是很對他們的胃口了,因為張青北的理念,正是人人平等,享受自由,每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都可以暢所欲言,這就是張青北的理念,而這種理念,雖然在漢族的主體民族中不受到重視,但對於記者和編輯們來說,則是受到了他們的狂熱追捧,這也是為什麽張青北能夠長時間占據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為張青北的思想正好與這些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在報導張青北的時候,往往會采取一種仰視的態度,而這也讓張青北在媒體界有著很強的影響力,而這對於徐寧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徐寧在處理有色人種的問題上,讓張青北很是不滿意,在最近幾天可以說是接連在各大報社抨擊張青北的執政手段,雖然言辭比較溫和,但這種報道的出現,對於徐寧的名譽自然是一大損傷,所以徐寧必須要更加警惕,有這個人在,媒體就不能肆意妄為,起碼不能給予他們太大的權限,不然這群人誰又知道他們會做什麽呢?
要是等他們真把事情做大了,到時候派兵去抓,那才是真正的醜聞,如今的宋朝雖然是皇朝,但對於民間的言論自由,把控的並不特別嚴格,這也跟宋朝的民眾都很溫和有關,大多數人在看報道時,很討厭看那些不好的消息,他們更加喜歡看好消息,這也讓媒體們喜歡寫一些好消息出來,再加上總體而言,宋朝的百姓生活富裕,民間即便有抱怨,也不太特別的大,就算有抱怨,也是針對一些地方官員的,而不會把矛頭對症朝廷,所以到現在為止,除了那些替邪教宣傳的報社被封禁之外,還沒有一家報社是因為批評官員而被關閉的,這種情況在宋朝並不少見。
朝廷不這麽做,底下的官員自然也不敢這麽做,因為政事堂對於媒體的友好態度,導致任何人在關閉媒體之前,都必須要掂量掂量,自己這麽做以後,下一次的考核自己還能不能繼續往上升,甚至有可能會被宰相們找一個理由直接退休也說不定,在這種情況下,地方官也不敢隨意折騰媒體。
同時這些媒體也十分聰明,他們往往會邀請士林中比較有資曆和名望的人來撰寫文章,讓報社與讀書人聯係在一起,如此一來,整個報社就成為了讀書人的口舌,他們雖然不當官,但卻點評官員,而誰若是敢得罪他們,便會招到整個士林的唾棄,那麽他的名聲也就好不到哪裏去了。
這也算是民間製衡朝廷的一種方法,因為讀書人崇高的地位,當他們利用報紙聯合起來之後,即便是政事堂也必須要考慮他們的意見,同時政事堂中,往往也會安排一位文壇領袖作為宰相,徐清的內閣之中便有歐陽修這樣的人物,他是如今宋朝的文壇領袖,有他在,士林們便不會找朝廷的麻煩,輿論方麵就不會有太大的擔心,這就是宋朝的一種政治現況。
徐寧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自然要避免這種情況,而做完這一切,他才終於可以安心的對整個東大陸進行一番新的規劃,在來到東大陸之前,他曾經研讀過有關於東大陸的著作,可別看宋朝統治東大陸的時間不過短短十一二年,但因為東大陸的人文,地理,氣候變遷都讓人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對於東大陸的研究倒是不少,當然不僅僅是東大陸,其他的大陸記載也很多。
不過確實因為征服的時間很短,所以大多數的資料並不詳細,隻有一個粗略的概念而已,有許多研究人員,不遠千裏來到這片地方,來進行科研,所以對於整個東大陸的著作,倒確實有那麽基本權威的作品,其中較為粗糙的記錄了有關於整個東大陸,這也給了徐寧治理這片土地的情感。
首先便是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因為張青北所采取的平等政策,印第安人自然也在平等之列,所以在東大陸的印第安人與西大陸的印第安人不同,他們往往會出沒在漢族的城市之中,甚至有不少人還在城市中定居,對於印第安人,徐寧並沒有特別的惡感,當然,也談不上什麽好感,不過總體而言,他要比大多數漢人對印第安人要好感一些些,就像他當初在巴拿馬登陸時那樣,對於當地的印第安人,如果反抗便殺死,如果願意幫助宋朝建設,那麽他也願意跟他們一起生活,甚至讓漢族與印第安人通婚也可以,所以在這方麵,他並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很多漢族會討厭印第安人,認為他們是一種十分愚蠢的民族,甚至還有許多人認為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人,隻是一群長的跟人很像的動物而已,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習俗完全與漢族不同,他們說這十分奇怪的話,科技水平也十分落後,大多數人都住在茅草屋裏,這讓漢族最為鄙視他們,甚至就連黑人,都瞧不起這些印第安人。
所以在城市之中,許多印第安人是找不到工作的,他們隻能做一些十分粗鄙的工作,比如說掏糞,水管清潔工,或者是除草,掃垃圾之類的工作,但這實在是有些浪費了,印第安人在東大陸大概有三百萬左右的人口,散居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之所以才這麽點人,是因為許多人被瘟疫殺死,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被漢族剛開始殖民的時候給殺死了,存活下來的,就隻有著三百萬人口,不過這並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是病死的,所以他們對於漢族的痛恨也沒那麽嚴重,而宋朝殺起印第安人來,往往是一個部落全部殺光,而印第安人彼此之間,根本沒有國家概念,他們隻有所謂的部落概念,所以就算是臨近的一個部落被殺光,他們也不會有太大的情緒起伏,隻會更加崇拜漢族的強大而已。
這幫人在徐寧看來,自然是工業化中的潛力股,而徐寧便打算利用這股力量,也可以平息一部分印第安人日漸開始嚴重起來的仇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