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解決完一部分交通線路的建設之後,徐寧又立刻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工業上,這是東大陸最為重要的一份產業,雖然如今的工業尚且不發達,但一個社會或者是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強弱將很大程度上決定這個國家到底能不能發展起來,而東大陸的工業水平並不容樂觀,因為人口太少的緣故,且土地太大,每一個移民更願意選擇要一塊巨大的土地來當一個農場主,而不願意來到城市中當一名工人,所以徐寧的當務之急,便還是移民。


    雖然朝廷取消了移民的優惠政策,讓老百姓必須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移民了,但移民的數量還是很多,即便是戰亂也沒有阻擋這部分渴望美好生活的人向著東大陸而來,隻不過前一段時間,因為東大陸內部反對有色人種的情況愈演愈烈,所以對於這些登岸的人,如果抓住那麽就遣送迴國,如果沒有抓住,那也不會給予身份證登記,算是非法移民。


    而如今,隨著有色人種叛亂的平定,白人成為了漢族的助手之一,漢族的優勢重新得以確立,這個時候自然就要繼續擴大移民階層,從而讓東大陸可以盡快轉型,從資源出口城市,轉化為一個工業社會,這才是最為重要的,原本東大陸想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很困難的事情,那就是各個城市都想要工業化,那麽在哪個城市進行大量的工業化建設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了。


    因為每個城市都是相對獨立的,而工業化就這麽一點,你平均分配下去,每一個城市就隻能拿到這麽一丁點,到最後整個國家的工業化都十分零星,這是一種十分差勁的分配方式,徐寧上台以後,立馬廢除了這種按照公平來分配的方法,而是采取競爭製度,隻要這座城市自己能夠拉來投資,建設工廠,那麽聯邦政府就批準他們進行建設,這樣一來,調動每個城市的積極性,讓他們不用每天隻能著聯邦政府來給他們拉投資,這會養成他們的惰性。


    而如今隨著徐寧的到來,無數的工業寡頭自然都匯聚在東大陸這片土地上,所以招商工作也算是進行的很順利,尤其是紐約州和德克薩斯州這兩處屬於徐家的地方,都獲得了巨大的投資,而另一方麵,徐寧利用自己所攜帶的大量財產,開始資助非洲人和南亞人進入東大陸,幫助他們可以更加便宜的進行移民。


    之所以選擇這兩種人,是因為徐寧對於白人並不放心,這些人如今雖然對著漢族俯首聽命,那隻不過是他們這一個族群的實力還沒有超過漢族罷了,若是等他們的人口數量超過了漢族,指不定他們會反過來對漢族做些什麽呢,而底層的平民則不同,他們的人口即便再怎麽多,也隻不過是一群沒接受過精英教育的暴民罷了,並不會有太大的殺傷力。


    而白人則不同,漢族已經賦予了他們一定的權利,若是讓他們的人口增長,必然會帶來權利的膨脹,這就不像老百姓那麽好對付了,所以徐寧一定要繼續擴大其他有色人種的數量,讓白人不僅僅隻看著漢族,而是要顧忌其他有色人種,要讓他時刻記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是漢族給的,如果有一天漢族不願意給了,那麽其他的種族,自然能夠直接頂上,以此來長久的控製住白人,這不可謂不是一招好棋,對此,白人也無可奈何,因為這筆錢完全是徐家的公司私自出的,不來與政府,自然白人們也無法提出異議。


    至於讓他們自己拿出這麽多的錢,這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畢竟人口的移動,並不是幾百個人那麽簡單,而是長年累月,數十萬人的移動,就白人那點財產,放在有色人種中,或許還夠看,但跟宋朝的頂級家族相比,還是螢火蟲與皓月相比了。


    在宋朝如今的士大夫們,保守估計,其財產足以與國庫比肩了,甚至還有所超出,畢竟這幾年經濟條件非常的好,經商環境也是越來越好,而稅收卻是越來越下降的,雖然總體的稅收是節節攀升,但是稅收的比例卻是下降的,在這之中,大量的利潤自然被這些跨國公司自己截留了,可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富可敵國,非常的有錢,這種有錢甚至到了誇張的地步。


    據現代財富雜誌所說,全球最有錢的三百五十人的財富,相當於全球最為貧窮的人口,也就是占全球人口一半的窮人,雙方之間的財富是相同的,一邊是三百五十人,另一邊則是三十五億,而他們之間的財富是相同的,由此可見,貧富差距到底能到一個多麽可怕的程度,這是尋常人絕對難以理解的事情。


    而在如今的宋朝也差不多,隻不過因為宋朝尚且處於創業階段,所以如果這個時代有個富豪榜,那麽富豪的順位一定是會不同變動的,畢竟這個年代,多得是草莽英雄,有些人就靠著曆史的機遇和自身的努力,便真的發家致富,走入上流社會的人也不是少數,甚至非常的多,但像徐家這樣的龐然大物,還是穩穩站住宋朝財富榜排名前十的位置的,以徐寧的身價,便是整個東大陸所有平民加起來,估計都沒有他一個人的錢多,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完全可以撇開這幫東大陸人,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動用政府一分錢,這就是徐家的富裕程度,完全是可以超出所有人想象的事情。


    所以他拋開政府獨自施行這一個政策,在財力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徐寧刨除徐家的繼承遺產之外,自己所私有的遺產就擁有一家全國最頂尖的醫院,每年接待的都是各個地方的議員,富商以及官員,每年給徐寧帶來數十萬貫的財富,同時還通過這家公司,讓徐寧跟藥品研究人員有著不小的關係,全國有許多家製藥廠和研究機構都有徐寧的股份,這些股份大概就價值四百萬貫以上,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家貿易公司,以及一家風投公司,所謂風投公司,就是風險投資,專門給那些有想法,但沒有資金的創業人提供資金來創業的公司,因為徐寧的眼光很準,所以這家公司所看重的公司,十家裏麵便大概有三家可能成功,這在風投領域已經是極高的比例了,所以徐寧每年通過這兩家公司,大概就能賺取三百萬貫以上的財富。


    而這些隻不過是他的私有的財富而已,除了這些自己積攢下來的財富之後隻屬於徐清的徐氏集團,這個價值七千萬貫以上的龐然大物,徐家觸及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跨國公司,還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在徐寧的手中,這才是最為重要的財富,有著這麽一大筆財富,除了極少數的一百多個人以外,可以說全世界也沒有比徐寧更加有錢的了,所以這套政策,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便完全執行下去。


    這也讓他在東大陸確定了自己的地位,畢竟任何一個人能夠拿出這麽一筆錢來,其他人也無話可說了,同時徐寧還保證,將會把自己公司的研究中心分出一個分部搬到東大陸來,給這裏的大學研究生提供一個研究的場所,以提高東大陸的科研水平,這讓許多東大陸的學生都感到很是興奮,在這裏,因為條件的簡陋,所以研究所的數量遠遠不能與本土相提並論,許多優秀的學生,在畢業之後,因為現實的關係,隻能選擇去跟自己的專業不對口的公司上班,這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生活中不大不小的挫折,而徐寧的研究所起碼能夠為上百人解決他們的工作問題,這當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如此一來,算是通過這些研究所和教育機構,成功買通了東大陸的知識分子們,至於那些文學創造者和記者,編輯們,徐寧也必須給他們一點好處,如此才能堵住他們的嘴巴,不然自己無論做什麽,都有他們在旁邊嘰嘰歪歪的,便是有什麽好的政策和方法,也會被這幫人給搞臭。


    徐寧在汴京的時候,可是看到過那些人的筆杆子到底有多麽的厲害,他們可以把一件好事說成是壞事,他們可以把一個好人說成是十惡不赦的人,他們可以把一個普通人捧成英雄,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輿論,把一個英雄變成一隻狗熊,這種能力著實很可怕,但礙於東大陸的人民對於言論自由的重視,所以徐寧不可能在此刻,立刻限製新聞的言論範圍,這會讓他的名聲不太好聽的,就像是趙曙這樣的人物,也是在統治基礎穩固之後,才以假新聞的名義,封掉了幾所報社,然後通過自己的資本,進入媒體業,從而控製住了輿論,但那時的他已經在民間,尤其是漢族們的心中擁有了充足的威望,所以媒體根本無法瓦解民眾心中,趙曙這個高大的形象。


    而徐寧可還不行,他如今才剛剛平息了東大陸的暴亂,人民雖然對他還挺感激的,但這種感激隻是一時的,畢竟暴亂其實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尤其是對於大城市而言,而大城市,往往是媒體發展最為迅速的地方,也是接受媒體資訊最為廣泛的地方,像工業化的國家,往往革命是從城市爆發的,無論是英國的玫瑰革命,還是法國的巴士底獄,又或者是蘇聯的建立,全部都是從城市走向農村,因為都是工業化國家,在城市中聚集著大量的人口,通過城市來影響農村,這是工業化國家革命的路徑。


    而在中國,人們通常聽到的都是農村包圍城市,這一點在如今則行不通,以前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據國家的大多數,他們是接受不到大城市中的先進訊息的,所以跟他們講大城市的人才懂的概念,如同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思想,他們是聽不懂的,天地君親師,這才是他們信奉的概念,所以要改造他們,必須要從改造思想開始,而誰能獲得農民的支持,誰就能夠得到天下。


    而在如今的宋朝,用這一套顯然不行,農村人口是多數,但城市人口的購買力驚人,且輿論能力強大,就像現在的上海,人口不過兩千五百萬,但卻能夠影響全國,如今的東大陸雖然還沒有一座城市達到這等規模,但大城市才是東大陸的核心,這一點,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城市是徐寧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在這一次的暴亂中,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騷動,畢竟這裏被重兵把守,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夠攻破這裏,除非是動用大規模的軍隊,可這些有色人種哪裏來的大規模軍隊呢?


    所以大城市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這就讓徐寧很難對其中的人民產生太大的作用,而這些報社的主要顧客沒有被影響,自然他們對於報社也就還是比較信任的,起碼比起徐寧這個初來乍到的人來說,他們更相信所謂公平的報社,所以在這個時候,徐寧還不會動他們,但是輿論是一個新的時代中,必須要掌握的一個東西,即便短時期內不能掌握,但也必須要手中握有這樣武器,以此來能夠與原本的輿論形成對抗,所以徐寧在處理妥當一些瑣事之後,便立刻安排人馬在東大陸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報社,發布報紙,從而通過言論來影響人們對於自己的認可程度。


    當然,這不是一種騙人的手段,徐寧作為一個有誌向的人,這點底線還是要有的,他不會用報紙去吹噓自己根本沒有的才能,他之所以要建立報紙,隻是希望把自己這麽做的真實原因告訴給眾人,他在汴京工作的時候,就曾經看到過,有的人明明幹得很好,但因為沒有人給他宣傳,所以他即便得到了上級的表揚,但民間對於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人知道,而社會風評不好,自然也讓他很難升官了。


    而另外一個人,明明隻是做出了一丁點的成績,但因為身後媒體的吹捧,明明隻有一分的成績,最為應是被捧成了十分,然後得到了朝廷重用,從中也讓各個官員看到了輿論的重要性,因為朝廷評判一個官員到底行不行,很大程度上在以前便僅僅隻是取決於考官的口述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