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爆發在第二天的中午,宋朝並沒有給這些邊民們太長的時間,讓他們可以梳理自己的軍隊,最寧府的軍隊認為,趁著這個時候,邊民的防守正是最為薄弱的時候,整個軍營猶如一個菜市場,即便對最寧府方向有所警惕,但軍隊太過臃腫,如此一來,若是在這個時候,對整個邊民軍營進行一次突然襲擊,必然會給整個邊民軍隊造成重大的損失。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山林之中,那是邊民們的地盤,在那裏,邊民們掌握進攻的主動權,因為宋朝的軍隊根本就分不清其中的東南西北,所以也隻能被動防禦,但現在則不同了,這裏因為兩處河流的衝刷,是整個貴州地界為數不多的平原,邊民們在這裏駐紮,相比起他們來說,主動權便掌握在了宋軍的手中。
當然,邊民們也思考了這一點,但對此,他們並不認為宋朝會進攻他們,因為兩條河流阻斷了南北,而兩座縣城則阻斷了東西,在最寧府之前,若想要進攻軍營,就必須要先攻克開遠縣城,而在開遠縣城,有邊民三千人駐守,就算宋朝軍隊再精銳,攻下這座城,也必須得有三天以上的時間,這是他們的設想。
而三天的時間,足以讓邊民軍營調動起軍隊去支援了,所以雖然軍營所處的地方是平原,但四邊都有天險或者是關隘進行防守,所以邊民們自然認為主動權依舊在邊民們這一點,但他們卻沒想到一點,那就是科技的進步,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在他們看來,能夠支持三天的縣城,不過一天不到的時間,就被最寧府的大軍給擊垮了。
廣西不是雲貴,雖然廣西的地勢也多是丘陵,與雲貴別無二致,但廣西畢竟靠海,所以利用海運,依舊可以得到一些宋朝最為先進的武器,這一點是雲貴比不了的,而邊民們長期生活在雲貴,對於外部世界所知甚少,在他們的眼裏,世界上最大的炮,不過就五十毫米左右口徑而已,這也確實是整個雲貴地區最大的火炮了。
但這僅僅隻是雲貴罷了,在整個宋朝,隨著冶金技術的進步,更加堅韌的鋼鐵所能承受的炮彈重量也是越來越大,如今宋朝所采用的最大火炮口徑,已經達到了七十毫米炮,其威力之巨大,隔著幾十公裏遠,都可以一炮將一棟房子給炸成灰燼,而這還隻是陸軍專用的炮管罷了,按照傳統,陸軍的炮一般要比海軍的小一些,畢竟陸軍用到這麽大口徑炮的可能性十分的小,而海軍則要使用機會更多一點,無論是兩艦交火,還是轟擊海岸線上的建築物,炮台都是如此。
而最寧府的將軍便把停駐在廣西梧州港的一艘鐵甲艦上的九十毫米口徑大炮給拆了兩門下來,這兩門都是如今宋朝最大口徑的炮了,每一門都可謂是工業技術的結晶,任何一發,隻要命中,便是鐵甲艦,也都隻能棄艦奔逃,而最寧府的守軍就是用這兩門大炮,將開遠城的牆給轟開了。
這一點邊民們當然不會想到,就算他們知道宋朝有這麽大的兩門炮,但廣西山林密布,道路曲折如何運送這兩門大炮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將軍們便克服了這個問題,真的把這門跑給運送過來了,要知道這其中有多麽的不容易,從梧州到桂州之間還有火車鐵路相連接,可等到了後頭就隻有公路了,而有些公路質量好一點的,或許還能承受這兩門大炮的重量,可更多的公路是無法承受這兩門大炮的重量的,尤其是在泥路之中,為了拉動這兩門大炮,每一門都需要四匹馬來拉,若是遇到下雨天,大炮陷入泥坑之中,更是移動困難。
這也是為什麽陸軍不會裝備這些大炮的原因,移動起來實在是太困難了,要想在陸軍使用這種炮,就必須保證全國的交通係統十分的穩定和安全,可以讓這些大炮隨機遊走在全國各個地方。
但顯然如今的宋朝是做不到的,在核心地區或許還行,但在這種邊遠地區,大多數的道路都是泥路,少數是石子路,至於正常的公路,則隻有大城市之間才有,鄉鎮之間是不可能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運輸這麽巨大的火炮,自然困難重重。
尤其是碰到下雨天之類的,雲貴,廣西氣候本來就相對濕潤,土壤之中的水分相比起北方來說要足得多,若是下雨天,則泥路立刻變成泥沼,這麽重的炮火拖車是很難在這樣的土地上行走的,最後隻能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輪子下麵裝上木板來進行移動,但木板畢竟是平麵的,如此一來,等於是讓戰馬拉車的速度變得更慢了,你想想,原本是輪子,自然拉動炮車要容易的多,而如今變成一塊木板了,雖然受力麵積均衡了,但這對於戰馬來說,自然壓力就會變得更大,不需要十幾分鍾的時間,幾匹戰馬就會累的動彈不得。
所以最開始沒人想過要拉這些炮去前線打仗,因為運輸實在是太麻煩了,打仗打到最後,打的就是後勤,而交通運輸能力,是一個國家戰爭潛能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即便有先進的武器,但如果無法進行長距離的運輸,使這些武器發揮到戰場上,那也是沒有用的,這也是為什麽現代作戰中,航母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為地球實在是太大了,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將自己的飛機直接大規模的從本土運輸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即便可以,那中間所需要耗費的燃油也表明戰機的作戰時間會十分的倉促,根本無法攻擊多個目標,所以航母才會那麽重要,這等於是提供了一個移動平台,有了航母,想要進攻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都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如今,廣西的桂軍顯然就遇到了這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
原本按照桂軍的打算,便是堅守最寧三城,以保證邊民不會進入廣西,但最後最寧府的守軍卻推翻了這一想法,並且將這兩門火炮成功運送到了最寧府,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隨軍參謀古懷文。
此人畢業於汴京大學土木工程係,畢業之後攻讀此專業研究生學位,最終以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在畢業論文中,對於重型火炮運輸一事作為論文的題目展開了論述,在畢業之後,立即便被軍方招攬,隨後加入軍方參謀部成為一名本部工作人員,專門從事軍事工具交通移動的工作。
一位汴京大學的高材生加入軍隊,這著實是一件在這個社會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普通老百姓看來,汴京大學的畢業生,無一不是社會的棟梁,他們應該出入的是頂級的宴會和派對,以及學術論壇,而不是跟著軍隊去全國各地考察,就連古懷文的家人,對此也表示很不理解,當初自己的孩子要讀土木工程係,他還以為自己的孩子是想當移民建築師,未來可以設計出千古留名的建築呢,哪裏能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去了軍隊。
這一點,不僅僅他的家人沒有想到,就連古懷文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從小就對建築非常的感興趣,每每看到那些高樓大廈,都會有一種自己未來也要修建的衝動,尤其是那些漂亮宏偉的建築,在古懷文看來,那已經不能說是一棟建築物了,而應該是一件藝術品了,這讓他從小便想要修建這樣的建築物,讓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所以憑借他優異的成績,最終選擇了土木工程係這一專業,便是他自己的選擇。
當時的宋朝,還沒有專門用來研究和開發軍事設備的大學,就是像國防科技大學這樣的學校,在宋朝時還並不存在,軍事器材的主要研發是歸於科學院管理的,並沒有次一級的研發大學和機構,所以古懷文自然也不知道這一門類,但也因為沒有這一專業門類,所以土木工程係中的選修課裏,倒也有一些關於軍事科技的門類來供這些未來的工程師們學習。
畢竟科學院也需要招收新的血液進入其中工作,在這麽一個科學門類尚且還沒有係統的時代許多人即是物理學家也即是化學家的情況並不少見,這跟現代一個科學家往往隻研究一個門類很不同,在現代,因為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都已經越來越深入,一個人往往很難有精力兼顧多門學科,隻能挑選其中一門,最多兩門來進行研究和參照,而在這個時代,自然物理尚且還處於經典物理的理論,物理學的大門尚且還沒有完全敞開,在這樣一個時代,許多科學家都是兼修的,工程師自然也不例外。
汴京大學的土木工程不僅僅培養造建築物的,造船的工程師中也有不少從這裏畢業的,鐵路交通的設計,高速公訴的橋梁,隧道,也有從這一個係出來的,可以說,這尚且處於科學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古懷文也是接受過多種教育的。
而就在一門有關於軍事科學的課上,古懷文第一次領略到了鋼鐵大炮的強大和威武,從此以後,便徹底迷上了這些雄偉的大炮,在他看來,原本那些雄偉的建築,精巧的結構,一切都不如那巨大的火炮來的更加吸引人,所以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裏,他拚命的吸收著市場上有關軍事火炮的研究,三年的研究生活,更是在軍隊中就展開了實習,所以在畢業之後毅然加入了軍隊,成為了參謀部的一員,對此,包括他的父母都是難以接受的。
雖然在徐清的提攜下,軍隊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相比起以前來說要改觀了許多,可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軍人還是不入流的,無論是普通的士兵還是地位比較高的軍官,都不如讀書人來的尊貴,一位科學家,一位工程師和一位少校,三者之間,民眾一定最喜歡前麵兩個,而不會喜歡第三個,若是普通大學畢業,進入軍隊成為一名軍官,或許家人也不會難以理解,但名校畢業竟然願意加入軍隊,這是很少的。
汴京大學每年的本科畢業生在一千一百人左右,研究生畢業在六百人左右,這是重點學院的標準,不像那些擴招學院,一次畢業便是幾千號人,像汴京大學,一年進入軍隊體係的最多也不過十幾人而已,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另類,要麽就是戰爭狂魔,希望到軍隊之中體驗殺戮的快感,要麽就是冒險家,希望率領軍隊駐紮在租界,可以隨時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看得出來,願意進入軍隊的人數是非常少的。
盡管軍隊開出的條件其實並不低,重點院校的學生,如果想要進入軍隊,隻要接受訓練之後,便可以立即擔任軍官,從精銳部隊開始,不像其他部隊,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爬到軍官這個階層,可即便如此,願意加入的人還是寥寥,所以古懷文的決定,對於當時許多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這還僅僅是因為他加入的是參謀部而已,此時的宋朝軍隊隻有後勤部,指揮部和參謀部,並沒有裝備製造部之類的東西,完全是科學院研究出什麽,他們就裝備什麽,也不考慮到底軍隊需要什麽,是處於真正的買方市場,科學院賣什麽,他們買什麽,而這顯然是不對的,可此時顯然沒有人來管這件事。
所以古懷文隻能進入參謀部,這一部門不需要參與直接的戰鬥,隻需要進行戰略規劃就是了,往往都是一些有經驗的軍官退役之後會加入到參謀部來,負責製定計劃所用,同時他也負責對於軍械的開發,主要是和科學院之間進行溝通,這還是一個不直接戰鬥的部門,若是直接加入戰鬥部門,古懷文絕對會被自己的同窗當做是商人狂魔之類的存在。
擔任參謀之後,古懷文主要的研究對象便是大炮,以及該如何在陸地上更加方便的運輸大炮,這就是他研究的課題,而現在他之所以會出現在最寧府,便是為了試驗自己新造的一種機械,來印證自己的研究課題方向到底是對是錯,而也正是因為他和他的機械,這才讓這場戰爭改變了方向。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山林之中,那是邊民們的地盤,在那裏,邊民們掌握進攻的主動權,因為宋朝的軍隊根本就分不清其中的東南西北,所以也隻能被動防禦,但現在則不同了,這裏因為兩處河流的衝刷,是整個貴州地界為數不多的平原,邊民們在這裏駐紮,相比起他們來說,主動權便掌握在了宋軍的手中。
當然,邊民們也思考了這一點,但對此,他們並不認為宋朝會進攻他們,因為兩條河流阻斷了南北,而兩座縣城則阻斷了東西,在最寧府之前,若想要進攻軍營,就必須要先攻克開遠縣城,而在開遠縣城,有邊民三千人駐守,就算宋朝軍隊再精銳,攻下這座城,也必須得有三天以上的時間,這是他們的設想。
而三天的時間,足以讓邊民軍營調動起軍隊去支援了,所以雖然軍營所處的地方是平原,但四邊都有天險或者是關隘進行防守,所以邊民們自然認為主動權依舊在邊民們這一點,但他們卻沒想到一點,那就是科技的進步,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在他們看來,能夠支持三天的縣城,不過一天不到的時間,就被最寧府的大軍給擊垮了。
廣西不是雲貴,雖然廣西的地勢也多是丘陵,與雲貴別無二致,但廣西畢竟靠海,所以利用海運,依舊可以得到一些宋朝最為先進的武器,這一點是雲貴比不了的,而邊民們長期生活在雲貴,對於外部世界所知甚少,在他們的眼裏,世界上最大的炮,不過就五十毫米左右口徑而已,這也確實是整個雲貴地區最大的火炮了。
但這僅僅隻是雲貴罷了,在整個宋朝,隨著冶金技術的進步,更加堅韌的鋼鐵所能承受的炮彈重量也是越來越大,如今宋朝所采用的最大火炮口徑,已經達到了七十毫米炮,其威力之巨大,隔著幾十公裏遠,都可以一炮將一棟房子給炸成灰燼,而這還隻是陸軍專用的炮管罷了,按照傳統,陸軍的炮一般要比海軍的小一些,畢竟陸軍用到這麽大口徑炮的可能性十分的小,而海軍則要使用機會更多一點,無論是兩艦交火,還是轟擊海岸線上的建築物,炮台都是如此。
而最寧府的將軍便把停駐在廣西梧州港的一艘鐵甲艦上的九十毫米口徑大炮給拆了兩門下來,這兩門都是如今宋朝最大口徑的炮了,每一門都可謂是工業技術的結晶,任何一發,隻要命中,便是鐵甲艦,也都隻能棄艦奔逃,而最寧府的守軍就是用這兩門大炮,將開遠城的牆給轟開了。
這一點邊民們當然不會想到,就算他們知道宋朝有這麽大的兩門炮,但廣西山林密布,道路曲折如何運送這兩門大炮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將軍們便克服了這個問題,真的把這門跑給運送過來了,要知道這其中有多麽的不容易,從梧州到桂州之間還有火車鐵路相連接,可等到了後頭就隻有公路了,而有些公路質量好一點的,或許還能承受這兩門大炮的重量,可更多的公路是無法承受這兩門大炮的重量的,尤其是在泥路之中,為了拉動這兩門大炮,每一門都需要四匹馬來拉,若是遇到下雨天,大炮陷入泥坑之中,更是移動困難。
這也是為什麽陸軍不會裝備這些大炮的原因,移動起來實在是太困難了,要想在陸軍使用這種炮,就必須保證全國的交通係統十分的穩定和安全,可以讓這些大炮隨機遊走在全國各個地方。
但顯然如今的宋朝是做不到的,在核心地區或許還行,但在這種邊遠地區,大多數的道路都是泥路,少數是石子路,至於正常的公路,則隻有大城市之間才有,鄉鎮之間是不可能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運輸這麽巨大的火炮,自然困難重重。
尤其是碰到下雨天之類的,雲貴,廣西氣候本來就相對濕潤,土壤之中的水分相比起北方來說要足得多,若是下雨天,則泥路立刻變成泥沼,這麽重的炮火拖車是很難在這樣的土地上行走的,最後隻能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輪子下麵裝上木板來進行移動,但木板畢竟是平麵的,如此一來,等於是讓戰馬拉車的速度變得更慢了,你想想,原本是輪子,自然拉動炮車要容易的多,而如今變成一塊木板了,雖然受力麵積均衡了,但這對於戰馬來說,自然壓力就會變得更大,不需要十幾分鍾的時間,幾匹戰馬就會累的動彈不得。
所以最開始沒人想過要拉這些炮去前線打仗,因為運輸實在是太麻煩了,打仗打到最後,打的就是後勤,而交通運輸能力,是一個國家戰爭潛能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即便有先進的武器,但如果無法進行長距離的運輸,使這些武器發揮到戰場上,那也是沒有用的,這也是為什麽現代作戰中,航母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為地球實在是太大了,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將自己的飛機直接大規模的從本土運輸到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即便可以,那中間所需要耗費的燃油也表明戰機的作戰時間會十分的倉促,根本無法攻擊多個目標,所以航母才會那麽重要,這等於是提供了一個移動平台,有了航母,想要進攻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都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如今,廣西的桂軍顯然就遇到了這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
原本按照桂軍的打算,便是堅守最寧三城,以保證邊民不會進入廣西,但最後最寧府的守軍卻推翻了這一想法,並且將這兩門火炮成功運送到了最寧府,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隨軍參謀古懷文。
此人畢業於汴京大學土木工程係,畢業之後攻讀此專業研究生學位,最終以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在畢業論文中,對於重型火炮運輸一事作為論文的題目展開了論述,在畢業之後,立即便被軍方招攬,隨後加入軍方參謀部成為一名本部工作人員,專門從事軍事工具交通移動的工作。
一位汴京大學的高材生加入軍隊,這著實是一件在這個社會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普通老百姓看來,汴京大學的畢業生,無一不是社會的棟梁,他們應該出入的是頂級的宴會和派對,以及學術論壇,而不是跟著軍隊去全國各地考察,就連古懷文的家人,對此也表示很不理解,當初自己的孩子要讀土木工程係,他還以為自己的孩子是想當移民建築師,未來可以設計出千古留名的建築呢,哪裏能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去了軍隊。
這一點,不僅僅他的家人沒有想到,就連古懷文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從小就對建築非常的感興趣,每每看到那些高樓大廈,都會有一種自己未來也要修建的衝動,尤其是那些漂亮宏偉的建築,在古懷文看來,那已經不能說是一棟建築物了,而應該是一件藝術品了,這讓他從小便想要修建這樣的建築物,讓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所以憑借他優異的成績,最終選擇了土木工程係這一專業,便是他自己的選擇。
當時的宋朝,還沒有專門用來研究和開發軍事設備的大學,就是像國防科技大學這樣的學校,在宋朝時還並不存在,軍事器材的主要研發是歸於科學院管理的,並沒有次一級的研發大學和機構,所以古懷文自然也不知道這一門類,但也因為沒有這一專業門類,所以土木工程係中的選修課裏,倒也有一些關於軍事科技的門類來供這些未來的工程師們學習。
畢竟科學院也需要招收新的血液進入其中工作,在這麽一個科學門類尚且還沒有係統的時代許多人即是物理學家也即是化學家的情況並不少見,這跟現代一個科學家往往隻研究一個門類很不同,在現代,因為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都已經越來越深入,一個人往往很難有精力兼顧多門學科,隻能挑選其中一門,最多兩門來進行研究和參照,而在這個時代,自然物理尚且還處於經典物理的理論,物理學的大門尚且還沒有完全敞開,在這樣一個時代,許多科學家都是兼修的,工程師自然也不例外。
汴京大學的土木工程不僅僅培養造建築物的,造船的工程師中也有不少從這裏畢業的,鐵路交通的設計,高速公訴的橋梁,隧道,也有從這一個係出來的,可以說,這尚且處於科學發展的初級階段,所以古懷文也是接受過多種教育的。
而就在一門有關於軍事科學的課上,古懷文第一次領略到了鋼鐵大炮的強大和威武,從此以後,便徹底迷上了這些雄偉的大炮,在他看來,原本那些雄偉的建築,精巧的結構,一切都不如那巨大的火炮來的更加吸引人,所以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裏,他拚命的吸收著市場上有關軍事火炮的研究,三年的研究生活,更是在軍隊中就展開了實習,所以在畢業之後毅然加入了軍隊,成為了參謀部的一員,對此,包括他的父母都是難以接受的。
雖然在徐清的提攜下,軍隊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相比起以前來說要改觀了許多,可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軍人還是不入流的,無論是普通的士兵還是地位比較高的軍官,都不如讀書人來的尊貴,一位科學家,一位工程師和一位少校,三者之間,民眾一定最喜歡前麵兩個,而不會喜歡第三個,若是普通大學畢業,進入軍隊成為一名軍官,或許家人也不會難以理解,但名校畢業竟然願意加入軍隊,這是很少的。
汴京大學每年的本科畢業生在一千一百人左右,研究生畢業在六百人左右,這是重點學院的標準,不像那些擴招學院,一次畢業便是幾千號人,像汴京大學,一年進入軍隊體係的最多也不過十幾人而已,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另類,要麽就是戰爭狂魔,希望到軍隊之中體驗殺戮的快感,要麽就是冒險家,希望率領軍隊駐紮在租界,可以隨時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看得出來,願意進入軍隊的人數是非常少的。
盡管軍隊開出的條件其實並不低,重點院校的學生,如果想要進入軍隊,隻要接受訓練之後,便可以立即擔任軍官,從精銳部隊開始,不像其他部隊,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爬到軍官這個階層,可即便如此,願意加入的人還是寥寥,所以古懷文的決定,對於當時許多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這還僅僅是因為他加入的是參謀部而已,此時的宋朝軍隊隻有後勤部,指揮部和參謀部,並沒有裝備製造部之類的東西,完全是科學院研究出什麽,他們就裝備什麽,也不考慮到底軍隊需要什麽,是處於真正的買方市場,科學院賣什麽,他們買什麽,而這顯然是不對的,可此時顯然沒有人來管這件事。
所以古懷文隻能進入參謀部,這一部門不需要參與直接的戰鬥,隻需要進行戰略規劃就是了,往往都是一些有經驗的軍官退役之後會加入到參謀部來,負責製定計劃所用,同時他也負責對於軍械的開發,主要是和科學院之間進行溝通,這還是一個不直接戰鬥的部門,若是直接加入戰鬥部門,古懷文絕對會被自己的同窗當做是商人狂魔之類的存在。
擔任參謀之後,古懷文主要的研究對象便是大炮,以及該如何在陸地上更加方便的運輸大炮,這就是他研究的課題,而現在他之所以會出現在最寧府,便是為了試驗自己新造的一種機械,來印證自己的研究課題方向到底是對是錯,而也正是因為他和他的機械,這才讓這場戰爭改變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