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這一點上,有必要退讓一些,畢竟雖然宋朝的軍隊絕對能夠保證各大城市的安全,但雲貴之地,自古以來便是山川險要之地,這些山民們居住在各大崇山峻嶺之中,雖然無法攻占城市或者是城鎮,但阻斷交通,攔截船隻這樣的事情,他們還是做得到的,這將會極大的阻礙城市的發展,和交通的運輸。


    在現代的貿易中,交通運輸的流暢是商業貿易最為重要的一點,若是連道路之間都不相互連通,那麽貿易自然也無從談起,邊民們縱然無法占領城市,可軍隊想要進入山林之中剿滅他們也非常的難,畢竟這是上百萬人,不是幾千人的小股土匪,麵對這麽大的一個族群,想要徹底消滅他們,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終還是要采用懷柔手段,拉攏一批,打掉一批,而為此犧牲掉一些教育機會,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再說了,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漢族上了重點中學還是邊民上了重點中學,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以宋朝強大的教育能力和同化能力,便是殖民地的孩子來到宋朝讀書,等大學畢業之後,也基本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宋朝愛國主義者了,更何況是這些本來就出生在宋朝的邊民們了。


    所以無論是培養邊民,還是培養漢人,最終能夠上重點中學的,都是各個族群中最為聰明的那一群,如此一來,即便他們未來成才了,對於整個國家也是有利的,並不會說漢族成才了,才會對宋朝有利,而邊民成才了則會對國家有害,這是很少見的,如今宋朝的科學院中,院士一共一百七十名,其中有五十名來自於世界各個種族,而非漢族,他們都在為著宋朝的科學技術而發展,這與他們的種族根本沒有任何的關係。


    而他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種族身份,就被漢族人所歧視,說到底,漢族歧視的隻是那些底層的外族人罷了,對於那些頂層的外族人,他們一般都不會歧視的,更何況誰都知道,這些科學家的研究最終都會作用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讓他們的身體更加健康長壽,如此一想,很少會有人會對這些科學家們咬牙切齒,對於這些邊民自然也是如此。


    唯一會有些接受不了的,應該就是雲貴漢族子弟的父母們了,畢竟允許這些邊民就讀重點中學,就等於是讓他們的升學率下降,要讓他們讓出位置來,這一點是十分不容易的,畢竟作為既得利益者,原本這一整個蛋糕都是他們自己分的,還因為人口的暴漲而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如今的宋朝,完全是處於人口增長率最為旺盛的階段,強大的國力,化肥的發明,土地的廣博,再加上工業化帶來的物資極大豐富,當然是相比於農業時代的極大豐富,以及醫療條件的上升,讓孩童的死亡率驟降,這一切都讓宋朝的人口開始快速膨脹,在十八年前,宋朝的人口不過八千萬到九千萬左右,而十八年過去了,宋朝的人口不包括海外人口,就單單本土人口就已經達到了一億五千萬左右了,這還不包括殖民地勞工的數量,十八年時間人口翻一倍,若是算上海外的漢族人口,那更有可能達到一億八千萬左右,這樣一個人口數量,當然帶來了勞動力的提升,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以及民族的崛起。


    但也給許多行業帶來了壓力,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教育業,如今現代的教育業,完全是十八年前才剛剛誕生的,其所培養出來的教師數量也並不多,而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卻是不停的在增長,這兩者之間完全是供不應求,別說是邊民了,便是在大城市之中,優秀教師的數量還是十分缺乏的,其主要原因便是人口增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有些小城鎮甚至不得已還會招聘一些老的讀書人來給孩子開蒙,其中也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而也正因為如此,重點中學才這麽重要,各個道,路的重點中學,都是傾盡一個行省所有的教育資源打造的,一個道一般來說,這樣的中學也就三所到五所左右,其中的教師配備,教室條件,以及課外行程的安排都是最好的,這些重點中學的孩子,基本上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進入重點高中,然後在重點高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直接進入全國的重點大學,成為人中龍鳳,由此可見這些中學的教育能力有多麽的強悍。


    這樣的學校,一個道一般來說一所也就一年招收一千名左右的學生罷了,雲貴之地,更是因為才剛剛成立,所以僅僅隻有兩所重點中學,分別在貴陽和昆明,每年能夠招收的學生也不過隻有兩千人罷了。


    那麽雲貴之地每年的應是考生有多少呢?大概數量在十五萬左右,之所以那麽少,是因為雲貴之地才剛剛開始開發,大量的家庭還處於十分貧窮的狀態,即便是免費的教育,許多家庭也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去工作賺錢,而不是去讀書,畢竟大多數的孩子是不可能上大學的,那麽在父母眼裏,便是隻要讀一個小學,認識一點字就得了,其餘的書讀了也是白讀,在這種思想下,雲貴的中學就讀率在整個宋朝本土都是最低的。


    但這也不能怪本地的官員,畢竟任何地方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的,雲貴之地歸順不過才短短幾年的時間,基礎設施尚且建立不完善,便是連行政體係也才初具規模,更別提什麽醫療,衛生和教育行業了,想象一下,十五萬人追求兩千個重點中學的名額,相當於七十五個人才能有一個人進入其中,這是多麽小的幾率啊,簡直可以與現代的高考相提並論了。


    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數字必然會繼續增大,因為雲貴之地經過這幾年的梳理,已經慢慢開始進入工業化轉型了,公路的疏通讓雲貴之地成為了對東南亞內地輸送物資的主要通道,許多沿海的廠家紛紛開始將自己的工廠搬遷到雲貴之地來,在這裏生產商品,可以很輕鬆的便賣到東南亞殖民地中去,中間的成本價自然是快速減少了,所以如今在雲貴之地,工人這個階級開始誕生,工業化在雲貴開始慢慢形成。


    這樣一來,老百姓的日子勢必會越來越好,到那個時候,自然孩子的生育率就會越來越高,原本生一個兩個就夠了,現在則是要生六七個才夠,但在短時間內,雲貴的教育資源是很難繼續增加的,因為其他省份也在人口暴漲之中,而每年培養出來的教師數量增長是十分緩慢的,畢竟學校講究的就是寧缺毋濫,自然不可能為了保證教育資源的穩定,便降低畢業的條件,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麽培養出的孩子,就很難成才了。


    而如今雲貴之地的兩所重點中學,全部都是朝廷直接撥款建設的,兩所重點中學包括兩所重點高中的老師,全部是從京都師範學院畢業的,這是全宋朝最好的師範學院,放到現在就是一本,也是如今師範類院校唯一的一所重點學院,其每年培養的老師,都是直接進入全國各個地區的重點學校工作的,而其餘的院校則是進入那些普通中學,可以說,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老師,都是整個中國教育界最為頂尖的。


    而雲貴之地的這兩所重點中學和重點高中的老師,全部都是由朝廷出資來修建的,費用自然是朝廷來撥付,而未來幾年內,朝廷顯然不會再撥錢來建造這些花費巨大的中學了,所以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重點中學的數量不會增加,而參加升學考試的人則會越來越多,這就是雲貴的趨勢。


    畢竟重點中學可不僅僅隻是基礎教育,還有素質教育和體育教育,以及一係列的社團活動,比如貴陽重點中學,便擁有數量眾多的體育設備,甚至還有兩個專用的健身房,這種器材即便是在現代,也隻有在大學之中才有,同時還配備有講禮堂,文化宮之類的建築,一個重點中學學生在三千人左右,可占地麵積卻十分廣博,大概接近零點三平方公裏左右,這絕對稱得上是龐大了。


    也因此,一所重點中學的建設難度也是非常高的,硬件和軟件都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砸下去,才有可能建立起來,不是簡簡單單的,像電視裏麵一樣,幾十萬錢就可以建立起一座專業的中學了,那是希望學校,不是真正精英們讀的學校。


    而如今,張世昌決定讓邊民子弟也可以參與入學考試,雖然他們所接受的教育要比自家孩子的弱上不少,但多一個人便是多一份競爭啊,對於邊民的孩子們來說或許是公平了,但在這些既得利益者看來,顯然就是不公平了,尤其是那些本來就在分數線上下徘徊的人,對於成績優異的人來說,多上幾萬人競爭也不是什麽大事,對於成績差的人,就算沒有這幾萬人,他們也考不上重點中學,所以最為難過的便是那群在錄取分數線的人了,他們原本有希望進入重點中學,從此半隻腳踏入重點大學的門檻,可因為張世昌的一道命令,讓他們進入重點中學的可能性變得微乎其微,這自然是引起了強烈的不滿。


    但這一次,張世昌並沒有再縱容這種行為,而是立刻派出軍隊驅散了這些遊行的群眾,並且拿出法律來,告訴了所有人,邊民有權利接受宋朝提供的教育,有權利參與全道的升學考試,這是朝廷所定下的規矩,是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如今遊行的人暫且不論,若是再發現有人敢於公然違抗衙門官府所頒布的政令,阻撓山寨學子進入中學讀書,那麽將會被扭送法院進行審判。


    這樣完全偏向於邊民的命令,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這一道命令在整個雲貴之地也掀起了極大的反響,有人覺得這道命令完全是把邊民提高到了漢民的程度,是數典忘祖的行為,而有的人則認為這樣做可以加快民族融合,讓雙方的關係更加和睦,還有的人則認為這隻不過是張世昌穩定邊民的手段而已,等到戰爭結束,就會把這些邊民重新趕出去,不讓他們上學的。


    總之,張世昌的這番言論和所下達的命令,在整個雲貴之地吵的是沸沸揚揚,但總歸張世昌的命令還是執行了下去,正好,如今這個時間段,就趕上了一次升學考試,張世昌讓軍隊直接去一個個投誠與宋朝的村寨,將適齡兒童全部都接了出來,軍隊親自護送他們來到就近的考場進行考試,誰敢打擾到他們的考試,若是家長則官入捕快房十日,以儆效尤,若是學生,則直接取消考試資格,等到來年再行考試。


    通過這種手段,邊民家的子孫們終於有機會第一次參與了全省的聯考,參與考試的人並不多,因為投誠的邊民還是占少數的,大多數的邊民生活在大山之中,總計不過一萬多人而已,但這對於邊民們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振奮了,在此之前,他們甚至連參與的可能性都沒有,而考試的成績在三天之後發布。


    這一件事情,不僅僅被整個雲貴的漢族和歸順的邊民所共同關注,便是那些已經跟宋朝敵對的部落聯盟,也都十分關注,畢竟這件事情涉及到整個邊民的利益,誰不想送自己的孩子去大城市讀書呢?沒人不想,大多數人都十分的盼望能夠有這個機會,若是真的可以,誰又願意打仗呢。


    可以說張世昌的這一步,讓戰爭還沒有開始,就勾走了許多敵對邊民的心,也算得上是一步妙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