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官府的強製拆除,邊民們自然是奮起反抗,在他們的眼中,這是他們的祖業,從他們的祖宗開始,便在種植罌粟殼,不僅僅把他當做食物,更是牛羊的口糧,這突然之間就要放火燒毀,他們的日子該怎麽過,官府說是要派專家來,可如今專家的人影都沒有,從現在便燒掉,便是真的有專家來,且專家還能解決問題,那也起碼得兩年以上的時間,難不成這兩年就什麽也不吃嗎?
所以邊民是自然不會讓官府燒毀這些罌粟田的,這其實也確實是官府的錯處,若是讓徐清來處理,必然是讓專家們先到各個村落進行觀察,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水紋結構,確定這裏的地理環境,從而選取適合種植的植物進行小範圍的種植,然後來確定植物的效用,比如說要是適合種水果的話,得先在各個村落裏麵都種上一些試試看效果,等效果好了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勸說。
畢竟在村落之中便有實證,表明這片土地不僅僅適合種植罌粟,更加適合種植一些其他的經濟價值高的植物,如此一來,老百姓看到這片土地既然能夠種植其他合法的高附加值的植物,又何必再去種植那些犯法,違法的罌粟殼呢,這樣成功的概率就能大很多,即便有反對的聲浪也不會太大,不過這樣的做法,時間會十分的長,有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慢慢讓當地人接受這些新的作物,從而改變當地的情況。
可徐清在發布命令的時候,本身也沒有讓他們立刻進行改變啊,如今的罌粟並不像後世一樣,所有人都知道,抽大煙是要命的,而販毒則是違法的,是要被槍斃,在這個時候,沒人有這個意識,所以自然不便責罰,而當地人種植罌粟的曆史,已經有上百年左右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要讓他們去改變這種生活習慣,種植另外一種植物,這是需要時間去讓老百姓適應的,所以對於這些邊民,徐清隻是讓各地方衙門督促當地的邊民進行改造而已,可沒有讓他們立刻將這些罌粟田給燒掉。
但徐清卻忽略了雙方由來已久的仇恨,導致雙方在山野地頭之中爆發了巨大的衝突,在邊民們看來,官府顯然是不打算給他們活路,肆意報複他們,而官府則認為這些邊民食古不化,不服從朝廷的教導所以便要征討他們,原本隻是一場正常的禁止罌粟殼種植的事件,就在雙方的仇恨之中,演變成為了一場鬥爭。
這些邊民長期生活在原始森林之中,環境十分惡劣,崇山峻嶺讓他們的身體都格外的強壯,雖然沒有眾多的火器,但在森林之中,宋朝的官府捕快和他們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當一個部落的罌粟殼被燒毀之後,立刻消息便傳遍了整個西南邊民山寨之中,這立刻引來了整個西南邊民的恐慌。
而在這個時候,若是朝廷在西南邊民心中有威望,他們或許還會派人去汴京向朝廷陳情自己的遭遇,以此來懲罰地方官員,但在他們的心中,宋朝朝廷顯然跟他們也是不對付的,過往曆年來,朝廷雖然並沒有把他們當做外人,所有朝廷所頒布的福利,這些邊民也都有權享用,但當他們真的去衙門拿的時候,卻總被衙門以各種借口推諉,就此事,邊民們也曾經前往汴京城,討要說法伸冤。
但最後卻並沒有什麽好的結果,這也是必然的事情,在漢族和邊民這兩個選擇之間,朝廷毫無疑問會選擇站在漢族這一邊,這不是徐清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如今這個世道,華夷之辨是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任何人都很難撼動這一點,朝廷縱然知道當地的衙門看不起這些西南邊民,但又能如何呢?
強製當地的學校向他們開放?強製當地的醫院收下邊民醫患?這是很難的事情,畢竟在當地漢族才是統治基礎,至於這些邊民,他們不交稅,也不服兵役,對於宋朝的文明很崇拜,但卻沒有學習的心思,自然無法引得士大夫們的好感,所以朝廷對於這些人,也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而朝廷這樣的態度,自然是讓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劣,如今官府欺上門來,山寨自然不可能想著去汴京通風報信,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各位大員身上,他們立刻開始聯絡周圍的村寨,組織起家鄉的民眾來保護自己家的罌粟田,這樣一來,事情也就徹底鬧大了。
原本隻是小地方之間的互相仇視而已,但當邊民們被組織起來之後,那這就不是小小幾個縣可以解決的問題了,這些邊民數量雖然不多,但各個能征善戰,無論是男人還女人,都是森林中的好獵手,可以說是全民皆兵的典範,組織起來,輕輕鬆鬆便是七八萬的軍隊,且配備有一定的火槍,而周圍幾個縣城的捕快加一起不過一千多人而已,若是算上駐防軍,也不過三千人不到而已,麵對邊民的暴動,自然是需要道,相當於省這個級別的官員來做主的。
當消息被上報到雲貴巡撫麵前時,巡撫心中也是大為驚訝,但等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則也隻能沉默無語,這片地區直到十年前才被納入到宋朝的版圖之內,在十年前,這裏還是大理國,對於宋朝的態度,自然不像是內地那般親近,而在宋朝治理大理的期間,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對大理進行漢族移民,充實此地的漢族人口,以保證在雲貴之地,漢族的人口數量不會少於當地邊民的任何一族。
這樣的政策自然是為了保證將雲貴長久的留在宋朝境內,也是為了雲貴的長治久安著想,但這樣的做法必然會觸動到雲貴當地大貴族,大地主們的利益,畢竟宋朝可是農耕民族,習慣了生活在平原上,來到雲貴,自然也是要住在平原之上的,而雲貴之地,自古多山,平原十分稀少,大多被貴族所搶占,宋朝移民,自然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在移民過程中,宋朝曾經數次鎮壓了當地的反抗,雙方的關係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好。
在最近幾年裏,因為朝廷的政策開始偏向懷柔,尤其是雲貴的邊民們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宋朝的科技先進,一些生活在平原的邊民和一些生活在城市周圍村寨的邊民們紛紛開始認同宋朝的治理,當地的大地主和大貴族們,也慢慢開始認識到宋朝的統治如同泰山一般,固若金湯,態度也慢慢開始從反抗轉化為配合,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關係其實是在緩和的。
但這種緩和也隻是暫時的而已,雙方之間仇殺由來已久,最為關鍵的不是一名的漢人,而是本就生活在大理的漢人,在大理的統治下,自然是大理人的地位要高於漢族,漢族可以說是二等公民一般的存在,如今大理被宋朝統一,雙方之間的矛盾立刻爆發,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巡撫自上任以來,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雙方的仇恨已然根深蒂固,不是一個巡撫便能做到的。
而麵對如今這樣的局麵,他又能做什麽呢?站出來反對雙方的做法,唿籲停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雙方早已經是憋了良久,都是有著血海深仇的,邊民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宋民徹底取代,宋民對於邊民的蠻橫也是痛恨不已,在這種狀況下,雙方巴不得狠狠打一仗,銷毀罌粟田隻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而作為巡撫,他的立場自然是站在漢民這一邊的,所以他立刻命令周圍府縣的軍隊開始向叛亂地區調動,然後命令全道所有軍隊準備集結,但因為巡撫在和平年代沒有調兵大權,隻有調動安全部隊的權利,也就是捕快,武警一類的。
雲貴地區因為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這裏的捕快和武警特殊部隊要多一些,大概有三萬多人左右,這些人平定小規模的叛亂沒問題,但邊民的叛亂則不同,單單依靠這些部隊還不一定能夠完全鎮壓,畢竟雙方的火氣在短時間內是消不掉的,雙方隻會越打越大,所以趁早讓軍隊準備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調動大軍,必須由皇帝的聖旨和朝廷的虎符才能動作,這兩樣缺一不可,也代表著朝廷和皇室的信任,單單依靠巡撫自己,是不能調動五十人以上的軍隊的。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這麽重大的事情,作為巡撫自然要匯報給朝廷這裏所發生的事情,從而讓朝廷來做決斷,畢竟如今的暴亂雖然稱不上是戰爭,但若是不加以阻止的話,死亡人數根本無法預訂,這樣的仇殺是十分可怕的,到時候血流成河甚至都有可能,畢竟雙方的積怨實在是太深了。
當年的大理國對待漢民其實在少數民族政權中並不算差,相比起遼國和西夏來說,甚至稱得上仁善了,但這也得看對比,若是如今的宋朝隻是一個農業國家,那麽宋民還不會有那麽大的反應,但關鍵的是如今的宋民改變了世界,創造了第一個工業國家,同時起武力讓宋朝獨霸全球,身為這個國家的國民,這是何等的自豪,看看金國和遼國吧。
這兩個國家原本對待漢人都十分的冷酷,但如今隨著宋朝的如日中天,漢族在這兩個國家基本都是被當做本民族來對待的,根本不會有絲毫的歧視,甚至很多遼國的契丹人,金國的女真人,都以跟漢族聯姻為榮,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這就是雙方之間態度的改變,因為宋朝的強大,即便是其他國家的漢族,也受到了巨大的關注,得到了國民甚至是超國民待遇,在這種情況下,大理的漢族自然對大理很是不滿意,再加上每到冬日裏,這些人就喜歡打草穀,侵略漢族人的田地,搶掠他們的錢糧,雙方之間的關係之惡劣,也唯有廣東客家,廣府,福建人之間的爭鬥可以媲美的了。
但這三者之間的爭鬥早已經被朝廷消除與無形了,這三者之間之所以會爭鬥主要是因為土地的稀少,人口的增多,導致三方之間互相敵視,但其他他們全是都是漢族,是同民族的兄弟,三者之間並沒有民族問題,他們的信仰相同,文化相同,對於國家的概念認同,也都十分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的出生地,廣府人是廣東土著,客家人是從內地移民到廣東的人群,以及福建人,這三者之間在廣東地區互相侵占對方的土地,從而壯大自己的宗族,從宋朝開始,便一直是這個國家的大難題,一直到清朝末年,三方之間還經常仇殺,可以說是世仇,一直到新中國建立,這個問題才被解決。
因為工業化來了,讓大量的人口脫離了田地,進入到城市之中,從而解決了地少人多的問題,而如今,解決這個問題自然不是難事,因為三方之間的爭鬥是因為土地才爆發的,廣東麵積廣博,但適合耕種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導致雙方彼此爭鬥,現在朝廷則在廣東建立起了工業城市,廣東可以吸納的人口達到數百萬之多,自然解決了田地的問題,除此之外,海外廣闊的領土也是廣東福建兩地移民的好去處,如此一來,問題自然是消弭與無形之中了。
也正因為適合耕種的土地麵積實在是太少的緣故,所以從宋朝開始,也是福建廣東兩地移民最為廣泛的時期,如今的東南亞,包括歐美地區,中國移民中最多的便是廣東人和福建人,其主要原因便是廣東和福建適合耕種的土地太少,導致這些人不得不到海外去開拓新的居住點,所以即便當時的朝廷不進行推動,但到現如今,東南亞的華人數量也已經突破了一億以上,這就是地理問題所決定的。
所以邊民是自然不會讓官府燒毀這些罌粟田的,這其實也確實是官府的錯處,若是讓徐清來處理,必然是讓專家們先到各個村落進行觀察,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水紋結構,確定這裏的地理環境,從而選取適合種植的植物進行小範圍的種植,然後來確定植物的效用,比如說要是適合種水果的話,得先在各個村落裏麵都種上一些試試看效果,等效果好了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勸說。
畢竟在村落之中便有實證,表明這片土地不僅僅適合種植罌粟,更加適合種植一些其他的經濟價值高的植物,如此一來,老百姓看到這片土地既然能夠種植其他合法的高附加值的植物,又何必再去種植那些犯法,違法的罌粟殼呢,這樣成功的概率就能大很多,即便有反對的聲浪也不會太大,不過這樣的做法,時間會十分的長,有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慢慢讓當地人接受這些新的作物,從而改變當地的情況。
可徐清在發布命令的時候,本身也沒有讓他們立刻進行改變啊,如今的罌粟並不像後世一樣,所有人都知道,抽大煙是要命的,而販毒則是違法的,是要被槍斃,在這個時候,沒人有這個意識,所以自然不便責罰,而當地人種植罌粟的曆史,已經有上百年左右了,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習慣,要讓他們去改變這種生活習慣,種植另外一種植物,這是需要時間去讓老百姓適應的,所以對於這些邊民,徐清隻是讓各地方衙門督促當地的邊民進行改造而已,可沒有讓他們立刻將這些罌粟田給燒掉。
但徐清卻忽略了雙方由來已久的仇恨,導致雙方在山野地頭之中爆發了巨大的衝突,在邊民們看來,官府顯然是不打算給他們活路,肆意報複他們,而官府則認為這些邊民食古不化,不服從朝廷的教導所以便要征討他們,原本隻是一場正常的禁止罌粟殼種植的事件,就在雙方的仇恨之中,演變成為了一場鬥爭。
這些邊民長期生活在原始森林之中,環境十分惡劣,崇山峻嶺讓他們的身體都格外的強壯,雖然沒有眾多的火器,但在森林之中,宋朝的官府捕快和他們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當一個部落的罌粟殼被燒毀之後,立刻消息便傳遍了整個西南邊民山寨之中,這立刻引來了整個西南邊民的恐慌。
而在這個時候,若是朝廷在西南邊民心中有威望,他們或許還會派人去汴京向朝廷陳情自己的遭遇,以此來懲罰地方官員,但在他們的心中,宋朝朝廷顯然跟他們也是不對付的,過往曆年來,朝廷雖然並沒有把他們當做外人,所有朝廷所頒布的福利,這些邊民也都有權享用,但當他們真的去衙門拿的時候,卻總被衙門以各種借口推諉,就此事,邊民們也曾經前往汴京城,討要說法伸冤。
但最後卻並沒有什麽好的結果,這也是必然的事情,在漢族和邊民這兩個選擇之間,朝廷毫無疑問會選擇站在漢族這一邊,這不是徐清一個人能夠改變的,如今這個世道,華夷之辨是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任何人都很難撼動這一點,朝廷縱然知道當地的衙門看不起這些西南邊民,但又能如何呢?
強製當地的學校向他們開放?強製當地的醫院收下邊民醫患?這是很難的事情,畢竟在當地漢族才是統治基礎,至於這些邊民,他們不交稅,也不服兵役,對於宋朝的文明很崇拜,但卻沒有學習的心思,自然無法引得士大夫們的好感,所以朝廷對於這些人,也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而朝廷這樣的態度,自然是讓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劣,如今官府欺上門來,山寨自然不可能想著去汴京通風報信,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各位大員身上,他們立刻開始聯絡周圍的村寨,組織起家鄉的民眾來保護自己家的罌粟田,這樣一來,事情也就徹底鬧大了。
原本隻是小地方之間的互相仇視而已,但當邊民們被組織起來之後,那這就不是小小幾個縣可以解決的問題了,這些邊民數量雖然不多,但各個能征善戰,無論是男人還女人,都是森林中的好獵手,可以說是全民皆兵的典範,組織起來,輕輕鬆鬆便是七八萬的軍隊,且配備有一定的火槍,而周圍幾個縣城的捕快加一起不過一千多人而已,若是算上駐防軍,也不過三千人不到而已,麵對邊民的暴動,自然是需要道,相當於省這個級別的官員來做主的。
當消息被上報到雲貴巡撫麵前時,巡撫心中也是大為驚訝,但等聽完來龍去脈之後,則也隻能沉默無語,這片地區直到十年前才被納入到宋朝的版圖之內,在十年前,這裏還是大理國,對於宋朝的態度,自然不像是內地那般親近,而在宋朝治理大理的期間,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對大理進行漢族移民,充實此地的漢族人口,以保證在雲貴之地,漢族的人口數量不會少於當地邊民的任何一族。
這樣的政策自然是為了保證將雲貴長久的留在宋朝境內,也是為了雲貴的長治久安著想,但這樣的做法必然會觸動到雲貴當地大貴族,大地主們的利益,畢竟宋朝可是農耕民族,習慣了生活在平原上,來到雲貴,自然也是要住在平原之上的,而雲貴之地,自古多山,平原十分稀少,大多被貴族所搶占,宋朝移民,自然是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在移民過程中,宋朝曾經數次鎮壓了當地的反抗,雙方的關係本來就不是特別的好。
在最近幾年裏,因為朝廷的政策開始偏向懷柔,尤其是雲貴的邊民們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宋朝的科技先進,一些生活在平原的邊民和一些生活在城市周圍村寨的邊民們紛紛開始認同宋朝的治理,當地的大地主和大貴族們,也慢慢開始認識到宋朝的統治如同泰山一般,固若金湯,態度也慢慢開始從反抗轉化為配合,在這個過程中,雙方的關係其實是在緩和的。
但這種緩和也隻是暫時的而已,雙方之間仇殺由來已久,最為關鍵的不是一名的漢人,而是本就生活在大理的漢人,在大理的統治下,自然是大理人的地位要高於漢族,漢族可以說是二等公民一般的存在,如今大理被宋朝統一,雙方之間的矛盾立刻爆發,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巡撫自上任以來,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雙方的仇恨已然根深蒂固,不是一個巡撫便能做到的。
而麵對如今這樣的局麵,他又能做什麽呢?站出來反對雙方的做法,唿籲停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雙方早已經是憋了良久,都是有著血海深仇的,邊民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宋民徹底取代,宋民對於邊民的蠻橫也是痛恨不已,在這種狀況下,雙方巴不得狠狠打一仗,銷毀罌粟田隻不過是一個契機罷了,而作為巡撫,他的立場自然是站在漢民這一邊的,所以他立刻命令周圍府縣的軍隊開始向叛亂地區調動,然後命令全道所有軍隊準備集結,但因為巡撫在和平年代沒有調兵大權,隻有調動安全部隊的權利,也就是捕快,武警一類的。
雲貴地區因為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這裏的捕快和武警特殊部隊要多一些,大概有三萬多人左右,這些人平定小規模的叛亂沒問題,但邊民的叛亂則不同,單單依靠這些部隊還不一定能夠完全鎮壓,畢竟雙方的火氣在短時間內是消不掉的,雙方隻會越打越大,所以趁早讓軍隊準備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調動大軍,必須由皇帝的聖旨和朝廷的虎符才能動作,這兩樣缺一不可,也代表著朝廷和皇室的信任,單單依靠巡撫自己,是不能調動五十人以上的軍隊的。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這麽重大的事情,作為巡撫自然要匯報給朝廷這裏所發生的事情,從而讓朝廷來做決斷,畢竟如今的暴亂雖然稱不上是戰爭,但若是不加以阻止的話,死亡人數根本無法預訂,這樣的仇殺是十分可怕的,到時候血流成河甚至都有可能,畢竟雙方的積怨實在是太深了。
當年的大理國對待漢民其實在少數民族政權中並不算差,相比起遼國和西夏來說,甚至稱得上仁善了,但這也得看對比,若是如今的宋朝隻是一個農業國家,那麽宋民還不會有那麽大的反應,但關鍵的是如今的宋民改變了世界,創造了第一個工業國家,同時起武力讓宋朝獨霸全球,身為這個國家的國民,這是何等的自豪,看看金國和遼國吧。
這兩個國家原本對待漢人都十分的冷酷,但如今隨著宋朝的如日中天,漢族在這兩個國家基本都是被當做本民族來對待的,根本不會有絲毫的歧視,甚至很多遼國的契丹人,金國的女真人,都以跟漢族聯姻為榮,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這就是雙方之間態度的改變,因為宋朝的強大,即便是其他國家的漢族,也受到了巨大的關注,得到了國民甚至是超國民待遇,在這種情況下,大理的漢族自然對大理很是不滿意,再加上每到冬日裏,這些人就喜歡打草穀,侵略漢族人的田地,搶掠他們的錢糧,雙方之間的關係之惡劣,也唯有廣東客家,廣府,福建人之間的爭鬥可以媲美的了。
但這三者之間的爭鬥早已經被朝廷消除與無形了,這三者之間之所以會爭鬥主要是因為土地的稀少,人口的增多,導致三方之間互相敵視,但其他他們全是都是漢族,是同民族的兄弟,三者之間並沒有民族問題,他們的信仰相同,文化相同,對於國家的概念認同,也都十分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的出生地,廣府人是廣東土著,客家人是從內地移民到廣東的人群,以及福建人,這三者之間在廣東地區互相侵占對方的土地,從而壯大自己的宗族,從宋朝開始,便一直是這個國家的大難題,一直到清朝末年,三方之間還經常仇殺,可以說是世仇,一直到新中國建立,這個問題才被解決。
因為工業化來了,讓大量的人口脫離了田地,進入到城市之中,從而解決了地少人多的問題,而如今,解決這個問題自然不是難事,因為三方之間的爭鬥是因為土地才爆發的,廣東麵積廣博,但適合耕種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導致雙方彼此爭鬥,現在朝廷則在廣東建立起了工業城市,廣東可以吸納的人口達到數百萬之多,自然解決了田地的問題,除此之外,海外廣闊的領土也是廣東福建兩地移民的好去處,如此一來,問題自然是消弭與無形之中了。
也正因為適合耕種的土地麵積實在是太少的緣故,所以從宋朝開始,也是福建廣東兩地移民最為廣泛的時期,如今的東南亞,包括歐美地區,中國移民中最多的便是廣東人和福建人,其主要原因便是廣東和福建適合耕種的土地太少,導致這些人不得不到海外去開拓新的居住點,所以即便當時的朝廷不進行推動,但到現如今,東南亞的華人數量也已經突破了一億以上,這就是地理問題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