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西南雲貴之地,土地之間的爭端尚且還在其次,更重要的還是種族問題,以及雙方之間力量轉換過於迅速,沒有一個過渡期,這就造成了大範圍的廝殺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五胡亂華的時候,北方漢人抵抗十分激烈,可等到蒙古人征服金國的時候,金國的抵抗就十分有限了,而南宋這個孱弱的國家,則硬生生依靠著長江天險抵禦蒙古大軍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這或許就是身份轉變的原因,當年五胡亂華的時候,北方漢人根本就看不起那些侵略的胡人,自然麵對他們的侵略也是激烈抵抗,但慢慢的等到遼金兩國的時候,這種抵抗就很少的,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作為二等公民的自覺了,而當蒙古人侵略南宋的時候,南方人壓根就不覺得蒙古人是什麽跟自己一樣的人,所以當然奮起反抗,最後慘遭屠殺等事等爆發,可以說這就跟身份的轉變有著很大的原因。


    而這些雲貴的土著們也同樣是如此,大理國時他們對待漢民十分刁鑽,而如今漢族自然也報複於他們,礙於自身的實力,邊民們一直在忍耐,可他們的心中,卻並不得漢族有什麽資格淩駕在他們的頭上,如今這個導火索一起來,自然連綿整個雲貴之地。


    巡撫的奏折傳到朝廷,徐清萬萬沒有想到一場禁毒行動竟然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他的第一反應便是將前線的縣令,知府全部撤除,若不是他們的挑動,形勢根本不會糜爛到這個地步,雙方之間雖然有宿怨,但官府若是不去插手,那也隻是民間的宿怨,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因為當地官府不分青紅皂白,盲目的用民族主義去定義誰對誰錯,最後釀造而成的悲劇。


    但緊接著徐清的想法便被其餘人反對了,在他們看來,雖然這次舉動當地縣令做的確實不對,但雲貴之地歸附以來,也一直都不太平,其主要原因便是當年的大理國主是直接投降稱臣的,沒有經曆過統一戰爭,所以雖然當地的老百姓對於宋朝的強大有一個印象,但也僅僅隻是一個印象而已,宋朝的軍隊到底有多麽的強大,他們是沒機會看到的。


    和平統一是一件好事,可以讓整個雲貴之地,以完整的方式並入宋朝的版圖,但不好的事情則是當地老百姓內心中並沒有對宋朝有多少歸屬之心,便是敬畏之心也少得可憐,今天爆發這一場大戰,雖然是地方官員的錯誤,但能夠借此機會,讓雲貴上百萬邊民看清楚宋朝的實力,以此讓當地真正歸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當然,還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原因,說出來則有點讓人難以啟齒,但卻也是眾人支持鎮壓的原因,那就是在雲貴之地,這些邊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這麽多的不安定份子其實是很有問題的,在這些沙文主義者的眼裏,自然是通過戰爭的方式能夠減少一些邊民的數量,如此一來,雲貴之地方能長治久安。


    這種想法不僅僅在朝野上下十分認可,便是在國子監之中,以及基層官員們看來,也都是十分優秀的措施,畢竟邊民不服從管教,對於朝廷的命令也是麵服心不服,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便是邊民數量眾多,且與國外的邊民互通款曲,若是雲貴之地的邊民隻有上百萬,還不足以對當地構成太大的威脅,那麽若是算上東南亞地區的邊民,其數量級就要在千萬左右了,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通過戰爭則能解決這個隱患。


    當然,作為儒家文化,這種思想還是有些極端的,縱然政治家們可以冷眼看待,但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還是不忍心占大多數,雖然他們是邊民,但畢竟不是殖民地,在殖民地大肆屠殺,這根本就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對待大宋子民若是舉起屠刀,顯然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眾人的意見便是,通過戰爭,解決掉一部分對宋朝保有強烈惡意的部落,然後將其餘願意歸附的部落,強製從山裏麵牽出來,讓他們到城市裏來生存,與宋朝人朝夕相處之下,隻需要兩三代的功夫也就會被慢慢同化了。


    至於這麽做,有什麽後果,便是當地的漢族會很不情願了,畢竟在雲貴之地,少漢之間的矛盾太過深重,若是隨意將邊民移入城市中生活,有很大可能不僅沒有讓雙方互相融合,反倒會造成更大的仇殺也說不定,所以這麽做,徐清也不太敢。


    對於朝臣們的意見,徐清自然不會去執行,在他們的眼中,那些是邊民,但在徐清的眼中,那些人跟宋朝人沒有任何的區別,讓他把屠刀對準殖民地,他都有些心有不忍,更何況是這些邊民了,所以他隻是命令讓巡撫率先集結雲貴之地的軍隊,然後命令廣南西道,成都路也集合當地軍隊,以策應雲貴之地的安全。


    至於戰爭則暫緩,徐清給雲貴巡撫張誌昌寫信說道:“雲貴之地乃我華夏自古之土地,自漢朝以來便為華夏所有,邊民雖蠻夷,但亦有歸化服從之心,爾等切不可妄動刀兵,應先予以寬仁對待,使之感佩我朝之仁德,以王道與之,若終有不服王化者,再率軍擊之,且戰爭之麵積,規模不應擴大,以震懾為第一目標,不準進行屠殺,剿滅等行為,若邊地攪動天下,則為爾等是問。”


    徐清的這封信意思十分清楚,還是以寬仁為主要目標,以融合為最終目的,若是碰到實在不願意服從的,則再進行剿滅,戰爭是最後一步,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能用,除此之外,皇帝和政事堂分別頒布聖旨和政令,給予張世昌決議專斷之權,負責統領整個雲貴之地在混亂時期的大小事務,包括廣南西道十五萬大軍以及成都路二十萬大軍,皆由張世昌節製,以保證雲貴之地不亂,天下太平。


    為此朝廷特別下令,將張世昌從巡撫的位置上提升到雲貴總督的位置,這個位置在宋朝並不常設,畢竟宋朝承平已久,不需要像租界那樣,設立總督負責整個行省的軍政大事,但如今的雲貴之地顯然不同以往,若是張世昌做任何一個決定還需要向朝廷匯報,那等朝廷做出決定再發迴雲貴,張世昌這邊早已經戰鬥結束了也說不定。


    這年頭,信息的傳遞雖然相比較起古代來說快了許多,但在電報出來之前,遠距離的信息交流還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在戰爭來臨之前,往往會授予前方主將大權,以及提升他的官位,從而讓他知道,朝廷對他很放心,很信任以免主君與臣子之間失去信任,這種離心離德才是最為可怕的,畢竟加上雲貴之地原本就有的軍隊以及當地的治安部隊,張世昌等於一下子便掌握了超過五十萬以上的軍隊,數量占據整個宋朝軍隊的七分之一,對於國家來說自然是嚴重的威脅,朝廷也不得不謹慎的。


    至於張世昌自己也沒有想到,朝廷竟然會把這麽大的權利交到他的手中,可還沒來的興奮,徐清的那封信就讓他如淋大雨,所有的熱情都被這封信給澆滅了,張世昌雖然不是雲貴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但對於此地兩族的矛盾卻是十分的清楚,朝廷讓他在其中撮合,張世昌隻覺得是把自己駕到了火堆上麵炙烤。


    但徐清的命令,張世昌自然不敢視若罔聞,除非他不想繼續自己的仕途,想迴家種地當個清閑的富貴翁了,張世昌顯然不想就這麽退出政壇了,他今年才四十二歲,正是當打之年,未來前途光明如天空之日,他可還想要入政事堂,當一當宰相呢,又哪裏肯退呢,所以麵對徐清的命令,他也隻能遵守,他先是召集幕僚以及境內的將領,命令他們開始集結自己手下的部隊,全雲貴進行緊急狀態。


    在宋朝軍隊一半來說是很輕鬆的,畢竟在這個時代,直接率軍進攻宋朝本土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自然不需要像租界那樣,時刻保持著一級戰鬥狀態,基本上在宋朝的軍隊中,如果是內地的軍隊往往每支軍隊都會有十分之三的人不在軍營中,迴到家鄉探望自己的家人,而剩餘的則是留守在軍營之中,每過兩個月的時間進行一次輪換,至於邊界上的士兵則是每一次輪換五分之一的軍隊,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畢竟軍人長期駐紮在軍營之中,可以說是犧牲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時間,尤其是對於邊軍和租界駐紮部隊來說,更是如此,雖然有許多租界部隊會把自己的家屬接到租界生活,但更多的人還是願意生活在本土的,如此一來,租界的軍人可以說要過上好幾年才能見一麵自己的妻兒父母,所以租界軍人的工資也是最高的,完全稱得上是高福利人群,而邊軍則僅次於租界百姓。


    因為他們的父母妻兒往往並不生活在邊界,而是生活在內地,想要迴一趟家,往往也是要跋山涉水,同時他們所麵臨的危險,雖然相比起於租界要小得多,但也十分的危險,必須時刻警惕,這兩種部隊,在整個軍隊體係中都是最為危險的,也是最為辛苦的。


    試想想看,當你的孩子出生的時候,你不在身邊,你的孩子正在茁壯成長的時候,你也不在身邊,當你迴到家,看著自己的孩子激動的手都在顫抖的時候,你的孩子卻叫不出一聲爹爹來,隻是用警惕,陌生,害怕,好奇的目光看著你,你是什麽感受,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且你的女人,長期見不到你,相愛的人始終不能長久的在一起,這又是何等的痛苦,以及自己的父母,他們一直在老去,而你卻不能陪在身邊盡孝,當你的父母離去之時,甚至你都可能不在他的身邊,送自己的父母最後一程,當兵是很辛苦的,不僅僅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僅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是的,在戰場上他們要麵對敵人的炮火,在平時的訓練中,要背負常人難以想象的重量,日行百裏,但更多的痛苦還是來自於對於家的渴望。


    也正因為如此,宋朝對待軍人的待遇是要遠遠超過基層公務員的,畢竟公務員可以迴到自己的家,下班之後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而軍人則不可以,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天職,維護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安全,王朝的不滅,為此,他們就得犧牲自己的自由和與家人陪伴的時間,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麵對這樣的士兵,徐清無法不動容,前世的中國,士兵待遇不可謂不低,直到後來才慢慢開始增加軍人的薪資,但距離公務員,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當然,這也有一個巨大的前提,那就是新中國沒有了戰爭,在沒有戰爭的前提下,為了經濟建設,從而犧牲了軍人的利益。


    而在這個時代,徐清顯然不願意看到這些遠離家鄉,為了國家拚命的遊子受這樣的委屈,所以他們的待遇都十分的好,同時租界之中的士兵也是進行輪換的,隻要是軍人基本上剛開始服役的時候都是在租界,宋朝的參軍年齡是在十六歲,比起現代的中國要早兩年。


    而因為年輕,所以到海外先去服役,這個時候的士兵往往沒有什麽家世上的拖累,父母年紀也還不大,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往往正是對這個世界感到十分好奇的時候,讓他們去租界服役,往往大多數人不會有什麽鄉愁,而是對外界滿滿的期待,就像現代的大學生一樣,麵對遠方的生活,他們更多的是期待,而不是鄉愁。


    等到五年之後,這些年輕的軍人開始長大之後,則開始紛紛調迴到國內服役,這個年紀正好適合結婚生子,在本土他們將會服役十年的時間,以保證他們可以跟自己的妻兒待上比較長的時間,當然,這個時間也隻是相對租界而言,在租界服役的五年,他們基本隻能夠迴家一次看看而已,除此之外是沒有任何時間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