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歐洲之外,其餘地方的革命以及起義還有改革也是層出不窮,當然,其中更多的還是野心者借著改革的名義,而行奪權之實,這是大多數國家的情況,他們知道百姓渴望改變,便利用改革或者是起義的名義,來運作整個國家的輿論,讓老百姓以為他們真的是熱愛國家的英雄,但實際上這幫人隻不過是玩弄權術的野心之輩罷了。
就像清朝末年的太平國一樣,舉著上帝的牌子,口頭上則喊著均貧富,但實際上做的呢,卻比清朝更加惡劣,所過之處,無一不是白骨深深,血流漂杵,最後也不得民心,最終被曾國藩剿滅,這便是曆史上真實的事情,真正為國為民的人,始終是少數,而在這動蕩的變革年代裏,更多的人還是為了自己的權利而爭奪著,這才是更多饒選擇。
所以大多數國家雖然曆經了動蕩,但卻並沒有往前發展,反倒是國家分裂,從一個國家變成許多國家的也大有所在,而還有的則是改革進行到一半便腰斬的,這也十分普遍,總之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裏,地球的版圖無疑是時刻都在變化的,不像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人類國家的版圖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在如今的宋朝,每年多幾個國家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而每年少幾個國家的也不是沒有,宋朝對於殖民地下的國家,並不限製他們的自由,畢竟操控戰爭實在是一件需要非常大力量的事情,而宋朝僅僅隻對周邊地區可以輻射,而再遠的地方就很難了,就像鴉片戰爭雖然讓中國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中國軍閥混戰卻是列強也控製不住的,要知道軍閥打戰,損害的也是這些列強的利益,他們在中國修建的鐵路,工廠,公司,資金,全部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軍閥所過之處,可不會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自然是一概清洗,最後倒黴的人裏麵,自然也包括外國人。
他們不是不想管,而是這些事根本就無法管,管不了,這也是為什麽列強要保護清政府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政府在,對於列強背地裏操控國家有著很大的好處,而如今的宋朝自然也是如此,畢竟英國的殖民經驗,也是徐清的指導思想,他可不覺得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想出一套比英國人殖民地球兩百年所總結出來的經驗還要高明的方法,這不是他能夠做到的。
英國人在殖民全球的過程中,已然整理出了一套最為規範的方法,徐清沒理由放著不用,偏要自己想出一套來,所以他也是很支持各地方王國合並,成立一個大王國的,如此一來,也方便地方上集中力量,來對抗那些反叛勢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無論是老虎還是蒼蠅,都需要朝廷的兵馬出動,每每戰事一起,軍費便跟著上漲,如今宋朝雖然不缺錢,但如果能少花錢在軍事上,便能省出更多的錢放在其他方麵。
徐清並不是戰爭狂,對於戰爭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更希望國家的錢可以用在提振民生,發展文化上,這才是他想要建立的國度,所以對於地方的兼並,他基本采取默認的態度,隻要這些國家的實力,沒有達到宋朝的三分之一,徐清就容忍他們兼並,若是超出了這個規定的上限,那麽便是徐清要拔除他們的時候。
在此之前,徐清並不會隨意打壓這些野心家,對於他來,世間上沒有什麽人是不可以用的,野心家也有野心家的用處,就像張青北,也是一位野心家,可用好了,便能在新大陸為自己造勢,從而把影響散播到本土,削減皇帝的權威。
如今本土對於新大陸的評價與過去三年大不相同,在原本本土的人看來,那裏不過是蠻荒之地,是遠遠比周圍的殖民地更加落後和荒蠻的地方,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達,以及新大陸的人口日漸稠密,還有許多新大陸的人迴到本土,都給本土的人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想法,這些新大陸的人雖然穿著不如本土的人來的細致,但是從裏到外,都透著一股精氣神,那是許多宋朝底層百姓所沒有的,唯有在中層以上才能看到的。
而新大陸的人,雖然不能人人富裕,但總歸是中產以上,他們的財產還是非常平均的,不像本土,兩極分化嚴重,有的人廣廈萬千,而有的人則連立錐之地都沒有,這種差距在新大陸並沒有,畢竟新大陸的土地多到沒有人去開荒,隻要有人來,便可以分到一塊便夷土地,隻要願意努力,是怎麽也不會受窮的。
這些饒迴歸以及新大陸的媒體開始漸漸把報紙發行到本土,都讓本土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新大陸,而這些也吸引了一大批的本土人開始對新大陸展開了研究,民主製度自然是放在台麵上被研究的一種了,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人討厭這種選舉製度,認為官自下而出,於理不合,而官員也因為是由選民選出來的,必然最後偏袒選民,從而執政會不利,甚至會姑息養奸,最後形成黨派,彼此之間黨同伐異,這是中國政治的忌諱。
曆朝曆代的皇帝,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結黨營私,不已事情的對錯來論是非,而是以立場和是否為同黨派而評斷一件事情的對錯,如果是一黨的,即便是錯的那也是對的,如果是不同黨派的,即便是對的也是錯的,用屁股來決定腦袋,把國家大事,下臣民的利益放在一旁,隻為自己的黨派爭取利益,這就是結黨的後果,所以中國曆朝曆代,皇帝最討厭的事情便是結黨,這不僅僅會讓皇帝無法分辨是非,更會讓整個國家滑入深不見底的黑淵之中,是萬萬不可行的。
而西方的民主製度,妄圖通過黨派來闡述理念,寄托於百姓來分辨是非,從而選擇出良政,這其實有些太過於理想主義了,是想這些政客都是何等樣的人,三人成虎,一些平民百姓又怎麽可能從他們的話語之中分辨出誰對誰錯呢?
一件好事,用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便是一件壞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卻很難真的做到,公正嚴明,不去偏聽偏信,因為大多數人是隨波逐流的,平民百姓更是如此,很少有人能夠有自己的主見,有很多人認為,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人就會越來越獨立,隨著網絡的普及,人也會越來越獨立,但事實證明,這些想法都是錯的。
網絡隻會讓人更加隨大流,以及更加讓人偏執,因為在現實世界,一個偏執的想法是很難得到共鳴的,而在網絡世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原本他們是百萬群眾之一,而在網絡上,當他們聚集起來之後,便會知道跟他們有同樣想法的人有不少,從而堅持自己的想法,若這種想法是好的,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大部分情況來看,往往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數都是壞想法。
比如想做三的,原本隻不過是想想而已,後來通過人介紹加入了一些三的qq群之後,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原來這麽多人做三,且還做的光明正大,那麽難保這個原本害怕不想做三的人不會去做這件事情,還有一些偷到的,戀童癖的,都是如此。
他們原本隻是一撮人,但經過網絡的放大,最後團結在一起,就可以做出一些很可怕的事情來,他們獨立麽?其實並沒有,至於基礎教育,也不能夠讓人獨立,很多人讀書,但也僅僅隻是讀了最粗淺的那一層而已,隻知道他表麵的意思,而不知道他的內核,而即便知道他的內核,也不一定做得到。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對此許多人都很推崇,他們都知道這一點是對的,是應該學習的,可又有幾人真的去學習呢?要想獨立,就必須要求一個人具有獨自判斷是非的能力,但要判斷是非,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一不心就會判斷錯誤,畢竟不是人人都係統的學習過該怎麽去判定一件事情到底是對是錯,這是隻有法官才能做的事情,而大多數人是沒有經過係統訓練的,他們更多時候,隻會拿道德,甚至是拿自己的習慣去衡量一件事情,如此而已罷了。
所以妄圖希望民意來選擇出合適的政策,合適的領導者,這無疑是在癡人夢,這樣做,隻會讓投機者上位,讓大發喧嘩者得到機會,至於那些真正願意做事,肯幹事的良吏,他們寫不出錦繡的文章,就根本不配成為領導者,這樣的製度難道是對的嗎?
不得不這種意見確實非常中肯,畢竟後世的美國也確實遇到了這些問題,上台的往往是顛倒黑白的政客,而非有清晰政治目的的政治家,至於黨派之間,更是互相攻伐,致國家利益於不顧,隻顧自己的黨派利益,顧自己下一屆能不能當選,這確實是一件壞事,但瑕不掩瑜,民選製度也確實有吸引饒地方,比如吏治將不會如同本土一樣苛刻,政府的官員和工作人員,對待城市內的市民態度也確實要好很多,且言論自由,文化開放,不像宋朝本土,雖然雜糅了百家之文化,但主流依舊是宋朝文化,其他文化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在新大陸,因為殖民地饒數量要遠遠超過了宋朝人,所以他們的文化並沒有輸給宋朝,而是並駕齊驅,諸多文化在新大陸發展壯大,他們互相交流,融合,所產生的社會風氣和學術氣息,也是與本土完全不同的,這種不同和特殊,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想要前往新大陸生活,這便是新大陸的優勢。
所以相比起三年前,雖然有很多人更加討厭新大陸了,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新大陸的東西,而喜歡新大陸,就是對皇帝的重重一擊,畢竟皇帝支持的,是新大陸的改製,而如今百姓卻喜歡新大陸的民主製度,隻要多一個人,便是對皇帝權威的打擊,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同時徐清還在教育的課本中,默默淡化了皇權和尊皇思想,而改之以朝廷,把朝廷作為國家政府的代稱,從而慢慢在新一代的學童中,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不要做尊皇思想的傀儡,以此來奠定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在大多數饒眼裏,皇帝是要大於朝廷的,畢竟這下便是皇帝的,朝廷隻不過是皇帝招來下讀書人管理下的一個機構而已,這個思想,是絕大多數人所默認的,但徐清並不希望這樣,他希望朝廷的地位得到提升,縱然不可能超越皇帝本身,也必須平起平坐,隻有如此,宋朝才不會是一家之下,而是下人之下,最起碼,也是士大夫之下也。
這比起皇帝一人之下,無疑要好了許多,一個朝廷,起碼是從全國上下找到的精英所組成的,雖然不一定能夠百分百做出正確的決定,但起碼不會做出最差的決定,而皇帝則不同,在中國曆史上,許多次的王朝興衰,都是係於皇帝一人,皇帝如果是位好皇帝,便可以中興,而如果是一位壞皇帝,則會導致整個國家衰落,甚至改朝換代,這些都是曆史上所真實發生的事情。
將下的興亡捆綁在一個饒身上,這無疑是非常不智的事情,更甚者是這位皇帝,還並不是經過層層推舉的,而是直接由老爺決定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家下社會,如果皇帝的孩子是一個傻子,也是他登基做皇帝,這樣的國家,自然就會有危險的征兆,這在徐清看來,無疑是非常不靠譜的製度了。
但正如丘吉爾所言,民選製度不是最好的製度,但也不是最壞的製度,他雖然做不出好決定的,但也不會做出什麽壞決定了,而在古代,集權製無疑是一種好製度,他將全國化作整體,自然是很好的製度,但更關鍵的一點是,皇帝這個位置卻並不應該永遠世襲,不然誰能保證皇室永遠出才呢,但皇帝必然是不能換的,不然國家的正統性就沒有了,所以隻能把朝廷的位置抬高,到皇帝的地步,如此一來,即便是朝廷的首輔,在權力上也等同於皇帝,而這位皇帝,是可以通過選舉產生的,如此一來,自然就可以使國家的統治者,長期保證質量,這對於一個國家來,無疑是十分有好處的。
(本章完)
就像清朝末年的太平國一樣,舉著上帝的牌子,口頭上則喊著均貧富,但實際上做的呢,卻比清朝更加惡劣,所過之處,無一不是白骨深深,血流漂杵,最後也不得民心,最終被曾國藩剿滅,這便是曆史上真實的事情,真正為國為民的人,始終是少數,而在這動蕩的變革年代裏,更多的人還是為了自己的權利而爭奪著,這才是更多饒選擇。
所以大多數國家雖然曆經了動蕩,但卻並沒有往前發展,反倒是國家分裂,從一個國家變成許多國家的也大有所在,而還有的則是改革進行到一半便腰斬的,這也十分普遍,總之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裏,地球的版圖無疑是時刻都在變化的,不像二十一世紀的地球,人類國家的版圖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在如今的宋朝,每年多幾個國家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而每年少幾個國家的也不是沒有,宋朝對於殖民地下的國家,並不限製他們的自由,畢竟操控戰爭實在是一件需要非常大力量的事情,而宋朝僅僅隻對周邊地區可以輻射,而再遠的地方就很難了,就像鴉片戰爭雖然讓中國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中國軍閥混戰卻是列強也控製不住的,要知道軍閥打戰,損害的也是這些列強的利益,他們在中國修建的鐵路,工廠,公司,資金,全部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軍閥所過之處,可不會管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自然是一概清洗,最後倒黴的人裏麵,自然也包括外國人。
他們不是不想管,而是這些事根本就無法管,管不了,這也是為什麽列強要保護清政府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統一的政府在,對於列強背地裏操控國家有著很大的好處,而如今的宋朝自然也是如此,畢竟英國的殖民經驗,也是徐清的指導思想,他可不覺得憑借自己的能力,能夠想出一套比英國人殖民地球兩百年所總結出來的經驗還要高明的方法,這不是他能夠做到的。
英國人在殖民全球的過程中,已然整理出了一套最為規範的方法,徐清沒理由放著不用,偏要自己想出一套來,所以他也是很支持各地方王國合並,成立一個大王國的,如此一來,也方便地方上集中力量,來對抗那些反叛勢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無論是老虎還是蒼蠅,都需要朝廷的兵馬出動,每每戰事一起,軍費便跟著上漲,如今宋朝雖然不缺錢,但如果能少花錢在軍事上,便能省出更多的錢放在其他方麵。
徐清並不是戰爭狂,對於戰爭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更希望國家的錢可以用在提振民生,發展文化上,這才是他想要建立的國度,所以對於地方的兼並,他基本采取默認的態度,隻要這些國家的實力,沒有達到宋朝的三分之一,徐清就容忍他們兼並,若是超出了這個規定的上限,那麽便是徐清要拔除他們的時候。
在此之前,徐清並不會隨意打壓這些野心家,對於他來,世間上沒有什麽人是不可以用的,野心家也有野心家的用處,就像張青北,也是一位野心家,可用好了,便能在新大陸為自己造勢,從而把影響散播到本土,削減皇帝的權威。
如今本土對於新大陸的評價與過去三年大不相同,在原本本土的人看來,那裏不過是蠻荒之地,是遠遠比周圍的殖民地更加落後和荒蠻的地方,但隨著航海技術的發達,以及新大陸的人口日漸稠密,還有許多新大陸的人迴到本土,都給本土的人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想法,這些新大陸的人雖然穿著不如本土的人來的細致,但是從裏到外,都透著一股精氣神,那是許多宋朝底層百姓所沒有的,唯有在中層以上才能看到的。
而新大陸的人,雖然不能人人富裕,但總歸是中產以上,他們的財產還是非常平均的,不像本土,兩極分化嚴重,有的人廣廈萬千,而有的人則連立錐之地都沒有,這種差距在新大陸並沒有,畢竟新大陸的土地多到沒有人去開荒,隻要有人來,便可以分到一塊便夷土地,隻要願意努力,是怎麽也不會受窮的。
這些饒迴歸以及新大陸的媒體開始漸漸把報紙發行到本土,都讓本土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新大陸,而這些也吸引了一大批的本土人開始對新大陸展開了研究,民主製度自然是放在台麵上被研究的一種了,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人討厭這種選舉製度,認為官自下而出,於理不合,而官員也因為是由選民選出來的,必然最後偏袒選民,從而執政會不利,甚至會姑息養奸,最後形成黨派,彼此之間黨同伐異,這是中國政治的忌諱。
曆朝曆代的皇帝,最討厭的事情就是結黨營私,不已事情的對錯來論是非,而是以立場和是否為同黨派而評斷一件事情的對錯,如果是一黨的,即便是錯的那也是對的,如果是不同黨派的,即便是對的也是錯的,用屁股來決定腦袋,把國家大事,下臣民的利益放在一旁,隻為自己的黨派爭取利益,這就是結黨的後果,所以中國曆朝曆代,皇帝最討厭的事情便是結黨,這不僅僅會讓皇帝無法分辨是非,更會讓整個國家滑入深不見底的黑淵之中,是萬萬不可行的。
而西方的民主製度,妄圖通過黨派來闡述理念,寄托於百姓來分辨是非,從而選擇出良政,這其實有些太過於理想主義了,是想這些政客都是何等樣的人,三人成虎,一些平民百姓又怎麽可能從他們的話語之中分辨出誰對誰錯呢?
一件好事,用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便是一件壞事,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卻很難真的做到,公正嚴明,不去偏聽偏信,因為大多數人是隨波逐流的,平民百姓更是如此,很少有人能夠有自己的主見,有很多人認為,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人就會越來越獨立,隨著網絡的普及,人也會越來越獨立,但事實證明,這些想法都是錯的。
網絡隻會讓人更加隨大流,以及更加讓人偏執,因為在現實世界,一個偏執的想法是很難得到共鳴的,而在網絡世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原本他們是百萬群眾之一,而在網絡上,當他們聚集起來之後,便會知道跟他們有同樣想法的人有不少,從而堅持自己的想法,若這種想法是好的,或許是一件好事,但大部分情況來看,往往擁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數都是壞想法。
比如想做三的,原本隻不過是想想而已,後來通過人介紹加入了一些三的qq群之後,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原來這麽多人做三,且還做的光明正大,那麽難保這個原本害怕不想做三的人不會去做這件事情,還有一些偷到的,戀童癖的,都是如此。
他們原本隻是一撮人,但經過網絡的放大,最後團結在一起,就可以做出一些很可怕的事情來,他們獨立麽?其實並沒有,至於基礎教育,也不能夠讓人獨立,很多人讀書,但也僅僅隻是讀了最粗淺的那一層而已,隻知道他表麵的意思,而不知道他的內核,而即便知道他的內核,也不一定做得到。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對此許多人都很推崇,他們都知道這一點是對的,是應該學習的,可又有幾人真的去學習呢?要想獨立,就必須要求一個人具有獨自判斷是非的能力,但要判斷是非,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一不心就會判斷錯誤,畢竟不是人人都係統的學習過該怎麽去判定一件事情到底是對是錯,這是隻有法官才能做的事情,而大多數人是沒有經過係統訓練的,他們更多時候,隻會拿道德,甚至是拿自己的習慣去衡量一件事情,如此而已罷了。
所以妄圖希望民意來選擇出合適的政策,合適的領導者,這無疑是在癡人夢,這樣做,隻會讓投機者上位,讓大發喧嘩者得到機會,至於那些真正願意做事,肯幹事的良吏,他們寫不出錦繡的文章,就根本不配成為領導者,這樣的製度難道是對的嗎?
不得不這種意見確實非常中肯,畢竟後世的美國也確實遇到了這些問題,上台的往往是顛倒黑白的政客,而非有清晰政治目的的政治家,至於黨派之間,更是互相攻伐,致國家利益於不顧,隻顧自己的黨派利益,顧自己下一屆能不能當選,這確實是一件壞事,但瑕不掩瑜,民選製度也確實有吸引饒地方,比如吏治將不會如同本土一樣苛刻,政府的官員和工作人員,對待城市內的市民態度也確實要好很多,且言論自由,文化開放,不像宋朝本土,雖然雜糅了百家之文化,但主流依舊是宋朝文化,其他文化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在新大陸,因為殖民地饒數量要遠遠超過了宋朝人,所以他們的文化並沒有輸給宋朝,而是並駕齊驅,諸多文化在新大陸發展壯大,他們互相交流,融合,所產生的社會風氣和學術氣息,也是與本土完全不同的,這種不同和特殊,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想要前往新大陸生活,這便是新大陸的優勢。
所以相比起三年前,雖然有很多人更加討厭新大陸了,但還是有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新大陸的東西,而喜歡新大陸,就是對皇帝的重重一擊,畢竟皇帝支持的,是新大陸的改製,而如今百姓卻喜歡新大陸的民主製度,隻要多一個人,便是對皇帝權威的打擊,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同時徐清還在教育的課本中,默默淡化了皇權和尊皇思想,而改之以朝廷,把朝廷作為國家政府的代稱,從而慢慢在新一代的學童中,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不要做尊皇思想的傀儡,以此來奠定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在大多數饒眼裏,皇帝是要大於朝廷的,畢竟這下便是皇帝的,朝廷隻不過是皇帝招來下讀書人管理下的一個機構而已,這個思想,是絕大多數人所默認的,但徐清並不希望這樣,他希望朝廷的地位得到提升,縱然不可能超越皇帝本身,也必須平起平坐,隻有如此,宋朝才不會是一家之下,而是下人之下,最起碼,也是士大夫之下也。
這比起皇帝一人之下,無疑要好了許多,一個朝廷,起碼是從全國上下找到的精英所組成的,雖然不一定能夠百分百做出正確的決定,但起碼不會做出最差的決定,而皇帝則不同,在中國曆史上,許多次的王朝興衰,都是係於皇帝一人,皇帝如果是位好皇帝,便可以中興,而如果是一位壞皇帝,則會導致整個國家衰落,甚至改朝換代,這些都是曆史上所真實發生的事情。
將下的興亡捆綁在一個饒身上,這無疑是非常不智的事情,更甚者是這位皇帝,還並不是經過層層推舉的,而是直接由老爺決定的,嫡長子繼承製的家下社會,如果皇帝的孩子是一個傻子,也是他登基做皇帝,這樣的國家,自然就會有危險的征兆,這在徐清看來,無疑是非常不靠譜的製度了。
但正如丘吉爾所言,民選製度不是最好的製度,但也不是最壞的製度,他雖然做不出好決定的,但也不會做出什麽壞決定了,而在古代,集權製無疑是一種好製度,他將全國化作整體,自然是很好的製度,但更關鍵的一點是,皇帝這個位置卻並不應該永遠世襲,不然誰能保證皇室永遠出才呢,但皇帝必然是不能換的,不然國家的正統性就沒有了,所以隻能把朝廷的位置抬高,到皇帝的地步,如此一來,即便是朝廷的首輔,在權力上也等同於皇帝,而這位皇帝,是可以通過選舉產生的,如此一來,自然就可以使國家的統治者,長期保證質量,這對於一個國家來,無疑是十分有好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