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是新大陸的一個巨大優勢,新大陸與本土之間可以完全人才互相流通,這對於許多本土人才來,無疑是一個好去處,如今宋朝的基層研究人員需求量非常的大,但頂尖的科學家卻有些過剩了。
這個過剩並不是,嫌棄科學家太多,而是國家的能力,所能全力供養的科學家一共就隻能有那麽多,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個學科不斷蔓延,如今的頂尖科學家數量是越來越多,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但宋朝畢竟隻是一個國家而已,每年的科研經費有限,所能支持的科學家也有限,所以許多頂尖科學家隻能共處與一個研究所之內,共同研究。
這對於許多有野心的科學家來,自然是不滿意的,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研究所,從事單獨的研發,而不是跟在那些前輩身後,充當著副手的身份,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而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研究經費,要麽他們能比得過前輩,要麽就隻能另尋出路。
這並不是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不行,而是宋朝如今的科學家,厲害的實在是太多了,如今的科學界,就像是一個剛剛搭建出來的房屋一般,裏麵什麽東西都沒有,正等著人們去填充,所以此刻的科學界,可謂是牛人輩出,經常每隔三五年的時間,便會有一個新的領域和科學前沿被眾人發現,至於那些新奇的領域,近乎於每一個的速度在傳播,發展著。
在這種情況之下,科學家們隻能前往其他更適合的地方發展,而在這些地方之中,新大陸無疑是最為合適的,因為他們也是講中文的地區,不像遼金,或者是殖民地,底層平民大量是用當地語言進行交流的,在新大陸,無論是底層還是社會的上流,全部使用中文,這就讓許多宋朝的人才,對於移民的首選,便是新大陸,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所以新大陸的發展,可以是當今除了本土之外最好的了。
因為他承接了從本土流出的大量宋朝人才,而依靠著這些人才,新大陸的科學界也慢慢開始興起,從而一些大學也慢慢開始建立起來,這些都是新大陸的優勢,教育的崛起,工業化的開展,則讓許多本土的中產階級們,也慢慢開始對新大陸產生了額向往,有一些人也慢慢開始構思移民新大陸。
這與剛開始貧民的移民有著本質的不同,中產階級的流動,將帶動新大陸更快的向前發展,尤其是一大批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冉達新大陸,新大陸的發展也將開始迅速崛起,這些人中有工程師,有金融專家,有法律人才,還有作坊主,依靠著他們,新大陸的產業將逐步完善起來,也將慢慢脫離現在農業為主的狀態,這對於新大陸的工業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大陸的發展飛快,對於宋朝本土來,也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如今宋朝承受著巨大的人口壓力,這對於整個國家來,都是一件非常難辦的事情,畢竟人口多了是好事,但人口太多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比如人均居住麵積的縮,以及城市過大所導致的擁堵,這對於人類來,著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而現在,隨著新大陸被開發出來,越來越多的宋朝人開始向著新大陸移民,這讓國家的情況開始慢慢好轉,尤其是對於環境的改善,因為工業化,宋朝的環境變得非常差,就像現代的中國和十九世紀的倫敦一樣,空氣之中漂浮著工業的顆粒,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太陽光,在這樣的世界裏,人民的健康水準不停的下降,每年死於肺病的人數超過數十萬人以上。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雖然經過了一部分產業轉移,但大部分都是輕工業,畢竟重工業的轉移,對於宋朝來也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那些租界之中軍隊數量不多,很多時候,就會被當地的叛軍所占領,到那個時候,這些重工業機器就會被那些叛軍拿到手,這對於宋朝來是相當危險的事情,所以如今的宋朝,對於所有重工業的轉移,都是非常嚴格的,隻有那些十年保持良好記錄的國家,才能夠承接一部分宋朝的工業設備,但這還遠遠不夠。
隨著工業化的進度越來越快,人們對於鋼鐵、水泥、玻璃以及一切工業材料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的,並不會越來越,所以如今宋朝即便是轉移了部分的產業,但大量的產業卻是無法轉移的,而這無疑就是新大陸的機會。
因為新大陸居住著大量的宋朝人,且雖然在打仗,但戰事並沒有擴散到全州,而整個新大陸的教育水平,也是除了宋朝本土之外最高的,這也意味著,新大陸有大量接受過教育的普通老百姓能夠在接受簡單的訓練之後,立刻成為工人,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就像一個合格的農民也是需要進行訓練的,一個工人就更是如此,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於工饒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一般沒讀過書的人,想要就任一名合格的工人,一般需要培訓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一個度過學的人,隻需要培訓一兩個星期就夠了,教育並不僅僅隻是教人讀書寫字,更重要的還是教給孩子們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當你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你就可以更快的學習到新的技能,從而比別人更加有競爭力,這才是教育的目的,並不僅僅隻是識字而已,而在這方麵,新大陸有著然的優勢,畢竟這裏大多數都是宋朝人,或者是接受儒家教育的朝鮮、越南和日本人,都有著極強的接受教育的想法,這跟許多殖民地饒想法是不同的,所以在接受教育的程度上,新大陸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這也讓他可以盡快的承載大量的工廠進行搬遷。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新大陸地大物博,且人口增加速度迅速,在富饒的土地上,新大陸的中產階級們正在快速崛起,這本身就將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如今宋朝最大的計劃,便是對新大陸進行開發,每年必然要消耗掉無數的工業資源,這些都將使大量的鋼筋水泥工廠前往新大陸。
同時工業化的新大陸,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裏,這些工廠此刻搬遷,不禁能夠享受朝廷的優惠政策,同時土地的價格也十分低廉,而承接下宋朝本土的大量工業,也讓新大陸的發展日益繁榮起來。
許多城市慢慢開始蛻變,中型城市開始出現在新大陸這片土地上,而在這個過程中,張青北裹挾民意,終於完成了對於五大陸的選舉,成為了五大行省第一位總督,而他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修建縱貫整個五大陸的鐵路。
張青北十分清楚,隨著戰事的停止,一輪大發展必然將隨即到來,在這輪發展之中,如果想要抓住這個機會,交通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關鍵,誰能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誰就能夠發展起來,這是十分關鍵的一點,而五大陸本身土地麵積就要超過西大陸,在人口上也有著不的優勢,若是能夠在交通上,超過超過西大陸,其吸引能力,便不會比新世界城更加,要想富,先修路,對於這一點,張青北十分清楚。
而在此之前,他本來就有對整個新大陸的規劃,如今不過是把西大陸和中大陸去掉了而已,所以立刻能夠執行,在中央政府的調控下,大鐵路修建計劃便正式開始了,而另一邊的趙曙,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時機來修建鐵路的。
更何況他們的位置本身要比張青北好得多,緊鄰太平洋,對麵便是本土,所以產業轉移,往往會優先來到西大陸,而不是遙遠的東大陸,隻要趙曙能夠修建起高速公路和鐵路,就必然能夠承接更多的工業。
這跟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就像現代美國最先發達起來的地方是紐約一樣,就是因為紐約靠近大西洋,而在大西洋的對麵,便是人口繁密的歐洲大陸,而另一側的加州,則要等到西部大開發之後,以及太平洋對岸的亞洲等國強大起來,才慢慢開始發達起來,這其中便又地緣效應的作用。
這一點是張青北無法抗衡的,在吸引工業上,他的地盤確實不比趙曙那麽的好,地理位置基本沒有任何的優勢,所以張青北也隻能更加依賴於歐洲、非洲的殖民地人了,至於高端人才和工業,則需要利用政策和理念來吸引,比如更加自由的研究氛圍,更加自由的招工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來讓五大陸在爭奪工業的過程中,獲得勝利,第二點便是重視教育,張青北擔任總督之後,立刻便宣布將一部分錢拿出來,修繕學校,幫助基礎學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規章製度,保證老師的工資和學生讀書,而對於高等教育,則采取補貼的方式。
補貼的原則是,隻要大學之中有一個本土重點大學的碩士,那麽該學校每年就能得到政府給予的五十萬貫教育補貼,而碩士本人,則將得到二十萬貫的初期研究經費,如果研究有成果,則可以視情況繼續增加。
至於如果有本土重點大學的博士,則將給予一百萬的教育補貼,博士本人則得到五十萬貫的科研經費,同樣可以隨意使用,政府隻需要一份簡單的報告就行了,不會進行任何的幹涉,隻需要博士帶一帶學校之中的學生,作為研究生就可以了。
至於如果能夠招募到重點大學的教授,也就是科研院的人物,那麽該大學將直接得到三百萬貫的教育經費,至於教授本饒經費,則接近於無限,視其研究項目而定,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來到東大陸發展,這是張青北需要做的,既然工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創作出超過西大陸的勢頭,那麽在科研上如果能夠超過,那麽東大陸的各行省就能獲得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也不定。
無法攻占工業,那麽試著攻占一下高科技領域,這也未嚐不可,尤其是在科研人員過剩的情況下,如果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自己的地盤上工作,從事研究,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張青北的經曆讓他能夠明白,什麽東西對於一片土地來最為重要,科學無疑是第一生產力,而對於這一點的理解,趙曙顯然沒有張青北那麽透徹,他就像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中國人一般。
隻覺得工業化很厲害,但對於工業化為什麽厲害卻沒有任何的想法,而張青北不同,他等於是看著工業化在自己麵前發展的,所以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工業化之所以能夠發動生產力,其內核便是因為他的科技含量是農業社會,農耕時代所遠遠不能比擬的,而這正是工業化的力量。
所以,如果想要發展新大陸,想要使新大陸更加強大,就必須發展科技,不然若是一直承接本土的落後工業,那麽新大陸也隻不過是本土的附庸而已,並不可能真正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麵的勢力。
這是張青北所不滿足的,他之所以要站出來反對趙曙,就是想要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新大陸宣揚出去,這個世界上,本不應該隻有一種製度,既然如此,那麽新大陸就絕對不能成為本土的幫傭,而是應該另辟蹊徑,而這個方法,就是尊重科學,發展科技,這就是張青北的想法,所以對於各大學,他等於是開出了最為優厚的待遇,讓他們去招攬科學家,至於結果如何,這就隻能看意了,而此時整個新大陸的局勢也漸漸趨於平緩,一輪新的發展,即將到來,至於誰能在這次發展中獨占鼇頭,就各憑本事了。
(本章完)
這個過剩並不是,嫌棄科學家太多,而是國家的能力,所能全力供養的科學家一共就隻能有那麽多,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各個學科不斷蔓延,如今的頂尖科學家數量是越來越多,研究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但宋朝畢竟隻是一個國家而已,每年的科研經費有限,所能支持的科學家也有限,所以許多頂尖科學家隻能共處與一個研究所之內,共同研究。
這對於許多有野心的科學家來,自然是不滿意的,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研究所,從事單獨的研發,而不是跟在那些前輩身後,充當著副手的身份,這不是他們想要的,而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研究經費,要麽他們能比得過前輩,要麽就隻能另尋出路。
這並不是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不行,而是宋朝如今的科學家,厲害的實在是太多了,如今的科學界,就像是一個剛剛搭建出來的房屋一般,裏麵什麽東西都沒有,正等著人們去填充,所以此刻的科學界,可謂是牛人輩出,經常每隔三五年的時間,便會有一個新的領域和科學前沿被眾人發現,至於那些新奇的領域,近乎於每一個的速度在傳播,發展著。
在這種情況之下,科學家們隻能前往其他更適合的地方發展,而在這些地方之中,新大陸無疑是最為合適的,因為他們也是講中文的地區,不像遼金,或者是殖民地,底層平民大量是用當地語言進行交流的,在新大陸,無論是底層還是社會的上流,全部使用中文,這就讓許多宋朝的人才,對於移民的首選,便是新大陸,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所以新大陸的發展,可以是當今除了本土之外最好的了。
因為他承接了從本土流出的大量宋朝人才,而依靠著這些人才,新大陸的科學界也慢慢開始興起,從而一些大學也慢慢開始建立起來,這些都是新大陸的優勢,教育的崛起,工業化的開展,則讓許多本土的中產階級們,也慢慢開始對新大陸產生了額向往,有一些人也慢慢開始構思移民新大陸。
這與剛開始貧民的移民有著本質的不同,中產階級的流動,將帶動新大陸更快的向前發展,尤其是一大批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冉達新大陸,新大陸的發展也將開始迅速崛起,這些人中有工程師,有金融專家,有法律人才,還有作坊主,依靠著他們,新大陸的產業將逐步完善起來,也將慢慢脫離現在農業為主的狀態,這對於新大陸的工業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大陸的發展飛快,對於宋朝本土來,也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如今宋朝承受著巨大的人口壓力,這對於整個國家來,都是一件非常難辦的事情,畢竟人口多了是好事,但人口太多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比如人均居住麵積的縮,以及城市過大所導致的擁堵,這對於人類來,著實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而現在,隨著新大陸被開發出來,越來越多的宋朝人開始向著新大陸移民,這讓國家的情況開始慢慢好轉,尤其是對於環境的改善,因為工業化,宋朝的環境變得非常差,就像現代的中國和十九世紀的倫敦一樣,空氣之中漂浮著工業的顆粒,一年到頭見不到幾次太陽光,在這樣的世界裏,人民的健康水準不停的下降,每年死於肺病的人數超過數十萬人以上。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雖然經過了一部分產業轉移,但大部分都是輕工業,畢竟重工業的轉移,對於宋朝來也是一件需要慎重的事情,那些租界之中軍隊數量不多,很多時候,就會被當地的叛軍所占領,到那個時候,這些重工業機器就會被那些叛軍拿到手,這對於宋朝來是相當危險的事情,所以如今的宋朝,對於所有重工業的轉移,都是非常嚴格的,隻有那些十年保持良好記錄的國家,才能夠承接一部分宋朝的工業設備,但這還遠遠不夠。
隨著工業化的進度越來越快,人們對於鋼鐵、水泥、玻璃以及一切工業材料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的,並不會越來越,所以如今宋朝即便是轉移了部分的產業,但大量的產業卻是無法轉移的,而這無疑就是新大陸的機會。
因為新大陸居住著大量的宋朝人,且雖然在打仗,但戰事並沒有擴散到全州,而整個新大陸的教育水平,也是除了宋朝本土之外最高的,這也意味著,新大陸有大量接受過教育的普通老百姓能夠在接受簡單的訓練之後,立刻成為工人,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就像一個合格的農民也是需要進行訓練的,一個工人就更是如此,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於工饒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一般沒讀過書的人,想要就任一名合格的工人,一般需要培訓兩三個月的時間,而一個度過學的人,隻需要培訓一兩個星期就夠了,教育並不僅僅隻是教人讀書寫字,更重要的還是教給孩子們一種正確的思維方式,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當你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你就可以更快的學習到新的技能,從而比別人更加有競爭力,這才是教育的目的,並不僅僅隻是識字而已,而在這方麵,新大陸有著然的優勢,畢竟這裏大多數都是宋朝人,或者是接受儒家教育的朝鮮、越南和日本人,都有著極強的接受教育的想法,這跟許多殖民地饒想法是不同的,所以在接受教育的程度上,新大陸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這也讓他可以盡快的承載大量的工廠進行搬遷。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新大陸地大物博,且人口增加速度迅速,在富饒的土地上,新大陸的中產階級們正在快速崛起,這本身就將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如今宋朝最大的計劃,便是對新大陸進行開發,每年必然要消耗掉無數的工業資源,這些都將使大量的鋼筋水泥工廠前往新大陸。
同時工業化的新大陸,將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裏,這些工廠此刻搬遷,不禁能夠享受朝廷的優惠政策,同時土地的價格也十分低廉,而承接下宋朝本土的大量工業,也讓新大陸的發展日益繁榮起來。
許多城市慢慢開始蛻變,中型城市開始出現在新大陸這片土地上,而在這個過程中,張青北裹挾民意,終於完成了對於五大陸的選舉,成為了五大行省第一位總督,而他下達的第一條命令,就是修建縱貫整個五大陸的鐵路。
張青北十分清楚,隨著戰事的停止,一輪大發展必然將隨即到來,在這輪發展之中,如果想要抓住這個機會,交通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關鍵,誰能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誰就能夠發展起來,這是十分關鍵的一點,而五大陸本身土地麵積就要超過西大陸,在人口上也有著不的優勢,若是能夠在交通上,超過超過西大陸,其吸引能力,便不會比新世界城更加,要想富,先修路,對於這一點,張青北十分清楚。
而在此之前,他本來就有對整個新大陸的規劃,如今不過是把西大陸和中大陸去掉了而已,所以立刻能夠執行,在中央政府的調控下,大鐵路修建計劃便正式開始了,而另一邊的趙曙,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時機來修建鐵路的。
更何況他們的位置本身要比張青北好得多,緊鄰太平洋,對麵便是本土,所以產業轉移,往往會優先來到西大陸,而不是遙遠的東大陸,隻要趙曙能夠修建起高速公路和鐵路,就必然能夠承接更多的工業。
這跟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就像現代美國最先發達起來的地方是紐約一樣,就是因為紐約靠近大西洋,而在大西洋的對麵,便是人口繁密的歐洲大陸,而另一側的加州,則要等到西部大開發之後,以及太平洋對岸的亞洲等國強大起來,才慢慢開始發達起來,這其中便又地緣效應的作用。
這一點是張青北無法抗衡的,在吸引工業上,他的地盤確實不比趙曙那麽的好,地理位置基本沒有任何的優勢,所以張青北也隻能更加依賴於歐洲、非洲的殖民地人了,至於高端人才和工業,則需要利用政策和理念來吸引,比如更加自由的研究氛圍,更加自由的招工方式。
通過這種方式,來讓五大陸在爭奪工業的過程中,獲得勝利,第二點便是重視教育,張青北擔任總督之後,立刻便宣布將一部分錢拿出來,修繕學校,幫助基礎學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規章製度,保證老師的工資和學生讀書,而對於高等教育,則采取補貼的方式。
補貼的原則是,隻要大學之中有一個本土重點大學的碩士,那麽該學校每年就能得到政府給予的五十萬貫教育補貼,而碩士本人,則將得到二十萬貫的初期研究經費,如果研究有成果,則可以視情況繼續增加。
至於如果有本土重點大學的博士,則將給予一百萬的教育補貼,博士本人則得到五十萬貫的科研經費,同樣可以隨意使用,政府隻需要一份簡單的報告就行了,不會進行任何的幹涉,隻需要博士帶一帶學校之中的學生,作為研究生就可以了。
至於如果能夠招募到重點大學的教授,也就是科研院的人物,那麽該大學將直接得到三百萬貫的教育經費,至於教授本饒經費,則接近於無限,視其研究項目而定,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那些高級知識分子來到東大陸發展,這是張青北需要做的,既然工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創作出超過西大陸的勢頭,那麽在科研上如果能夠超過,那麽東大陸的各行省就能獲得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也不定。
無法攻占工業,那麽試著攻占一下高科技領域,這也未嚐不可,尤其是在科研人員過剩的情況下,如果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自己的地盤上工作,從事研究,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張青北的經曆讓他能夠明白,什麽東西對於一片土地來最為重要,科學無疑是第一生產力,而對於這一點的理解,趙曙顯然沒有張青北那麽透徹,他就像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中國人一般。
隻覺得工業化很厲害,但對於工業化為什麽厲害卻沒有任何的想法,而張青北不同,他等於是看著工業化在自己麵前發展的,所以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工業化之所以能夠發動生產力,其內核便是因為他的科技含量是農業社會,農耕時代所遠遠不能比擬的,而這正是工業化的力量。
所以,如果想要發展新大陸,想要使新大陸更加強大,就必須發展科技,不然若是一直承接本土的落後工業,那麽新大陸也隻不過是本土的附庸而已,並不可能真正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麵的勢力。
這是張青北所不滿足的,他之所以要站出來反對趙曙,就是想要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新大陸宣揚出去,這個世界上,本不應該隻有一種製度,既然如此,那麽新大陸就絕對不能成為本土的幫傭,而是應該另辟蹊徑,而這個方法,就是尊重科學,發展科技,這就是張青北的想法,所以對於各大學,他等於是開出了最為優厚的待遇,讓他們去招攬科學家,至於結果如何,這就隻能看意了,而此時整個新大陸的局勢也漸漸趨於平緩,一輪新的發展,即將到來,至於誰能在這次發展中獨占鼇頭,就各憑本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