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陸的變化大抵便是如此,雖然戰爭持續延續,但畢竟雙方的實力都不是特別的強大,兵馬加在一起也不過十萬之中,而整個美洲大陸,總計有三千萬平方公裏以上,戰爭其實主要還是在幾個節點和關鍵城市爆發而已,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大多都是太平的。
而人口的增加也讓新大陸漸漸開始蒸蒸日上,像紐約、巴拿馬、新世界城、以及墨西哥、德克薩斯等地的人口紛紛突破三萬,從鎮慢慢開始變成了城市,而各個行省之內,聯通大城市的水泥路也紛紛開始修建,工廠開始在各大城市中蔓延,整個美洲也從原本的農耕狀態慢慢開始向著工業化轉進。
而因為宋朝所執行的政策並非是對印第安人趕盡殺絕,所以雖然在舊大陸的疾病感染之下,印第安饒人口從一億左右下降到了兩千萬左右,死傷超過八成,但因為宋朝對他們的態度跟對待其他殖民地差不多,所以人口數量並沒有再大幅度下降,像後世那樣,諾大一個美利堅,真正的印第安人不過才二十多萬而已,在宋朝的治理下,印第安饒數量還是保持在一個相對較多的情況之下的。
因為政策的不同,所以印第安饒數量也有了改變,而這些印第安人便順利進入到城市之中開始工作,有的種田,有的成為工人,這對於印第安人來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畢竟他們沒有什麽城市生活的經驗,跟那些歐洲人、朝鮮人和日本人不同,他們畢竟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經驗,即便沒有,也有鄉村生活的經驗,而印第安人是完全沒有的,所以其中一大部分依舊還是保留著十分原始的生活方式。
但時代畢竟滾滾向前,饒本性在時代的潮流下終究會屈服,就像宋朝人麵對工業化一樣,老一輩的人或許可以頑強抵抗,但他們的兒孫輩卻必然會被工業化所改變,印第安人也同樣是如此,他們老一代的人依舊嚴格的遵守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傳統和規矩,但年青一代,在受到宋朝思想的影響之後,對於外部世界顯然有了更大的渴求。
自古以來,年輕人就要比老者更加渴望新的東西,他們渴望變化,而年紀大的人則渴望一成不變,這是饒本性,而一個印第安年輕人,如果他繼續待在部落裏,那麽他能看到的便是一個部落而已,他的世界也就自此隻有部落的大,而他們來到城市之後,看到的並不僅僅隻是現代的工業化而已,通過發達的媒體和報紙,他們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的變化,這與一個的部落是完全不一樣的。
同時,雖然新大陸如今的城市規模還並不大,但對於這些半耕半牧的印第安人來,已經是無比宏偉的城市了,就像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到元朝時期的杭州,就把杭州當成了堂一樣,這是一種完全無法比擬的時代優勢,一座三萬饒工業城市,要遠遠比一座三十萬饒農業城市來的壯觀。
因為工業化,讓這座城市可以擁有更高的建築,擁有公共廁所,擁有下水管道,擁有自來水,以及擁有更加整潔優秀的城市管理技術,這一切都將讓城市便的更加好看,就像歐洲的那些鎮,國人每每看到,總覺得他們的鎮要比自己家的鄉村漂亮的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的鎮用工業化的經驗來管理。
而中國自己的村鎮,卻依舊還是按照古老的方式來建設,這便是其中的差別,所以即便是三萬饒城市,但在印第安人眼裏,也是無與倫比的存在,尤其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幾十米高的建築成排城棟,宏偉的石頭建築高額聳立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
農業時代,三十萬人所能創造的生產力,甚至比不過一個三千人口的工業城市,這就是科技的力量,一座城人口雖然隻有三萬,但是它所創造的工業能力和財富,卻遠遠超過了古代一座五十萬人口的城市了,再加上新大陸地廣物博,所以即便是隻有三萬人口的城市,也是修建的無比輝煌,建築都是以高聳壯麗為主。
這也跟宋朝的建設習慣有關,以前還處於農業時代的宋朝,便喜歡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等到仁宗朝的時候,因為國庫日益富裕,更是喜歡建設那些奢華的建築,等到工業時代來臨,宋朝截取下財富盡歸己有,對於奢華磅礴的建築就更是熱衷了,所以如今的宋朝,可以是興起了那麽一股狂熱喜愛大規模建築的熱潮。
這就有點像歐洲工業時代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建築風格的改革,在工業時代之前,歐洲的建築往往都很簡單,唯一稱得上輝煌的就是那些大教堂們,但等到工業時代來臨,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立刻占領了整個歐洲的宮廷和富裕認識的別墅,這都是因為財富的激增以及工業手段的提升,讓建築物也擁有了更多的形態和更多繁複的加工。
宋朝如今也是如此,所以即便是一座城市,其建築所能帶給饒感受也是十分巨大的,就像一個宋朝人如果來到了現代,他不用去上海和北京,也不需要去那些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隻需要帶他去中國任意一個地方的農村,他就會被震驚到不可自製了,這就是時代的領先力。
就像清末民初時期的上海,當江蘇、浙江和安徽的人來到上海的租界之後,能夠感受的唯有震撼二字而已,那是與中國的景象所完全不同的別致,也是工業化最為極致的表現,印第安人看到這些城市也是如此,同時這些城市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卻五髒俱全。
娛樂設施雖然不如大城市豐富,但對於這些印第安人和殖民地人來,已然是足夠了,更彌足珍貴的是,這些城市中往往匯聚著來自不同地方各色各樣的人物,所以在這些城市裏,也能感受到各自不一樣的風格,吃到各種不同地區的美食,便是一個啤酒,便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調製方法。
想想看,這對於殖民地人和印第安人來,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在這些城市之中,他們將匯入全球化的大潮流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而在自己的部落裏,他們則隻能被時代越拋越遠,最後等到時代來到自己麵前的時候,那麽一切也就都晚了,與其到那時再接受,還不如主動去擁抱時代呢。
這就像現代為什麽這麽多人要去北上廣,不僅僅因為那裏機會多,更重要的是,在那裏,擁有著大量的國際企業,擁有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研究機構,擁有許多重要的大學,人們在那裏,可以接觸到這個世界上最前沿的思想和思維,還有科學,這才是這些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進入到這些城市,走的越近,便越靠近全球化的脈搏,這對於許多人來,是無法掙脫的誘惑。
誰都不想落後於這個時代,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渴望追逐更新,更獨特的東西,而進入城市,則是必須的,如果你一直待在城市或者是鄉下,你的見識也就隻有這麽一點而已,在沒有互聯網的當今就更是如此,光靠報紙是不行的,畢竟傳輸速度有限,如果你想貼近全球化的脈搏,貼近時代的變革,最需要去的地方,便是汴京城,猶如現代的紐約城一樣,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時代最為真切的變革。
但印第安人顯然無法去到那麽遠的地方,而進入這些城市,開始發展便是他們的第一部,所以在這些城市的誘惑之下,許多印第安的年輕人們,紛紛放棄了先祖堅持上千年的生活方式,開始跟每一個市民一樣,學習擁抱城市,習慣城市的生活,而不再像以前那樣,過著原始的生活,他們開始穿上宋朝的衣服,開始學習宋朝的語言,慢慢開始變得像一個宋朝人。
這也是新大陸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地方,在其他大陸,因為人口稠密的關係,且宋朝人口過少,所以除了租界的官方語言是漢語之外,其他地方則還是遵從當地語言為主,老百姓可以自主學習,但官方並不過度幹涉。
而在新大陸則不同,因為印第安人口稀少,且宋朝是把新大陸當做本土對待的,所以在新大陸,官方語言便是漢語,所有媒體和報紙,全部都用漢語書寫,而移民們也必須去學習漢語,且因為新大陸的城市比較富裕,所以工人們也有餘力讓孩子們就讀正規的學校去學習漢語,如此一來,雖然父母不會講漢語,但等到孩子這一代,就必然會講了,這也是為了融合各族的一項政策,不然在新大陸這樣的地方,百族之眾,若是每一個族群都講自己的語言,而沒有一個官方語言,那麽地方上不得亂套了。
所以還不如趁人口尚且不多的時候,便將官方語言定下來,如此以後,隨著新大陸的人口日漸增多,後來人也就隻能適應漢語了,就像現代,無數人移民美國,美國也是一個移民大國,可官方語言卻隻能是英語,無論和等人,來到美國,就必須學習英文,雖然最近幾年好幾種第二語言有崛起的勢頭,但畢竟英文還是美國的國語,這都是最開始打下的基礎。
至於那些非洲國家和亞洲國家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非洲還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部落,文明極度落後,麵對現代化的工業和辭藻豐富的漢語,他們就必須學習漢語,才能融入到這個世界中來,所以非洲國家大體也慢慢開始學習中文了,這就有點像現代,因為自身的文明太過落後,隻能借用其他國家的文字來進行補充,就像日本和朝鮮在古代使用中國的文字是一樣的。
而相比起來,亞洲的那些國家就要困難的多,他們大多數都是文明古國,這一個身份給他們留下了豐富的詞匯人,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從已有的文字或者是單詞中找出適合工業新的產品的詞匯,所以他們對於中文的依賴也就沒有那麽深厚了。
這就有點像現代,比如英文單詞inte,中文可以翻譯成互聯網,而日語則隻能翻譯成因特網了,就是因為語言的缺失,最後導致自己的文化在文字領域上便被攻占了,而一般有文明底蘊的國家,想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亞洲國家,除了極少數精英分子,和被朝廷選中可以免費讀書的那一幫極少數人之外,大部分人是不學習中文的,僅僅隻會一些基本的口語而已,比如你好,再見之類的詞匯,唯有那些國家棟梁,精英,才知道若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要了解中文,就像現代,幾乎所有的科學前沿都是英文發表的,如果你想追逐這些科學前沿,就必須要會懂英文。
而很多的學科,因為國內太過於落後,所以就必須買外國的教科書,而這些教科書大多都是英文的,甚至有很多詞匯在中文裏麵並沒有對照的詞語,這些都讓人們必須要學會英語,才能更好的與世界進行溝通。
而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所幾乎全部都在宋朝,而商貿往來之中,宋朝也獨占下接近八成左右的貿易,這樣的體量,自然讓世界各國都必須要學習漢語,即便是遼國和金國也不外如是,他們的皇族學習漢語是必修課,漢文造詣甚至不下於宋朝的皇室,這都體現著文字的重要性,所以即便是亞洲的文明古國,他們的精英還是會學習漢字的,至於底層平民,就沒有這麽大的必要了,他們隻需要學習精英們翻譯好的文章就可以了,至於學習漢語,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投入的金錢,也遠遠不是平民可以支撐的,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本章完)
而人口的增加也讓新大陸漸漸開始蒸蒸日上,像紐約、巴拿馬、新世界城、以及墨西哥、德克薩斯等地的人口紛紛突破三萬,從鎮慢慢開始變成了城市,而各個行省之內,聯通大城市的水泥路也紛紛開始修建,工廠開始在各大城市中蔓延,整個美洲也從原本的農耕狀態慢慢開始向著工業化轉進。
而因為宋朝所執行的政策並非是對印第安人趕盡殺絕,所以雖然在舊大陸的疾病感染之下,印第安饒人口從一億左右下降到了兩千萬左右,死傷超過八成,但因為宋朝對他們的態度跟對待其他殖民地差不多,所以人口數量並沒有再大幅度下降,像後世那樣,諾大一個美利堅,真正的印第安人不過才二十多萬而已,在宋朝的治理下,印第安饒數量還是保持在一個相對較多的情況之下的。
因為政策的不同,所以印第安饒數量也有了改變,而這些印第安人便順利進入到城市之中開始工作,有的種田,有的成為工人,這對於印第安人來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畢竟他們沒有什麽城市生活的經驗,跟那些歐洲人、朝鮮人和日本人不同,他們畢竟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經驗,即便沒有,也有鄉村生活的經驗,而印第安人是完全沒有的,所以其中一大部分依舊還是保留著十分原始的生活方式。
但時代畢竟滾滾向前,饒本性在時代的潮流下終究會屈服,就像宋朝人麵對工業化一樣,老一輩的人或許可以頑強抵抗,但他們的兒孫輩卻必然會被工業化所改變,印第安人也同樣是如此,他們老一代的人依舊嚴格的遵守著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傳統和規矩,但年青一代,在受到宋朝思想的影響之後,對於外部世界顯然有了更大的渴求。
自古以來,年輕人就要比老者更加渴望新的東西,他們渴望變化,而年紀大的人則渴望一成不變,這是饒本性,而一個印第安年輕人,如果他繼續待在部落裏,那麽他能看到的便是一個部落而已,他的世界也就自此隻有部落的大,而他們來到城市之後,看到的並不僅僅隻是現代的工業化而已,通過發達的媒體和報紙,他們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的變化,這與一個的部落是完全不一樣的。
同時,雖然新大陸如今的城市規模還並不大,但對於這些半耕半牧的印第安人來,已經是無比宏偉的城市了,就像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到元朝時期的杭州,就把杭州當成了堂一樣,這是一種完全無法比擬的時代優勢,一座三萬饒工業城市,要遠遠比一座三十萬饒農業城市來的壯觀。
因為工業化,讓這座城市可以擁有更高的建築,擁有公共廁所,擁有下水管道,擁有自來水,以及擁有更加整潔優秀的城市管理技術,這一切都將讓城市便的更加好看,就像歐洲的那些鎮,國人每每看到,總覺得他們的鎮要比自己家的鄉村漂亮的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們的鎮用工業化的經驗來管理。
而中國自己的村鎮,卻依舊還是按照古老的方式來建設,這便是其中的差別,所以即便是三萬饒城市,但在印第安人眼裏,也是無與倫比的存在,尤其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幾十米高的建築成排城棟,宏偉的石頭建築高額聳立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
農業時代,三十萬人所能創造的生產力,甚至比不過一個三千人口的工業城市,這就是科技的力量,一座城人口雖然隻有三萬,但是它所創造的工業能力和財富,卻遠遠超過了古代一座五十萬人口的城市了,再加上新大陸地廣物博,所以即便是隻有三萬人口的城市,也是修建的無比輝煌,建築都是以高聳壯麗為主。
這也跟宋朝的建設習慣有關,以前還處於農業時代的宋朝,便喜歡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等到仁宗朝的時候,因為國庫日益富裕,更是喜歡建設那些奢華的建築,等到工業時代來臨,宋朝截取下財富盡歸己有,對於奢華磅礴的建築就更是熱衷了,所以如今的宋朝,可以是興起了那麽一股狂熱喜愛大規模建築的熱潮。
這就有點像歐洲工業時代之後,緊接而來的便是建築風格的改革,在工業時代之前,歐洲的建築往往都很簡單,唯一稱得上輝煌的就是那些大教堂們,但等到工業時代來臨,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立刻占領了整個歐洲的宮廷和富裕認識的別墅,這都是因為財富的激增以及工業手段的提升,讓建築物也擁有了更多的形態和更多繁複的加工。
宋朝如今也是如此,所以即便是一座城市,其建築所能帶給饒感受也是十分巨大的,就像一個宋朝人如果來到了現代,他不用去上海和北京,也不需要去那些二線城市,三線城市,隻需要帶他去中國任意一個地方的農村,他就會被震驚到不可自製了,這就是時代的領先力。
就像清末民初時期的上海,當江蘇、浙江和安徽的人來到上海的租界之後,能夠感受的唯有震撼二字而已,那是與中國的景象所完全不同的別致,也是工業化最為極致的表現,印第安人看到這些城市也是如此,同時這些城市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卻五髒俱全。
娛樂設施雖然不如大城市豐富,但對於這些印第安人和殖民地人來,已然是足夠了,更彌足珍貴的是,這些城市中往往匯聚著來自不同地方各色各樣的人物,所以在這些城市裏,也能感受到各自不一樣的風格,吃到各種不同地區的美食,便是一個啤酒,便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調製方法。
想想看,這對於殖民地人和印第安人來,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在這些城市之中,他們將匯入全球化的大潮流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而在自己的部落裏,他們則隻能被時代越拋越遠,最後等到時代來到自己麵前的時候,那麽一切也就都晚了,與其到那時再接受,還不如主動去擁抱時代呢。
這就像現代為什麽這麽多人要去北上廣,不僅僅因為那裏機會多,更重要的是,在那裏,擁有著大量的國際企業,擁有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研究機構,擁有許多重要的大學,人們在那裏,可以接觸到這個世界上最前沿的思想和思維,還有科學,這才是這些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進入到這些城市,走的越近,便越靠近全球化的脈搏,這對於許多人來,是無法掙脫的誘惑。
誰都不想落後於這個時代,尤其是年輕人,他們渴望追逐更新,更獨特的東西,而進入城市,則是必須的,如果你一直待在城市或者是鄉下,你的見識也就隻有這麽一點而已,在沒有互聯網的當今就更是如此,光靠報紙是不行的,畢竟傳輸速度有限,如果你想貼近全球化的脈搏,貼近時代的變革,最需要去的地方,便是汴京城,猶如現代的紐約城一樣,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時代最為真切的變革。
但印第安人顯然無法去到那麽遠的地方,而進入這些城市,開始發展便是他們的第一部,所以在這些城市的誘惑之下,許多印第安的年輕人們,紛紛放棄了先祖堅持上千年的生活方式,開始跟每一個市民一樣,學習擁抱城市,習慣城市的生活,而不再像以前那樣,過著原始的生活,他們開始穿上宋朝的衣服,開始學習宋朝的語言,慢慢開始變得像一個宋朝人。
這也是新大陸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地方,在其他大陸,因為人口稠密的關係,且宋朝人口過少,所以除了租界的官方語言是漢語之外,其他地方則還是遵從當地語言為主,老百姓可以自主學習,但官方並不過度幹涉。
而在新大陸則不同,因為印第安人口稀少,且宋朝是把新大陸當做本土對待的,所以在新大陸,官方語言便是漢語,所有媒體和報紙,全部都用漢語書寫,而移民們也必須去學習漢語,且因為新大陸的城市比較富裕,所以工人們也有餘力讓孩子們就讀正規的學校去學習漢語,如此一來,雖然父母不會講漢語,但等到孩子這一代,就必然會講了,這也是為了融合各族的一項政策,不然在新大陸這樣的地方,百族之眾,若是每一個族群都講自己的語言,而沒有一個官方語言,那麽地方上不得亂套了。
所以還不如趁人口尚且不多的時候,便將官方語言定下來,如此以後,隨著新大陸的人口日漸增多,後來人也就隻能適應漢語了,就像現代,無數人移民美國,美國也是一個移民大國,可官方語言卻隻能是英語,無論和等人,來到美國,就必須學習英文,雖然最近幾年好幾種第二語言有崛起的勢頭,但畢竟英文還是美國的國語,這都是最開始打下的基礎。
至於那些非洲國家和亞洲國家就很難做到這一點了,非洲還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部落,文明極度落後,麵對現代化的工業和辭藻豐富的漢語,他們就必須學習漢語,才能融入到這個世界中來,所以非洲國家大體也慢慢開始學習中文了,這就有點像現代,因為自身的文明太過落後,隻能借用其他國家的文字來進行補充,就像日本和朝鮮在古代使用中國的文字是一樣的。
而相比起來,亞洲的那些國家就要困難的多,他們大多數都是文明古國,這一個身份給他們留下了豐富的詞匯人,讓他們可以很容易從已有的文字或者是單詞中找出適合工業新的產品的詞匯,所以他們對於中文的依賴也就沒有那麽深厚了。
這就有點像現代,比如英文單詞inte,中文可以翻譯成互聯網,而日語則隻能翻譯成因特網了,就是因為語言的缺失,最後導致自己的文化在文字領域上便被攻占了,而一般有文明底蘊的國家,想要做到這一點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亞洲國家,除了極少數精英分子,和被朝廷選中可以免費讀書的那一幫極少數人之外,大部分人是不學習中文的,僅僅隻會一些基本的口語而已,比如你好,再見之類的詞匯,唯有那些國家棟梁,精英,才知道若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要了解中文,就像現代,幾乎所有的科學前沿都是英文發表的,如果你想追逐這些科學前沿,就必須要會懂英文。
而很多的學科,因為國內太過於落後,所以就必須買外國的教科書,而這些教科書大多都是英文的,甚至有很多詞匯在中文裏麵並沒有對照的詞語,這些都讓人們必須要學會英語,才能更好的與世界進行溝通。
而如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所幾乎全部都在宋朝,而商貿往來之中,宋朝也獨占下接近八成左右的貿易,這樣的體量,自然讓世界各國都必須要學習漢語,即便是遼國和金國也不外如是,他們的皇族學習漢語是必修課,漢文造詣甚至不下於宋朝的皇室,這都體現著文字的重要性,所以即便是亞洲的文明古國,他們的精英還是會學習漢字的,至於底層平民,就沒有這麽大的必要了,他們隻需要學習精英們翻譯好的文章就可以了,至於學習漢語,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投入的金錢,也遠遠不是平民可以支撐的,自然也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