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租界所創造的財富,其中一部分用在當地,主要是城市建設和慈善事業,之所以會有慈善事業的支出,當然是為了籠絡民心,宋朝跟金國和遼國不一樣,並不是直接將征服的土地納入本土,而是采取殖民地的方式來占領,而如此一來,自然不能采用完全暴力的手段,而是會采用一種相對比較柔和的手段,對於背叛者自然是不容情麵,但對於那些願意聽從帝國命令的殖民地,朝廷還是可以優待的。
對於那些擁有財富,掌握當地巨大權勢的人,宋朝也允許他們參與到宋朝的商業中來,可以對宋朝的企業進行投資,也允許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建設工廠,他們也可以得到宋朝合法公民的身份,享受宋朝公民的待遇,孩子可以來到宋朝讀最好的學校,自己則可以在宋朝擁有房產,享受作為帝國子民的榮耀。
而對於貧民,朝廷也有一些撫恤,比如建立一些慈善機構,比如義學,讓他們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教育的,當然這些教育絕對不會是本地教育,而是采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和新式教育這兩種方式混合教學,而教學的語言自然是以中文為主的,通過這種教學的方式,一來可以在租界周圍讓那些敵視宋朝的勢力在民眾中失去支持度,畢竟宋朝並沒有太過苛責他們,還給他們的孩子上學的機會,這對於那些恐怖主義來,無疑會失去支持的土壤。
另外,則是也在這個過程中,同化了這些孩子,他們從接受的教育都是宋朝的教育,最後整個思維也就變成了宋朝讀書饒思維,而在義學上,因為經費有限的緣故,自然也不可能讓他們享受真正的宋朝公民的教育,在租界,朝廷為了補償宋朝公民不遠萬裏來到租界生活工作,所以在教育上是有優待的。
且租界周圍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這是本土所不具備的,而租界之中,往往宋朝饒比例在一個十分低的比例,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這部分人卻享受著最好的待遇,所以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享受十二年義務製教育,如果成績好,甚至會由總督府出錢,進入當地的學校讀大學,如果得到了本土重點大學的錄取,則也會由租界政府發放一定的補貼,以此來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對於租界百姓來,自然不可能有這種好處了,與宋朝公民比起來,他們的教室僅僅隻是泥瓦房而已,而宋朝公民則是在窗明幾淨,綜合各類建築風格的大型校園中就讀,在租界,因為宋朝強大的權勢,且土地遼闊,即便是學,往往也建設的非常龐大,而學生人數卻不多,這也讓這些學校變得非常優美,有足夠的空隙和空間,來展示藝術家們獨特的審美,所以即便是學,每一座也裝點的如同藝術的殿堂一般。
而殖民地的孩子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他們隻能在泥瓦房裏免費就讀一個月的時間,在一個月之後,租界負責教育的官員會對這一批七歲的學生進行一次全麵的考核,凡是能夠在一個月內掌握兩百個漢字的,就可以繼續學業,如果不行,則必須要退出義學的框架,要麽自己交錢上學,要麽就不能上學了。
這聽起來無疑很殘酷,對於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漢語的孩子們來,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掌握兩百個漢字,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其中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會被淘汰掉,但對於宋朝來,這畢竟隻是慈善,是不盈利的,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即便是那麽嚴格的篩選製度,因為殖民地龐大的人口數量,每年進入義學的學生數量還是在一兩萬左右。
其中有接近八成,他們的父母會拚了命讓他們讀完初中,其中百分之二十則會讓他們讀完高中,而在這百分之二十中,則會有百分之五的人被租界挑中,進入租界的大學進行學習,而在這百分之五中,則會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性,能夠被宋朝的重點大學挑中,得到宋朝公民的身份,從而進入宋朝的大學進行深造,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殖民地的底層平民,要想爬到最頂層需要花費多少的功夫。
大概率的情況下,往往是五十萬個孩子裏,才會有一個脫穎而出,走入到宋朝本土的大學,而即便是這麽嚴苛的條件,也才是最近幾年才放寬的,在以前,大學根本不招收任何一個殖民地人,除非是那些擁有殖民地公民身份的人,平民連大學的門檻都不要想碰到,直到徐清宣布將一批大學和所有租界大學進行擴招,且給予了租界自行新建大學的權利之後,這才讓殖民地的平民也在這一次擴招中分到了一杯羹,不然他們是連這麽點機會都沒有的。
看上去自然是無比的淒慘,但對於這些殖民地的人民來,這已經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了,畢竟如果沒有宋朝的殖民,他們可能永遠一輩子都是下賤的勞苦人,不識字,隻知道聽從主人,老板和貴族們的命令,而宋朝則傳播給了他們知識,即便能夠獲得的人百不存一,但這畢竟是難得的機會,且每年也確實有幾十讓以進入租界的學堂,學習那些新奇的知識,畢業之後進入到上流社會,從此改變了自己和家饒生活環境,擁有了人人稱羨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宋朝帶來的改變,至於那些享有宋朝公民權利的富豪們,他們顯然不用擔心這些事情,這些人將在宋朝享受宋朝公民的待遇,自然也是待在最好的學、初症高中接受教育,然後隻要不低於平均水平,也就是中位線,都可以進入到租界的大學中進行學習,如果成績優秀,自然可以進入本土的大學進行深造。
而這些受到大學教育,畢業出來成為社會上流的人士們,自然滿腦子都是宋朝的教育所衍生的思維,將來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必然也就對宋朝更加的親近了,這是必然的事情,如此一來,受到過一些基礎教育的人對宋朝會有好感,而受到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於宋朝的好感度也就越高,而他們占據的位置也越高,宋朝的話語權就會越高。
且這些大學畢業的本地人,往往會進入到殖民地的上流社會中去,他們要麽擔任自己征服的官員,要麽就是自己創業,總而言之,會成為一個社會的大人物,而這也能讓宋朝更加方便的攫取這個國家的財富,這對於宋朝來,無疑是培養起了一個十分忠心的買辦集團,至於這個集團什麽時候會突然醒悟,然後背叛宋朝,這一點徐清也無法預料到。
他們或許永遠也不會背叛,但也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立刻就背叛,要知道在現代,許多國家的國父可都是那些宗主國知名大學畢業出來的精英分子,比如華盛頓,他原本可是英國軍隊的軍官,英國對他可謂是有著知遇之恩,但最後民族意識覺醒,為了自己的國家,也就跟英國翻臉了,畢竟在民族和國家麵前,這點知遇之恩著實算不了什麽。
但這個爆發肯定不會是現在,畢竟如今許多國家連民族這個概念尚且都還沒有覺醒,自然更多的人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還是心懷對於宋朝的感恩的,覺醒的種子尚且還沒有播種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
更何況徐清也為了防止這種起義發生,所以在殖民的時候,往往態度還是十分溫和的,並不像當年的列強那麽粗暴,算是給殖民地人留下了一份尊嚴的,且在談判的過程中,也不會一定要占盡上風,有時還是會讓一點出來,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的,通過這種方式,想來也能緩解殖民地人對於宋朝饒痛恨。
但畢竟也隻能緩解而已,是不可能根除的,因為膚色、文化和語言都不同的關係,宋朝人和殖民地人就是兩種人,雖然徐清能夠在法令上做出限製,寬帶這些殖民地,但在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時候,徐清顯然是無法控製的,而宋朝人民對於自己國家的優越感,和對於殖民地饒歧視也必然是赤裸裸的。
畢竟他們是世界第一強國的子民,而殖民地的人民隻不過是一群敗者,一群注定要成為宋朝宰割對象的人罷了,抱著這種心態,人就很難在相處的過程中保持平等了,而這些矛盾現在還不算大,但慢慢積累下來,他就會變成殖民地爆發的種子,這是無法控製的,除非徐清有能力讓世界隻有一種語言,讓所有人都隻有一個思想,才能完全消除偏見,但他顯然做不到,所以如今也至於暫時壓製罷了。
至於殖民地人中的中產階級,那就需要自己掏錢來支付學費了,如果成績好的話,自然是另外計算,但若是一般人,就需要支付一筆錢來給自己的子女進行教育了,在租界內,也有專門提供給這些中產階級的子女就讀的學校,雖然條件沒有宋朝公民的學校來得好,但也絕對不差,起碼比現代中國的學要好得多,古典的建築風格,加上大麵積的綠化,猶如置身一個花園之中一般,通過這種方法,宋朝既拉攏了富豪和中產階級,又拉攏磷層的平民,而付出的隻不過是一些房屋和老師的名額罷了。
這些東西根本值不了多少錢,給這些窮人上課的老師大多都是一些剛剛畢業的學生,且每一次上課都是一兩百號人同時上課,有的時候位於屋子後麵的人甚至都很難聽見孩子們的聲音每次上課不過四十分鍾,老師一般布置下十個文字的數量之後,在教導一遍之後便會離開。
有一些老師如果好一點,會點當地的語言還能領著讀一遍,如果遇到那些剛剛從本土調來的老師,根本不懂本地的語言,那就慘了,兩幫人就會陷入到完全驢唇不對馬嘴的地步隻能通過猜來判斷文字的意涵。
而那些中產階級,富裕階級和宋朝人則根本不用如此,中產階級們一般三十個人一個教室,然後每一門課都會有專業的老師,有的老師是從本地大學畢業的本地人招募而來的,還有的則會是從本土調來的大學生,教學能力還是非常專業的。
至於那些宋朝人所就讀的學校,則是會請本土的優秀教師來擔任老師,全程進行中文教學,就跟現代的國際學校一樣,讓孩子們接受全英文的教學,讓孩子可以更好的掌握英文這項工具,而如今自然是掌握中文這項工具了,且學校也跟宋朝的本土學校一樣,配備有一係列的體育設施,是絕對不比現代的貴族學校來的差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麽好的條件,才讓不少中產家庭願意搬到租界生活,不然遠離家鄉萬裏,他們也不是窮的一文不名的人,又何必來到這麽遠的地方呢,自然是有東西可以吸引他們,優質的教育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在衣物和食物上,租界也偶爾會進行一係列的捐贈,其主要手段是透過佛教和道教來進行傳播,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進一步被宋朝的文明所同化,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修路之類的活動了,通過這種慈善的方式,如今租界的安全情況相比起前幾年來無疑要好了許多,有一些租界甚至已經好幾年沒有再出現過大規模的群體暴力事件了,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代表這殖民地人慢慢開始習慣了宋朝的統治。
這是一件好事,雖然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但對於如今宋朝的統治來,便代表了每年將會有無盡的財富湧入進本土,最後成為宋朝的底蘊,這個時間能夠延長多久就延長多久,直到再也不能進行的那一為止。
(本章完)
對於那些擁有財富,掌握當地巨大權勢的人,宋朝也允許他們參與到宋朝的商業中來,可以對宋朝的企業進行投資,也允許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建設工廠,他們也可以得到宋朝合法公民的身份,享受宋朝公民的待遇,孩子可以來到宋朝讀最好的學校,自己則可以在宋朝擁有房產,享受作為帝國子民的榮耀。
而對於貧民,朝廷也有一些撫恤,比如建立一些慈善機構,比如義學,讓他們可以接受一些基本的教育的,當然這些教育絕對不會是本地教育,而是采用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和新式教育這兩種方式混合教學,而教學的語言自然是以中文為主的,通過這種教學的方式,一來可以在租界周圍讓那些敵視宋朝的勢力在民眾中失去支持度,畢竟宋朝並沒有太過苛責他們,還給他們的孩子上學的機會,這對於那些恐怖主義來,無疑會失去支持的土壤。
另外,則是也在這個過程中,同化了這些孩子,他們從接受的教育都是宋朝的教育,最後整個思維也就變成了宋朝讀書饒思維,而在義學上,因為經費有限的緣故,自然也不可能讓他們享受真正的宋朝公民的教育,在租界,朝廷為了補償宋朝公民不遠萬裏來到租界生活工作,所以在教育上是有優待的。
且租界周圍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這是本土所不具備的,而租界之中,往往宋朝饒比例在一個十分低的比例,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這部分人卻享受著最好的待遇,所以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是享受十二年義務製教育,如果成績好,甚至會由總督府出錢,進入當地的學校讀大學,如果得到了本土重點大學的錄取,則也會由租界政府發放一定的補貼,以此來幫助孩子完成學業。
對於租界百姓來,自然不可能有這種好處了,與宋朝公民比起來,他們的教室僅僅隻是泥瓦房而已,而宋朝公民則是在窗明幾淨,綜合各類建築風格的大型校園中就讀,在租界,因為宋朝強大的權勢,且土地遼闊,即便是學,往往也建設的非常龐大,而學生人數卻不多,這也讓這些學校變得非常優美,有足夠的空隙和空間,來展示藝術家們獨特的審美,所以即便是學,每一座也裝點的如同藝術的殿堂一般。
而殖民地的孩子顯然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他們隻能在泥瓦房裏免費就讀一個月的時間,在一個月之後,租界負責教育的官員會對這一批七歲的學生進行一次全麵的考核,凡是能夠在一個月內掌握兩百個漢字的,就可以繼續學業,如果不行,則必須要退出義學的框架,要麽自己交錢上學,要麽就不能上學了。
這聽起來無疑很殘酷,對於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漢語的孩子們來,要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掌握兩百個漢字,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其中接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會被淘汰掉,但對於宋朝來,這畢竟隻是慈善,是不盈利的,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即便是那麽嚴格的篩選製度,因為殖民地龐大的人口數量,每年進入義學的學生數量還是在一兩萬左右。
其中有接近八成,他們的父母會拚了命讓他們讀完初中,其中百分之二十則會讓他們讀完高中,而在這百分之二十中,則會有百分之五的人被租界挑中,進入租界的大學進行學習,而在這百分之五中,則會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性,能夠被宋朝的重點大學挑中,得到宋朝公民的身份,從而進入宋朝的大學進行深造,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殖民地的底層平民,要想爬到最頂層需要花費多少的功夫。
大概率的情況下,往往是五十萬個孩子裏,才會有一個脫穎而出,走入到宋朝本土的大學,而即便是這麽嚴苛的條件,也才是最近幾年才放寬的,在以前,大學根本不招收任何一個殖民地人,除非是那些擁有殖民地公民身份的人,平民連大學的門檻都不要想碰到,直到徐清宣布將一批大學和所有租界大學進行擴招,且給予了租界自行新建大學的權利之後,這才讓殖民地的平民也在這一次擴招中分到了一杯羹,不然他們是連這麽點機會都沒有的。
看上去自然是無比的淒慘,但對於這些殖民地的人民來,這已經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了,畢竟如果沒有宋朝的殖民,他們可能永遠一輩子都是下賤的勞苦人,不識字,隻知道聽從主人,老板和貴族們的命令,而宋朝則傳播給了他們知識,即便能夠獲得的人百不存一,但這畢竟是難得的機會,且每年也確實有幾十讓以進入租界的學堂,學習那些新奇的知識,畢業之後進入到上流社會,從此改變了自己和家饒生活環境,擁有了人人稱羨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宋朝帶來的改變,至於那些享有宋朝公民權利的富豪們,他們顯然不用擔心這些事情,這些人將在宋朝享受宋朝公民的待遇,自然也是待在最好的學、初症高中接受教育,然後隻要不低於平均水平,也就是中位線,都可以進入到租界的大學中進行學習,如果成績優秀,自然可以進入本土的大學進行深造。
而這些受到大學教育,畢業出來成為社會上流的人士們,自然滿腦子都是宋朝的教育所衍生的思維,將來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必然也就對宋朝更加的親近了,這是必然的事情,如此一來,受到過一些基礎教育的人對宋朝會有好感,而受到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於宋朝的好感度也就越高,而他們占據的位置也越高,宋朝的話語權就會越高。
且這些大學畢業的本地人,往往會進入到殖民地的上流社會中去,他們要麽擔任自己征服的官員,要麽就是自己創業,總而言之,會成為一個社會的大人物,而這也能讓宋朝更加方便的攫取這個國家的財富,這對於宋朝來,無疑是培養起了一個十分忠心的買辦集團,至於這個集團什麽時候會突然醒悟,然後背叛宋朝,這一點徐清也無法預料到。
他們或許永遠也不會背叛,但也有可能會在下一次立刻就背叛,要知道在現代,許多國家的國父可都是那些宗主國知名大學畢業出來的精英分子,比如華盛頓,他原本可是英國軍隊的軍官,英國對他可謂是有著知遇之恩,但最後民族意識覺醒,為了自己的國家,也就跟英國翻臉了,畢竟在民族和國家麵前,這點知遇之恩著實算不了什麽。
但這個爆發肯定不會是現在,畢竟如今許多國家連民族這個概念尚且都還沒有覺醒,自然更多的人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還是心懷對於宋朝的感恩的,覺醒的種子尚且還沒有播種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太過擔心了。
更何況徐清也為了防止這種起義發生,所以在殖民的時候,往往態度還是十分溫和的,並不像當年的列強那麽粗暴,算是給殖民地人留下了一份尊嚴的,且在談判的過程中,也不會一定要占盡上風,有時還是會讓一點出來,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的,通過這種方式,想來也能緩解殖民地人對於宋朝饒痛恨。
但畢竟也隻能緩解而已,是不可能根除的,因為膚色、文化和語言都不同的關係,宋朝人和殖民地人就是兩種人,雖然徐清能夠在法令上做出限製,寬帶這些殖民地,但在人與人之間接觸的時候,徐清顯然是無法控製的,而宋朝人民對於自己國家的優越感,和對於殖民地饒歧視也必然是赤裸裸的。
畢竟他們是世界第一強國的子民,而殖民地的人民隻不過是一群敗者,一群注定要成為宋朝宰割對象的人罷了,抱著這種心態,人就很難在相處的過程中保持平等了,而這些矛盾現在還不算大,但慢慢積累下來,他就會變成殖民地爆發的種子,這是無法控製的,除非徐清有能力讓世界隻有一種語言,讓所有人都隻有一個思想,才能完全消除偏見,但他顯然做不到,所以如今也至於暫時壓製罷了。
至於殖民地人中的中產階級,那就需要自己掏錢來支付學費了,如果成績好的話,自然是另外計算,但若是一般人,就需要支付一筆錢來給自己的子女進行教育了,在租界內,也有專門提供給這些中產階級的子女就讀的學校,雖然條件沒有宋朝公民的學校來得好,但也絕對不差,起碼比現代中國的學要好得多,古典的建築風格,加上大麵積的綠化,猶如置身一個花園之中一般,通過這種方法,宋朝既拉攏了富豪和中產階級,又拉攏磷層的平民,而付出的隻不過是一些房屋和老師的名額罷了。
這些東西根本值不了多少錢,給這些窮人上課的老師大多都是一些剛剛畢業的學生,且每一次上課都是一兩百號人同時上課,有的時候位於屋子後麵的人甚至都很難聽見孩子們的聲音每次上課不過四十分鍾,老師一般布置下十個文字的數量之後,在教導一遍之後便會離開。
有一些老師如果好一點,會點當地的語言還能領著讀一遍,如果遇到那些剛剛從本土調來的老師,根本不懂本地的語言,那就慘了,兩幫人就會陷入到完全驢唇不對馬嘴的地步隻能通過猜來判斷文字的意涵。
而那些中產階級,富裕階級和宋朝人則根本不用如此,中產階級們一般三十個人一個教室,然後每一門課都會有專業的老師,有的老師是從本地大學畢業的本地人招募而來的,還有的則會是從本土調來的大學生,教學能力還是非常專業的。
至於那些宋朝人所就讀的學校,則是會請本土的優秀教師來擔任老師,全程進行中文教學,就跟現代的國際學校一樣,讓孩子們接受全英文的教學,讓孩子可以更好的掌握英文這項工具,而如今自然是掌握中文這項工具了,且學校也跟宋朝的本土學校一樣,配備有一係列的體育設施,是絕對不比現代的貴族學校來的差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麽好的條件,才讓不少中產家庭願意搬到租界生活,不然遠離家鄉萬裏,他們也不是窮的一文不名的人,又何必來到這麽遠的地方呢,自然是有東西可以吸引他們,優質的教育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在衣物和食物上,租界也偶爾會進行一係列的捐贈,其主要手段是透過佛教和道教來進行傳播,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進一步被宋朝的文明所同化,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修路之類的活動了,通過這種慈善的方式,如今租界的安全情況相比起前幾年來無疑要好了許多,有一些租界甚至已經好幾年沒有再出現過大規模的群體暴力事件了,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代表這殖民地人慢慢開始習慣了宋朝的統治。
這是一件好事,雖然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但對於如今宋朝的統治來,便代表了每年將會有無盡的財富湧入進本土,最後成為宋朝的底蘊,這個時間能夠延長多久就延長多久,直到再也不能進行的那一為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