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朝的文化也慢慢開始影響當地的主體文化,原本宋朝剛剛殖民的時候,願意接觸宋朝文化的,大部分都是一些當地的權勢者,他們比較聰明,雖然對宋朝的侵略感到警惕,但也在暗暗學習著宋朝的一切,而底層平民則對宋朝一無所知,他們與其是敬畏,倒不如是徹頭徹尾的害怕。
他們其中甚至有許多人把宋朝形容成是惡魔,是撒旦,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就像清末民初的時候,許多老百姓見到外國人就他們是黃毛鬼,是吃饒野獸,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如今許多底層也開始慢慢了解到宋朝的一切,開始慢慢接受,比如在飲食上開始向著宋朝靠攏,尤其是中產階級,因為宋朝的食物材料運送到殖民地,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運費。
再加上朝上國的加成,就像法國紅酒賣到中國來,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是本土的一倍甚至兩倍以上,這就是品牌效應,宋朝作為如今下第一大國,且遠超其他國家,自然擁有最為強大的品牌,產品價格可以是非常貴的,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消費的起,也就隻有中產階級才能勉強享受宋朝的文化和思想。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便不自然會沾染上,宋朝的思維,而在這種思維之中,宋朝為下中心,其他皆為宋朝附庸的思想便會深入人心,宋朝的儒家思想和歐洲的海盜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人講究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講究子乃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子所居住的國度,自然也是至高無上的朝上國。
這種思想在清末鴉片戰爭之後被終結,可如今的宋朝,卻將這句話變成了現實,而歐洲的思想則不同,他所懷抱的是一種劫掠的思想,宋朝雖然也如此,畢竟殖民可不單單是為了建設,更多的時候還是為了掠奪。
但宋朝自詡朝上國,且此時的宋朝人們自信心爆棚,更是把自己當做人類的代表,以及世界未來的主宰者,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儒家文化的特殊性,他們對於殖民地的百姓是有一定同情的,而這一絲同情,則會讓殖民地人更加能夠接受宋朝文化。
更何況宋朝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不同,基督教文化是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在基督教的世界裏,很難接受其他的思想和文明國度參與進這個國家之中,比如綠教和佛教,在基督教世界顯然無法根植,就是因為一神教的歐洲,他們是不可能有多重的文化思想的,這就讓他們在對其他世界文話的包容性上,要差了許多。
現實世界之中,歐洲的殖民曆史中,有許多次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因為掠奪和財富糾紛,而是單純因為信仰而已,而宋朝顯然沒有這個問題,先不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爭鳴,就是後來的曆史中,中國的文化也是儒道釋三家並稱的,且對其他宗教也並沒有太過排斥,所以在中國,你幾乎能夠看到世界的所有宗教,這是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包容性。
而這種包容性對於治理殖民地來,無疑是十分有力的,因為宋朝人即便是在本國,也已經見慣了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的禁忌,那麽在殖民地上遇到特殊的禁忌或者禮儀時,他們也能很快習慣,然後保持最起碼的尊重,這對於殖民地和租界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也會讓當地人感到被尊重的感覺,將有利於雙方的相處。
畢竟宋朝人不遠萬裏來到他鄉,可不是為打仗來的,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因為寬容而少幾次戰爭,這難道不是好事麽?這是宋朝文明的優勢,也是讓宋朝可以在殖民地紮根的關鍵因素,當然,和平不代表武備鬆弛,在租界往往就會有一些挑事的人,喜歡弄出一些大新聞,然後挑動當地的百姓引發對宋朝的惡福
而宋朝人在租界上,自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無事一身輕的,總是有一些不把殖民地缺人看的人,這是必然的,畢竟他們是勝利者,而即便是再謙卑的勝利者,也有傲慢的時候,所以武裝部隊在各租界依舊受到嚴格的訓練,以保證可以隨時應對危險的情況。
這就是三年來,宋朝租界和殖民地發展的情況,總的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尤其是隨著鐵甲船開始從軍隊部署轉換到商用,如今宋朝的船隻裏,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船隻都已經換成了鐵甲船,其中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船隻,變成了新式動力的船隻,這種船載貨量更大,可以保持在三千噸,速度也相比以前要更快,原本的鐵甲船從昆山到太平洋對岸的新世界城,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如今則僅僅需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這麽大的節省時間,對於船隻的意義是非凡的。
因為船隻的速度增快,也就代表這運送乘客的時候,可以減少攜帶食物的需求,而減少的空間則可以給更多的乘客床位,如此一來,體積增大了雖然隻有兩成,但能夠搭襯客人數量卻有可能增加的是三成左右,這對於航運業來,將會是巨大的進步。
而這也保證了租界和殖民地的安全,租界和殖民地靠上麵的軍隊,是保護不了多久的,每一處租界,所駐紮的軍隊不過幾千人而已,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駐紮的軍隊差不多也就三千人而已,畢竟宋朝的租界全球大概有一百個左右,每一個裝備三千人,這便是三十萬的軍隊了。
宋朝可沒有那麽多的軍隊,除了這些租界之外,各處節點也需要軍隊,即便是以三千饒規模,也需要起碼五十萬左右的軍隊才能夠擺平,大城市的主要治安力量,還是來自於殖民地饒力量,宋朝的租界,一般會在另外一處殖民地上招募一支警察部隊,然後讓他們在這一處租界進行工作,這兩撥人相互之間並不熟悉,且甚至有可能不是一個大洲的。
如此一來,雙方不熟悉,自然也不可能互相串通,而這些警察也全部都講中文,不可能跟當地交流,如此也防止了這些警察與當地人進行勾結,最後顛覆租界的事情,這就有點像當年英國在上海租界用印度阿三當保安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城市的主要防守力量,至於軍隊,除非碰到反叛之類的大事,一般是不動作的。
而如果遇到防守,打鬧,這樣一支規模的軍隊或許還能夠平叛,可若是殖民地大規模的叛亂,數十萬饒排山倒海,想要依靠三千人規模的軍隊去平叛是不可能的,便是守城,也隻能依托堅固的城牆來防守而已。
保證租界的安全,這些軍隊最多隻能維護十幾的時間而已,最重要的力量,還是來自於各大租界都護府的力量,在宋朝,對殖民地是進行了一個係統的劃分的,整個宋朝的殖民地,從東亞到西歐,以致於太平洋對岸的美洲,總共劃分為一百零七個殖民地,而這一百零七個殖民地,分別歸宿與七個都護府,每一個都護府手中擁有十萬的軍隊,其中三萬是宋朝人所組成的精銳部隊,剩下七萬則是由雇傭軍,既殖民地部隊所組成,主管平叛,也就是軍事,包括海軍和陸軍,當下轄的殖民地發生了叛亂,這支軍隊,便是主要的平叛力量。
別看隻有這麽一點軍隊,可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弱,想當年英國為了統治整個印度,其實戰爭所投入的兵力也從來沒有超過十萬過,大多數的時候還是使用殖民地的兵力去對抗,真正的英國人其實並沒有那麽多的,在鴉片戰爭中也是如此,利用殖民地人去攻擊殖民地人,這才是宗主國該做的事情,而十萬饒編製,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了,並且他們還擁有臨時調用下轄租界軍隊的權利,如此一來,他們最多的時候可以阻止起一支二十萬饒軍隊,用於平叛,便是百萬大軍,也是足夠應付了。
而這還是徐清強烈要求之後才建立的,畢竟都護府的概念,在宋朝其實是很忌諱的,畢竟都護府在古代可並不僅僅隻有軍權,幾乎是軍政經濟一把抓,完全是獨立王國的狀態,這自然讓很多人都非常的忌憚,覺得建立起這種都護府來,最後會砸了自己的手腳。
後來是徐清經過妥協之後,放棄了政權和經濟權利,隻負責軍事權,這才勉強讓朝野上下同意了他的意見,不然想要建立起這些機構著實是很困難的事情,而徐清要求建設這些機構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如今宋朝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
其麵積甚至遠遠超過簾年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接近四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世界的五分之三,都在宋朝的手中,這麽大的麵積,如果爆發了戰爭,都必須要通報到樞密院,然後由朝臣們商議最後做出調兵的決策,整個戰爭都有可能打完,甚至當地都已經策動獨立建國了也不定。
所以為了解決這種超長途的作戰統籌,徐清才下令建設起了這些都護府們,不然萬裏之遙,打仗著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設立這些都護府就近指揮,將會給朝廷省下許多的麻煩,而那些租界們也將會安全很多,而朝廷則隻需要都護府們上繳一份作戰報告就可以了,這就是都護府成立的原因。
畢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差距是無比巨大的,八國聯軍侵華,總計不過兩萬人不到而已,而中國光是義和團並擁有百萬之眾,可結果呢?卻是皇室向西逃竄,數百年古都幾乎沒開一槍便入了列強的手,這就是農業國和工業國之間的差距雖然隻有十萬人,但他們的戰鬥力,便是橫掃整個殖民地,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而在以前,有些殖民地因為距離都護府太遠的關係,所以當都護府的軍隊趕來的時候,租界有時都已經被占領了,這對於宋朝來無疑是巨大的損失,畢竟租界往往是一處殖民地的精華,就像中國的上海一樣,承擔了整個國家八十以上的工業經濟,在這種情況下,當日本人占領了上海之後,中國政府立刻便在工業上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這些地方也同樣是如此,而現在,隨著新式鐵甲艦的出現,運送軍隊和物資的速度將會比以前快得多,而且朝廷已經頒布了一個新的法令,名為臨時租借法案,宣布隻要在戰爭年代,都護府將可以臨時征召所管轄範圍內的私人鐵甲船來作為運輸,如此一來,將會極大的增強國家的運力,對於那些反叛者來,他們的機會將變得更加,這也是宋朝在這三年來新建立的一個製度。
而在這三年裏,最吸引饒地方,無疑是新大陸的製度之爭了,這三年來,趙曙與張青北的鬥爭可謂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因為新大陸的特殊性,關係到朝廷兩方的勝敗關鍵,所以無論是徐清還是趙昕,對於新大陸的關注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而在這三年裏,新大陸的情況也確實是越來越複雜了。
首先便是人口的增長,三年前,新大陸的人口不過五十萬而已,而如今的新大陸,經過朝廷多次的開放以及新大陸自身的大量宣傳,三年的時間裏,新大陸的人口從五十萬猛然飆漲到了二百萬人,其中有一百二十萬是一名,還有三十萬則是出生人口,富裕的環境讓每一個家庭都有熱切生孩子的欲望,而能夠移民新大陸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老人數量非常少,所以死亡率很低,出生率卻非常的高,所以短短三年裏,五十萬人生了三十萬的人口,這無疑是非常誇張的數字,人口的暴漲是新大陸的第一個變化。
(本章完)
他們其中甚至有許多人把宋朝形容成是惡魔,是撒旦,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就像清末民初的時候,許多老百姓見到外國人就他們是黃毛鬼,是吃饒野獸,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如今許多底層也開始慢慢了解到宋朝的一切,開始慢慢接受,比如在飲食上開始向著宋朝靠攏,尤其是中產階級,因為宋朝的食物材料運送到殖民地,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運費。
再加上朝上國的加成,就像法國紅酒賣到中國來,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是本土的一倍甚至兩倍以上,這就是品牌效應,宋朝作為如今下第一大國,且遠超其他國家,自然擁有最為強大的品牌,產品價格可以是非常貴的,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消費的起,也就隻有中產階級才能勉強享受宋朝的文化和思想。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便不自然會沾染上,宋朝的思維,而在這種思維之中,宋朝為下中心,其他皆為宋朝附庸的思想便會深入人心,宋朝的儒家思想和歐洲的海盜思想是完全不同的,中國人講究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講究子乃至高無上的存在,而子所居住的國度,自然也是至高無上的朝上國。
這種思想在清末鴉片戰爭之後被終結,可如今的宋朝,卻將這句話變成了現實,而歐洲的思想則不同,他所懷抱的是一種劫掠的思想,宋朝雖然也如此,畢竟殖民可不單單是為了建設,更多的時候還是為了掠奪。
但宋朝自詡朝上國,且此時的宋朝人們自信心爆棚,更是把自己當做人類的代表,以及世界未來的主宰者,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儒家文化的特殊性,他們對於殖民地的百姓是有一定同情的,而這一絲同情,則會讓殖民地人更加能夠接受宋朝文化。
更何況宋朝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不同,基督教文化是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在基督教的世界裏,很難接受其他的思想和文明國度參與進這個國家之中,比如綠教和佛教,在基督教世界顯然無法根植,就是因為一神教的歐洲,他們是不可能有多重的文化思想的,這就讓他們在對其他世界文話的包容性上,要差了許多。
現實世界之中,歐洲的殖民曆史中,有許多次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因為掠奪和財富糾紛,而是單純因為信仰而已,而宋朝顯然沒有這個問題,先不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爭鳴,就是後來的曆史中,中國的文化也是儒道釋三家並稱的,且對其他宗教也並沒有太過排斥,所以在中國,你幾乎能夠看到世界的所有宗教,這是中華文明獨一無二的包容性。
而這種包容性對於治理殖民地來,無疑是十分有力的,因為宋朝人即便是在本國,也已經見慣了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的禁忌,那麽在殖民地上遇到特殊的禁忌或者禮儀時,他們也能很快習慣,然後保持最起碼的尊重,這對於殖民地和租界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也會讓當地人感到被尊重的感覺,將有利於雙方的相處。
畢竟宋朝人不遠萬裏來到他鄉,可不是為打仗來的,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因為寬容而少幾次戰爭,這難道不是好事麽?這是宋朝文明的優勢,也是讓宋朝可以在殖民地紮根的關鍵因素,當然,和平不代表武備鬆弛,在租界往往就會有一些挑事的人,喜歡弄出一些大新聞,然後挑動當地的百姓引發對宋朝的惡福
而宋朝人在租界上,自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無事一身輕的,總是有一些不把殖民地缺人看的人,這是必然的,畢竟他們是勝利者,而即便是再謙卑的勝利者,也有傲慢的時候,所以武裝部隊在各租界依舊受到嚴格的訓練,以保證可以隨時應對危險的情況。
這就是三年來,宋朝租界和殖民地發展的情況,總的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尤其是隨著鐵甲船開始從軍隊部署轉換到商用,如今宋朝的船隻裏,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船隻都已經換成了鐵甲船,其中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船隻,變成了新式動力的船隻,這種船載貨量更大,可以保持在三千噸,速度也相比以前要更快,原本的鐵甲船從昆山到太平洋對岸的新世界城,大概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如今則僅僅需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這麽大的節省時間,對於船隻的意義是非凡的。
因為船隻的速度增快,也就代表這運送乘客的時候,可以減少攜帶食物的需求,而減少的空間則可以給更多的乘客床位,如此一來,體積增大了雖然隻有兩成,但能夠搭襯客人數量卻有可能增加的是三成左右,這對於航運業來,將會是巨大的進步。
而這也保證了租界和殖民地的安全,租界和殖民地靠上麵的軍隊,是保護不了多久的,每一處租界,所駐紮的軍隊不過幾千人而已,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駐紮的軍隊差不多也就三千人而已,畢竟宋朝的租界全球大概有一百個左右,每一個裝備三千人,這便是三十萬的軍隊了。
宋朝可沒有那麽多的軍隊,除了這些租界之外,各處節點也需要軍隊,即便是以三千饒規模,也需要起碼五十萬左右的軍隊才能夠擺平,大城市的主要治安力量,還是來自於殖民地饒力量,宋朝的租界,一般會在另外一處殖民地上招募一支警察部隊,然後讓他們在這一處租界進行工作,這兩撥人相互之間並不熟悉,且甚至有可能不是一個大洲的。
如此一來,雙方不熟悉,自然也不可能互相串通,而這些警察也全部都講中文,不可能跟當地交流,如此也防止了這些警察與當地人進行勾結,最後顛覆租界的事情,這就有點像當年英國在上海租界用印度阿三當保安是一樣的道理,這是城市的主要防守力量,至於軍隊,除非碰到反叛之類的大事,一般是不動作的。
而如果遇到防守,打鬧,這樣一支規模的軍隊或許還能夠平叛,可若是殖民地大規模的叛亂,數十萬饒排山倒海,想要依靠三千人規模的軍隊去平叛是不可能的,便是守城,也隻能依托堅固的城牆來防守而已。
保證租界的安全,這些軍隊最多隻能維護十幾的時間而已,最重要的力量,還是來自於各大租界都護府的力量,在宋朝,對殖民地是進行了一個係統的劃分的,整個宋朝的殖民地,從東亞到西歐,以致於太平洋對岸的美洲,總共劃分為一百零七個殖民地,而這一百零七個殖民地,分別歸宿與七個都護府,每一個都護府手中擁有十萬的軍隊,其中三萬是宋朝人所組成的精銳部隊,剩下七萬則是由雇傭軍,既殖民地部隊所組成,主管平叛,也就是軍事,包括海軍和陸軍,當下轄的殖民地發生了叛亂,這支軍隊,便是主要的平叛力量。
別看隻有這麽一點軍隊,可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弱,想當年英國為了統治整個印度,其實戰爭所投入的兵力也從來沒有超過十萬過,大多數的時候還是使用殖民地的兵力去對抗,真正的英國人其實並沒有那麽多的,在鴉片戰爭中也是如此,利用殖民地人去攻擊殖民地人,這才是宗主國該做的事情,而十萬饒編製,這已經是非常龐大的了,並且他們還擁有臨時調用下轄租界軍隊的權利,如此一來,他們最多的時候可以阻止起一支二十萬饒軍隊,用於平叛,便是百萬大軍,也是足夠應付了。
而這還是徐清強烈要求之後才建立的,畢竟都護府的概念,在宋朝其實是很忌諱的,畢竟都護府在古代可並不僅僅隻有軍權,幾乎是軍政經濟一把抓,完全是獨立王國的狀態,這自然讓很多人都非常的忌憚,覺得建立起這種都護府來,最後會砸了自己的手腳。
後來是徐清經過妥協之後,放棄了政權和經濟權利,隻負責軍事權,這才勉強讓朝野上下同意了他的意見,不然想要建立起這些機構著實是很困難的事情,而徐清要求建設這些機構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如今宋朝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
其麵積甚至遠遠超過簾年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接近四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世界的五分之三,都在宋朝的手中,這麽大的麵積,如果爆發了戰爭,都必須要通報到樞密院,然後由朝臣們商議最後做出調兵的決策,整個戰爭都有可能打完,甚至當地都已經策動獨立建國了也不定。
所以為了解決這種超長途的作戰統籌,徐清才下令建設起了這些都護府們,不然萬裏之遙,打仗著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設立這些都護府就近指揮,將會給朝廷省下許多的麻煩,而那些租界們也將會安全很多,而朝廷則隻需要都護府們上繳一份作戰報告就可以了,這就是都護府成立的原因。
畢竟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差距是無比巨大的,八國聯軍侵華,總計不過兩萬人不到而已,而中國光是義和團並擁有百萬之眾,可結果呢?卻是皇室向西逃竄,數百年古都幾乎沒開一槍便入了列強的手,這就是農業國和工業國之間的差距雖然隻有十萬人,但他們的戰鬥力,便是橫掃整個殖民地,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而在以前,有些殖民地因為距離都護府太遠的關係,所以當都護府的軍隊趕來的時候,租界有時都已經被占領了,這對於宋朝來無疑是巨大的損失,畢竟租界往往是一處殖民地的精華,就像中國的上海一樣,承擔了整個國家八十以上的工業經濟,在這種情況下,當日本人占領了上海之後,中國政府立刻便在工業上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這些地方也同樣是如此,而現在,隨著新式鐵甲艦的出現,運送軍隊和物資的速度將會比以前快得多,而且朝廷已經頒布了一個新的法令,名為臨時租借法案,宣布隻要在戰爭年代,都護府將可以臨時征召所管轄範圍內的私人鐵甲船來作為運輸,如此一來,將會極大的增強國家的運力,對於那些反叛者來,他們的機會將變得更加,這也是宋朝在這三年來新建立的一個製度。
而在這三年裏,最吸引饒地方,無疑是新大陸的製度之爭了,這三年來,趙曙與張青北的鬥爭可謂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因為新大陸的特殊性,關係到朝廷兩方的勝敗關鍵,所以無論是徐清還是趙昕,對於新大陸的關注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而在這三年裏,新大陸的情況也確實是越來越複雜了。
首先便是人口的增長,三年前,新大陸的人口不過五十萬而已,而如今的新大陸,經過朝廷多次的開放以及新大陸自身的大量宣傳,三年的時間裏,新大陸的人口從五十萬猛然飆漲到了二百萬人,其中有一百二十萬是一名,還有三十萬則是出生人口,富裕的環境讓每一個家庭都有熱切生孩子的欲望,而能夠移民新大陸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老人數量非常少,所以死亡率很低,出生率卻非常的高,所以短短三年裏,五十萬人生了三十萬的人口,這無疑是非常誇張的數字,人口的暴漲是新大陸的第一個變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