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宋朝,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小說王國,每年出版的小說數量達到上萬部左右,其中《朝陽報》每年大概要出版小說一百部左右,其餘還有各類報紙也會進行出版,包含各大門類,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古典文學小說,占據了市場的主流,這也代表通俗小說正式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單單從這個貢獻上,《朝陽報》的存在便是無可挑剔的。


    畢竟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許多知識雖然記載的書上,但他是不願意去看的,就像三國的那段曆史,對於老百姓來說,如果沒有《三國演義》的問世,或許大部分老百姓也不會把他那麽重視的對待了,畢竟其實按照曆史來記載,也根本沒有什麽三國時代,隻不過是陳壽寫了一本《三國誌》的史書,這才有了三國這個時代的存在,根據正統曆史,三國前期,曹丕還沒有稱帝的時候,這一段時間是被稱為漢代,稱帝之後則被稱為魏國,至於吳國和蜀國,則是地方割據政權,在正統曆史上是不被承認的。


    這樣一個時代,若不是有一本《三國演義》讓人們了解了其中的人物,或許其中許多人都隻會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或者會上層人物津津樂道,至於底層老百姓則是不大清楚的,但有了通俗文學之後,許多知識便可以通過通俗文學傳遞給眾人,就算裏麵的知識非常粗糙,但起碼你看過之後,總會有一些興趣,若是一百個人中有一個人對這一絲興趣起了心念,願意去翻看專業的書籍,那也是提升了一個人的文學素養不是嗎。


    文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實在不是一種很好的讀物,因為他們太過於沉重了,試看古今中外所有的名著,大多數都是揭露社會悲慘,諷刺當局的,對於人性雖然有美好,但也是在痛苦中掙紮出來的美好,對於這樣的小說,普通老百姓是不喜歡看的,畢竟他們的日子本來就過的很苦,看小說,為的就是暫時從痛苦中超脫出來,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有趣的,刺激的世界中去,幻想這個世界中的生活,用以躲避苦難的現實。


    對於他們來說,看文學小說無異於是在折磨自己,也隻有那些生活無憂,凡是都可以有人代勞的人會去看那些小說,或者是那些還沒有踏入到社會的學生,對於他們來說,悲傷文學或許確實讓人覺得很是美麗,但對於廣大的勞苦大眾,工薪階層來說,還是一本刺激的探險小說更加讓人熱血澎湃。


    不過盡管如此,托了宋朝普及教育的好處,現在的宋朝大學生數量也並不少,保守估計在一百萬左右,在校的則有十萬左右,還有大概一百萬左右的高中生,以及一千左右的初中生,這些人也都是看文學經典的主力,對於他們來說,通俗和文學是沒什麽兩樣的,大多數學生是既看文學小說,偶爾傷春悲秋,也有看通俗小說,範範中二病什麽的,這些人也是現在看書的主力。


    畢竟工薪階級,他們每天的工作就非常多了,看書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一件特別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這個世界還沒有發現電,白天工作忙,如果晚上想要看書的話,就必須要點亮煤油燈了,這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再說工人工作一天,辛苦的很,明天又要很早上班,偶爾看看報紙已經是一件難得的事情了,又哪裏來的時間去看小說呢,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


    所以大部分看書的人都是白領階級,中產階級還有學生,當然還有上流社會的人們,但是他們的人數太少,構不成大部分,所以在這裏就不說了,這些人他們都是從事腦力活動的人,不需要太過於消耗體力,並且也有的是時間和金錢去購買書本,尤其是學生,有的家庭或許窮困,但因為有學校這個集體,便可以每人買一本然後換著看,而有些富裕一點的學校也會專門出錢建立起一個圖書館,讓孩子們課間的時候可以看一看書籍,增長見聞,娛樂身心。


    這些人構成了買書的主要人群,也讓書本開始真正深入了民間,在此之前,大部分老百姓是不看書的,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那些四書五經,還有春秋戰國諸子的著作,以及曆屆文人留下來的典籍,詩詞以及散文對於他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太繞口了,當然這也不能怪古人。


    看中國古代的文章,你可以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文章越接近現代,他的用詞方法便也越接近現代,而越是往古代,文章往往都是言簡意賅,且生僻字非常的多,讓人很難可以看懂,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寫字並不像現代一樣,抽出一張紙,或者是在手機裏麵按一按就可以打出來了,而是要刻在竹簡上的,這就讓文字變得十分昂貴,因為每一片竹簡光是把字刻上去就需要浪費不少的時間,而這樣一來,自然是字越少越好,所以為了讓字越來越少,古代人就創造了很多的人,用來代替三四個字,比如說囧這個字,在古代便是光明的意思,之所以不寫光明,便是因為兩個字便是占篇幅了,放到現在,除了變成一個表情包之外,是沒人再用這個字了。


    也正是為了方便書寫,所以在那個年代,古代人創造了很多這種生僻字,而隨著時代的變革,紙張的出現以及普及,等到宋代的時候,文章已經開始越來越長,也正是因為如此,散文這種長篇議論文開始在宋朝大行其道,其證據便是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個都是宋朝的,這些人的大家,說的就是散文家,之所以到宋朝才大行其道,這就跟紙張的應用有著很大的關係。


    順便說一下,也正是因為紙張的普及,宋代人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看懂文章,而不是越來越追究言簡意賅,也就是把文字複雜化,還專門發起了古文運動,提倡效仿古人平白直意的書寫方式,而放棄使用越來越複雜的文言文方式,這場運動的領導者,便是歐陽修,而這場運動,也跟西方的文藝複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在當時的宋代,今文的書寫方式越來越複雜,到最後甚至連許多秀才都看不懂的地步,這樣一來,自然就形成了文化壟斷,而當文化被壟斷的時候,便代表一個黑暗時代即將來臨,就像歐洲的中世紀一樣,教士和貴族牢牢掌握了知識,其中高端知識則由教會掌握,在這種狀況下,老百姓就是愚昧的,因為他們無法通過書籍來了解這個世界,但隨著文藝複興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接觸到了知識,從而改變了世界的命運,古文運動也是如此。


    他其實在做的並不是真的把古文搬運到宋代來,畢竟其實古文也特別的複雜,完全用到現在,難度根本就不比今文來的低,之所以這樣做,隻不過是借著古文的名號來招攬人才,從而獲得話語權而已,人類總是對古老的東西充滿了好奇,這也是文物之所價格如此昂貴的緣故,畢竟那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迴憶,對於祖先,人類總是十分敬畏的。


    文藝複興也是如此,他也並不是真的要把古代的那些典籍拿出來教導,這其實並沒有什麽用,中世紀雖然非常黑暗,但其實內部也在發展,論哲學文學,其絲毫不比古代希臘來的差,說到底也隻不過是借著古代的名頭來對抗基督教,反對貴族而已,最主要的便是把對神的關注放到對人本身上來,在中世紀,所有的藝術都是獻給神明的,而文藝複興則讓人類開始關注到了人本身,從神性到人性,這才是文藝複興最為重要的成果。


    古文運動也是如此,他讓文字書寫變得越來越簡單,也變得越來越可以讓更多的人看懂,這就是他的貢獻,所以從宋朝往後,每一代的文言文都是篇幅越來越長,等到清代末期的時候,那些文言文看起來,完全跟現代文字沒有什麽兩樣,是完全可以通讀的,比如說曾國藩的家書,梁啟超的少年中國,即便是現代沒有怎麽學過文言文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的看懂,這便是一個時代的潮流,就像中國文字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字,其目的隻有一個就讓是讓人可以更快的看懂。


    而現在的小說便是如此,他的文字異常簡潔,跟現代的小說基本沒有任何的區別,隻要上過初中大致都能夠看得懂,而如今宋朝接受過基礎初中教育的人數大致在四千萬左右,這些人便是看書的主力,而因為沒有渠道可以進行娛樂,所以這四千萬人平均下來,每年買的書大致在十本左右,也就是每一年宋朝光是小說的銷量就能夠達到四億冊,這還不算其他工具書和專業書以及文學經典和傳統文本,這些要是都算上,還有佛經、聖經之類的東西,整個宋朝一年的印刷出版物大致在十二億冊左右。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也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數字,畢竟正是通過這些文字,才讓老百姓開始不再單單依靠道聽途說去了解這個世界,而是通過書本,通過有學識人的眼睛去了解這個世界,再加上如今宋朝的出版業非常開放,隻要不涉及到現在還活著的政治人物,就都可以寫,百無禁忌,這就讓創作有了更大的空間,也讓文字更加激昂起來。


    而小說市場的澎湃,也讓許多人開始投身其中,原本許多小說大致都是劇情豐厚刺激,但文筆卻非常的爛,但隨著文學作者中的傑出者開始湧入其中,文筆這個缺憾也慢慢被填滿,通俗小說也開始具有了文學性,文字也越來越優美,而這個時候的讀者,經過幾年通俗小說的熏陶,對於許多字都已經認識了,即便讀文學作品,也慢慢開始有所了解了。


    這也反過來刺激了文學市場的繁榮,畢竟作為通俗小說的作者,本身大多都沒有什麽文化,所以經常需要引用經典文學來證明自己小說的可信度,這雖然是一種裝b行為,但也確實讓普通讀者對文學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讀者們對於文學作品的了解,便讓文學作者進入到通俗小說的作者行列,難度要小了許多。


    畢竟文學作者用詞早已經習慣了華麗的辭藻,深刻的寓意,甚至還有一些意識流作者,一般人看他的書,隻會覺得雲山霧繞,看了半天也很難看懂,但隨著讀者的文學水平越來越高,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起文學小說,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發展。


    至於《外演報》則也分成了許多小報,大致的劃分便是按照七大洲來分報,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近年來冒險者越來越多,在這些地方出土的文物數量也好,還是許多風土人情故事也好,也是越來越多,這就讓報紙的內容開始變得越來越臃腫,自然而然的便要對他們進行分開處理,尤其是像亞洲和歐洲地區,更是人類文明最為活躍的地區,無論是古國還是璀璨的文明以及各種傳奇、史詩,都值得大書特書,所以這兩個洲大致有三份報紙,分別報道這些地方的故事,和如今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是最為暢銷的。


    但很可惜,這三份報紙屬於朝廷控製,是屬於徐清控製的勢力,徐安想要動用這三份擁有最強影響力的報紙是萬萬不可能的,所以隻能動用自己私人的報紙和支持皇帝的大臣們所創辦的報紙和皇家報紙來進行宣傳,對此徐安原本是惴惴不安的,畢竟他很清楚這三份報紙的威力,若是父親用這三份報紙來進行宣傳,無論是力度還是廣度,都遠遠不是他們控製的小報可以比擬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