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宋朝無法保證把這些土地從農業用地變成工業用地之後,全國老百姓的糧食是否能夠得到充足的保證,要知道化肥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最多達到糧食增產兩倍三倍左右的能力,但這對於日益膨脹的人口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如今宋朝雖然已經擁有了化肥,但是大部分的糧食依舊是依靠進口來維持的。
畢竟此時的宋朝隻有現今中國的半壁江山,適合大規模重視的土地並不多,全國絕大多數的土地全部都是丘陵地帶,種植農作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與之不同的是新大陸的土地就要好得多了,在新大陸,尤其是在北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更是世界上最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
那裏有五大湖,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有廣闊的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土地,而且人力稀缺,土地都是無主之地,非常適合工業生產,而不是像宋朝這樣,隻能用一用花費,具體耕作還是需要使用畜力和人力,現在的宋朝已經有了汽車,同時也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研發農業用車,用來收割、播種農作物,但是在宋朝本土,這些機器實在是不能展開手腳去大幹一場,畢竟這裏的土地幾千年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分割,除了那些大地主之外,還有許多老百姓的手裏隻有十畝或者五畝左右的土地,隻能進行人工手動的精耕細作,這對於現代農業的理念來說,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而在新大陸則完全可以那麽做,整個新大陸的平原麵積和適宜耕種的土地多達四五百萬平方公裏左右,這些根本沒有經過人類開墾的土地異常肥沃,且水資源豐富,兼之又是巨大的平原,這完全可以稱為是世界上最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了。
後世的美國憑借這一塊巨大的平原,生生用一百萬左右的農業人口,不僅把整個美國三億多的人口全部養活,而且還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這樣的力量遠遠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也讓美國除了是高端製造業大國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農業大國,它的農業完全是用機器來進行生產,農場主所擁有的土地大多在一百公頃以上,通過這樣大規模的養殖,美國操縱著世界許多主要農產品的價值,比如說黃豆,又比如說小麥,這些都是美國人大肆種植的產品,雖然其中高科技占據了很重要的成分,但這片土地確實適合耕種,這也是沒有什麽爭議的事實。
而若是能夠把新大陸完全變為國家所擁有的土地,那麽宋朝的糧食問題將再也不會是問題,尤其是隨著現在鐵甲船的建造技術愈發成熟,和在遠洋貨輪上的革命,讓船隻的載重量開始飛躍提升,從美國運送糧食到宋朝來也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了,在這種條件下,把新大陸收為本土,雖然在短時間內會使國家的財政向新大陸傾斜,但從長遠來看,對於本土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以上的幾點全部都是徐安一個人想出來的,寫完之後徐安又看了一遍,確定沒有什麽筆誤,又潤色了一番之後,便立刻發給了歸皇帝直屬的幾家報紙公司,以及支持改革的權貴家庭所擁有的報社去了,並且以皇帝的名義命令他們立刻刊登在明天的報紙上,用以盡快解除徐清的言論對老百姓的影響,把之壓縮到最低。
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都特別喜歡開設報社,最開始的時候,大多數開設報社的人都是文人,報紙也僅僅作為一種文學消遣而已,那時的報紙大多數都是寫詩句的,又或者是那些散文、詞曲、小說之類的文章,或者高雅,或者低俗,報紙也大多就討論一些文學上的事情,等到後來,當政客們慢慢看到報紙那強大的傳播能力之後,便立刻開始著手創立政論性質的報紙,在此之後,一係列的都市快報便出現了。
他們的主要內容與文學報紙完全不同,主要報道的便是一座城市發生的大事,以及國家和國際上發生的大事,這些報紙就跟現在許多都市報紙一樣,而在這個過程中,朝廷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直屬報紙,那就是《大宋報》《朝陽報》以及《外演報》這三個大報,其中《大宋報》主要便是講述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說有什麽新政策需要發布,就會刊登到《大宋報》上去,還有新的建築,稀奇的事情也都會刊登。
朝陽報相比起來文學性就比較高了,主要便是一些小說、詞曲、古詩、論文之類的東西了,看得人也大多是有一定知識積累的中產階級,底層是不看這種報紙的,畢竟風花雪月對於底層來說,還是非常遙不可及的東西,所以在銷量上《朝陽報》遠遠不及《大宋報》,但是在影響力上卻非常強大。
畢竟作為朝廷開設的報紙,這本身就是一種權威的代表,就像後世的國家台一樣,盡管在收視率上沒有地方電視台來得高,但是在權威性上,地方電視台是根本無法與國家電視台相提並論的,《大宋報》也同樣是如此,他代表著如今宋朝文人階級的主要民意,隻要誰能夠在這張報紙上發表一篇屬於自己的文章或者是詩句,那麽他的名聲立刻就能傳遍整個世界,這是絲毫不誇張的事情。
因為作為國家報紙,除了宋朝本地人看之外,殖民地老百姓中的有產階級一般也會預定,畢竟這三份報紙的價格都不是特別的貴,不像許多私人報紙,因為印刷數量少,所以價格會普遍偏貴,這三份報紙是整個大宋朝印刷量最多的報紙,每年《朝陽報》大概銷售量都能達到七億張左右,這個數字放在今天是不可能想象的,但在那個沒有什麽渠道接觸外部社會的時代,報紙的銷量在這個程度並不可怕。
也正因為如此,在文人圈裏,幾乎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文章能夠刊登上《朝陽報》為榮,這就讓《朝陽報》有了那麽一點文學最高巔峰的感覺,而在徐清的建議下,《朝陽報》還開辟了好幾個獎項來獎勵給優秀的作家、評論家、詩人、散文家,這些獎項都會有豐厚的獎勵,通過這種方法,一來是給予優秀的創作者們以榮譽,二來則是為了給他們一筆錢,讓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三來則是為了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任何行業,隻有不停的競爭才會誕生出更好的作品來,徐清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朝陽報》在這樣的努力下,如今的成績也非常不錯,已經成為了所有文學、小說的陣地,可以說隻要有大熱作品的時候,其暢銷度甚至要遠遠超過《大宋報》和《外演報》。
這兩份報紙一個報道國內新聞,一個則是文學報紙,而《外演報》則是專門負責報道國外的事物,包括國外的風俗、地理、人情,以及國際事物的處理,比如哪裏又叛亂了,哪個地方豐收了,這些都是報道的內容,總的來說,這是一份專門介紹外部世界的報紙,當初創辦這份報紙的時候,目的也很單純,就是希望宋朝的老百姓可以多多開眼看世界,其主要的目的便是這個,附帶著如果能夠吸引一部分人去往海外移民,那就再好不過了,這就是《外演報》的創刊初衷。
這三份報紙,全部都是由朝廷一手創立和掌控的,原本是一個月一發,每一期二十頁,但後來隨著報紙的內容越來越多,單純的一張報紙便也不夠了,慢慢的,三份報紙便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分報,比如說《大宋報》從一份報紙變成了四份報紙,分別講述國內的政治、商業、雜談以及國家建設,四份報紙全部還是叫《大宋報》但是內容卻更加充足了,每一份都還是維持在二十頁左右,發報時間則從一個月一發,變成了一個禮拜一發。
至於《朝陽報》則是變得更加雜糅,一份報紙如今分裂出來的分報數量大致保持在二十份左右,其中包括詩歌、詞曲、社會派小說、推理小說、神怪小說、曆史小說、散文、雜談、戲曲、市民小說、青春文學、傷痛文學、外國文學、探險小說以及科幻小說,可以說是三份報紙之中分裂出最多的一門。
當然,這也跟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宋朝鼓勵文人進行文學創作,這直接導致如今宋朝的文學進入了大發展的階段,許多原本沒人寫的東西,現在都有人去開辟出來,尤其是通俗文學的創立,讓閱讀文字不再需要非常高的學習水平,隻要能夠讀懂普通話就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若是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根本就看不懂書上寫的是什麽。
這一改革,自然很多普通老百姓隻要識字便也可以讀了,這極大的提高了報紙的販賣量,原本《朝陽報》的銷量每個月隻有十幾萬份,基本都是高端知識分子在看,而現在,則是許多底層平民的最愛,他們並不關心什麽國家大事和國際間的博弈,更加喜歡去看一本本的小說,從中領略世界的神奇魅力,沉醉在幻想和一個個驚奇的故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也讓《朝陽報》的銷量一騎絕塵,成為了世界上最為暢銷的報紙。
而在《朝陽報》大為成功的背後,一個重要的矛盾開始顯現了,那就是讀者群的嚴重分化,原本那些高端知識分子之所以要買《朝陽報》為的是看到那些漂亮的文字,繁複的文章,而現在,因為底層百姓強大的購買力,直接導致報紙的篇幅大麵積的讓給了小說,他們的詩歌、詞曲卻隻能占據很小的篇幅了,這自然引起了他們的不滿,這些客戶自然也就流失了。
可對於一家報紙來說,尤其是一家全國性質的報紙來說,並不是僅僅抓住經濟利益就夠了的,那樣的話,隻要足夠媚俗就可以了,畢竟這樣一來老百姓更加喜歡,抓住高端的讀者也是一家報紙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也是要把文學和小說分開的原因,讓喜歡看文學的人可以盡情的欣賞文學,讓喜歡通俗小說的人則可以盡情的讀通俗文學,這就是《朝陽報》分裂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後來會分裂出那麽多來,就是因為底層的需求開始出現變化,因為小說市場的繁榮,導致大量的文人開始投入其中進行創作,其中大多數雖然都是石沉大海,但在這其中也有璀璨的明珠,大海撈針之下,自然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寫小說的知名作家,這就給原本貧瘠的小說增添了許多新的類型。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有的人就喜歡看愛情故事,有的則喜歡看誌怪小說,而有的則喜歡看俠客小說,還有的喜歡看熱血小說和科幻小說,還有的喜歡看冒險小說,喜歡看推理小說和探險小說,因為受眾群不同,直接導致許多人買了一份報紙,最多隻能看其中的一兩篇,這無疑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
再加上因為市場的大繁榮,作者的數量不停增加,導致一張報紙再也無法承載那麽多大師的作品,所以開辟新的分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也讓《朝陽報》成為了官方報紙中分報最多的一家,而他的盈利也是三家報紙中最為厲害的。
畢竟買小說的人可是不少,《朝陽報》規定,每年在年末的前兩個月都會舉行票選,來選出年度最佳的二十本小說,然後將他們打印出來進行發售,基本上這些書籍每一本的銷量都能保持在百萬冊以上,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入,也因為如此,宋朝如今的出版業也是朝氣蓬勃,每年超過四千萬冊的書籍買賣,讓他們欣喜若狂,這在古代社會是完全無法想象的,而現在這個數字還在一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在不停的增長。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買書來看,即便是那些不看《朝陽報》的人,在看到那些書之後也會買下來,仔細的去看,這又間接的促進了文學創作的繁榮,畢竟光靠稿費,一個作者是掙不了大錢的,而出版小說,一個年銷售量達到百萬冊的作家,可以十分輕鬆的在汴京首都買下一套小樓房,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小說市場,也真正帶來了商業上的繁榮。
(本章完)
畢竟此時的宋朝隻有現今中國的半壁江山,適合大規模重視的土地並不多,全國絕大多數的土地全部都是丘陵地帶,種植農作物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與之不同的是新大陸的土地就要好得多了,在新大陸,尤其是在北美洲的中部和南部,更是世界上最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
那裏有五大湖,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有廣闊的平原可以提供充足的土地,而且人力稀缺,土地都是無主之地,非常適合工業生產,而不是像宋朝這樣,隻能用一用花費,具體耕作還是需要使用畜力和人力,現在的宋朝已經有了汽車,同時也已經有一些公司開始研發農業用車,用來收割、播種農作物,但是在宋朝本土,這些機器實在是不能展開手腳去大幹一場,畢竟這裏的土地幾千年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分割,除了那些大地主之外,還有許多老百姓的手裏隻有十畝或者五畝左右的土地,隻能進行人工手動的精耕細作,這對於現代農業的理念來說,無疑是背道而馳的。
而在新大陸則完全可以那麽做,整個新大陸的平原麵積和適宜耕種的土地多達四五百萬平方公裏左右,這些根本沒有經過人類開墾的土地異常肥沃,且水資源豐富,兼之又是巨大的平原,這完全可以稱為是世界上最適合農業生產的地方了。
後世的美國憑借這一塊巨大的平原,生生用一百萬左右的農業人口,不僅把整個美國三億多的人口全部養活,而且還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國,這樣的力量遠遠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也讓美國除了是高端製造業大國之外,也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農業大國,它的農業完全是用機器來進行生產,農場主所擁有的土地大多在一百公頃以上,通過這樣大規模的養殖,美國操縱著世界許多主要農產品的價值,比如說黃豆,又比如說小麥,這些都是美國人大肆種植的產品,雖然其中高科技占據了很重要的成分,但這片土地確實適合耕種,這也是沒有什麽爭議的事實。
而若是能夠把新大陸完全變為國家所擁有的土地,那麽宋朝的糧食問題將再也不會是問題,尤其是隨著現在鐵甲船的建造技術愈發成熟,和在遠洋貨輪上的革命,讓船隻的載重量開始飛躍提升,從美國運送糧食到宋朝來也並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了,在這種條件下,把新大陸收為本土,雖然在短時間內會使國家的財政向新大陸傾斜,但從長遠來看,對於本土的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以上的幾點全部都是徐安一個人想出來的,寫完之後徐安又看了一遍,確定沒有什麽筆誤,又潤色了一番之後,便立刻發給了歸皇帝直屬的幾家報紙公司,以及支持改革的權貴家庭所擁有的報社去了,並且以皇帝的名義命令他們立刻刊登在明天的報紙上,用以盡快解除徐清的言論對老百姓的影響,把之壓縮到最低。
在這個時代,許多人都特別喜歡開設報社,最開始的時候,大多數開設報社的人都是文人,報紙也僅僅作為一種文學消遣而已,那時的報紙大多數都是寫詩句的,又或者是那些散文、詞曲、小說之類的文章,或者高雅,或者低俗,報紙也大多就討論一些文學上的事情,等到後來,當政客們慢慢看到報紙那強大的傳播能力之後,便立刻開始著手創立政論性質的報紙,在此之後,一係列的都市快報便出現了。
他們的主要內容與文學報紙完全不同,主要報道的便是一座城市發生的大事,以及國家和國際上發生的大事,這些報紙就跟現在許多都市報紙一樣,而在這個過程中,朝廷自然也有了自己的直屬報紙,那就是《大宋報》《朝陽報》以及《外演報》這三個大報,其中《大宋報》主要便是講述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比如說有什麽新政策需要發布,就會刊登到《大宋報》上去,還有新的建築,稀奇的事情也都會刊登。
朝陽報相比起來文學性就比較高了,主要便是一些小說、詞曲、古詩、論文之類的東西了,看得人也大多是有一定知識積累的中產階級,底層是不看這種報紙的,畢竟風花雪月對於底層來說,還是非常遙不可及的東西,所以在銷量上《朝陽報》遠遠不及《大宋報》,但是在影響力上卻非常強大。
畢竟作為朝廷開設的報紙,這本身就是一種權威的代表,就像後世的國家台一樣,盡管在收視率上沒有地方電視台來得高,但是在權威性上,地方電視台是根本無法與國家電視台相提並論的,《大宋報》也同樣是如此,他代表著如今宋朝文人階級的主要民意,隻要誰能夠在這張報紙上發表一篇屬於自己的文章或者是詩句,那麽他的名聲立刻就能傳遍整個世界,這是絲毫不誇張的事情。
因為作為國家報紙,除了宋朝本地人看之外,殖民地老百姓中的有產階級一般也會預定,畢竟這三份報紙的價格都不是特別的貴,不像許多私人報紙,因為印刷數量少,所以價格會普遍偏貴,這三份報紙是整個大宋朝印刷量最多的報紙,每年《朝陽報》大概銷售量都能達到七億張左右,這個數字放在今天是不可能想象的,但在那個沒有什麽渠道接觸外部社會的時代,報紙的銷量在這個程度並不可怕。
也正因為如此,在文人圈裏,幾乎所有人都以自己的文章能夠刊登上《朝陽報》為榮,這就讓《朝陽報》有了那麽一點文學最高巔峰的感覺,而在徐清的建議下,《朝陽報》還開辟了好幾個獎項來獎勵給優秀的作家、評論家、詩人、散文家,這些獎項都會有豐厚的獎勵,通過這種方法,一來是給予優秀的創作者們以榮譽,二來則是為了給他們一筆錢,讓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三來則是為了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任何行業,隻有不停的競爭才會誕生出更好的作品來,徐清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朝陽報》在這樣的努力下,如今的成績也非常不錯,已經成為了所有文學、小說的陣地,可以說隻要有大熱作品的時候,其暢銷度甚至要遠遠超過《大宋報》和《外演報》。
這兩份報紙一個報道國內新聞,一個則是文學報紙,而《外演報》則是專門負責報道國外的事物,包括國外的風俗、地理、人情,以及國際事物的處理,比如哪裏又叛亂了,哪個地方豐收了,這些都是報道的內容,總的來說,這是一份專門介紹外部世界的報紙,當初創辦這份報紙的時候,目的也很單純,就是希望宋朝的老百姓可以多多開眼看世界,其主要的目的便是這個,附帶著如果能夠吸引一部分人去往海外移民,那就再好不過了,這就是《外演報》的創刊初衷。
這三份報紙,全部都是由朝廷一手創立和掌控的,原本是一個月一發,每一期二十頁,但後來隨著報紙的內容越來越多,單純的一張報紙便也不夠了,慢慢的,三份報紙便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分報,比如說《大宋報》從一份報紙變成了四份報紙,分別講述國內的政治、商業、雜談以及國家建設,四份報紙全部還是叫《大宋報》但是內容卻更加充足了,每一份都還是維持在二十頁左右,發報時間則從一個月一發,變成了一個禮拜一發。
至於《朝陽報》則是變得更加雜糅,一份報紙如今分裂出來的分報數量大致保持在二十份左右,其中包括詩歌、詞曲、社會派小說、推理小說、神怪小說、曆史小說、散文、雜談、戲曲、市民小說、青春文學、傷痛文學、外國文學、探險小說以及科幻小說,可以說是三份報紙之中分裂出最多的一門。
當然,這也跟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宋朝鼓勵文人進行文學創作,這直接導致如今宋朝的文學進入了大發展的階段,許多原本沒人寫的東西,現在都有人去開辟出來,尤其是通俗文學的創立,讓閱讀文字不再需要非常高的學習水平,隻要能夠讀懂普通話就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若是沒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根本就看不懂書上寫的是什麽。
這一改革,自然很多普通老百姓隻要識字便也可以讀了,這極大的提高了報紙的販賣量,原本《朝陽報》的銷量每個月隻有十幾萬份,基本都是高端知識分子在看,而現在,則是許多底層平民的最愛,他們並不關心什麽國家大事和國際間的博弈,更加喜歡去看一本本的小說,從中領略世界的神奇魅力,沉醉在幻想和一個個驚奇的故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也讓《朝陽報》的銷量一騎絕塵,成為了世界上最為暢銷的報紙。
而在《朝陽報》大為成功的背後,一個重要的矛盾開始顯現了,那就是讀者群的嚴重分化,原本那些高端知識分子之所以要買《朝陽報》為的是看到那些漂亮的文字,繁複的文章,而現在,因為底層百姓強大的購買力,直接導致報紙的篇幅大麵積的讓給了小說,他們的詩歌、詞曲卻隻能占據很小的篇幅了,這自然引起了他們的不滿,這些客戶自然也就流失了。
可對於一家報紙來說,尤其是一家全國性質的報紙來說,並不是僅僅抓住經濟利益就夠了的,那樣的話,隻要足夠媚俗就可以了,畢竟這樣一來老百姓更加喜歡,抓住高端的讀者也是一家報紙必須要做的事情,這也是要把文學和小說分開的原因,讓喜歡看文學的人可以盡情的欣賞文學,讓喜歡通俗小說的人則可以盡情的讀通俗文學,這就是《朝陽報》分裂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後來會分裂出那麽多來,就是因為底層的需求開始出現變化,因為小說市場的繁榮,導致大量的文人開始投入其中進行創作,其中大多數雖然都是石沉大海,但在這其中也有璀璨的明珠,大海撈針之下,自然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寫小說的知名作家,這就給原本貧瘠的小說增添了許多新的類型。
而對於老百姓來說,有的人就喜歡看愛情故事,有的則喜歡看誌怪小說,而有的則喜歡看俠客小說,還有的喜歡看熱血小說和科幻小說,還有的喜歡看冒險小說,喜歡看推理小說和探險小說,因為受眾群不同,直接導致許多人買了一份報紙,最多隻能看其中的一兩篇,這無疑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
再加上因為市場的大繁榮,作者的數量不停增加,導致一張報紙再也無法承載那麽多大師的作品,所以開辟新的分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這也讓《朝陽報》成為了官方報紙中分報最多的一家,而他的盈利也是三家報紙中最為厲害的。
畢竟買小說的人可是不少,《朝陽報》規定,每年在年末的前兩個月都會舉行票選,來選出年度最佳的二十本小說,然後將他們打印出來進行發售,基本上這些書籍每一本的銷量都能保持在百萬冊以上,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入,也因為如此,宋朝如今的出版業也是朝氣蓬勃,每年超過四千萬冊的書籍買賣,讓他們欣喜若狂,這在古代社會是完全無法想象的,而現在這個數字還在一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在不停的增長。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買書來看,即便是那些不看《朝陽報》的人,在看到那些書之後也會買下來,仔細的去看,這又間接的促進了文學創作的繁榮,畢竟光靠稿費,一個作者是掙不了大錢的,而出版小說,一個年銷售量達到百萬冊的作家,可以十分輕鬆的在汴京首都買下一套小樓房,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這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小說市場,也真正帶來了商業上的繁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