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無疑震動了整個汴京城,這些人可都不是普通人,而是真正可以主宰黎民百姓命運的官僚,是統治階層的一員,這個時候竟然集體宣布與自己至少一位兒子斷絕父子關係,這當然不可能僅僅用政見不合來解釋,雖然報紙上寫的都是政見不合,但是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在這種狀態下,又哪裏會相信這些話呢。


    一時之間流言也是越傳越邪乎了,有的人說是不是朝堂之上有什麽變動了,至於有什麽變動,卻沒有人知道,畢竟什麽樣的變動能夠造成這麽多人跟自己的孩子斷絕關係,憑借他們的腦子也確實很難想象出來,隻能做出一些不靠譜的猜測,甚至還有人覺得是朝廷出現了動蕩,反正各種各樣的謠言此起彼伏,一瞬間便占領了人民的業餘空閑時間,幾乎所有人一見麵,聊得便也是這樣一件事。


    當徐清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驚訝,不過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這些人之所以要跟自己的孩子斷絕關係,無外乎是兩種可能而已,第一種是為了表忠心,既然自己都把政見不合的兒子給驅除了自己的家庭,那麽作為自己的戰友,自然也要用同樣的方式來表明自己對於官僚集團,或者說對徐清個人的忠誠,所以這些人也在第一時間將家族中,不同意這種方法的人趕了出去,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人占據絕大多數。


    畢竟這一次的政治鬥爭,不僅僅是臣子之間的鬥爭,而是涉及到未來皇權與相權到底誰大誰小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任何官員都不可能繞開的,甚至是涉及到他們生死的,所有人中,絕對不能有半點不可靠的意思存在,尤其是他們這些三品以上,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人,就更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閃失,而斷絕父子關係,在這個時代,無疑是表明心跡最好的手段,相當於是鐵麵無私,大義滅親了。


    至於第二種可能麽,就是給自己找後路了,在這些人的眼中,徐清把徐安驅逐出自己的家族,並不是想要確立自己的意誌以及給官僚集團一個交代,而是為了把自己的家族分割成兩個部分,然後分別安插在皇帝和自己這一邊,這樣一來,無論誰贏了,最後徐家都會掌握著巨大的權力,並不會有絲毫的影響。


    就像東漢末年的諸葛家族一樣,無論是在魏國還是在蜀國,亦或者是吳國,每一個國家之中,諸葛家都在其中安插著自己家族的人馬,如此一來,無論是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最後諸葛家依舊能夠享有榮華富貴,這是世家在亂世中保命的最佳方法,也就是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以保證起碼有一個雞蛋不會碎,可以繼續延續家族的生存。


    而這些人,顯然就把徐清也歸類到這類人上了,然後他們也有樣有學,名義上趕走了自己的孩子,其實隻是為了分攤風險罷了,當然,這也不能怪這些大臣們會懷疑徐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徐清自己不聽妻子的話的後果,因為給徐安留下了一線生機,自然別人也就有了疑慮,如果聽從妻子的話,讓徐安身敗名裂,那麽就不會有人在懷疑自己,這最終還是徐清自己的選擇,得到的結果而已。


    就像前文說的,政治鬥爭,有的時候比戰場上殺敵還要險惡,你在戰場上,你起碼能夠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無論再多難打的仗,你起碼還有還手的能力,可是官場上的惡鬥,你根本無法相信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即便是同甘共苦的兄弟,也十分有可能為了自己心中的算計或者是理想背叛你,這便是政治鬥爭的險惡,對於這一點,徐清無比的清楚,所以這也就要求,一個團體之內,無論如何,團結和信任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而徐清的決定卻給了許多人疑慮,這也是為什麽有這麽多人選擇斷絕父子關係的原因,就是因為害怕徐清是在留後路,到時候徐清沒倒台,反倒是自己倒台了,這可就不好了,便也紛紛跟進。


    麵對這樣的狀況,徐清一時之間也隻能苦笑了,這無疑是一個不好的開端,作為文臣集團的領袖,徐清必須表現出絕對的堅定,隻有這樣,其他的同僚才會跟隨在徐清的身邊,而不是開始出現其他的心思,想要改換門庭,這在戰鬥中是最危險的,所以徐清立刻便起草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非常簡單,那就是一篇玷汙徐安名聲的文章。


    大臣們都認為徐清這是在留後路,那麽自己就必須得讓他們明白,自己之所以要斷絕父子關係,絕不是為了留後路,而是真正的分道揚鑣,那麽自己就必須在道德上攻擊徐安,隻有這樣,才能讓其他人相信,徐清確實是堅定的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而不是被感情所左右的人。


    但徐清也沒有做得太過決絕,他寫完這封文章之後,先讓徐王氏立刻拿著這篇文章去找徐寧,然後讓徐寧去把這篇文章帶到徐安的家門口,當眾朗讀出來,最後再貼在徐安的家門口的牆上,以此來讓周圍路過的人都能夠看到,自己對他的態度,至於其中的關鍵,就是徐寧這個大哥去宣誓自己的態度,而不是讓徐王氏去表態,如此一來,既能夠解開誤會,同時也盡可能的保護住了徐安的名聲,這已經是徐清最後能想到的辦法了。


    但盡管如此,徐清的這一次做法還是讓徐安的名聲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古人喜歡講長兄如父,更何況徐寧還是長子,就更有一絲父親的威嚴,雖然對於自己這位弟弟,徐寧本來也就沒有那麽多的親情可言,在他的心中,唯有徐泰才是最親的那一個,至於徐安,一來是兩個人歲數確實相差太過巨大,差不多有十歲左右,彼此之間代溝非常的深。


    這一點在宋朝許多家庭也同樣存在,長子是來自農業時代的人,而幼子則是來自工業時代,從小接觸的也是大城市,這歸功與宋朝的工業化速度實在是太快,徐清的金手指和提前預知的能力,讓宋朝少走了許多的彎路,也不用去大規模的試錯。


    即便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金融危機或者是市場經濟的波動,徐清也能夠憑借現代的經驗去快速解決他們,讓影響不至於擴散,甚至導致政權的顛覆,這在歐洲曆史上一再重演的事情,在中國則得到了控製,這也讓工業發展順風順水,幾乎每一年,整個宋朝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十年的時間,兩個孩子的生長環境自然是極為不同的。


    在徐寧小的時候,接受的是儒家四書五經的傳統教育,一生的誌向就是讀書然後考科舉當官,這是那一輩讀書人心中的夙願,而到了徐安這一代,他們心中的願望則是進入大學,然後成為科學家,雖然最後沒有成為科學家,但是徐安小的時候確實有這個夢想,甚至是以此為豪的,這在古代簡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在古代,科學家這樣的職業,跟醫生這樣的職業大多會被歸類為比較低賤的職業,稱作匠,是不受到上流社會尊敬的職業,而現在,一位高官之子卻以家庭之中出了科學家為榮,這一點,是跟古代社會完全不一樣的。


    至於生活的環境就更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了,在徐寧所在的時代,汴京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人口也不過一百萬而已,就這樣,汴京城都已經是人口超載,整個城市中的河道幾乎時刻處於超負荷運轉,城市之中的建築大多都三四層高,難得有六層樓高的建築,就絕對能夠稱得上是地標建築了。


    而且那時的建築,城市之中大多都是磚瓦結構,而在農村則大多都是木質結構,房屋的安全性非常的低,可等到了徐安的時代,汴京城的人口有五百萬之巨,整座城市不僅僅有路上交通線路,還有穿梭在城市之中的輕軌以及奔跑在地下的地鐵,整座城市之巨大遠遠超過任何一座農業城市,至於高樓,六七層的隻不過是最為基本的樓房而已,許多樓房的高度甚至要在六七十米,至於有些高塔在一百米以上的也不少。


    整座城市與現代城市雖然還有些差距,但是看上去是絕對非常豪華的,而且在徐安的時代,隨著鋼筋混泥土的廣泛應用,城市之中的建築大多數都已經開始使用鋼筋混泥土來製作房屋了,而在農村則也使用磚瓦來建設房子,至於土木結構的房子,則隻有在極為偏遠的山區或者是一些比較窮的鄉村才能夠看到了,這樣的生長環境之下,自然也導致了兩個人的生活習慣是完全不同的。


    徐安每天早上都要看不同的報紙,等到了晚上則要去沙龍派對之中暢談如今新的理念,而徐寧則是更喜歡去看四書五經這些先人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化思想自然也是不同的,具體還體現在,徐安對於那些外國的文物非常感興趣,比如說埃及文物、印度文物,這些東西徐安買了不少,都珍藏在家中,並且對這些東西的造詣很深。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新開始流行的現代潮流,徐安也非常感興趣,比如說那些西方傳來的西洋音樂和非洲音樂,徐安都非常的喜歡,以及繪畫上,他也更加偏愛油畫和彩畫,總的來說,徐安無疑是更加與全世界融合的徹底的一個現代都市人。


    而徐寧則不同了,對於那些外國傳進來的東西他是基本沒有什麽興趣的,他更多的愛好還是放在中國的文物上,無論是夏商周,還是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東西,這些才是他的最愛,至於音樂,也更喜歡中國的五音雅樂,而不是那些動感節奏律動性強的音樂,所以總的來說,他們的代溝確實很大,這也直接造成了兩個人的感情不是特別的深,雖然是親兄弟,一母同胞,但也就僅僅保持著正常往來而已。


    再來則是因為徐安很小的時候便被送到宮裏去當了當今皇上的陪讀,那時的徐安僅僅四歲,從那時起,徐寧和徐泰就很少見到自己這位弟弟了,而徐安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跟著趙昕一起度過的,趙昕比起徐安來要大上四歲左右,兩個人年齡相差並不大,再加上在那次黑死病之後,趙昕唯一的弟弟還死在了那次災難之中,這讓趙昕傷心欲絕的同時,也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了徐安的身上,原本兩個人或許隻是好朋友,可隨著趙昕親兄弟的離去,徐安成了他唯一可以投射感情的地方,畢竟任何人對於孩子總是放鬆警惕的,趙昕雖然貴為太子,但是身處皇宮之中,其中的艱難絕對不是任何人能夠明白的。


    今日你還是大宋朝的太子,明日你就有可能是大宋朝的階下囚,史書之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隨處可見,趙昕的處境,自然也算不上特別的好,即便麵對自己的親生父母,趙昕也很難跟他們真正交心,因為他的父母是皇帝和貴妃,他們牽扯了太多與親情無關的感情,在麵對趙昕的時候,自然也不可能全然把自己當做一個父親或者是母親,家國一體的製度下,皇帝在麵對自己的孩子時,也是身不由己的。


    而徐安卻沒有任何需要提防的地方,他隻是一個四歲的孩子,縱然天資聰穎,學習能力超強,可對於趙昕顯然是沒有什麽威脅的,同時他還是徐清的兒子,那時的徐清雖然還不像如今的徐清這樣如日中天,但也在改革中漸漸凸顯出了自己的才能,對於徐清的敬仰讓趙昕也更加能夠接受徐安,綜合以上幾種因素之後,最後趙昕講自己的情感全部都投入到了徐安身上,至於徐安,則是一個單純的小孩兒而已,誰對他好,他就對誰好,那時的他跟父母聚少離多,跟自己的哥哥們也是不常見麵,身處皇宮之中,除了趙昕這一個男孩兒之外,其餘的都是女孩兒,在這種環境下,徐安自然也隻能跟趙昕玩兒。


    趙昕從小在皇宮中長大,智商雖然不能跟徐安比,可是情商是絕對超過一大截的,兩人相處的時候,趙昕那高超的情商在徐安的麵前表現的完美無疑,兩個人的感情,也就愈發堅固,到如今,即便是趙昕,也都覺得兩個人是真的親兄弟了,更何況是徐安了,估計在他的心中,趙昕就是他最親近的人也不為過了吧。這樣一來,徐寧自然也不可能跟自己的弟弟有什麽特別深厚的友誼,畢竟就算有血緣,但也還是需要相處的時間來加強雙方的友誼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