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時候,銀行並沒有想過地方衙門會還不上錢這個問題,因為宋朝的衙門並不缺錢,甚至可以說他們有的是錢,並且就算他們沒有錢,他們也逃不了,不像商人,如果沒錢了就真的沒有抵押了,衙門不一樣,就算賠不出錢來,還可以用旗下的樓堂館所,行政區域內的工廠、礦山來抵押,銀行基本是不會虧錢的。
而相對於衙門來說,那些民營企業就不行了,他們借錢什麽時候能還,是很難說得清的,甚至有的就直接破產了,根本連抵押也不可能,所以銀行借錢的時候,通常都會更加偏向於有一定資產的部門,比如國有集團,又或者是地方衙門,或者是大型的私有企業,而那些創業者的投資,一般銀行是很少通過的,唯有風投願意去投這些錢。
而地方衙門借錢就容易多了,所以很多時候,這債務積累的速度就越來越快,這也很快引起了徐清的注意,這種情況讓他十分重視,政府背債放在現代或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在金融資本的操作下,那些債務也變成了可以投資的金融產品,甚至把負債是發達國家的標誌都說了出來,但對於這一點,徐清有一些不敢苟同。
他承認,政府具有一定的負債是一件好事,就像一個中國婦人和一個美國婦人,他們的工資相同,工作也相同,想要買同一套房子,中國婦人會選擇集齊錢財之後,直接把房子買下來,而美國婦人則會向銀行貸款之後直接買下來,然後再慢慢還,這兩種思想之中,徐清是肯定偏向第二種的,而如今現代社會下的中國,基本思想也是偏向第二種的,貸款如今在百姓們的生活中很普遍,這不僅僅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舒服,可以讓我們提前享受需要經過奮鬥之後獲得的東西,還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種非常好的經濟手段。
地方衙門背債也同樣是如此,合理的債務可以讓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畢竟這是要還錢的,二來則可以讓許多大型項目盡快獲得充足的資金,然後先修建出一批基礎設施來,通過他們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從而獲得大量的稅收,以此來強化城市,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製度,徐清也並不反對,在如今的生活中,人們通常都是在今天花明天的錢,這已經變成了人們的廣泛共識,即便是網購,也有分期付款和花唄這樣的東西,這就是如今的現代經濟。
但是對於政府的過高負債,徐清是不能夠接受的,這就像一個月薪四千人的,他或許能夠貸款去買一輛二十萬的車,然後慢慢還,可他卻偏要貸款然後去買一輛勞斯萊斯,試想一下一個月薪隻有四千的人,若是買一輛勞斯萊斯放在家裏,他每個月得還多少的錢?這就是過高負債了。
而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人也好,對於一個政府也好,都是有上癮性的,就像你買東西一樣,最開始借錢買一支口紅,然後借錢買包,接著借錢買家電,買手機,買車子,買房子,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在得到了什麽之後,並不會滿足,而是會接著要更多的東西,而衙門也是如此,借一筆錢修好了路,就想著詩情畫意一些,再借一筆錢把河道兩旁種上自己喜歡的樹,又覺得城市之中的房子不漂亮,就想著給他們塗上一層漆裝飾一下,走在馬路上覺得太窄,就又想拓寬一些,這債務自然也就隨著城市的逐漸變化越來越高,而這樣的趨勢,幾乎是停不下來的。
遙想當年的美國,尼克鬆時期,美國政府非但沒有債務,還每年都有政府財政上的盈餘,但在經過後人的總統們“努力”之後,如今美國政府的負債已經達到了22.8萬億美元,每一個總統上台之前,都說要為國家減少債務,可有誰能做到呢?他們不知道一個國家背負這樣巨大的債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
不,他們都清楚的很,不然也不會在當上總統之前紛紛對自己的選民許下承諾說要減少債務,至於那些說債務是金融資本,可以用來剝削外國的欺世謊言,不信也罷,畢竟這樣做,雖然能夠把債務平攤到其他國家那裏去,可也會讓美國承擔巨大的風險,畢竟這些終究是債,而債是要還的,若是等到期限,這債還不出來,美國又該怎麽辦呢?
誠然,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即便不還錢,也沒人敢說什麽,可是這終究會讓許多國家心寒,有人說國家之間隻有利益,並沒有人心,但這句話其實並不準確,畢竟每一個國家,最終還是由人來組成的,當一個國家的人民厭惡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即便利益一致,你也很難再去接受他了,而這樣的民意則會反饋給執政者,最終造成國家之間出現巨大的問題,這就比如說如今國際局勢中的各種亂象就是如此,民意的巨大影響,導致整個世界都出現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所有人都知道,背債過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等你真成為掌權人的時候,就會知道,這樣的背債已然成為了習慣,要想再改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宋朝底下的一個州,現在的知府認為應該借一筆錢讓城市之中的街道變得更加開闊一些,以此為理由,向銀行借錢開始拓寬道路,然後在任期內,道路得到拓寬,銀行借的錢也很少,等到官員離任的時候,隻需要兩年的時間,便可以在不提高百姓賦稅的前提下,將這筆債務徹底償還幹淨了,而這位官員因為傑出的治理能力,開始向上攀登,離開了這片地方,老百姓們也很開心,那麽等到第二任來的時候,他麵臨的是一個什麽情況呢?
明麵上看,那將是一個比前任更好的情況,因為道路的拓寬,讓老百姓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了,許多來往的行商也變得多了起來,債務雖然有一些,但並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位官員的壓力,是應該要比上一任小的,畢竟他開局更好,就算能力平庸,又能差到哪裏去呢?
可事實卻不是如此,人啊,總是最怕比較,若是不比,大家水平都一樣,那麽誰來當都無所謂,老百姓也不在乎,可上一任在不征收賦稅的前提下,便給當地老百姓留了那麽一條好的路,你這一任官員來了,要是無所事事待了三年,當地的百姓會有什麽觀感呢?而你的上司呢,他會不會認為你的水平有限呢?
在如今宋朝的體製下,當上知府的人,除了極個別年齡極大的,和天縱英才年齡極小的外,大部分都是在四十歲左右,在這個年紀,若是繼續往上,就還能繼續爬,可若是失誤了,知府這個級別,或許也就是他最後的終點了,這對於許多官員來說,自然是無法接受的,所以麵對民眾和領導的壓力,許多人會繼續選擇借錢然後實施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當做自己的政績,這是許多人都會選擇做的事情,畢竟朝廷一沒有禁止,很多人都在這麽做,二來這些錢也不是自己吞的,即便到時候禁止了,也不能把債賴到自己的身上,這些錢,可始終都是在為老百姓服務的啊。
在這兩種選擇方麵,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背債要政績的,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無論現代社會,還是這個剛剛開始工業化,向著現代邁進的國度,也同樣是如此,而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債務越來越高,並且根本就下不去,而還利息則漸漸開始變成了地方衙門上的主要支出,甚至有一些借錢借的兇的,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了,這當然讓徐清感到警醒,如今的銀行業,可不像最初的那樣隻有國家銀行這一家了。
現在的銀行業,雖然國家成立的幾個大銀行依舊擁有著最強的實力,在整個金融界中掌握著很大的話語權,但是私人資產的流入,如今私人銀行所掌握的銀行也不少,資產更是很多,並且憑借著創業初期的那種精明能幹,很快便開創出了自己的事業,並且在業務方麵也更加多元,許多銀行則是有固定服務對象,精細化和多元化讓許多私利銀行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們在市場上如今占據著十分巨大的市場,而若是地方衙門破產,這些銀行的剝削會使一個地方徹底出現動蕩的情況,畢竟加稅這種事情,是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尤其對於老百姓來說,雖然這些錢當初他們花的時候非常開心,可等要還錢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受不了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徐清自然要杜絕,所以在最近一段時間,他已經到地方縣市調查了許久最後也召開了好幾次的會議,最終確定了關於地方衙門負債的情況,首先便是製定一個天花板,那就是地方負債不準超過地方衙門資產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道鐵線,如果超過,則在任知府、縣令直接辭去,地方路級衙門,負債資產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五,這是為了方便路這個級別的官員對全區域進行一定的統籌,再加上路這個級別的資產非常龐大,背債也不至於心虛,所以劃定在了這個區域之內,若是超過,就糾察在任官員和前三任官員,無論此時擔任何崗位,都必須要付一定的責任,同時下一次的評級過程中,將會有相應的懲罰。
至於那些已經超越紅線的地方衙門,則先由國庫代償,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國家隻代償這一次,之後則交由法令相應處理,通過這種方法來限製當地的負債,這無疑是十分嚴厲的一條措施,不過盡管如此,貸款搞建設的風氣依舊非常濃厚,每年因為這種事而被懲罰的官員也不知凡幾,蓋因為這樣做政績提高確實非常的明顯,也容易得到百姓的認可,所以許多人還是願意冒險去試,而這位李德卻並沒有負債經營,而是選擇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捐助那些貧困的學生,讓他們可以離開秦鳳路去高等學府中學習自己想要的知識,能做到這一點,這確實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也通過這些了解,讓徐清對他有了一絲青睞,隨即便讓吏部發布調令讓李德來到了汴京城,李德麵對這項調令,最開始自然是十分無措的,他立刻趕去問自己的上官,這朝廷突然調自己去汴京到底是為了什麽,那官員隻知道是徐清要了解一下李德的現況,自然不知道徐清到底要做什麽,此時被李德問道,自然也是一無所知,不過料想李德的風評不錯,再加上徐清的詢問也很有禮貌,所以那官員便告訴了李德,最近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宰相大人調查李德的事情,並且言明,此次李德去汴京,應該是徐清的命令,聽到這番話,李德不由更加糊塗了,自己平日裏也沒有跟徐清有過什麽交流,一個是基層的官員,另外一個則是宰相,雙方之間地位太過懸殊,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徐清找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不過既然是宰相有命,並且還是詢問自己底細的,再看自己上司的口氣,也很親切,並沒有要避嫌的感覺,料想徐清找自己應該也不是壞事,迴到家後,收拾了一番東西,李德便帶著自己的家人離開了秦鳳路,向著汴京城趕去,聽到李德要走的消息,不少同僚和地方上的百姓都來到李德的府邸門前,為他送行,看著這些樸素的臉龐,李德不由感懷至深,自己此去命運如何,尚且不得知,可李德知道,此一去,再迴到秦鳳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麵對這些朝夕相處的老鄉,李德對著他們深施一禮,最後在城外三十裏處,告別了眾多的鄉親,踏上了前往汴京城的路。
(本章完)
而相對於衙門來說,那些民營企業就不行了,他們借錢什麽時候能還,是很難說得清的,甚至有的就直接破產了,根本連抵押也不可能,所以銀行借錢的時候,通常都會更加偏向於有一定資產的部門,比如國有集團,又或者是地方衙門,或者是大型的私有企業,而那些創業者的投資,一般銀行是很少通過的,唯有風投願意去投這些錢。
而地方衙門借錢就容易多了,所以很多時候,這債務積累的速度就越來越快,這也很快引起了徐清的注意,這種情況讓他十分重視,政府背債放在現代或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在金融資本的操作下,那些債務也變成了可以投資的金融產品,甚至把負債是發達國家的標誌都說了出來,但對於這一點,徐清有一些不敢苟同。
他承認,政府具有一定的負債是一件好事,就像一個中國婦人和一個美國婦人,他們的工資相同,工作也相同,想要買同一套房子,中國婦人會選擇集齊錢財之後,直接把房子買下來,而美國婦人則會向銀行貸款之後直接買下來,然後再慢慢還,這兩種思想之中,徐清是肯定偏向第二種的,而如今現代社會下的中國,基本思想也是偏向第二種的,貸款如今在百姓們的生活中很普遍,這不僅僅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舒服,可以讓我們提前享受需要經過奮鬥之後獲得的東西,還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種非常好的經濟手段。
地方衙門背債也同樣是如此,合理的債務可以讓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畢竟這是要還錢的,二來則可以讓許多大型項目盡快獲得充足的資金,然後先修建出一批基礎設施來,通過他們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從而獲得大量的稅收,以此來強化城市,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好的製度,徐清也並不反對,在如今的生活中,人們通常都是在今天花明天的錢,這已經變成了人們的廣泛共識,即便是網購,也有分期付款和花唄這樣的東西,這就是如今的現代經濟。
但是對於政府的過高負債,徐清是不能夠接受的,這就像一個月薪四千人的,他或許能夠貸款去買一輛二十萬的車,然後慢慢還,可他卻偏要貸款然後去買一輛勞斯萊斯,試想一下一個月薪隻有四千的人,若是買一輛勞斯萊斯放在家裏,他每個月得還多少的錢?這就是過高負債了。
而這樣的事情,對於一個人也好,對於一個政府也好,都是有上癮性的,就像你買東西一樣,最開始借錢買一支口紅,然後借錢買包,接著借錢買家電,買手機,買車子,買房子,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在得到了什麽之後,並不會滿足,而是會接著要更多的東西,而衙門也是如此,借一筆錢修好了路,就想著詩情畫意一些,再借一筆錢把河道兩旁種上自己喜歡的樹,又覺得城市之中的房子不漂亮,就想著給他們塗上一層漆裝飾一下,走在馬路上覺得太窄,就又想拓寬一些,這債務自然也就隨著城市的逐漸變化越來越高,而這樣的趨勢,幾乎是停不下來的。
遙想當年的美國,尼克鬆時期,美國政府非但沒有債務,還每年都有政府財政上的盈餘,但在經過後人的總統們“努力”之後,如今美國政府的負債已經達到了22.8萬億美元,每一個總統上台之前,都說要為國家減少債務,可有誰能做到呢?他們不知道一個國家背負這樣巨大的債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嗎?
不,他們都清楚的很,不然也不會在當上總統之前紛紛對自己的選民許下承諾說要減少債務,至於那些說債務是金融資本,可以用來剝削外國的欺世謊言,不信也罷,畢竟這樣做,雖然能夠把債務平攤到其他國家那裏去,可也會讓美國承擔巨大的風險,畢竟這些終究是債,而債是要還的,若是等到期限,這債還不出來,美國又該怎麽辦呢?
誠然,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即便不還錢,也沒人敢說什麽,可是這終究會讓許多國家心寒,有人說國家之間隻有利益,並沒有人心,但這句話其實並不準確,畢竟每一個國家,最終還是由人來組成的,當一個國家的人民厭惡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即便利益一致,你也很難再去接受他了,而這樣的民意則會反饋給執政者,最終造成國家之間出現巨大的問題,這就比如說如今國際局勢中的各種亂象就是如此,民意的巨大影響,導致整個世界都出現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所有人都知道,背債過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等你真成為掌權人的時候,就會知道,這樣的背債已然成為了習慣,要想再改正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宋朝底下的一個州,現在的知府認為應該借一筆錢讓城市之中的街道變得更加開闊一些,以此為理由,向銀行借錢開始拓寬道路,然後在任期內,道路得到拓寬,銀行借的錢也很少,等到官員離任的時候,隻需要兩年的時間,便可以在不提高百姓賦稅的前提下,將這筆債務徹底償還幹淨了,而這位官員因為傑出的治理能力,開始向上攀登,離開了這片地方,老百姓們也很開心,那麽等到第二任來的時候,他麵臨的是一個什麽情況呢?
明麵上看,那將是一個比前任更好的情況,因為道路的拓寬,讓老百姓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了,許多來往的行商也變得多了起來,債務雖然有一些,但並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位官員的壓力,是應該要比上一任小的,畢竟他開局更好,就算能力平庸,又能差到哪裏去呢?
可事實卻不是如此,人啊,總是最怕比較,若是不比,大家水平都一樣,那麽誰來當都無所謂,老百姓也不在乎,可上一任在不征收賦稅的前提下,便給當地老百姓留了那麽一條好的路,你這一任官員來了,要是無所事事待了三年,當地的百姓會有什麽觀感呢?而你的上司呢,他會不會認為你的水平有限呢?
在如今宋朝的體製下,當上知府的人,除了極個別年齡極大的,和天縱英才年齡極小的外,大部分都是在四十歲左右,在這個年紀,若是繼續往上,就還能繼續爬,可若是失誤了,知府這個級別,或許也就是他最後的終點了,這對於許多官員來說,自然是無法接受的,所以麵對民眾和領導的壓力,許多人會繼續選擇借錢然後實施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當做自己的政績,這是許多人都會選擇做的事情,畢竟朝廷一沒有禁止,很多人都在這麽做,二來這些錢也不是自己吞的,即便到時候禁止了,也不能把債賴到自己的身上,這些錢,可始終都是在為老百姓服務的啊。
在這兩種選擇方麵,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背債要政績的,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無論現代社會,還是這個剛剛開始工業化,向著現代邁進的國度,也同樣是如此,而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債務越來越高,並且根本就下不去,而還利息則漸漸開始變成了地方衙門上的主要支出,甚至有一些借錢借的兇的,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了,這當然讓徐清感到警醒,如今的銀行業,可不像最初的那樣隻有國家銀行這一家了。
現在的銀行業,雖然國家成立的幾個大銀行依舊擁有著最強的實力,在整個金融界中掌握著很大的話語權,但是私人資產的流入,如今私人銀行所掌握的銀行也不少,資產更是很多,並且憑借著創業初期的那種精明能幹,很快便開創出了自己的事業,並且在業務方麵也更加多元,許多銀行則是有固定服務對象,精細化和多元化讓許多私利銀行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們在市場上如今占據著十分巨大的市場,而若是地方衙門破產,這些銀行的剝削會使一個地方徹底出現動蕩的情況,畢竟加稅這種事情,是很讓人頭疼的事情,尤其對於老百姓來說,雖然這些錢當初他們花的時候非常開心,可等要還錢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受不了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徐清自然要杜絕,所以在最近一段時間,他已經到地方縣市調查了許久最後也召開了好幾次的會議,最終確定了關於地方衙門負債的情況,首先便是製定一個天花板,那就是地方負債不準超過地方衙門資產的百分之四十,這是一道鐵線,如果超過,則在任知府、縣令直接辭去,地方路級衙門,負債資產則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五,這是為了方便路這個級別的官員對全區域進行一定的統籌,再加上路這個級別的資產非常龐大,背債也不至於心虛,所以劃定在了這個區域之內,若是超過,就糾察在任官員和前三任官員,無論此時擔任何崗位,都必須要付一定的責任,同時下一次的評級過程中,將會有相應的懲罰。
至於那些已經超越紅線的地方衙門,則先由國庫代償,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國家隻代償這一次,之後則交由法令相應處理,通過這種方法來限製當地的負債,這無疑是十分嚴厲的一條措施,不過盡管如此,貸款搞建設的風氣依舊非常濃厚,每年因為這種事而被懲罰的官員也不知凡幾,蓋因為這樣做政績提高確實非常的明顯,也容易得到百姓的認可,所以許多人還是願意冒險去試,而這位李德卻並沒有負債經營,而是選擇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捐助那些貧困的學生,讓他們可以離開秦鳳路去高等學府中學習自己想要的知識,能做到這一點,這確實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也通過這些了解,讓徐清對他有了一絲青睞,隨即便讓吏部發布調令讓李德來到了汴京城,李德麵對這項調令,最開始自然是十分無措的,他立刻趕去問自己的上官,這朝廷突然調自己去汴京到底是為了什麽,那官員隻知道是徐清要了解一下李德的現況,自然不知道徐清到底要做什麽,此時被李德問道,自然也是一無所知,不過料想李德的風評不錯,再加上徐清的詢問也很有禮貌,所以那官員便告訴了李德,最近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宰相大人調查李德的事情,並且言明,此次李德去汴京,應該是徐清的命令,聽到這番話,李德不由更加糊塗了,自己平日裏也沒有跟徐清有過什麽交流,一個是基層的官員,另外一個則是宰相,雙方之間地位太過懸殊,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徐清找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不過既然是宰相有命,並且還是詢問自己底細的,再看自己上司的口氣,也很親切,並沒有要避嫌的感覺,料想徐清找自己應該也不是壞事,迴到家後,收拾了一番東西,李德便帶著自己的家人離開了秦鳳路,向著汴京城趕去,聽到李德要走的消息,不少同僚和地方上的百姓都來到李德的府邸門前,為他送行,看著這些樸素的臉龐,李德不由感懷至深,自己此去命運如何,尚且不得知,可李德知道,此一去,再迴到秦鳳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麵對這些朝夕相處的老鄉,李德對著他們深施一禮,最後在城外三十裏處,告別了眾多的鄉親,踏上了前往汴京城的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