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樣的政績在徐清看來著實沒有什麽,但這位李德卻非常厲害,在他上任之前和上任之後,除了因為通貨膨脹增加的教育經費之外,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增加,在這種狀況下,李德完全是用自己的能力和個人魅力將這一個縣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幾個檔次,其中考入全國大學的人數從四人提升到二十六人每一年,科舉公務員考試則是從一年十七個到一年四十個左右,這樣的能力著實不容小覷,也正因為這一點,李德被上司所看重,從而調離縣教育司長,來到了秦州府,也就是當年徐清就任過的地方,也是秦鳳路的首府擔任,教育副祭酒,相當於全省教育廳的副廳長級別,掌管全省教育,主要負責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則歸其他人負責,官階在從五品,從一介小小的司長登上副祭酒的位置,不得不說李德的能力著實非常出眾。


    不過如果單單是這樣一件事,徐清也未必會注意到他,如今的宋朝,正式公務員不下兩百萬之多,至於五品的官員,也有三四萬之眾,徐清隻是一個人,人海茫茫之中,又怎麽可能注意到一個副祭酒呢,這還得拜李德的運氣好,就職的地方,正好是在徐清曾經任職過的秦鳳路,對於這一片地方,徐清有著很深的感情,畢竟他曾經在這裏奮鬥過,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擔任的第二個官職,並且在這裏,也有許多他曾經的同僚,這些同僚雖然因為地位的差距,如今與他是不可同日而語,可徐清並不是勢利的人,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會照顧一下他們,給送點什麽京城新的東西過去。


    他們呢,自然也是願意跟徐清這位宰相聯係的,畢竟徐清可是宰相,他們的官職雖小,可宰相門前都是七品官呢,他們能跟宰相是朋友,秦鳳路上的大小官員自然得拿這些下屬尊敬著,一來二去,徐清倒也跟他們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感情,逢年過節時候書信往來倒也不少,有的時候還會在信裏麵講起一些當地的趣事,或者是把一些劣跡官員舉報給徐清,讓他來處理,主持公道。


    而李德因為在當地主管教育工作,做的非常好,將秦鳳路上上下下的學校都給視察了一遍不說,還組織起地方鄉紳給許多貧困地區建設起了新的學堂,這樣的作為自然引得整個秦鳳路的老百姓交口稱讚,這個年頭,知識是進步的階梯這句話雖然還沒出來,可誰都知道,讀書人就是要比窮苦人,賣力氣的人賺得多,自己的兒子若是能進學校裏讀書,便能比自己活得好,這樣的大功德,自然是引起了全道百姓的稱讚,這些話自然也傳進了這些老員外們的耳朵裏去了。


    徐清擔任秦鳳路官員的時候,已然是十七年前了,許多那時的老友也早已經去世,即便還活著的,也大多已經退休養老去了,閑的沒事幹,自然就喜歡看看報紙,然後逗弄兒孫取樂玩,自然就看到了有關李德的報道,作為一樁趣事,便報給了徐清看,此時的徐清正在為東非州牧的人選問題而糾結,看到這個李德和寄來的報紙上關於他的為人,頓時對他有了那麽點幸運。


    可徐清畢竟是宰相,此時為官時間也長了,自然知道這報紙上的東西是一迴事兒,人到底是不是這樣可不一樣,現在有很多人知道輿論的重要性,便喜歡花重金買通報社,鼓吹自己的形象,以此來達到欺騙的目的,做這種事情的人在如今這個世道上可不是非常多見的,官員之中也不乏這類人物,他們的功績一般般,能力也不出眾,可吹牛的本事卻是比天還要高,明明隻做出了一分的成績,卻硬是要把他說成是十分,甚至是二十分,三十分,以此來作為自己政績上的參考,同時因為百姓如今對於報紙十分相信,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報紙上記錄的官員作為之後,也會對官員的名聲造成好的影響,對於這一切炒作,徐清是心知肚明,所以雖然報紙上寫出來的這位李德跟自己想法中的官員差不多,可具體是一個怎麽樣的人,徐清還是需要去調查的。


    所以他連夜寫了幾封信,其中一封是給秦鳳路當地主管官員的,他作為李德的上司,對於自己的下屬應該有著非常直觀的了解,從他那裏雖然不能知道一個完整的李德,但也能看到一個不同於報紙上的李德,再加上如果未來自己要把李德調走,也需要跟當地的主官進行協商,所以在這封信裏也有這麽一個意思,算是提前打一個招唿,不過非常的隱晦,有點君意難測的感覺,畢竟調任官員,這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徐清也不想提早泄露風聲,這對於李德和自己都不好,所以隻是隱晦提了一下而已,並沒有詳細說明,主要就是希望當地官員能夠介紹一下李德。


    而剩餘的幾封信則是寄給了自己的老友,讓他們去民間以鄉紳的民意去走訪一下秦鳳路城市鄉間的學校,看看他們的教育水平到底如何,既然李德主管的是基礎教育,徐清自然要看看他到底有沒有能力了,主管東非,這不僅僅需要一個老實人,更重要的是他得有能力,不然天底下老實人那麽多,徐清上哪不能找一個人來?


    非洲那地方,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地方,當然這裏的落後指的是文化程度上的落後,並不是隻曆史的落後,那裏是人類起源的地方,也是所有人類的故鄉,要說他落後,那世界上或許也就沒有先進的地方了,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非洲的文明除了北非靠近地中海而發展起來之外,其餘的整個非洲一直到處於一種非常落後的狀態,即便到宋朝登陸東非的時候,這裏也沒有形成什麽正式的國家,隻是有幾個大概相當於部落聯盟的大部落而已,大致等同於中國夏朝時候的政治水平,屬於非常低級的政治狀態,至於生產能力,就更是落後了,還在使用人力,對於植物的耕作也是一竅不通,大多數情況下是靠天吃飯,以捕獵為生,生活非常貧苦,沒有什麽大城市,老百姓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


    這樣的地區對於征服者來說自然是非常容易的,畢竟以這些非洲人的水平,便是沒有工業化的宋朝都能夠輕鬆吊打,因為這群人所使用的武器,大多數還保留在石器時代,宋朝再怎麽弱,也已經是進入了鐵兵器時代,兩者之間戰鬥力的差距,可謂是雲泥之別,更別說工業革命之後,擁有熱武器的宋軍了,在其麵前,東非各國各部落根本就沒有抵抗的可能,瞬時間就被征服了,連抵抗都沒有怎麽發生。


    可是宋朝需要的並不是征服這一塊地方,而是要統治這塊地方,然後從這裏得到大量的資源,援助本土,使本土的經濟得以發展,如此一來,自然就需要當地土著的幫助了,畢竟讓宋朝人千裏迢迢來到這片荒涼的非洲大草原上,砍樹、挖礦是沒人願意的,隻有讓本地人來幹才行,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治理這塊地方了,而問題,也就來了。


    因為這塊地方的民族實在是太多了,這種多遠遠超出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概念,要知道這些民族早已經是經過無數次融合之後所剩下的民族了,不然要是細分的話,光是一個蒙古族就能分出無數分支來,漢族同樣也是如此,因為製度的發達,技術的先進,這讓漢族所探索到的地理邊界要遠遠超出非洲人的水平,如此一來種族融合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如今剩下的種族,幾乎都是經過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融合之後而來的,在此之前,中原大地上也是一大片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不一樣的神明,不一樣的文化,最終統一在同一個文化之下,這之間經曆過多少的戰爭,融合,誰都說不清楚,而非洲,並沒有經曆過這些。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了,這裏的部落大的有十幾萬人,小的則隻有幾百人,但因為草原的地理限製,導致他們這些部落之間行蹤飄忽不定,經常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而遷徙,就像西北的牧民一樣,但又因為他們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種族,所以各個部落之間,即便僅僅相隔數裏,講的話也不盡相同,甚至可以說是另外一種語言了,在這種狀態下,治理起來就會變得非常麻煩,首先是宋朝與各部族之間的聯絡就非常麻煩,整個東非,部落大概有一千個左右,這一千個部落大致分為十二個語言,其中還有方言的區別,對於詞語有著不同的解釋,


    但就這十二個大類,就需要大量的翻譯人才去翻譯這些外語,還要培養一個巨大的人才交流機構,讓雙方之間可以知道對方講話的意思,當然,當地人也可以通過學習漢語的方式來掌握宋朝人的意思,同時也可以通過漢語統一東非的語言係統,就像當年英法兩國在非洲做的那樣,等到二戰以後,非洲諸國獨立的時候,大部分國家都使用英語或者是法語作為通用語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一個民族的語言成為一個國家的語言,從而引起巨大的騷亂。


    可是學習漢語,這畢竟是有錢人才能幹的事情,要想普及漢語,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在宋朝本土,如今大多數人還是講方言的,真正會講京話的人非常少,京話也就是如今的普通話,以河南方言為準,當然這個河南方言和現在的河南方言並不是一個東西,但也有些相似了。


    這種東西,國內都沒有普及,更別談國外了,那都是隻有當地有錢人才會去學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所以光是要培訓起那麽一批外語專業人才,就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而這還是一件挺簡單的事情了,因為在此之後,怎麽讓各部族之間和諧相處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而這實在是太難了。


    身處現代的中國,或許很難體會到種族仇殺所帶來的可怕影響,但是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非洲的種族仇殺情況還是非常的慘烈,盧旺達大屠殺發生於1994年到1996年,是盧旺達主體民族胡圖族對少數民族圖西族以及自己胡圖族中願意接受圖西族的溫和派的屠殺,這場屠殺得到了政府、軍隊、官員和媒體的支持,短短兩年時間,屠殺人數達到八十萬到一百萬,全國八分之一的人口就此死亡,這在其他地方絕對是絕無僅有的事情,而他們之所以屠殺,僅僅是因為不同種族而已,這個理由在當今社會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可在這個距離現代並不遙遠的時代,卻赫然發生在人們的眼前,血淋淋的展示著人類的殘忍。


    而這樣的屠殺,在宋朝這個尚且還不文明的時代自然是更加頻繁,部落之間互相屠殺,掠奪對方的女人,殘殺所有男性和男孩,造成種族滅絕的事情,可以說是經常發生,並且十分頻繁,而且這些屠殺甚至是非常沒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說是當地人的一種習俗,過的節日開心了就去隔壁部落屠殺一頓,然後開開心心的迴去,這種事情在這片蒼茫的大地上真的發生過,並且不止一次。


    若是隻需要統治這片地方,徐清自然是願意見到這樣的場麵,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殖民地,手底下的土著們齊心協力,這樣會讓他們擁有足夠的力量和野心來反對宋朝的統治,這是徐清不願意看到的,可這些部落之間的離心力也實在是太強了,這讓徐清不得不找一位適合的官員,能在一定程度上讓這些部落之間衝突的矛盾得到消解,如此一來,自然是需要一位足夠有耐心,但也要足夠有能力的官員去這樣的地方,才能化解當地的衝突,給宋朝的資本家們留下一個好的投資環境,如此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投入和產出,這便是徐清要考核李德工作能力的原因。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