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雖然也是一代文豪,可深處大環境之下,自然也對徐清頗有微詞,這一天,他拿著報紙從書院迴到自己的家裏,還沒來得及進門,就聽見房門之中自己的兩個孩子正在激烈的爭辯著什麽,蘇洵拿著手中的報紙走了進去,兩個孩子聽見他的腳步聲這才停了下來,蘇洵看著兩個兒子頗是有些麵紅耳赤的樣子,心中不由好奇,自己這兩個兒子平日裏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做派,即便偶有矛盾也大多隻是爭辯兩句便就和好如初了,這怎麽像是剛剛打完架似得,他就不由得問道:“子瞻,子由,你們兩個剛才這是怎麽了?”


    蘇軾看了一眼自己身旁的弟弟,輕聲對著蘇洵說道:“子由說朝廷的判決有失公允,兒子看不過去,便爭辯了幾句,讓父親擔心了。”


    “哦,你是說汴京學社一案吧。”聽蘇軾一解釋,再見蘇軾點頭承認了自己的猜測,蘇洵也就釋然了,這件事現如今在四川的影響力十分的強大,幾乎每個私塾和學校中都在討論著這件事情,意見也是十分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兩個兒子會為此而爭辯起來也實屬正常了。


    “此事確實值得推敲,子瞻,子由,你們兩人覺得這件事處理的對嗎?”蘇洵開口問道,這件事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十分有可能在明年的科考中將會提及,若是拿此題做策論的話,那麽此時辯論一番,積累些心得,倒是考試的時候也能多一分經驗,所以蘇洵便開口問起了自己這兩個兒子。


    “孩兒覺得此事處理得十分得當。”蘇軾想了想開口說道,另一邊的蘇轍立刻開口說道:“孩兒認為此事不妥。”說完之後,還看了一眼比自己大三歲的哥哥,臉上一副不服的樣子,顯然,剛才的辯論之中是誰也沒有贏了誰,蘇洵看著自己這兩個兒子,輕笑著說道:“哦?那你們各自有何道理,說出來讓為父聽一聽。”


    “父親,孩兒認為此法不妥,我大宋富有四海,所照之土地數以千萬計,如此廣博之土地,必須施以雷霆手段方可平靜,而此次汴京學社事件,卻隻是糾其首惡,其餘無罪,則必然會助漲地方反叛勢力之氣焰,對我朝之統治必然產生影響,如此一來,不就是本末倒置了麽。”蘇轍率先開口說道,他反對的理由也很是簡單,那就是法不嚴不足以立威,為了要讓殖民地的百姓們都乖乖聽話,就應該重重的處罰這些犯罪的人,讓那些殖民地的百姓知道,無論是誰,隻要敢反抗大宋的統治,就必然麵臨滅頂之災,而不是還有機會逃出生天,甚至還能不受一絲傷害的在大學之中繼續學習。


    “父親,我不同意子由的想法,我朝所擁之地,何止千萬,若盡用暴力之手段,斷然無法收攏其地為我所用,就如當年隻秦始皇擁兵百萬,所率之兵亦是天下精銳,可卻隻知用暴力,而不知用仁善之道對待其他六國之百姓,最後致使天下分崩離析,秦國皇室也被斬盡殺絕,這便是以暴治天下的結局。


    嗚唿!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1-2]


    杜樊川(杜牧,號樊川居士)之語猶在耳邊,我大宋之地,十倍於秦國,其子民也是十倍於秦國之敵,若是一味用暴力鎮壓,則天下不服之人則必然揭竿而起,到時陳勝吳廣之輩層出不窮,我朝又要用何等法律去鎮壓他們?


    而現如今朝廷決定施良法以待民,則必能讓當地百姓感我大宋之恩德,心中對於我儒宗教化也必然心悅誠服,民心相通之下,則必然少生波亂,此正乃統治之道,非橫征暴斂之道也。“蘇軾的話無疑要比蘇轍有條理了許多,甚至在辯論的時候還用了杜牧的《阿旁宮賦》來做解釋,在迴答上顯然就要高了一個層次了,一旁的蘇轍不服,立刻開口反駁道:


    “兄長所言,並非正理,大秦之所以被六國所滅,確非六國之力而陷,但也非因法家而亡,乃是秦國自身法度混亂,且秦二世胡亥之無道,才導致秦國被六國所滅,其與如今之狀況不可相提並論爾,當今聖上乃是千年一遇之明主,豈是胡亥所能相提並論,而如今之宋朝,富甲天下,傭兵百五十萬,人口近兆,又豈是秦國所能相提並論,以此大國之姿,卻屈從與小國,天下可有此等道理?”


    “大國以下小國,乃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乃取大國(大國對小國謙下,就可去的小國的歸附,小國對大國謙下,就可取得大國的支持《道德經》)老子之言,言猶在耳,我朝如今乃是天下第一大國,若是事事以大國之姿自居,則天下各國則必然厭惡我國,而我朝之貿易,大半需要出口以賺取利潤,若是小國厭惡我朝,必然會使我朝之貿易得到影響,這是其一;


    其二,天下之國,除我大宋之外,還有金國與遼國在側虎視眈眈,若是我朝將所有涉案人員一律嚴懲,則其故土必然對我朝心生恐懼之心,遼金必然借此機會爭搶地盤,如此一來,不是因小失大了?“蘇軾的迴答十分有力,也讓一旁的蘇轍停頓了一下,見此狀況,蘇洵笑著製止了兩人繼續的爭辯,同時開口說道:


    “此事議論紛紛,暫且按下不表,現如今爾等都已經是舉子身份了,距離明年的開科取士也隻有短短一年時間而已,從明日起,我等便要準備離開眉山,去往汴京準備科考,爾等且先好好準備準備吧,此一去,短時間內可不一定能迴來,該帶什麽,還是提前準備為妙。”


    “父親大人,我們是要去汴京了麽!”蘇轍從蘇洵的口中聽到要去汴京的消息,雙眼之中立刻閃出了一絲精光,剛才辯論中暫落下風的不痛快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汴京,無論是對於殖民地的百姓來說,還是對於大宋子民來說,都是一座賦有傳奇性色彩的城市,其總人口超過三百萬,周邊郡縣連接在一起,整個大首都城市人口更是突破五百萬,且城內還有許多其他地方根本見不到的東西,如成片的高樓大廈和整齊的街道以及恢弘的建築,那是一座如同現代紐約一般的城市,且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倫敦、巴黎、東京和上海來與其爭奇鬥豔,蘇轍即便是少年老成,此時也不由得打起了精神。


    “正是,科舉之事過於重大,我等先行一步,也好早作打點,汴京不同於四川,人多地少,想要租借一座宅邸需要費好些時日,我等先去,也好適應一下當地的氣候,以免臨了中暑生病。”蘇洵笑著點了點頭,對於去汴京,蘇洵的心中也頗是有些激動,上一次去的時候還是三年前,當時的汴京城便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現如今時間荏苒,也不知道當年的汴京城已是繁華成了何等模樣,還真是想去看看啊。


    “是,孩兒這就去收拾行李。”蘇轍拜別了父親之後立刻向著自己的房間跑去,汴京城,蘇轍是一次也沒去過,所有對於那座城市的描述,都是聽說,或者是看報紙知道的,對於那座城市,無疑寄托了他無數的想象,現如今即將去往那座城市,自然是心潮澎湃,一刻也等不及了。


    一旁的蘇軾見自己的弟弟火急火燎的模樣,不由輕笑了一聲,自己這弟弟平日裏看上去比他還成熟,現在一遇到自己熱心的事情便原形畢露,不得不說,這也是他作為兄長的一大樂趣啊,跟父親告別,蘇軾慢悠悠的走迴到自己的屋子,對於汴京,他也是十分向往的,畢竟那裏匯聚著整個世界最聰明的人,也凝聚著這個世界最尖端的科技,隻有到了那裏,才能觸摸到時代的脈搏,天下的動向,這對於蘇軾來說自然不能不說是一個必去之地。


    不過對於蘇軾來說,汴京城中最吸引他的還是各色科學技術以及各色文人墨客了,這跟他的興趣有關,他從先便喜歡那些被他人稱之為奇技淫巧的東西,也喜歡那些詩詞歌賦,可以說在文學和科學上,他是個十分‘花心’的人,現在能去往汴京這個花花世界,自然是格外興奮,所以迴去之後也很快便收拾好了行囊,等著跟自己的父親和兄弟,一起離開眉山,前往汴京城。


    而另一邊的汴京城,此時也是如同往日一般熱鬧,隻不過皇宮之中的氣氛卻十分的壓抑,宮人來迴走動之間臉上的表情無一例外都是十分的凝重,整個天空也仿佛因為這凝重的氣氛而變得昏沉了起來,就在今日早朝的時候,趙禎突然在垂拱殿上昏厥過去,全身發紅,整個人好像是受到了電擊一般不停的哆嗦著,這種狀況把當時在場的所有宰相都給嚇得不輕,立刻跟著旁邊的太監們一起叫起了太醫,現如今依舊是人事不知。


    徐清等人坐在外殿的館閣之內,每個人的臉色都不是特別的好看,趙禎的病情現如今還沒有一個好的交代,禦醫們隻是說中暑,可如果真是中暑,現如今應該造就清醒過來才是了,怎麽可能會到現在還處於半昏迷的狀態呢,不少人的心思不由得慌亂起來,皇帝作為一國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盡管是宋朝這樣官僚體製十分健全的國家,也終究是皇權製度下運行的,若是皇帝殯天,則必然對整個國家會造成十分重大的影響,此時的趙昕實在是太小了,並且也還沒有開始處理事務,若是冒然繼位,必然會讓國家出現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而這段磨合期就會變得至關重要,若是在這段時間裏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則必然會引發整個朝堂震蕩。


    而且正因為趙禎的存在,改革派和保守派才那麽多年相安無事,各行其道,若是新皇登基之後想要改變舊製的話,那麽整個天下還不知道要興起多少的波瀾呢,尤其是對於保守派來講,趙昕的老師乃是徐清這個改革派的元老,若是他登基之後,就算徐清知道事情大小,不選擇對保守派發動進攻,可那些虎視眈眈著保守派官位的人,他們會不會慫恿皇帝將他們這些人貶斥出朝堂之上,這是一件十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必然官位就那麽多,後來者想要爬上去,就必然要踏著前輩的屍體,而他們保守派顯然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達十年的培養,遍及全國大地大學其教育出來的學生總量要遠遠的超過書院中的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十年的時間便讓全國所有知識分子之中,接近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從學校畢業出來的,這還隻是短短的三年時間,且統計的是高級知識分子,若是算上識字率中的人口比率的話,那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則全部都是由學校來提供的,在這種狀態下,廢除科舉製,全盤使用大學招募製度的想法便廣泛的傳播於改革派的官員中,這對於保守派來說,顯然是十分難以接受的事情。


    這一點,才是兩派之間最大的矛盾,而趙禎便是這個矛盾的樞紐,有他在,所有人都會克製自己,以讓王朝維持正常的運轉,可若是趙禎駕崩了,新皇登基的話,必然沒有那麽大的威望可以讓兩黨之間產生一個平衡,到時候恐怕就會有一番血雨腥風了,也正因為如此,所有的大臣們幾乎都是一臉的凝重,他們幾乎都在祈禱著,趙禎的身體,能夠保持健康。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平淡為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銘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銘哀並收藏平淡為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