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萬分的白狼山之戰,曹操如何取勝呢?為何說郭嘉之死是曹操最大的政治損失?咱們書接上迴。


    曹操親征烏桓,率領大軍抵達無終縣,就是今天天津市薊縣,兵臨塞口,準備出濱海道,經過碣石,打算進攻烏桓的大本營柳城。


    就在此時,天公不作美,和曹操開了一個玩笑,大雨下個不停,因大雨而引發交通問題,遭遇惡劣的環境,困難重重。


    曹操萌生了退兵之意,曹操找郭嘉詢問退兵之策。郭嘉現在這個身體狀況,迴許昌養病多好呀,但是郭嘉並沒有放棄,反而指出了曹操此次出兵的致命錯誤。


    俗話說,兵貴神速,本來是偷襲,你帶這麽多輜重幹什麽?要用輕兵突入才對。其次,深入沙漠,地形不熟,你怎麽不知道要找個導遊呢?


    曹操恍然大悟,留郭嘉在易州養病,緊急招募沙漠導遊一名,袁紹的舊部田疇應聘上崗,田向導雖然沒有考過導遊證,但他非常熟悉塞外的道路情況。


    他跟曹操說:這條道路在大雨連綿的夏季就是這種情況,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原先的北平郡治在平崗縣,可以從盧龍塞直通柳城。


    但不幸的是,從漢光武帝建武年間以來,這條道路破敗部通近二百年了,曹操聽到這裏,心裏咯噔了一下,難道就沒有道路可走了嗎?


    田疇看著眉頭緊皺的曹操,笑著說:但是還是有隱蔽的小路可以到的!現在烏桓的大隊軍馬正在通向無終縣的路上,不能前進,正在後退,如果我們率軍悄悄返迴,從盧龍口越過白檀的險要,從那裏可以行經無防守的地帶,在烏桓鬆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攻擊,一戰可以斬下蹋頓的首級。


    在最想不到的地方攻擊敵人,往往是出其不意的取勝之道。這場冒險,頗有點向魏延的子午穀奇謀,這一條廢棄的險要道路,被田疇從曆史的長河中挖出來,它將成為烏桓的噩夢!


    曹操聽了田疇的分析,大喜過望,按著田向導的話從無終縣撤軍。曹操還封田疇為靖北將軍,張遼為先鋒。曹操押後,率領輕騎突襲柳城。


    在田向導的帶路下,曹操帶著最為精銳的輕裝部隊。毅然決然的率軍出盧龍口,曹軍一路艱難跋涉,經過白檀縣,穿越平岡縣,轉而東向,穿入胡人鮮卑的牧地,直奔柳城而去。


    在白狼山這個地方,曹軍遇上了袁熙,袁尚會合蹋頓的數萬騎兵前來,曹操得到消息,當時心中倒吸一口涼氣,幸虧聽了郭嘉的,我要是退兵,許昌那就麻煩了。


    烏桓軍隊是一點準備都沒有,隊伍非常混亂,他們死活也想不到曹軍會深入沙漠,結果可想而知。曹軍兵分四路,一個衝鋒,烏桓就崩潰了,首領蹋頓被張遼斬於馬下,袁熙、袁尚帶兵數千投奔遼東。


    三國演義把這場白狼山之戰寫的很輕鬆就贏了。實際上,在正史上,這場戰役當時曹操勝的並不輕鬆,可以說是兇險萬分。


    由於曹操當時是率領的輕銳部隊搞突襲,把輜重物資都留在後方了。當時穿鎧甲的士兵很少,即使曹操帶的是最精銳的虎豹騎,但是畢竟兵馬不足。


    而烏桓是遊牧民族,而且他們長期作為漢朝的雇傭兵,戰鬥力是非常強,他們是一群敢在老虎嘴裏拔牙的狠角色,所以,曹軍被數萬彪悍的烏桓騎兵圍困於百狼山上,形勢可及。


    曹操在高處認真觀察,發現敵軍雖然個個都勇猛無比,但他們隊伍混亂不整,陣型鬆散,就像一大群拿著鐵棍上街鬥毆的街霸,毫無紀律和戰術可言。


    我們知道,大兵團作戰並不是單挑,個人即使再勇猛,也是打不過團隊配合的。烏桓騎兵就是這樣的,他們單兵作戰能力極強,但整體配合作戰極弱。


    這時候,張遼毛遂自薦充當先鋒。於是,曹操把臨陣指揮權交給張遼,張遼氣吞如虎,勇猛無畏的樣子,一下子就點燃了曹軍的雄心。


    狹路相逢勇者勝,反正都是一死,誰怕誰!懷著必死之心的曹軍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曹營的其他大將徐晃和張合等人,都身先士卒,披肩執銳投入戰爭之中。


    最後,烏桓王蹋頓被張遼斬首,烏桓群龍無首,全麵崩潰,袁熙、袁尚再一次毫發無損的逃脫了,這是正史上的白狼山之戰,是不是比三國演義要激烈多了。


    接下來咱們書歸正文,曹操兵入柳城,豐田疇為柳亭侯,鎮守柳城,田疇卻死活不肯受爵。


    你說有侯不當他是不是傻?


    恰恰相反,他是太聰明了,注意他是什麽侯?柳亭侯,接受這個位子,他就被釘死在柳城了,以後都迴不了中原了。


    大家在想他為什麽那麽熟悉地形呢?還不是因為他和烏桓人的關係不錯。現在他帶著老曹來了,說句不好聽,這就叫賣友求榮,烏桓人不得恨死他呀,等老曹走了,誰能保證烏桓人不複仇呢?


    在正史中,為了拒絕,他一度甚至要自刎。最後曹操讓步,把他封為議郎。曹操一戰收得駿馬萬匹,可以說是收獲頗豐。


    可是返城的時候,又遇到了一次危機,天氣寒冷幹旱,二百裏無水,鑿地三四十丈,才得水,軍中乏糧,隻好殺馬為食,戰利品一半多還在路上被吃了,四個字總結就是:苦不堪言。


    曹操迴到一周後,第一時間重賞勸阻他北上的大臣。與此同時,曹操還得到一個噩耗。郭嘉已經病死多日,就差那麽幾天,倆人沒能見最後一麵。


    郭嘉此時年僅三十八歲,英年早逝,真是太可惜了。老曹親王祭祀,大哭道:奉孝死,是天喪我也!這話就足以說明郭嘉對曹操的重要性了。


    那麽問題來了,郭嘉為什麽對曹操那麽重要呢?第一,曹操能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就是根據郭嘉的計策來完成的。


    可以說,曹操能統一北方,郭嘉居功至偉,在曹操諸多謀士中,郭嘉最懂曹操,兩人是一見鍾情,兩人關係親密,名義是君臣,實則是朋友。據說,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每次打仗,曹操都喜歡把郭嘉帶在身邊。


    第二,郭嘉水平確實高,比其他謀士高出一個層級,從烏桓一戰就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因為他的堅持,讓老曹能夠一舉平定北方。


    第三,郭嘉是謀士中最年輕的,去世時,才三十八歲,比曹操整整小了十三歲。老曹本來是要托孤於他的,但凡郭嘉能參加赤壁之戰,以他的謀略,曹操沒準就一舉平定江南了,也就不可能有司馬家族什麽事,郭嘉的死是曹操最大的政治損失。


    第四,郭嘉忠心,死前還給曹操留下了一封信,上寫誅殺二袁的計策。他認為,公孫康和袁紹一直不和,必然會再次上演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的戲碼,果然不出郭嘉所料,當曹軍前腳剛從柳城撤軍,公孫康立即把二袁等人的腦袋當禮物送到曹營中來了。


    而在不久之前,人人都質疑曹操為什麽不追擊二袁,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在這座白日夢,今日才知道,一切都是郭嘉的安排。


    話說迴來,郭嘉為什麽那麽神呢?歸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是人辦的,要把事辦成。首先你要琢磨人,然後才是琢磨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就在郭嘉去世的同一年,諸葛亮出山了。


    當然這是後話。


    就此曹操徹底平定北方,他終於有了統一中國的能力了,他要實現全國大一統!曹操著名的詩作,觀滄海就是這個時期寫的。


    接著程昱等人請曹操班師,早定下江南之策,這正和曹操的心意,一統天下就在眼前。班師當夜,曹操夜宿冀州城東角樓上,憑欄仰觀天文。


    當時荀攸在側,曹操說道:南方旺氣燦然,恐未可圖也,大家說老曹怎麽突然迷信起來了呢?當然不是,這是曹老板在出題,考察的就是荀攸。郭嘉死了,他得找個接班人。


    可是荀攸怎麽說的?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就這一句話,荀攸的水平就暴露出來了。老曹的問題是,江南不好打,我該怎麽辦?好嗎,荀攸的答案是,丞相您天下無敵,好聽是好聽,但就是一句屁話,啥用都沒有。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道金光,從地而起。荀攸大唿:此必有寶於地下,那麽到底是什麽寶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