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想要下葬董卓,結果屢遭雷劈、水淹,無法安葬。那麽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咱們書接上迴。


    話說,李傕、郭汜帶兵殺入長安,已經殺了罪魁禍首王允,但是他們還不過癮,要殺漢獻帝,準備自己過把皇帝癮。但是被張濟、樊稠攔住,他們問了一個問題,殺了漢獻帝有什麽好處呢?除了解氣沒有任何用。而且你殺了皇帝,肯定會有人打著旗號,出來報複,再次重演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可不殺怎麽辦呢?留著他為咱們所用呀,咱們也可以玩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傕、郭汜一聽有道理,收住兵器,暫時放棄了弑殺皇帝的想法。這個時候漢獻帝就問了,你們哥幾個不是找王允報仇嗎?現在王允已經死了,你們咋還不走呢?李傕、郭汜道:臣等有功,還未賞賜封官,所以不能走!


    是啊,人家人都來了,你得意思意思呀,最起碼把出場費結一下吧。漢獻帝又問了:你們想要什麽官呢?這四人各自寫職銜獻上。要此官品,漢帝隻得從之,他們把官職寫在紙上,而且各寫各的,顯然是沒有商量的。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爵,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同秉朝政,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李蒙、王芳等,各為校尉。


    咱們之前說過,東漢武職中,大將軍最高,之後是驃騎將軍,然後才是車騎將軍,董卓親信四人幫裏墊底的張濟,卻要個四個人官職裏最大的了。你說張濟是咋想的呢?這四人裏李傕最大,他要個大將軍的話,那我就要個僅次於他的驃騎將軍,其他二位應該和我想的差不多,這樣一來,大家的差距不會太大。總之自己不能吃虧。


    可是李傕不按套路出牌,覺得自己還不夠格,謙讓了一下,自己要了個車騎將軍,這四位把當官,搞成了開盲盒,莫名的搞笑有沒有,看到張濟的位置跑到了自己前麵,李傕心裏肯定要罵自己一句,沒想到啊,我特麽要少了,可是官職什麽都是虛的,勢力才是硬道理的。


    所以說雖然張濟貴為驃騎將軍,但他還是被發配到了弘農,李傕肯定不能讓張濟在朝廷裏,張濟比李傕的官職高,難道要李傕給張濟行禮嗎?這小子太不懂事了,擱這惡心誰呢?趕緊給我滾蛋,別在這看著礙眼!這裏應該是三國演義故意開的玩笑。


    在正史中,這時候的張濟遠沒那麽懂事,他做驃騎將軍,是李傕、郭汜火拚之後的事情了,和正史對比起來。三國演義劇情和曆史脈絡是對得上的,但很多細節全然不同了,我們得出的因果關係,以及對人物的認識,顯然也會不同。


    四人要完了官職,下一步該做什麽呀?既然他們高舉董卓的旗幟,恢複了董卓的名譽。大漢的傑出政治家董卓的屍體就不能暴屍街頭呀,可上哪找老董的屍體,都被燒成渣了,找了半天,隻獲得些零碎皮骨,沒有屍體,就得創造屍體。用香木雕成形體安葬,其實就是個木頭小人,一切準備就緒。


    李傕、郭汜在禮儀上大搞特稿,驚動全長安城,董卓睡的棺槨更是王者衣冠棺槨,下葬一般要在吉時,這樣死者來生才會美滿。因而董卓的棺槨,一直放著等吉時運迴生前的寢宮郿塢安葬。董卓想著讓郿塢成為自己的養老之地。萬萬沒想到還成了他的墓穴。


    可是埋葬這一天,天降雷雨,平地水深數尺,更讓全天下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道驚雷劈下,硬是把棺槨劈開。董卓又一次橫屍於大庭廣眾之下,隨後,李傕、郭汜連忙收拾再安葬。不過這雷非常的邪門,仿佛是跟著董卓走。此後,董卓又被安放三次,結果次次被雷給劈開,甚至劈到最後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


    關於董卓埋葬被雷劈的事,這不是《三國演義》為了發泄情緒在胡扯,在正史中確實發生了,李傕給董卓下葬,正好遇上了狂風暴雨,剛埋好的墳塚就被雷電劈開了。然後棺槨被暴雨泥水衝走,李傕等人找迴棺材再埋,也是一連搞了三四次,請問這說明什麽呢?


    從玄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董卓作惡太多,真的是人神共憤,這是上天在懲罰他。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出現這種惡劣天氣,說明當地的環境惡化,植被覆蓋不足,水土流失嚴重。那麽為什麽嚴重呢?這個鍋董卓還得背,誰叫他搞大規模基建,導致附近樹木砍伐嚴重。


    三國演義裏麵是因果,其實也是科學,所謂的天怒,歸根到底還是人禍。董卓這還真是受到了自己的懲罰。再說。李傕、郭汜掌握大權,他們是深得董卓的真傳,一麵殘虐百姓。畢竟軍隊是需要發工資的,不搶,天上也不會掉餡餅,一麵派心腹服侍皇帝左右,生怕這個漢獻帝做出什麽妖來,漢獻帝每天過得戰戰兢兢,朝廷官員每天的生活就像坐過山車,官職升遷全都是李傕一句話的事。


    但是危機中也有轉機,畢竟李傕、郭汜今天兩個人是一條心,明天一條心,可一周七天,咱就不信,他倆每天都能意見一致,畢竟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權力會放大人的欲望。權力場中隻有一個王,所以李傕、郭汜早晚得翻臉,當然,他們也有一些正確的舉策。


    比如招朱?入朝封為太仆,同領朝政。朱?咱們講過,是當年平定黃巾的三巨頭之一。朱?入朝這個事,正史中說的很複雜,他本來是有機會領導諸侯的。但是他收到李傕的邀請,覺得中央大有作為,所以他就來了。作為老一派的政治家,還是講規則的,可惜新時代已經來了,他到長安也依然無法改變大局,沒有人能扭轉時代的大潮。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同樣是西涼人,有人上位人生逆襲,還有人啥好處也沒撈到?同樣都是老鄉,怎麽就差距那麽大呢?西涼太守馬騰、並州刺史韓遂就來長安說理了。於是二將引軍十餘萬,殺奔長安,聲言討賊。


    這裏和正史又不同了。在三國演義中,他們是屬於討董的十八路諸侯之一,東邊來的諸侯都迴家吃飯了,西邊的諸侯才剛到。這是為什麽呢?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不能改變曆史的脈絡。畢竟在正史中,他們是董卓的援軍,隻不過他們來的太晚了,晚到董卓都掛了。李傕、郭汜掌權,感情他們白來了,那可不能白來,打不了董卓,還打不了李傕嗎,他們派人密入長安,結連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三人為內應,共謀賊黨。


    這三人不是很重要。這三人中也就劉範有點曆史地位。他是劉焉的長子,劉璋的親哥哥,三個人密奏獻帝,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韓遂為鎮西將軍,讓他們討伐李傕、郭嗣,漢獻帝還真就同意了,他這個皇帝沒有別的權利,就剩下一個簽字的權利了。如果漢獻帝有口頭禪,那一定是畫個圈圈詛咒你。


    此時董卓親信四人幫也得到了消息。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商議討賊。那麽他們能想出什麽主意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品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細品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