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生麵孔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壽昌元年,八月二十,這一年的寒秋似乎來的特別早。
視察完畢騎兵訓練情況,李煜來到澄心堂,命人召見劉政諮、孫晟、林仁肇。
趙匡胤大舉南下,這一狀況完全出乎預料。
李煜一直堅信,趙匡胤會將中原地區當做“基本盤”,他之所以滯留許州,不是因為那裏風水好、物資足,單純是因為距離汴梁足夠近!
身處後周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就能夠給天下人一種錯覺,那就是趙匡胤仍然是後周朝廷中樞係統中的一員,這樣可以保證他具有足夠的公信力。
否則,秦州、登州這些地盤,處在“山高皇帝遠”的位置上,就算趙匡胤在原本禁軍係統中威望很高,可隨著時間推移,總會出現有人不買賬的情況,憑啥聽你的?你能割據,我也能割據。
萬萬沒想到,趙匡胤竟然主動放棄了許州,將治所遷移到陳州,這兩個地方的距離不遠,甚至沒有脫離東京開封府的直轄範圍。
但這一行為本身,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曆史與現實意義,它意味著“郭榮禪位於趙匡胤”的謊言不攻自破,相反,進一步坐實了汴梁政權宣揚的“趙匡胤趁先帝病危謀反”的說法。
很簡單,如果你真是合法繼承人,為什麽不硬剛到底?你趙匡胤手中又不是沒有軍隊!不硬剛,在世人眼中就是心虛的表現。
對於李煜來說,趙匡胤重點經營淮南的舉動,釋放一個強烈的危險信號,那就是,他要放棄“禪位”手段了。
趙大:等不了,不裝了,攤牌了。
李煜:先等等,別過來,還不行。
對於南唐來說,最好的局麵就是“坐山觀虎鬥”,李煜非常清楚,現在不是戰略擴張的時候,他最少需要半年的時間猥瑣發育,維持國內穩定,提高糧食儲量,加快訓練軍隊,鞏固金陵城防……時間,都需要時間。
不多時,劉、陳、孫三人到來,叩拜之後,坐下議事。
“孫卿,李重進那邊可有消息?”
孫晟麵露喜色,說道:“與陛下所料不差,李重進已經派人送信,大唐商隊可以隨時渡江,前往鷹遊山。”
“戰馬方麵,他還堅持要分一半嗎?”
“要求至少三成。”
李煜搖搖頭,笑道:“看來,趙匡胤逼他還不夠緊,派人迴複,每次交易分他一成戰馬,必須高價購買。”
孫晟嘴上不說,心中暗道,陛下真是越來越像奸商了。
李煜很清楚,不把李重進架在火上烤,他是不知道著急的,光是曹彬和他對峙於泗州,就已經焦頭爛額了,現在趙匡胤又大規模南下,他還指望著南唐出兵解圍。
再晾你兩天,不信你不鬆口。
話鋒一轉,李煜對問劉政諮:“劉卿,趙匡胤南下,樞密院可有應對之策?”
劉政諮躊躇一下,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宜勞師動眾。一來,新軍訓練時日太短,二來,軍餉吃緊,貿然與趙匡胤大舉開戰,怕是會陷入持久消耗。”
不是剛剛“滅佛”,大撈一筆嗎?怎麽這麽快就軍餉吃緊了?
很簡單,撈錢的速度,遠跟不上花錢的速度。
丹陽鐵礦、采購絲綢、購買戰馬、鍛造火槍,光這四項花銷,要是按照南唐固有的稅收,國庫早就見底了。
李煜微微點頭,說道:“這些都不是問題。戰場是最好的磨刀石,新軍可以拉出來練一練。至於軍餉,不用擔心,很快就有著落。劉卿,這兩項不考慮,該如何應對?”
劉政諮大腦飛快運轉,說道:“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進攻!”說完頓了頓,又看似隨意地問林仁肇:“林將軍,你意下如何?”
不管是什麽樣的應對策略,最後都是武將負責執行,征求林仁肇的意見,情理之中。
一直沉默的林仁肇,終於開口:“陛下,揚州方麵既已同意讓出鷹遊山,臣願親自率軍渡過長江,協助李重進拱衛揚州,隻不過,這是下策。”
“哦,林將軍,此話怎講?”
“揚州彈丸之地,隻是防禦,過於被動,時日一長,局勢必然變化,到時候對我大唐不利。”
林仁肇口中的“局勢變化”,是指汴梁方麵南下增兵,一旦張永德的勢力滲透到淮南,南唐收複失地的機會不增反減。
“那麽,上策是什麽?”
林仁肇眼神一凜,沉聲說道:“破釜沉舟,直取和州!”
劉政諮鬆了一口氣,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隻說“守不如攻”。
李煜眼眸微動,心中讚許,嘴上卻說:“此舉,風險太大了,林將軍,你可有把握守住和州?”
“守住”兩個字,李煜特意加重了聲調。
林仁肇起身施禮,朗聲道:“末將願立下軍令狀,若和州有失,願以命償罪!”
李煜一笑:“將軍言重了,攻打和州,確實是上策,一來圍魏救趙,能夠保證揚州無虞,二來收複故土,在江北站穩腳跟。”
劉政諮補充道:“陛下,林將軍,攻打和州確實是上策,隻不過,現在的和州局勢有些複雜。”
簡單地說,就是和州被“一分為二”,以康照河為分界線,東邊是原保信節度使趙讚的地盤,之前,李元清、李景達等人夜襲和州,幹掉守將朱凱傑、劉寧傑,趙讚奉命前來支援,之後就發生了“後周分裂”的事件。
趙讚滯留和州,但和州原本最高統帥是天德軍節度使田重進,兩人選擇不同,趙讚選擇了郭氏,聽從揚州政權,而田重進是趙匡胤的鐵杆。
於是,趙匡胤火速派人前來接手和州,但來的人,很快就被趙讚幹掉了,一共幹掉三波。
第四波,趙讚幹不掉了,來的人正是“潛水失蹤”的老熟人,張瓊。
“蘄州之戰”過程中,張瓊被盧絳攆得跟兔子一樣,一路北竄,到潛山縣的時候,被趕入潛水、下落不明。
結果,隻能說張瓊的命真大,瘸著一條腿,愣是跑迴了許州。
一箭之仇、恨之入骨,養好傷之後,張瓊強烈要求再次迴到淮南地區,趙匡胤也不願意放棄和州,於是任命他為和州防禦使。
張瓊幹不過盧絳,可幹趙讚就輕鬆多了,硬生生地從趙讚手裏奪走了一半地盤,駐軍在康照河以西。
隨著王審琦攻克壽州,繼續向長江北岸推進,和州遲早要完全落入趙匡胤手中。
劉政諮之所以說“局勢複雜”,就是指和州既有李重進的人,又有趙匡胤的人,一旦進攻和州,很容易引起李重進的誤判。
聽完劉政諮的分析,李煜暢懷一笑,說道:“劉卿,朕不在乎。”
李重進,你愛誤判就誤判,隨便!
那本來就是大唐的土地,你不給,老子就去搶,又不是搶不過你!
孫晟思慮長遠,諫言道:“陛下,依臣看來,和州不得不打,又不能毫無顧忌,為了事後不與揚州交惡,還是先知會一聲。”
林仁肇附議,說道:“這樣也好,李重進人在泗州,要讓他知道,大唐攻打和州是為了圍魏救趙,而不是趁火打劫,讓他安心在洪澤湖防禦。”
潛台詞是,李重進防禦的越好,就越能吸引趙匡胤的兵力,南唐這邊的壓力也就越小。
林虎子,夠損,朕喜歡。
李煜說道:“既然如此,領兵攻打和州的人選,我看,林將軍就讓賢吧,朕安排一個生麵孔。”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派一個新人去領兵打仗,就算是“誤傷”了趙讚,也好解釋。
哎呀,年輕人不懂事,老李你就多擔待點,你想想,俺們都把黃州、蘄州讓給你了,還能咋地?
林仁肇臉色有點不好看,不是因為他的請戰被駁迴了,而是李煜建議“生麵孔”領軍,他腦海裏第一個冒出來的就是皇甫繼勳!
南唐第一大飯桶、二鬼子,相比之下,明朝的李景隆簡直就是戰神!
“陛下,不知欲派遣何人作為主帥?”
林仁肇心中默念,千萬不要皇甫繼勳,否則我現在就去砍死他。
李煜一時間沒想到那麽遠,以為是林仁肇不樂意,寬慰道:“林將軍,你統領江寧、池州、潤州三大營,責任重大,攻打和州的任務,就交給諸葛蘭吧!”
林仁肇鬆了一口氣,還好,是姓諸葛的,不是姓皇甫的。
諸葛蘭,字藍玉,一個武力值爆表的秀才,南唐滅亡之後湖廣一帶的“抗宋遊擊隊長”,五千人鄉兵硬抗兩年的狠人。
“臣遵旨。”
劉政諮提醒道:“陛下,若要決意奪取和州,勢必要快!站穩腳跟後,加緊防禦,一旦偽周趙賊反應過來,大唐經不起消耗。”
李煜點點頭,說道:“三大營抽調步卒一萬,備好橐船,隨時運載兵器、戰馬、糧食及輜重等物。打下和州之後,立即重新查籍造冊,讓和州百姓知道,他們重迴大唐。”
“重迴大唐”四個字,聽起來很有分量。
孫晟補充道:“還有一事,和州水師不容小覷,裕溪河口戰船歸屬張瓊部,牛屯河渡口戰船歸屬趙讚部,水師方麵,究竟是江寧大營,還是池州大營派遣?”
眾人都看向李煜,等他拿主意。
論戰鬥力,池州大營更強悍,畢竟,前不久剛經曆了“黃州之戰”的洗禮了。
論便捷性,自然是江寧大營,就位於和州的對麵,橫渡長江就可以了。
李煜微微一笑,說道:“都不用,朕打算啟用龍翔軍。”
龍翔軍,李煜耗費重金打造的王牌水師,南唐最憋屈的軍隊,沒有之一!
視察完畢騎兵訓練情況,李煜來到澄心堂,命人召見劉政諮、孫晟、林仁肇。
趙匡胤大舉南下,這一狀況完全出乎預料。
李煜一直堅信,趙匡胤會將中原地區當做“基本盤”,他之所以滯留許州,不是因為那裏風水好、物資足,單純是因為距離汴梁足夠近!
身處後周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位置,就能夠給天下人一種錯覺,那就是趙匡胤仍然是後周朝廷中樞係統中的一員,這樣可以保證他具有足夠的公信力。
否則,秦州、登州這些地盤,處在“山高皇帝遠”的位置上,就算趙匡胤在原本禁軍係統中威望很高,可隨著時間推移,總會出現有人不買賬的情況,憑啥聽你的?你能割據,我也能割據。
萬萬沒想到,趙匡胤竟然主動放棄了許州,將治所遷移到陳州,這兩個地方的距離不遠,甚至沒有脫離東京開封府的直轄範圍。
但這一行為本身,卻有著極為重要的曆史與現實意義,它意味著“郭榮禪位於趙匡胤”的謊言不攻自破,相反,進一步坐實了汴梁政權宣揚的“趙匡胤趁先帝病危謀反”的說法。
很簡單,如果你真是合法繼承人,為什麽不硬剛到底?你趙匡胤手中又不是沒有軍隊!不硬剛,在世人眼中就是心虛的表現。
對於李煜來說,趙匡胤重點經營淮南的舉動,釋放一個強烈的危險信號,那就是,他要放棄“禪位”手段了。
趙大:等不了,不裝了,攤牌了。
李煜:先等等,別過來,還不行。
對於南唐來說,最好的局麵就是“坐山觀虎鬥”,李煜非常清楚,現在不是戰略擴張的時候,他最少需要半年的時間猥瑣發育,維持國內穩定,提高糧食儲量,加快訓練軍隊,鞏固金陵城防……時間,都需要時間。
不多時,劉、陳、孫三人到來,叩拜之後,坐下議事。
“孫卿,李重進那邊可有消息?”
孫晟麵露喜色,說道:“與陛下所料不差,李重進已經派人送信,大唐商隊可以隨時渡江,前往鷹遊山。”
“戰馬方麵,他還堅持要分一半嗎?”
“要求至少三成。”
李煜搖搖頭,笑道:“看來,趙匡胤逼他還不夠緊,派人迴複,每次交易分他一成戰馬,必須高價購買。”
孫晟嘴上不說,心中暗道,陛下真是越來越像奸商了。
李煜很清楚,不把李重進架在火上烤,他是不知道著急的,光是曹彬和他對峙於泗州,就已經焦頭爛額了,現在趙匡胤又大規模南下,他還指望著南唐出兵解圍。
再晾你兩天,不信你不鬆口。
話鋒一轉,李煜對問劉政諮:“劉卿,趙匡胤南下,樞密院可有應對之策?”
劉政諮躊躇一下,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宜勞師動眾。一來,新軍訓練時日太短,二來,軍餉吃緊,貿然與趙匡胤大舉開戰,怕是會陷入持久消耗。”
不是剛剛“滅佛”,大撈一筆嗎?怎麽這麽快就軍餉吃緊了?
很簡單,撈錢的速度,遠跟不上花錢的速度。
丹陽鐵礦、采購絲綢、購買戰馬、鍛造火槍,光這四項花銷,要是按照南唐固有的稅收,國庫早就見底了。
李煜微微點頭,說道:“這些都不是問題。戰場是最好的磨刀石,新軍可以拉出來練一練。至於軍餉,不用擔心,很快就有著落。劉卿,這兩項不考慮,該如何應對?”
劉政諮大腦飛快運轉,說道:“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進攻!”說完頓了頓,又看似隨意地問林仁肇:“林將軍,你意下如何?”
不管是什麽樣的應對策略,最後都是武將負責執行,征求林仁肇的意見,情理之中。
一直沉默的林仁肇,終於開口:“陛下,揚州方麵既已同意讓出鷹遊山,臣願親自率軍渡過長江,協助李重進拱衛揚州,隻不過,這是下策。”
“哦,林將軍,此話怎講?”
“揚州彈丸之地,隻是防禦,過於被動,時日一長,局勢必然變化,到時候對我大唐不利。”
林仁肇口中的“局勢變化”,是指汴梁方麵南下增兵,一旦張永德的勢力滲透到淮南,南唐收複失地的機會不增反減。
“那麽,上策是什麽?”
林仁肇眼神一凜,沉聲說道:“破釜沉舟,直取和州!”
劉政諮鬆了一口氣,這可是你自己說的,我隻說“守不如攻”。
李煜眼眸微動,心中讚許,嘴上卻說:“此舉,風險太大了,林將軍,你可有把握守住和州?”
“守住”兩個字,李煜特意加重了聲調。
林仁肇起身施禮,朗聲道:“末將願立下軍令狀,若和州有失,願以命償罪!”
李煜一笑:“將軍言重了,攻打和州,確實是上策,一來圍魏救趙,能夠保證揚州無虞,二來收複故土,在江北站穩腳跟。”
劉政諮補充道:“陛下,林將軍,攻打和州確實是上策,隻不過,現在的和州局勢有些複雜。”
簡單地說,就是和州被“一分為二”,以康照河為分界線,東邊是原保信節度使趙讚的地盤,之前,李元清、李景達等人夜襲和州,幹掉守將朱凱傑、劉寧傑,趙讚奉命前來支援,之後就發生了“後周分裂”的事件。
趙讚滯留和州,但和州原本最高統帥是天德軍節度使田重進,兩人選擇不同,趙讚選擇了郭氏,聽從揚州政權,而田重進是趙匡胤的鐵杆。
於是,趙匡胤火速派人前來接手和州,但來的人,很快就被趙讚幹掉了,一共幹掉三波。
第四波,趙讚幹不掉了,來的人正是“潛水失蹤”的老熟人,張瓊。
“蘄州之戰”過程中,張瓊被盧絳攆得跟兔子一樣,一路北竄,到潛山縣的時候,被趕入潛水、下落不明。
結果,隻能說張瓊的命真大,瘸著一條腿,愣是跑迴了許州。
一箭之仇、恨之入骨,養好傷之後,張瓊強烈要求再次迴到淮南地區,趙匡胤也不願意放棄和州,於是任命他為和州防禦使。
張瓊幹不過盧絳,可幹趙讚就輕鬆多了,硬生生地從趙讚手裏奪走了一半地盤,駐軍在康照河以西。
隨著王審琦攻克壽州,繼續向長江北岸推進,和州遲早要完全落入趙匡胤手中。
劉政諮之所以說“局勢複雜”,就是指和州既有李重進的人,又有趙匡胤的人,一旦進攻和州,很容易引起李重進的誤判。
聽完劉政諮的分析,李煜暢懷一笑,說道:“劉卿,朕不在乎。”
李重進,你愛誤判就誤判,隨便!
那本來就是大唐的土地,你不給,老子就去搶,又不是搶不過你!
孫晟思慮長遠,諫言道:“陛下,依臣看來,和州不得不打,又不能毫無顧忌,為了事後不與揚州交惡,還是先知會一聲。”
林仁肇附議,說道:“這樣也好,李重進人在泗州,要讓他知道,大唐攻打和州是為了圍魏救趙,而不是趁火打劫,讓他安心在洪澤湖防禦。”
潛台詞是,李重進防禦的越好,就越能吸引趙匡胤的兵力,南唐這邊的壓力也就越小。
林虎子,夠損,朕喜歡。
李煜說道:“既然如此,領兵攻打和州的人選,我看,林將軍就讓賢吧,朕安排一個生麵孔。”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派一個新人去領兵打仗,就算是“誤傷”了趙讚,也好解釋。
哎呀,年輕人不懂事,老李你就多擔待點,你想想,俺們都把黃州、蘄州讓給你了,還能咋地?
林仁肇臉色有點不好看,不是因為他的請戰被駁迴了,而是李煜建議“生麵孔”領軍,他腦海裏第一個冒出來的就是皇甫繼勳!
南唐第一大飯桶、二鬼子,相比之下,明朝的李景隆簡直就是戰神!
“陛下,不知欲派遣何人作為主帥?”
林仁肇心中默念,千萬不要皇甫繼勳,否則我現在就去砍死他。
李煜一時間沒想到那麽遠,以為是林仁肇不樂意,寬慰道:“林將軍,你統領江寧、池州、潤州三大營,責任重大,攻打和州的任務,就交給諸葛蘭吧!”
林仁肇鬆了一口氣,還好,是姓諸葛的,不是姓皇甫的。
諸葛蘭,字藍玉,一個武力值爆表的秀才,南唐滅亡之後湖廣一帶的“抗宋遊擊隊長”,五千人鄉兵硬抗兩年的狠人。
“臣遵旨。”
劉政諮提醒道:“陛下,若要決意奪取和州,勢必要快!站穩腳跟後,加緊防禦,一旦偽周趙賊反應過來,大唐經不起消耗。”
李煜點點頭,說道:“三大營抽調步卒一萬,備好橐船,隨時運載兵器、戰馬、糧食及輜重等物。打下和州之後,立即重新查籍造冊,讓和州百姓知道,他們重迴大唐。”
“重迴大唐”四個字,聽起來很有分量。
孫晟補充道:“還有一事,和州水師不容小覷,裕溪河口戰船歸屬張瓊部,牛屯河渡口戰船歸屬趙讚部,水師方麵,究竟是江寧大營,還是池州大營派遣?”
眾人都看向李煜,等他拿主意。
論戰鬥力,池州大營更強悍,畢竟,前不久剛經曆了“黃州之戰”的洗禮了。
論便捷性,自然是江寧大營,就位於和州的對麵,橫渡長江就可以了。
李煜微微一笑,說道:“都不用,朕打算啟用龍翔軍。”
龍翔軍,李煜耗費重金打造的王牌水師,南唐最憋屈的軍隊,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