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南唐來說,李重進唯一能夠造成威脅的時機,其實是他被排擠到揚州的時候。


    當時,李煜隻是太子身份,後周又屬於南唐的領主國,如果這個時候,李重進破罐子破摔、毫無顧忌,李煜還會真覺得難辦。


    不是擔心李重進打過長江,那是不可能的,郭榮打了三次都沒成功,而是,一旦李重進與淮南勢力勾結,打著“完成先帝遺願”的旗號,必然會挑起後周與南唐第四次戰爭。


    到時候,無論是自立山頭的趙匡胤,還是占領汴梁的張永德,都會來幫幫場子。


    這一可能性,李煜曾經提防了很久,直到陳喬、藥娘平安歸來,郭宗訓、符太後來到了揚州。


    從那以後,心中懸著的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李重進,你看到的是“大周國璽”,看到的是大周皇帝,卻沒有意識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親手給自己打造了一座牢籠。


    聞聽李煜提出“不介意與趙匡胤合作”,劉政諮、李平內心都感歎了一句——陛下這是越來越沒底線了!


    這不是在腹誹李煜,而是由衷的肯定,亂世之中,敵對關係與睦鄰關係,本來就是可以瞬息轉變的。


    唯一永恆的,就是國家利益!


    劉政諮問道:“陛下,若是趙匡胤真要與大唐合作,中原之地,恐怕更要生靈塗炭了。”


    李煜嘴上不置可否,心裏無比認同,可又有什麽辦法?歎口氣,他說道——


    “劉卿,朕隻能顧及自己的百姓,在天下沒有統一之前,再如何生靈塗炭,也隻能哀之歎之了。”


    李平、喬匡舜聽了,也是一陣沉默。


    話鋒一轉,李煜說道:“不提這個,喬卿,你詳細說說,司農寺對湖南屯田的規劃。”


    這才是今天的正題。


    喬、劉、李三人,對“湖南”這個教法,還是不太熟悉,全新的疆域版圖已經製定好了,除了後世“省一級”的行政劃分,李煜也將自己能夠記得住的市級地區,也改了名字,剛在朝廷係統中頒發不久,還需要一個過程熟悉。


    從軍事角度說,這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情報的保密程度更高了。


    例如,唐軍的一份情報是“明天攻打合肥(廬州)”,這份情報傳輸過程當中,被趙匡胤的人攔截了,可當他們看到之後,第一個疑問就是“合肥是哪兒?”


    謎底就在謎麵上,看不透隻能幹著急。


    【穿越之神想說,淩霄你別找理由,就是你懶!而淩霄說,你咬我啊,有種讓我穿越成武則天。】


    喬匡舜說道:“陛下,各處裁軍共計五萬有餘,湖南境內分流兩萬、屯田之用,實則,加上一部分軍卒家眷,人數可能在六、七萬,預計荒田、廢田、寺廟田產等全部開墾出來,能夠多出五萬八千頃。”


    按照舊唐的耕地度量衡,1頃地約等於100畝,換句話說,此一項就能多出來畝的土地。


    全部都種上小麥的話,按照每畝300斤計算,就是噸糧食。


    李煜又問:“能夠開荒的有多少?”


    喬匡舜答道:“湖南多山,按照陛下吩咐,保留果山、茶山等之後,能夠新開墾的最多兩萬頃,隻是……”


    “無妨,說吧!”


    “陛下,許多地方無法灌溉,就算開墾出來,也不能種植稻子。”


    李煜閉上眼睛,迴憶了一下,就算將新開荒、廢田、荒田及寺院查抄的田地都算上,再加上湖南老百姓現有的手中田地,總種植麵積也不過五百萬畝。


    這個數量,與後世湖南農業種植麵積相比,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也是沒辦法的,農業技術落後,總人口更是不能與後世相比,這是曆史局限性與客觀性決定的。


    李煜一轉身,說道:“沒關係,新增土地也不一定要種水稻。”


    喬、劉、李三人一愣,那咱種什麽?


    李煜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道:“眾卿,算算日子,這都什麽時候了?”


    轉眼就是八月了,天氣又開始轉涼。


    李煜緩緩說道:“如果執著於種水稻,那麽一直到年底,幾萬屯田軍就相當於無所事事,待到來年再種水稻,白白浪費了半年光陰。”


    最重要的是,種上水稻,也不能保證收成,現在“小冰河”時代已經開始顯現了,南方幹旱的情況隻會越來越嚴重。


    答案就是,種麥子。


    南方播種小麥,一般是在十月份進行,來年四月就能收獲,隻要推廣開來,就能夠實現“稻麥複播”,提高土地及人力的利用率!


    聽到“種麥子”,喬匡舜頓時就覺得腦袋大,就連李煜對自己的笑,也顯得有些不懷好意。


    經常在曆史文獻中看到“勸農蠶桑”,古代地方官員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勸農”,告訴老百姓該種什麽、怎麽種,可往往老百姓就是不領情。


    否則,《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為桑”的計劃,也就不會那麽難以實施了。


    一句話,老百姓隻關心來年能不能吃飽肚子、交上稅,你說改就改,萬一失敗了呢?全家老少不得餓死!


    對此,李煜的解決辦法,就是搞出一個“示範效應”。


    利用兩個月的時間整理土地,進入十月份後,幾萬屯田軍及家屬,在分配的土地上播種麥子,來年就能吃饅頭、麵條、煎餅、鍋貼、油條、小籠包……


    隻要老百姓看到了好處,自然也就能夠跟進。


    “喬卿,種麥子有問題嗎?”


    喬匡舜哪兒敢說“有問題”,不過,他提出一點:“陛下,麥種如何解決?”


    李煜一愣,他還真沒有考慮過。


    在五代十國時期,湖南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小麥也有種植,如唐代詩人元稹(815年)就寫過“年年四五月,繭實小麥秋”,至少說明在唐代中晚期,小麥就已經出現在湖南大地上了。


    隻不過,當時的人種植小麥,就如同後世進口外國糧食一樣,是為了“調節口味”,主食仍然是水稻。


    不過,李煜記得有一件事情,促進了小麥在江南大地上的擴張,沒錯,就是“衣冠南渡”。


    北方人過了長江,飲食習慣一時間改不過來,吃麵的意願大於吃米飯,這直接促進了小麥種植麵積的擴張。


    但是,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太久,到了宋代之後,由於國家進入統一穩定狀態,“衣冠南渡”的後裔也逐漸適應了南方飲食,小麥的種植也就不斷縮小了。


    大名鼎鼎的蘇軾,也曾經在給朝廷的奏疏中寫到“兩浙水鄉,種麥絕少。”


    這對於國家的糧食安全,很顯然是不利的,因為“兩季稻”技術還沒有出現,不種麥子,相當於每年少收很多糧食。


    曆史上,南宋孝宗帝趙昚,在位的時候每年都要專門發布詔令,要求地方官員催促老百姓種麥子,還將麥子種植規模納入到地方官員的考察標準中。


    李煜說道:“喬卿,國庫撥給司農寺一筆錢,用來到淮南地區收購麥種,另外,各地散存在百姓手中的麥子,也一並收迴來,交給屯田軍。”


    喬匡舜說道:“陛下,即便這樣,恐怕也是不夠。”


    “沒關係——”李煜說道:“常言說,人吃五穀,除了麥稻之外,還有粟、黍、豆、菽,都可以在旱地種植。”


    種地嘛,不要一棵樹上吊死。


    李平諫言:“百姓習慣種稻,又與屯田軍相隔閡,恐怕難以說服。”


    李煜說道:“李卿所言極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屯田軍示範作用隻是其一,還要從賦稅上下手。這樣吧,麥子夏季成熟,下一道聖旨,就說麥子不在秋稅之列,三年之內,凡是種麥者盡數歸自己所有。”


    隻要有糧食就行,大不了,到時候花錢買,正愁大唐寶鈔沒地方花。


    事實上,很多看似“僵局”的事情,隻要找到一個關鍵節點,問題就好解決了。


    “勸農種麥”也是如此,它的突破點,就是“江北逃亡百姓從好吃出發,江南本地百姓從獲利出發”。


    想到這裏,李煜又一臉壞笑地看著劉政諮,劉政諮感覺後背冒汗,陛下啊,你又想到什麽壞點子了。


    “劉卿,我沒記錯的話,白甲軍已經將巢湖附近的稻子搶的差不多了,當地老百姓身處淮南,對種麥子肯定不排斥。”


    劉政諮點點頭:“陛下,莫非是想要在淮南也種麥子?”


    “當然不是,恐怕咱們種下麥子,明年五月,趙匡胤又該派人來搶了。”


    當然,這裏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趙匡胤能夠支撐到明年五月份!


    “臣愚鈍,願聞其詳。”


    “蘄州東邊六縣之一的黃梅縣,距離湖口應該不遠吧?”


    “這個,倒是不遠,陛下要做什麽?”


    李煜長舒一口氣,說道:“趙匡胤已經拿下壽州,不久之後,就能與合肥連城一片,屆時大軍南下,淮南故土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就憑張瓊在蘄州的所作所為,淮南老百姓提起後周軍隊,就要罵街。


    “陛下的意思是……”


    “朕想以黃梅縣為中轉站,鼓動江北的百姓遷移到江南來,渡過湖口之後,就在鄱陽湖周邊開墾,推廣麥子種植,當然,還有其他旱地作物,不限於淮南,中原腹地的百姓也可以前來。”


    劉政諮聽了一咧嘴,心想,皇帝你可真敢想啊,上下嘴皮子一碰,事情就辦妥了?


    你怎麽就不想想,為什麽後周軍隊在六縣之地胡作非為,當地老百姓寧可組織義軍抵抗,都不願意逃到長江以南?故土難離啊!


    還有,破家值萬貫,老百姓的農具啊、耕牛啊、家具啊,這些東西扔了,還不得心疼死。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如果以戰事將起的名義,恐怕還會引起淮南動蕩。”


    李煜擺擺手,說道:“劉卿,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隻說鼓動、並非強製,而且可以宣傳一下,凡是種麥子種的好的,隻要到了鄱陽縣,入籍之後,免稅三年,朝廷撥錢給建房子、分耕牛。”


    劉政諮沉吟了一下,若是少數人,倒還能安置,花費不了多少錢。


    “隻是,陛下,若南遷幾千人,又能種出多少糧食?這,豈不是雞肋之舉?”


    李煜一笑,反問道:“劉卿,你會種麥子?”


    劉政諮搖頭。


    “喬卿、李卿,你們會種麥子?”


    喬匡舜、李平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這就對了,南遷之人,不在乎他們種出來多少,關鍵是他們是一把種麥好手,在鄱陽縣安定之後,派遣到湖南各地,交給屯田軍、老百姓如何種麥。”


    喬匡舜也想通了,驚喜地說道:“陛下,此舉可行!臣剛所慮之事,也是如此,地方官員勸農種麥,可很多官員本身就不會。”


    李煜說道:“不僅如此,以小麥為主,優選出旱地種糧的高手,讓他們進入格物院,朕可以封他們官職。”


    打破士大夫、讀書人、門閥子弟等壟斷官位的行動,李煜一直都在做,之前是工匠,現在是農民。


    不拘一格降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