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各項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與此同時,中原腹地,一場風暴經過數月的醞釀,終於爆發了。


    七月十六,就在趙匡義、張洎返迴許州的同一天,新鄭郊外,後周“許州政權”與“汴梁政權”進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


    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不過三千人而已,規模、場麵、烈度等諸多方麵,實在不夠看。


    但是,這一場戰鬥,成為趙匡胤與張永德徹底撕破臉的“導火索”。


    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因為已經去世的郭榮。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中原地區的習俗是,翌日(十六日)前往陰宅祭拜祖先,且儀式一定要在正午之前完成,隻有橫死之人,才會在下午祭拜。


    周世宗郭榮的陵寢(慶陵)就建在新鄭,這裏也是黃帝故裏,可謂龍氣聚集之地。


    趙匡胤雖然已經自立門戶,可郭榮畢竟是自己的老領導,在這個特殊節日裏,前去祭拜也是理所應當的。


    同時,借著“祭拜郭榮”的機會,也可以向大周治下的百姓宣傳一下,大家都向我看齊,我,趙匡胤,就是一個大忠臣!


    於是,趙匡胤派出去一千人,帶著大量祭品,天不亮就出了許州城,浩浩蕩蕩地向新鄭出發,沿途一個勁地造勢,俺們要去祭拜大周皇帝。


    很不幸的就是,趙匡胤派去的人,叫李處耘。


    李處耘,字正元,祖籍潞州上黨(山西長治),是趙匡胤的鐵杆部下。


    史書上,很少發現李處耘與郭榮存在交集,倒是與趙匡義關係不錯。


    《宋史·列傳第十六》記載:太祖出征,駐軍陳橋,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遽白太宗。


    這一段記錄,很明顯有“人工加工”的痕跡,說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時候,李處耘響應之餘,專門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趙匡義(太宗)。


    打開這個人的履曆,一連串的官職足夠耀眼,從初級軍校開始,一直幹到檢校司徒、陳州防禦使、西北客省使、樞密承旨、羽林衛大將軍、宣徽北院使、行營兵馬都監,除此之外,還在地方幹過,如揚州知州、淄州刺史等。


    就連死了之後,還被追封了宣德軍節度使及檢校太尉。


    隻不過,想必這些官職之外,他能夠在曆史上留下一筆,恰恰是因為惡行。


    曆史上,武平、南平都是被北宋滅掉的,周行逢、周保權父子倆有多拉胯呢?聽說宋軍渡過長江,就準備投降了。


    然而,李處耘率兵進入湖南之後,幹出一件非人之事,為了震懾湖南割據勢力,他命令將抓到的俘虜扔到鍋裏煮了,然後分給士兵吃掉,剩下的俘虜,都在臉上刺青才放迴老家,就是讓他們宣傳一下“宋軍吃人”的恐怖。


    (處耘釋所俘體肥者數十人,令左右分啖之,黥其少健者,令先入朗州《宋史·李處耘傳》)


    這一舉動,實在是很惡心。


    古代戰亂年月,確實會發生“人人相食”的慘劇,但要看具體情況,像“安史之亂”中張巡鎮守睢陽城的時候,叛軍層層包圍、整整10個月,城裏麵已經沒什麽可吃的了,“人人相食”是不得已。


    還有,就是老百姓遇到災荒戰亂,實在是活不下去了,“易子相食”的慘劇發生,這是一種極端情況。


    問題就在於,當時李處耘所率領的軍隊,物資補給十分充足,而且人家都他媽投降了!殺降就夠無恥了,還用如此極端、殘暴的手段殺降!


    這件事情,就連謀亂起家的趙匡胤,聽說了之後都憂心忡忡,事後證明,李處耘的殘暴迎來了反噬,導致湖南軍民一起反抗。


    迴收時間線——


    李處耘此時的職務,是忠武節度使,也算是封疆大吏了。


    由於“許州政權”的班底不完善,沒有所謂的禮部,趙匡胤吩咐下差事之後,李處耘就帶著本部一千人馬前往新鄭,他手下的這幫大爺,都是屍山血海裏蹚出來的,識字的都沒幾個。


    本來嘛,祭陵這種事情,就是做做樣子,李處耘命令部下快馬加鞭,火急火燎地往新鄭,必須要當天去、當天迴。


    然而,李處耘部到了新鄭郊區,還未到達慶陵,又遇到了另一夥人。


    張永德也派人前來祭奠了,還是郭榮的遠親,禦林軍侍衛副指揮郭兆慶,他手下也有一千人。


    兩夥人不期而遇,一通報姓名番號,火氣頓時就冒上來了。


    事實上,郭兆慶、李處耘兩人在後周任職的期間,本來也沒交集、沒矛盾,但郭兆慶傲慢托大,強調自己代表的是大周合法政權,又因為相差十萬八千裏的血緣關係,開始跟李處耘叫板。


    李處耘性格乖張、手段狠辣,本就對占據汴梁的張永德不滿,對與郭兆慶的挑釁,那是忍不了一點,立即進行反擊。


    兩個大老粗的“反擊”,肯定不是打嘴仗,雙方雖說是來祭陵的,可隨身都帶著家夥事兒。


    那就打吧!


    於是,在距離慶陵不到五裏的地方,兩夥人廝殺在一處。


    論戰鬥力,郭兆慶幹不過李處耘,郭兆慶的手下更不行,一千多人中,有五百多都是禮部挑選出來的,不是軍人!


    這場戰鬥毫無懸念,郭兆慶被生擒,餘者被殺被俘,慘不忍睹。


    郭榮若是泉下有知,估計會一腳踹碎棺槨,從墳地爬出來,親自抽這倆貨嘴巴子。


    按說,郭兆慶你都被人打敗了,就別裝逼了,可他就是屬強驢的,一開口,說了一句讓李處耘起殺心的話——


    “叛臣賊子,爾等與趙氏一族,皆列史書,遺臭萬年!”


    李處耘雖然是大老粗,卻也知道,史官手中的那管筆的厲害,汴梁是大周王朝的中心,裏麵的史書記錄下來的東西,將會被後世無數人看到。


    古代,連皇帝都不敢得罪史官。


    李處耘的眼神逐漸狠厲,他盯著郭兆慶,對方雖然被俘,卻一臉驕傲,看自己如同看一攤臭狗屎。


    一種自卑與委屈的情感油然而生,原本以為跟著趙匡胤,能夠成為開國功臣,自己的祖先及子孫後代,都能獲得巨大的榮譽。


    可如今呢,就連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麵對自己手中的利劍,也不屑一顧,看待自己及手下的軍士,更是嗤之以鼻。


    既然如此,那就把你們徹底抹去吧,不知不覺地消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李處耘手起刀落,自己的部下,也紛紛動手。


    血染慶陵!


    不僅如此,雙方交戰的同時,守衛慶陵的一千人馬,也飛速的趕到,可是一切都晚了。


    血腥味彌漫在空氣中,李處耘已經殺紅了眼,既然這些守陵士兵也看到了,那就一不做二不休,一起幹掉!


    最終就是,李處耘踏著昔日同袍的屍體,帶著滿是鮮血的祭品,來到了陵寢前麵祭拜郭榮。


    這場景,真是諷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外淩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外淩霄並收藏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最新章節